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_第1页
2016年1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_第2页
2016年1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_第3页
2016年1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_第4页
2016年1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2016 年 1 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16 年 1 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第 1 题 【命题意图】要求学生在田字格内用楷字书写指定内容,考查学生对汉字基本笔画、字形(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掌握情况,以及平时的书写习惯。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2 分,平均分 1 55 分。主要问题有: 写错字:思 想、限 艰、姿 彩、姿 资。 涂改痕迹过重。 没有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大多偏下。 书写太随便,笔画不到位,或是太夸张。 第 2 题 【命题意图】选取的四个要求注音的字均来自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易读错字,同时也是常用字。考查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 【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在给四个字标注拼音时都出现一定的错误。如 “ 煦 ” 字,注音时分不清 u, , un; “ 衰 ” 字,注音时分不清平翘舌音,一部分同学无法辨别衰和哀;“ 淼 ” 字,注音时,一部分同学分不清 m 和 n,一部分分不2 / 17 清 m 和 l; “ 谧 ” 字,部分学生对这个字的读音不熟悉。四个字注音时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声调所标位置不正确。 第 3 题 【命题意图】本题要求学生在文段中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考查学生对常 见语病的辨析和修改能力。此次设置的两个病句分别存在 “ 主宾搭配不当 ” 和 “ 成分残缺 ” 的问题。 【学生答题情况】学生丢分,一是没有找到病句,二是找到了改不对。 第一段的病句,学生修改成 “ 昆明的冬天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季节 ” ,或是 “ 冬天的昆明是一个富有魅力地方 ”“ 昆明是富有魅力的 ”“ 昆明的冬天是富有魅力的 ”“ 在冬天,昆明是富有魅力的 ” 都算对。有一部分同学把 “ 魅 ” 写成“ 魁 ” , “ 力 ” 写成 “ 丽 ” ,都酌情扣分。 第二段的病句修改为 “ 随着黄昏的降临,太阳的光线又给云彩涂上了各种斑斓的色彩 ” ,或是 “ 黄昏的降临,使 太阳的光线给云彩涂上了各种斑斓的色彩 ” ,还有改为 “ 黄昏的降临,云彩被涂上了各种斑斓的色彩 ” 都算对。一部分同学在答题卡上没有呈现完整的句子,只写了 “ 太阳的光线又给云彩涂上了各种斑斓的色彩 ” ,考虑到同学能够找出这个病句已属不易,也给分了。还有部分同学两处的病句都改了,只要改对一处就得分。 第 4 题 3 / 17 【命题意图】仿写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一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体会语境的特点;二是考查学生对多种修辞方法的判断和运用,本次主要涉及到排比和比喻;三是考查学生在语境和修辞方法的限制下遣词造句的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2 分,平均分分。绝大多数学生都拿到满分。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仿写的时候漏了数量词和修饰词语,得 1 分。 有的学生把云朵比喻成 “ 花朵 ” 、 “ 高山 ” ,缺少动态感,甚至比喻成 “ 白云 ” ,得 1分。 仿写句式不对,自己另写一个句式。 逗号后面的四字词语只写两个字。 第 5 题 【命题意图】本次选取的两个需要修改的字都来自七年级上册教材,都是形声字。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词语的掌握情况和通过词语含义推测或确定字形的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大部分学生能找出错别字并能正确修改。有少部分学 生找的错字是 “ 摒 ” 和 “ 凋 ” 字;还有一部分学生找对改对了,但是把两题顺序颠倒了。 第 6 题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古诗文的背诵积累情况。从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录的诗、词、文、联中选取了7 个句子,采用前后句提示和语境提示的方法,要求学生写4 / 17 出相应的诗(文)句。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10 分,平均分约分。存在问题主要是: 错别字较多,如 “ 栖 ” 字里面多写一横, “ 佞 ”写成双人旁, “ 擢 ” 字写错,反文旁和折文旁分不清,别字如:草 早,鸦 雅、鸭,再 在,尚 淌,择 则,愠 蕴,乎 呼,择 则。表现出学生在背诵时只记音,不理解诗意,默写时用同音字代替。 理解性默写题型错误率很高,除填错句子外,少字、错字情况也很严重。“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在古诗词鉴赏中有原文,但仍有很多学生写错。 论语中的两句,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写出来。 学生对诗文识记不牢固,默写时张冠李戴。 第 7 题 【命题意图】选取教材中所录唐诗十五夜望月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能否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所感知和理解。 