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课题: 3-1 运动与静止课 时: 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机械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电影、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2、通过对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来启发学生: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分析。教学重点:学会描述机械运动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 具: 课件等教学过程: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3-1 运动与静止一、运动的世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二、机械运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三、参照物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5、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1)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2)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3)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6、看课本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7、阅读课文,想想,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上升。布置作业:P40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3-1 运动与静止一、参照物二、机械运动三、运动的分类教学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从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本课设计中,我从身边的例子入手,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物理知识的价值,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课题: 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课 时: 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2、 通过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学习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物理的严谨和辩证思想2、通过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过程 、速度的概念教学难点:速度定义的导出、速度图像 教 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过程: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如果请两名同学进行跑步比赛,其它同学们观察:如何判断谁跑得快?怎么比较?学生观察、讨论形成两个方案。方案一:相同路程,看谁先到终点;方案二:相同时间,看谁跑得更远。设计探究方案: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明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A 学生B 学生C 路程/m 时间/s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交流讨论二、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2、定义式:v=S/t3、单位:m/s(国际单位) km/h(常用单位) 4、物理意义5、课堂训练:例1:甲行走速度为1 m/s,乙散步速度为1 km/h,甲、乙两人的速度谁大谁小?例2:“神舟八号”返回地面时,仪器监测到:主伞打开后,返回舱平稳匀速地下降,其中在距地面6000m到20xxm过程中,共用时500s,返回舱的速度是多少?例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你能在表中完成汽车的路程时间数据吗?并在坐标图上先描点再连线画出路程时间图象。(说明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小结: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学会了什么方法?3、你还有什么收获? 4、你有什么建议吗? 布置作业: P43 12 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速度二、速度的计算1、公式2、单位三、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课题: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课 时: 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二、过程与方法:1、 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教学重点:公式v=s/t及s=vt、t=s/v的运用、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 公式v=s/t及s=vt、t=s/v的运用、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教学过程: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一、1复习提问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到几个物理量? 常见的比较方法有哪些?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是否变化?观看动画:田中匀速行驶的拖拉机、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正在降落的飞机正在加速的赛车被击的打出去的高尔夫球问:这些物体做什么运动?观看录像:公共汽车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到站前减速、停止后乘客上下车;然后再启动前进-问:我们坐汽车由天安门去颐和园,人们对于汽车在路程中由于等红灯、乘客上下车或由于路况而车速的变化等细节是十分关心吗?人们关注的是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少时间利用汽车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出的汽车的速度应叫做什么速度?如何去理解?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给出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时间,计算汽车的平均快慢程度,给出平均速度公式板书:v=s/t例题1:火车沿京沪线从北京站至济南全程498km,行驶4.5h,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正确换算 v=s/t=498km/4.5h=110.7km/h例题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析:(1)使学生熟悉公式s=vt及 t=s/v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平均速度的正确求法,避免出现把速度求平均值做为全程的平均速度,真正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3)培养学生画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的能力,并正确标志解:(1)s1=v1t1=8m/s500s=4000m(2)s2=v2t2=20m/s100s=20xxmv=s总/t总=(s1+s2)/(t1+t2)=(4000m+20xxm)/(500s+100s)=10m/s(5)结合课本列表,让学生熟悉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特别是自行车、人步行的速度,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6)观看汽车的时速表, 问:表针所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 讲解瞬时速度的定义及与平均速度的区别(7)讨论: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布置作业: P45 12 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一、平均速度 v=s/t二、瞬时速度教学反思:教学课题: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课 时: 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 记时,绘制表格教 具: 停表、卷尺、小红旗教学过程:3-4 平均速度的测量复习:(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的平均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