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川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川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川教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川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评价孝文帝改革,培养和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学习,培养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性特征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起到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融合的进步作用。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认识民族融合是一股不可抗绝的潮流,在积极顺应历史潮流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持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教学难点: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教学方法:讲解法、辩论法、谈话法、比较归纳法、图表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即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气氛。师:这幅图片上有多少人?不许数,马上说。师:对,56个。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很多民族,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女图片,看看她们分别属于那个民族。出示四幅少数民族人物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这五幅图片分别属于那个民族,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师:对,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除了刚才的这四个,同学们还知道我国古代或现在还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匈奴族、鲜卑、羌族等)师:“匈奴、鲜卑等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少数民族,现在还存在吗?(生:不存在了)那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师:是不是这样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学习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93页”(板书课题)新课教学一、改革背景师:说到改革,同学们应该不陌生,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改革了。是哪两次呢?生:一次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称霸诸侯,任用管仲为相进行的改革,另一次是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的商鞅变法。师:那么,北魏孝文帝又是为了什么而改革的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了解我国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师:我们知道,从东汉末年以来,生活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批迁往江南,而与此同时,散居在我国北部和西部边地的少数民族却大批迁往中原地区(多媒体出示内迁图),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内迁各族中,人数最多的要数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合称“五胡”。师: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肯定会有很多不同之处的,(出示汉族与少数民族比较表)。师:现在大量少数民族内迁,他们与汉期长期杂居相处,时间长了,会怎样呢? 生:相互影响,民族差异越来越小。师:对,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民族融合”。(多媒体出示民族融合的概念:指历史上一些民族(或其中部分)自然形成一体的现象,具体而言指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生产技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吸取、相互影响的过程。)师:西晋灭亡以后,内迁各族乘机纷纷建立政权,我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那么,是谁最终结束了十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北方呢?生:是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师:(由学生介绍最好)鲜卑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大鲜卑山,生活以游牧为主。东汉末年开始迁往内地,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学习农耕技术,过定局生活。386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北魏于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成为北方强国。师: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然而鲜卑贵族却还仍然使用他们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例如:(多媒体出示) 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担任宗主,督促农民纳税服役。豪强地主却趁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农民名义上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税负担,而实际上却是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使得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师:老百姓过不下去,就会做什么呢?师:对,造反。据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怎样?怎么办呢?师:对,改革,改变落后的统治方式,以适应民族融合的大趋势。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1)民族融合成为趋势。(2)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北魏统治过渡,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北魏进行了改革。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多媒体出示孝文帝画像,并对孝文帝进行简单的介绍。孝文帝,复姓拓跋,名宏,北魏第六个皇帝。三岁时被立为太子,自幼聪明,秉性孝谨,深受世人称赞。四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辅佐,临朝听政。他深受祖母影响,在她的熏陶下成长为汉文化忠实的推行者。490年冯太后驾崩,拓跋宏亲政,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2改革措施:主要内容作用1、实施新制度,如: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等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2、迁都洛阳有利于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3、推行汉化政策,有:改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说汉语、完善学校教育制度等有利于缩小民族之间的差别,促进民族大融合学生活动:(1)、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扮演反对迁都的鲜卑守旧贵族,一组扮演主张迁都的改革派,教师或抽一学生扮演孝文帝。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让他们自由地向孝文帝阐述理由,最后由孝文帝定夺。(2)迁都后,让学生想象,这些鲜卑人会遇到哪些不方便的事?从而进入第三项措施的学习。三改革的作用1、学生在上一步学习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师:现在,同学们该明白,历史上曾经强盛一时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到哪里去了吧?经过慢长的岁月,他们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躯体的一部分了,我们在座各位的身上,说不定就流有他们的血。学生活动:评价孝文帝改革:师:那么,后人对这位实施了新制度,迁移了都城,推行了汉化政策的北魏孝文帝是怎样评价的呢?多媒体出示:有人认为: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因为他的改革,使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拓跋部融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有人认为:孝文帝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由于他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鲜卑族和鲜卑文化很快消亡了,要是孝文帝不实行改革,放弃中原的物质文明和辽阔疆域,回到沙漠草原,可能近代的人们还会在蒙古草原或大兴安岭中发现一个逐水草而居的鲜卑族。还有人认为:那么,你认为呢?课堂延伸:师:今天,民族融合又有了新的含义,今天的民族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在相互影响着。比如:我们班的同学就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有哪些现象也体现了这种融合呢?生:师:面对这股不可抗拒的民族融合的潮流,同学们,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既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别的民族的长处,又要保持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课堂小结利用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