【学生答题情况】本题满分 3 分,平均分分。两个答题步骤,第一步答出洒满阳光的庭院、被露水打湿 的桂花树、乌鸦等三个景物得 1 分;第二步答出烘托(衬托、渲染、侧面反映)月夜孤寂冷清(静谧深沉)的气氛,得 1 分,为诗人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得 1 分。 第一问学生基本能把握,答出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学生答 “ 中庭 ” 是一景,老师们在讲解此题时要注意引导5 / 17 学生。 第二问 “ 景物描写的作用 ” ,回答时要扣住环境描写的作用, “ 庭院、月光、树、鸦 ” 的描写,渲染秋天的凄凉,为下文作者抒情作铺垫。学生答题时的问题集中在学生只答出其中一方面,要么只有渲染的作用,要么只有铺垫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有好大一部分学生, 答非所问,所答内容均为赏析后两句,诸如 “ 不知秋思落谁 家一句, 落 字用的好,新颖妥帖,给人动感,仿佛思念随月光一样散落人间,给人不同凡响之感 ” 。此类答案,一看就知道学生之前背记过相关内容的赏析,但针对考试,一定要求学生认真看题目,读懂题干要求的内容再下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把一二两句用现代文的方式表达一遍。 最后说一点,关键词的错别字问题。 “ 渲染 ” 写作 “ 宣染 ” 、 “ 萱染 ” , “ 铺垫 ” 写作 “ 铺路 ” 、 “ 铺店 ” 、 “ 铺坠 ” 、 “ 铺堑 ” 等不胜枚举,不在少数。 第 8 题 【命题意图】选取的四个实词包括通 假字、常用词、词类活用和较特殊用词。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和根据语境推测并确定词语含义的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丢分多为 属引 解释记不住!另外 溯 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分不清, 奔 的解释动词名词分不清, 阙 ” 通假字的解释6 / 17 不完整! 第 9 题 【命题意图】选取的四个虚词均是常用虚词,与阅读材料文句进行比照阅读的句子均出自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文言文。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和根据语境推测并确定虚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丢分不多,丢分原因多为对加点字的解释把握不准确! 第 10 题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整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选取句子时考虑到句式上有互文和双重否定的特点。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2 分,平均分。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态度问题,直接空着; 翻译时意思不完整,要么只翻译前半句 “ 如果不是正午 ” ,要么只翻译后半句“ 是看见太阳的 ” ; 不少同学漏掉 “ 自 ” 字; 对 “ 亭午夜分 ” 的理解不准确,不少同学译成 “ 早晨和傍晚 ” ; 将文句意思理解反了,或直接不懂乱写; 审题不仔细,答错位置。 第 11 题 【命题意图】题干中明确提出要紧扣 “ 简练、生动 ” 的特点对文句进行赏析。考查学生对选文中精彩文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带着明确的指向要求对文句进行分析、评价7 / 17 的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该题丢分较为严重,原因有以下几点: 语言上的分析:不能抓住 “ 简练、生动 ” 的特点; 内容上的阐释:对 “ 清荣峻茂 ” 四个字的解释不完整; 作者情感上:没能分析出作者的情感。 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做成了句子翻译,而不是赏析。 有部分学生答题超出划定线的范围,答案不完整。以后要交代学生网络阅卷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线。 第 12 题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通过品读文学作品中的物象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采用对比阅读的形式,想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扩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同一物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内涵;二借助学生在小学时学过的古诗,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更好地理解选文里 “ 猿鸣 ” 所传达的情感。 【学生答题情况】很多学生答题思路不对,例如有的学生一直纠结于 “ 猿鸣 ” 和 “ 猿啼 ” 字眼上的差别,而不是根据词语所在的环境进行分析。由于不能紧扣句子所在的文本环境,所以作者的情感也分析不到位。总的来说是:学生语文底子薄,阅读功底弱 ,不会表达。 第 13 题 【命题意图】选文第 段,作者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向8 / 17 读者传达她面对北大图书馆时顿感渺小、无助的感受。该段引入夏令营的往事,采用插叙和联想类比的方式,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更为准确和强烈。本题考查学生能否理解文章为何要使用这样的写作素材,即 “ 为什么这样写 ” 。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2 分,均分不到 1 分,丢分原因有以下两点 : 审题不认真,题目要求回答为何要写夏令营发生的事,结果许多学生答成夏令营发生的事。 