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轴承振动保护优化改造.doc_第1页
汽轮机轴承振动保护优化改造.doc_第2页
汽轮机轴承振动保护优化改造.doc_第3页
汽轮机轴承振动保护优化改造.doc_第4页
汽轮机轴承振动保护优化改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轮机轴承振动保护优化改造 郭涛然 (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启东226246) 【摘要】针对近期某电厂汽轮发电机组因轴承振动大导致的机组恶性事故,汽轮发电机组的轴承振动大保护已不能单靠运行人员根据运行经验来决定是否采取措施,本文则介绍了汽轮机振动大保护优化的方法,分别实现机组并网前后实时准确的保护投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机组事故的发生,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汽轮机;振动;保护 作者简介:郭涛然(1986.02.09),男,山西阳泉人,助理工程师,电厂热工专责工。 0引言 吕四港电厂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高中压合缸、反动凝汽式汽轮机,型号是CCLN660-25/600/600。其汽轮机本体监测(TSI)保护采用上海松源艾普工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德国epro公司MMS6000系列装置。该装置通过传感器对汽轮机机组的转速、偏心、轴位移、轴振动等进行测量,通过双通道设计的智能卡件输出控制,当任一轴振达到保护值250m则引发轴振大保护信号,若TSI回路出现故障时,不可避免引起振动保护误动1,对机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 目前国内汽轮发电机组振动保护的投入方式不尽相同,甚至不投,严重危及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文针对电厂的自身特点,设计了机组并网前和并网后不同的振动保护方案,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优化改造的必要性 1.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吕四港电厂汽轮机组1-9号轴承均安装有X、Y向振动探头,探头接入TSI控制柜,在TSI控制柜内通过继电器搭接汽机轴振大保护回路,在机组启动并网前,任一轴振数值大于125mTSI控制柜则向DCS输出报警节点,任一轴振数值大于250m则向ETS系统输出两个保护节点,跳闸汽轮机,机组并网后轴振大保护自动解除,未实现轴振保护全程投入。 吕四港电厂TSIMMS6000系统,其中汽机振动保护为单点保护且仅在汽机启停期间投入,未实现全程投入,且每一轴承的X、Y方向公用一块MMS6120智能卡件,卡件不独立,随着运行期限的增加,个别振动保护探头会出现故障波动现象,可靠性降低。若不对原系统进行改造而盲目对振动保护投入,则不利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因汽机振动大而未及时停机造成汽轮机转子损坏的恶性事件,所以汽轮机振动保护的全程投入尤为重要。 1.2进行技术优化改造的必要性 汽轮机轴振大保护作为汽轮机的一项重要保护,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机组并网后轴振大保护则自动解除,仅靠运行人员的监盘和巡检来发现汽机振动是否异常,不能准确及时地起到轴振大保护汽轮机的作用。 根据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案中(附录A.1续第21条)对保护可靠性优化的意见,对汽轮机轴振大保护可做以下改造:机组并网后,汽轮机相邻轴承轴振报警值和本轴承轴振保护值进行“与”逻辑判断,输出保护节点跳闸汽轮机。 2振动保护优化改造方案 2.1改造的硬件方面 在机组TSI柜旁安装一面新的控制柜,在新增加的控制柜内增加9块轴振检测卡(MMS6110)、两块24VDC电源、TSI背板、继电器等,根据施工图纸搭接内部接线,将1-9号轴承X、Y向探头引入新增加的18块轴振检测卡上,在TSI机柜内重新配线,送出36路报警及跳闸信号,在DCS的ETS控制柜内增加4块SOE卡件,负责接收各1-9号轴振的报警及跳闸信号,在DCS中根据送过来的开关量信号自由组态,并将保护输出节点送至ETS系统。 本改造方案将每个轴承的X、Y向振动探头与卡件彻底独立布置,且保护测点平均分配到ETS控制柜的重新增加的4块SOE卡件上,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2.2控制逻辑方面 汽轮机振动保护并网前保护方式不变,即未并网时任一轴X、Y向振动大于保护值(250m)汽轮机跳闸,只是原先为TSI控制柜内由继电器搭接送至ETS,现为DCS逻辑组态后输出保护节点2,如图1所示;在汽轮机并网后,轴振大保护动作方式如下:1-8轴瓦X或Y向振动大于保护值(250m)与上相邻轴承任一轴振及本轴另一方向轴振大于报警值(125m),输出轴振大停机保护接点。9号轴瓦处于发电机励磁机侧,不参与保护,以第一组轴承为例,具体动作方式如图2所示;其余各轴保护逻辑依此类推。 3试验及两种方式对比 3.1保护试验 在DCS侧,未连接TSI卡件时,在ETS柜内相应输入点分别用短接线按照改进后的振动保护控制逻辑进行短接1,根据跳机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试验,每一控制回路皆动作正常。 硬件设备加装好后,将相应轴振的组态下装(下转第332页)(上接第329页)MMS6110卡件中后,然后通过对相应TSI振动卡件中各个报警值与保护值进行强制,通过记录继电器动作情况和DCS画面振动报警信号及ETS振动保护逻辑信号,根据不同保护动作情况分别进行逻辑试验,最终振动保护正确动作。 3.2对比 机组并网前,轴振大保护为任一轴X、Y向振动大于保护值(250m)输出保护节点汽轮机跳闸,设计重点从拒动角度考虑,一般机组检修后汽轮机进行冲转带负荷过程中,为了避免因单一轴振大于保护值时汽轮机任运行带来的危害,因此当任一轴X、Y向振动大于保护值时则跳汽轮机,最大限度的保护汽轮机,该方式简单、明了,且较容易设计。 机组并网后,轴振大保护动作方式如下:在同一组内某轴承振动大于保护值(250m)与上相邻轴承振动及本轴另一方向轴振大于报警值(125m),延时两秒钟输出轴振大保护节点,设计重点先从误动角度考虑,因此考虑与上相邻轴承振动的报警值,同时为了避免拒动,当本轴另一方向轴承振动大于报警值时,表明本瓦轴承振动已到跳机保护时,该方式组态较复杂,在与原系统完全匹配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兼容性良好,对原系统进行卡件独立,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4优化改造分析 4.1设备可靠性 按照上述方案进行改造,考虑到保护测点独立的设计原则,需将TSI柜内1-9号轴振探头独立分布在18块轴振检测卡上(MMS6110),而目前TSI控制柜内已有9块轴振检测卡,仍需再安装9块轴振检测卡,而原TSI控制柜内空间有限,无法安装,需在TSI控制柜旁边重新布置一面控制柜,内部安装电源、背板和9块轴振检测卡(MMS6110),将1-9号轴承Y向振动探头重新分配在新安装的9块轴振检测卡上,同时在新增加的控制柜内通过继电器送出36路报警、跳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至ETS系统,然后在DCS中根据上述保护逻辑自由组态。 改造优化后将每个轴承的X、Y向振动探头与卡件彻底独立布置,且保护测点平均分配到ETS控制柜的重新增加的4块SOE卡件上,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4.2改进后达到的效果 实现汽轮机振动保护全程投入。振动探头与卡件独立,且通过卡件送出报警及跳闸信号,保护准确及时可靠。通过采集每个轴承振动的报警及跳闸开关量信号,可以实现在DCS中的汽轮机并网前和并网后的逻辑,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保护误动率。 5结论 改造完成后可实现振动保护全程投入,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将振动探头与卡件独立,且通过卡件送出报警及跳闸信号,保护准确及时,提高设备可靠性,并无环境污染问题。且可以实现在DCS中的保护逻辑,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