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_第1页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_第2页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_第3页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_第4页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 【内容提要】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是语文和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无论是在课文还是在插图中女性的出场次数都比男性少得多。有职业的男性比女性多,而且男性所从事的职业声望更高。男性的性格更多地集中了人类的优点,其能力更高超。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科书中的性别不平等更加严重。这一现象的存在有我国的特殊原因。教科书中的性别不平等对女生和男生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新课程的教材改革中必须强调编写使用性别平等的教科书,具体说来就 当前我国正在进 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教材的改革特别引人注目。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地区一改过去统一编审教材,单一渠道发行的做法,而实行教材选用制。这为使用性别平等的教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用性别平等的教材的关键是教科书,因为教科书是教材的核心部分。本文试图用社会学的方法分析现存的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危害,并尝试提出出版及选用性别平等的教科书的对策。 一、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表现 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据2 / 6 朱晓斌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小学全日制五年制语文课本( 1988 年第 2 版,简称人教版),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联合编写出版的全套小学全日制六年制语文课本( 1988 年第 3 版,四省市版),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编写的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 1-2 年级语文思想品德( 1991 年第 1 版,简称浙江版)所做的分析研究,故事中男主角的数量明显地比女主角多,其中人教版达 %,四省市版占 %,浙江版为 %,而女主角所占比例分别只有 %、 %和 %。故事的插图也是男多女少。职业人物中除一年级外男性的比例远远大于女性,男性所从事的职业更富有刺激性和创造性,更有声望,经济收入更高,而女性的职业 则多数是辅助性的、体现情感色彩的。在能力方面,男性形象往往是知识渊博、能力高超、有远大理想的,而女性形象则无知、孤陋寡闻。在男女形象同时出现的场景中,女性的能力更低下,需要男性角色的帮助、解答、纠正和总结。在性格方面,教科书将许多人类的优秀性格如吃苦耐劳、勇敢坚强、正直善良、团结友爱等集中到男性身上,而人类性格中的一些阴暗而如吝啬贪婪、心胸狭窄、凶狠等则多由女性角色承担。(注:朱晓斌:从我国三种小学语文课本看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兼与美国一种阅读课本的比较,教育研究 1994 年第 10 期。)曾天山对人 教版语文教材和中学英语教科书的性别分析(注:曾天山: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西北3 / 6 师大学报 1995 年 7 月第 32 卷第 4 期。)。金庆花等对经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审查的试用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 1984 年版和 1988 年版)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注:金庆花等: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史静寰主编:妇女教育,吉林出版社, 2000 年 12月第 1 版, 422-428 页。) 中学语文课本也同样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据金庆花等对北京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 1-4 册及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5-6 册的研究,初中语文教科书几乎是男性作者写成的。能辨认出性别的作者中男性占 %。男性主人公出场人数占绝对优势,出场形象也较女性为光辉丰满。在教材内容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性别角色意识强烈,有对男女实行双重标准的信息,并且还存在性别歧视的语言。(注:金庆花等: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史静寰主编:妇女教育,吉林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第 1 版, 430-434页。) 由朱晓斌、曾天山、金庆花等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语文等教科书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等。对 90 年代的 教科书的性别分析较少见,笔者查阅了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 8 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父亲的形象出现了三次:白杨、跳水、落花生,表现了父亲有责任感、为国家作贡献的崇高品4 / 6 质;在危急关头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睿智风度,而母亲要么根本缺席,要么随和父亲,点头称是;领袖人物有列宁和毛泽东;英雄人物有狼牙山五壮士、军需处长和董存瑞;名人有鲁 迅、孙膑、齐白石;普通民众有挑山工。女性共出现了五次,其中有三个小女孩,一个善良、诚实,一个热爱自然,另一个讲究吃穿、不节约;唯一出现的名人是林巧稚,可是未对她作任何介绍,只说她读中学时的地理课和生物课是如何上的;唯一出现的一个职业女性是一篇课后阅读文章中的清洁工。整本书中的人物插图中,主角全部是男性。 其它学科的教科书也同样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如物理和化学教科书中经常出现拿着试管的男性的手臂,数学教科书中的应用题表述也常常是性别刻板的。可以说,理科教科书与妇女和女孩的日常经历脱节,而且未对女科学家 给予肯定。历史教科书的性别不平等更为明显。历史学习似乎多数时候都是关于男性战争史的学习,女性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被最小化处理。 二、与美国中小学教科书的比较 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教科书中本来也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以美国为例,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的一项很有影响的,对出自 16 个出版社的 134 种小学初级读物的研究发现: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与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之比是 5:2;5 / 6 男性的传记是女性的 6 倍,雄性动物是雌性的 2 倍。其它一些研究发现小学社会研究、教学和拼写教材的插图中,女性只占 31%。在中学的教科书中情 形也大致如此,只是女性人物更少,她们所做的社会贡献更难引起注意。当女性出现在教科书中时,对她们的描写经常是性别刻板的。(注:Sader,D.,Sader,M.:Sex Equity:Asdsumptions and Saha,(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Pergamon,) 但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教科书开始成为西方学者们进行内容分析的焦点,其中有关性别歧视的分析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研究结果的广泛传播引起了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版商在各界的压力特别是妇女运动和家长的压力下不得不考虑所出版的教科书和课外读物的性别公平问题。从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和其它几个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开始改变,男女人物的比例、插图、社会角色的多样性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1987 年的一项对六种受欢迎的初级读物的研究发现:在 1121 个故事中,女性的职业有 37 种,与 1961-63 年的读物中的 5 种和 1969-71年的 23 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占 18%,以女性为主角的占 17%,其它故事的主角是“另类”,如 会说话的树或动物等中性角色。出版商创造如此多的中性角色主要是为避免性别歧视的压力。(注: ,& 6 / 6 Lecompte,:The Way Schools Work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Educat ion,New York:Longman,) 由此可以看出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的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开始比美国的严重。这是因为: 1.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对性别平等的倡议(特别还把性别平等写进宪法)掩盖了人们对诸多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反思,其中当然包括教科书中的性别问题。 2.我国教科书从出版到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