许多学生答 “ 写夏令营的事的作用是过渡 ”“ 为下文写自己面对图书馆浩繁的藏 书而产生的无力作辅垫 ” (其实这部分内容在前面,文章内容都没弄清就乱写),有的答 “ 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 ” ,有的学生甚至写 “ 总领下文 ” 。 第 14 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感受理解文句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2 分,平均分分。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理解 “ 爱抚 ” 一词的本来意思。大多数同学能答出该词语表现作者对北大的书的喜爱之情。但是答题不够完整和规范,没有将词语放入文段中去把握,没有准确地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及蕴含的情感。 第 16 题 【命题意图】要求学生赏析的句 子是两个较为典型的包9 / 17 含着明喻、暗语和博喻等多种比喻形式在其中的复杂文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题干中明确指出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 ,并在答案中只要求答出 “ 比喻 ” 及其具体内容、所表达的感情即可。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3 分,平均分约分。失分原因: 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准确,既写了比喻还写了拟人,甚至再加上排比、夸张,把几种最常见的修辞都搬了上去。 对修辞手法的解题思路掌握不到位,很多同学只答到把 “ 比作 ” 而没有谈到作者的情感。 很多同学还出现马虎不仔细的情况,在这句话中出现了四个比喻但很多同学只答其中第一个把后面的漏了。 没有审题,不是从修辞角度答题,有很大有部分同学直接谈的是这句话的情感,甚至是从这句话在文本结构上或内容上的作用进行答题。 5.还有部分同学出现把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的答题内容相互拼接、混为一谈的现象。 第 17 题 【命题意图】本题提供链接材料,请学生将选文和链接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提炼筛选,概括出田晓菲学业成功的原因。考查学生综合阅读文字材料、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为降低难度,便于批阅,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两个原 因即可得满分 【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题不清楚,10 / 17 题目要求从选文和链接材料中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部分学生仅关注到链接材料而忽略选文的存在,导致答案不完整; 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不够完整,不会分点作答,答案只涉及到一个层面 第 18 题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文章开头段落作用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便于初一年级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将问题分解为两步,一是概括 “ 一粒种子 ” 的特点,二是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3 分,平均分约分。失分原因主要是审题不严密,比如本题第一问中 “ 一粒 种子 ” 有哪些特別之处,很多学生没有抓住 “ 哪些 ” 和 “ 特别 ” 这些关键词作答,导致答题不准确、不全面 ;而第二小问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大部分学生只答为下文作铺垫,吸引读者,激起阅读兴趣等,没能联糸文章内容作答 (如为下文人们争种这粒种子作了铺垫 )。 第 19 题 【命题意图】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六年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 “ 人物描写方法 ” 有一定的了解。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明确判断人物描写方法并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学生答题情况】本题提问清晰,知识点考察为主,稍有综合分析,难度中下。但是从答题情况来看,满 分得分率11 / 17 约为 15%,有部分学生 3 分全失。近 40%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表现为五种人物描写方法识记不全,或者人物描写与修辞方法混为一谈。一部分学生不清楚何谓 “ 人物描写 ” ,胡乱回答。有的学生将 “ 外貌描写 ” 写成 “ 外形描写 ” 、“ 面部描写 ” 、 “ 外观描写 ” 等; “ 语言描写 ” 则写成 “ 说话描写 ” 。失分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答题习惯不好,三个得分点学生往往只答一两个,尤其是相当数量的学生不结合原文语句分析,架空分析。 第 20 小题 【命题意图】与一般小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不同,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更为单纯、个性突出、具有强烈 的象征意义。本篇童话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可以明确地归为对比鲜明的两类。本题考查学生能否通过阅读,理解人物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以及事情的因果关系。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3 分,平均分分。