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doc_第1页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doc_第2页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doc_第3页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doc_第4页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孙乃建李天龙钟云川宋亚玲 湖北省黄冈市优抚医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要目的探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于将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妄想、幻觉、攻击/激越、抑郁、欣快、情感淡漠、脱抑制、易激惹、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焦虑、食欲改变等方面的NPI评分与该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10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86%(18/42);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43%(9/42);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2,P0.05)。结论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但是氟哌啶醇在锥体外系反应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从有效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认为,利培酮更适合于痴呆合并BPSD患者。 关键词氟哌啶醇;利培酮;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R749A1674-0742(xx)03(b)-0103-02 作者简介孙乃建(1964-),男,湖北人,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病,邮箱:sunnaijian1964163.。 为了探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于xx年2月xx年2月将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结果及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73.0210.25)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111.08)年;其中阿尔茨海默病32例(38.10%),血管性痴呆52例(61.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痴呆合并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标准 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总分8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24分;以住院患者为主,也可纳入服药合作、监护人负责的门诊患者;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3排除标准 对氟哌啶醇或利培酮过敏,或以往接受上述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 1.4方法 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国药准字H31020434,批号xx1213)口服,起始剂量24mg/d,维持剂量616mg/d。研究组患者则给予利培酮(国药准字Hxx0776,批号xx1120)口服,起始剂量12mg/d,维持剂量35mg/d。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给药12周可短暂合用苯二氮革类药改善患者的睡眠。如出现严重锥体外系反应(EPS),可以给予患者盐酸苯海索(国药准字H32022135,批号xx1210),剂量不超过4mg/d。 1.5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知情者版(NeuropsychiatricInventory-Questionnaire,NPI-Q)2评定精神症状。NPI包含12个维度,包括妄想(Q1)、幻觉(Q2)、激越/攻击行为(Q3)、抑郁/心境恶劣(Q4)、焦虑(Q5)、情感高渺欣快(Q6)、情感淡漠/漠不关心(Q7)、脱抑制(Q8)、易激惹/情绪不稳(Q9)、异常的运动行为(Q10)、夜间行为与睡眠障碍(Q11)、食缈进食异常(Q12)等。每个维度包括严重程度(03分)和症状频度(04分),分数越高,表示精神病性症状越严重。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1.6统计方法 应用MicrosoftOfficeExcelxx建立数据库,进行专家咨询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检验水平=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I评分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妄想、幻觉、攻击/激越、抑郁、欣快、情感淡漠、脱抑制、易激惹、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焦虑、食欲改变等方面的NPI评分与该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10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86%(18/42);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43%(9/42);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2,P0.05)。 3讨论 老年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较为常见,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痴呆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行为障碍等精神症状以及行为紊乱表现,约占50以上3-5。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不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功能丧失,还给照料者带来巨大的心理、经济压力,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抗精神病药是治疗BPSD的主要药物,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均有增强作用,均可同时作用于DA系统和5-HT系统,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6-7。但痴呆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在用药的安全性对于这类药物治疗的评价是重要的一个方面8。为了探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于xx年2月xx年2月将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但是氟哌啶醇在锥体外系反应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从有效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等着认为利培酮更适合于痴呆合并BPSD患者。这主要是由于利培酮与毒蕈碱受体亲和力低,对多巴胺D2的作用也相对较小,能以较低的亲和力结合2-肾上腺素受体和组胺H1受体,从而较少了椎体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xx:147-149. 2马万欣,王华丽,JeffreyL.Cummings,等.神经精神科问卷知情者版中文译本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xx,24(5):338-343. 3季燕,王展航,任利民.奥氮平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xx,15(21):2456-2457. 4张明廉,袁国桢,姚建军,等.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xx,25(9):706-708. 5李澎,黄流清,赵忠新,等.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诊治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xx,30(5):713-715. 6刘艳,高励,赵晓玲,等.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美金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