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1页
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2页
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3页
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4页
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0 2016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 莲 山课件 m 2016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以 “ 人间真情 ” 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分别是: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和爱之链 在本单元四篇课文中,负荆请罪是课本剧,表现的是爱国的品质,着重讲述了勇于承担错误的高尚品质。最后的姿势表现的是面对困境勇于承担的优秀品质。船长表现的是一种英雄的爱 爱他人,讲述了 “ 爱与责任 ” 人生哲理。爱之链表现的是平凡人之间的 爱的传递,颂扬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学习了这四篇课文,会让我们对主人公们的胸怀、勇气,对他们的精神与爱心产生敬佩之情,让我们懂得应为祖国、他人付出挚爱的真情,也让我们懂得这些美德在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生特征分析 2 / 30 1、负荆请罪是一多幕剧本,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一些障碍,如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剧本的呈现方式学生也不习惯,应加强朗读,渗透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通过对孩子来说是个难点,要选择时机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感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 2、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与来源,排演小话剧,揣摩课文题目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3、品读文本,理解内容,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 教学难点 品读文本中的重点句子,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 3 / 30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排演小话剧。 3、在口语交际中,学习来访的本领,懂得采访要做充分 的准备,采访时要礼貌得体,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爱,懂得感恩,尝试表达爱,用文字倾吐心声。 三、教学准备 1、准备 “ 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两个故事。 2、准备谭千秋老师的资料,收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剪辑 ” 泰坦尼克号 “ 影片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4 / 30 5、负荆请罪 2 课时 6、最后的姿势 2 课时 7、船长 2 课时 8、爱之链 2 课时 习作 22 课时 练习 22 课时 5、负荆请罪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5 / 30 说说 “ 负荆请罪 ” 这个成语的由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3、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与训练点: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勤于朗读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步朗读课文 6 / 3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 “ 负荆请罪 ” 这个成语的由来。 2、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 “ 负荆请罪 ” 这个成语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 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 / 30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说说成语 “ 负荆请罪 ” 的意思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 声读,要求: (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8 / 30 2、检查自学效果 ( 1)指名读词语。 ( 2)用钢笔描红。 (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 “ 负荆请罪 ” 。 ( 1) “ 负荆请罪 ” 是什么意思? 9 / 30 ( 2)谁向谁请罪? ( 3)为什么要 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收集廉颇、蔺相如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剧本第二幕 10 / 30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品读第一段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11 / 30 这些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交流。 3.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 1)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了什么?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 2)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 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2 / 30 ( 1)为什么说蔺相如 “ 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 ? (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 “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 ( 1)理解 “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 。 ( 2)蔺相如的 “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 表现在哪里? (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13 / 30 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14 / 30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精读剧本第一幕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 教学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15 / 30 教学难点: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16 / 30 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 “ 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 )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删除)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排演话剧 1、分组练习。 17 / 30 2、学生表演。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了解 “ 负荆请罪 ” 这个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括号里的词语在剧本中的作用,进而揣摩、分析人物的表情语气等,排演课本剧,明确人物的品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18 / 30 地前进。 6.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 “ 最后的姿势 ”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 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 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 “ 最后的姿势 ”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19 / 30 教育训练点继续培养学生勤于收集资料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 XX 年 5 月 12 日 14 分 28 分 04 秒吗?(四川汶川里氏 8 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 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20 / 30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 57 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 “ 最后的姿势 ” 是什么样子的?用 “”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 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21 / 30 (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词语解释见教参 57 页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 1)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 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 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 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22 / 30 法。 ( 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 ( 2)第二段:环境烘托 ( 3)第 6 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作业: 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 2 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 / 30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 “ 最后的姿势 ”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 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及时写感受的读书习惯。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4 / 30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 XX 年 5 月 12 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再次走近谭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最后的姿势) 1.复习词语。 2.试用这些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品质 (一)你眼中的谭老师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指导朗读。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再读几遍,从这些 句子中你又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5 / 30 ( 1)学生自读课文。 ( 2)集体交流句子,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的品格。 ( 3)指导朗读。 ( 4)指导写法。像这样正面写谭老师的语言、动作的方法,我们称为正面描写。 (二)体验情境,再现地震,丰富人物形象 过渡: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选择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1.找出文中描写地震来临及地震的句子,朗读借鉴品味。 2.这几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些环境描写在文 章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十分有必要,更能反映谭老师的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26 / 30 3分角色朗读 (一组读环境描写句子,一组读描写谭老师的句子。 ) (三)人们眼中的谭老师 地震摧毁汶川东汽中学只用了短短的几秒钟。谭老师已被深深地埋在废墟中,当 13 日 22 点 12 分,人们从废墟中搬走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 .读一读课文第三部分,那是怎样的情景? 1.救援人员这样说 是什么,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谭老师的身体,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人物对话 补充。 不知过了多久,同学们听到了谭老师的声音: “ 不要哭,不要喊,要坚强,要保存体力 !” 听了谭老师的鼓励,学生们不再哭喊了。 27 / 30 “ 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静,沉住气等待救援。坚持,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 谭老师鼓励着学生们,但不久大家发现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原来,谭老师的右臂被一块水泥板砸得血肉模糊,后脑也被重重地击中。 谭千秋的血一滴一滴落在学生身上,几个孩子吓哭了: “ 谭老师,您受伤了吧? ” 为了安慰学生,谭老师说: “ 没事,只是手被划破了,没关系。记住,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 !永远不要放弃 !” 就这样,谭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便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直到 2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3.一位老师这样说 4.写法指导。(这一部分去掉可以吗?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28 / 30 1.引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