空题率大约为百分之一,空题说明学生在审题上出了问题,学生不知道怎么答。(一)审题:题目中 “ 为什么 ” 提示是寻找原因,所以建议按照 “ 因为 所以 ” 的思路作答。 “ 农夫 ” 和其他三人形成对比,所以完整的解答应该是农夫的情况打一条,其他三人的情况对应的打一条,查找不同点。(二)答题:童话体裁有独特之处,由一粒种子的独特和稀有,作 者设计国王、富翁和商人为代表的三类人,他们的语言描写和12 / 17 心理活动明显地打上了各自立场和价值观的烙印;农夫的描写出现两次 “ 照常工作 ” 。对比发现,正是立场和心态的不同,决定了能否种出种子。因此,分别作答农夫的心态和方法、其他三种人的心态和方法。(三)学生一种答案说 “ 由于农夫辛勤劳作,感动了种子,所以发芽 ” ,可惜纯属学生的个性解读,距离作者的本意太远,所以我建议童话阅读教学最后应落实到作者的创作目的上,作者就是通过对比手法把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农夫种出种子表达出来了。另外一种说法 “ 他们不如农夫有耐心 ” ,文本中国王种了两 年,富翁种了两年,商人一天看两回,可是种子没有发芽。农夫的是没几天就发芽了。可见,不是耐心和时间的问题,而是播种方法的问题。(四)建议: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不断靠近作者本意的思维方式。( ) 第 21 题 【命题意图】童话故事,孩子们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听,小学时期也经常阅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专门设置一个童话阅读单元,值得我们思考该 “ 教什么 ” 。本题考查学生对童话这种特有的文学体裁所特有的语言特点是否能够有所感知和体会。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3 分,平均分分,本题没有满分答 卷。选择 “ 甲 ” 句的,大多能准确抓住句子生动、细致、形象的特点作答,得 2 分;但大多数都不能从语言的角度思13 / 17 考答题,极少数答到 “ 符合童话故事特点 ” 或 “ 读来朗朗上口 ” ,也酌情加到分。选择 “ 乙 ” 句的理由多理解为 “ 内容与事实不符 ” ,认为乙句合乎情理很简洁,表达更朴素,这样的答案根据表达得分 1分。有的学生不选择 “ 甲 ” 或“ 乙 ” ,直接抄写原句,甚至还有同学避开两个选句,自写一句答题。 第 22 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童话寓意的理解。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2 分,均分分。学生答题主要存在的问题 部分同学空 题; 错别字太多; 词不达意、语句不通; 个别学生照抄上面现代文阅读片段。 第 23 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和了解情况。 【学生答题情况】学生能基本掌握该小说的作家是马克 吐温,但是会写错别字,比如 “ 吐司、吐湿 ”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 “ 历 ” 字会错写为 “ 厉 ” 。第二问学生读题不认真,题目问的是情节,问的是 “ 体现机智勇敢的 ” ,部分学生答成对汤姆的形象分析,部分会答成其它的情节,比如 “ 粉刷工 ” 、 “ 当海盗去 ” ,平均分在 2 分左右。 第 24 题 【命题意图】七年级上册教材 有 “ 走进图书馆 ” 的语文14 / 17 实践活动安排,本题将口语交际和了解图书馆规则相结合。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场合、对象和具体情境进行恰当的口语交流。 【学生答题情况】多数学生能拿到满分。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没有称呼; 没有标点符号或不能正确标点; 一部分同学称呼对象错误,称 “ 小琳 ” ; 一部分同学语气较强硬,不够婉转(不过只要意思表达完整的都没扣分啦) 第 25 题 【命题意图】七年级上册教材有 “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 的语文实践活动安排。本题为学生提供阅读新科技 “ 电子书 ” 的相关材料,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阅读及信 息提取概括。 【学生答题情况】满分 3 分,总平均分分。学生得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具体分析如下: 认真读材料的学生基本都能从材料中提取出答案关键词,拿到满分。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认真阅读材料,只能拿第一空的 1 分,甚至很多人空着,要么就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出答案,不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如:方法有 “ 加快网速 ” , “ 多找一些人来检查电子书错误 ” 等,令人啼笑皆非。 语言组织能力差,很多找到关键信息了,但不成句子。如:方法直接写 “ 纸质书差错率 ” 。 概括能力比较差,不会归纳合并相似信息。学生的回答并不像示例和答案那种概括成 短语,而是用句子回答,有的表15 / 17 述十分重复啰嗦。如:方法一 “ 提高数据源质量 ” ,方法二“ 加入审核环节 ” 。学生不能判断这两个方法其实存在因果关系,回答一个即可。 第 26 题 【命题意图】本次两个作文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生答题情况】 优点:绝大多数学生能扣题,中心明确,结构完整,会点题。少数学生能做到选材新颖、中心突出、表达流畅。选择命题作文我爱我家的学生较多,虽整体情况差强人意,但通过孩子们的作 文,让我们看到现在家庭结构的多元化。 缺点:选择命题作文我爱我家的学生,大多能扣题,但选材陈旧,缺乏新意,大多选材为 “ 三送 ” ,如 “ 半夜妈妈送 我 到医院 ” 、 “ 爸爸怎么教育 我 ” 类似这样的选材占大部分。多数同学侧重写人,却忽视人与家的联系。很多学生写成了介绍家庭成员,而没有体现 “ 相亲相爱 ” 这一主题,家里的成员孤立行动,没有融合在一起,不够生动感人。将 “ 家 ” 理解为 “ 家乡 ” 来写的多写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