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1页
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2页
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3页
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4页
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201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201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11、中国石拱桥 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 4、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 感。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流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妙惟肖()长虹饮涧()双曲拱桥() 河水暴涨()桥墩()洨河()匀称() 2中国石拱桥作者 _。我国著名的_专家。在旧中国,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 _。 2 / 15 3、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海沧大桥。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并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5、品读精彩语段,回答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到 1192 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 6 米。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 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 _,它是典型代表之一。 ( 2)、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3 / 15 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 6 米。()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3)、 “ 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中的 “ 约 ”“ 几乎 ” 能否去掉?为什么? ( 4)、你还知道哪些桥?写出其名字及桥的特点。 6、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8、未来 会出现什么样的桥呢?请你来当桥梁设计大师,并对它简要介绍一下。(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12*桥之美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4 / 15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zh()足 xio()魂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3、在作者看来, “ 桥 ” 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 “ 桥之美 ”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 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7、收集有特色的桥的图片,与同学交流鉴赏,并选择5 / 15 其一写一篇短文(可以说明,可以描写)。 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 “ 说话 ” 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 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 “ 说话 ” 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 “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 ,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 ,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 “ 哗啦 ”“ 哗啦 ”了。 6 / 15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 “ 尖叫 ” 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 “ 尖叫 ” 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 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 1500 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 100 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 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 1)这是一篇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顺序,全文语言有趣。 (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7 / 15 (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 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13 苏州园林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 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来突出这个特征的。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学习流程】 1、资料积累 俗话 说: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苏州之所以获得 “ 天堂 ” 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上网了解更多8 / 15 有关苏州园林的图文资料,进一步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吧。 推荐网址: http:/:/:/ 2、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轩榭() 池沼()丘壑()模()样镂空()砌() 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设计者和匠师们是 从, 四方面下功夫来体现以上特点。 ( 2)回顾前两课学过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说说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4、研读课文三至六段,完成: ( 1)小组讨论: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能否互换? ( 2)小组讨论:第四段 “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一句中的 “ 艺术 ” 与 “ 技术 ” 有什么区别? ( 3) 文中优美语句很多,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提示:可从语言美和画意美角度谈 )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9 / 15 6、仿句训练 任选一句仿写句子。 ( 1)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要求:仿照本段,利 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分说部分要用一组排比句。 (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要求:利用分总式的格式写一段话,分说部分结构要整齐,冒号前后为因果关系。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4 故宫博物院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10 / 15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流程】 1、给加点字注音: 湛蓝()肃穆()修缮()蟠龙()鳌头()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布局: 幽雅:悠扬: 井然有序: 3、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或图片,了解故宫。 推荐网站: http:/故宫博物院 4、在原文中画出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完成课后练习一。 5、故宫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6、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数字 “28” 、 “2380” 是想说明什么? 7、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8、揣摩文中写 “ 龙 ” 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9、请你当导游:假设你带的旅游团从神武门进入故宫,11 / 15 你该怎么向他们介绍故宫? 10、质疑问难: 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指出其说明顺序,画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并说说选段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 “ 博爱 ” 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 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 “ 天下为公 ” 几个金光大字。 ( 1)说明顺序: ( 2)体现这种说明顺序的词语有: ( 3)说明的内容: 15*说 “ 屏 ”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 屏 ” 的有关知识。 12 / 15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 “ 屏 ” 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1、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屏的图片,如果你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带到课堂上给大家欣赏。 2、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韶光()伧俗()休憩()相称() 3、通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并简要的把这三方面的内容写下来) 5、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闺怨篇 “ 屏风有意障明月, 灯火无情照独眠。 ” 李商隐嫦娥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柳永迷神引 “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 6、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 13 / 15 7、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将你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并分析其作用。 例句: 分析: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房四宝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 而被誉为 “ 文房四宝 ” 。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 “ 四宝 ” 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 618 907 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 “ 宣纸 ” 。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 1796 1820 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 70 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 、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 “ 生宣 ” 和 “ 熟宣 ” 。“ 生宣 ” 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 “ 熟宣 ” 。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14 / 15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