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doc_第1页
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doc_第2页
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doc_第3页
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doc_第4页
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 陈文志CHENWen-zhi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雅安625000) (YaanVocationalCollege,Yaan625000,China)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住环境质量要求在不断提升,居住区的生态景观环境已成为关注热点。合理的植物选择与配置使实现生态景观环境成为可能。随着植物生态效益、植物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居住区的植物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当下和今后居住区植物配置的一个重要课题。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therequirementsforlivingenvironmentqualityareimproving,sotheecologicallandscapeenvironmentofresidentialareahasbeeahotspot.Reasonableplantschoiceanddispositionmakesitpossibletorealizeecologicalandlandscapeenvironment.Asthein-depthstudyontherelationshipamongtheplantecologicalbenefits,plantsandhuman,itputs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fortheplantdispositioninresidentialarea,whichhasbeeanimportantissueoftheplantdispositioninresidentialareaatpresentandinthefuture.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居住区绿化 Keywords:residentialarea;greenlandscaping;plantdisposition;residentialgreenlandscaping :S731.2:A :1006-4311(xx)02-0287-02 0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居住区环境的优劣,植物选择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植物的品种、数量以及配置方式将直接影响一个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优质的居住区园林绿化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能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而各得其所,从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因此,如何使居住区的环境更舒适、更生态、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是园林工作者所必须思考、实践、并为之付出心血的一项重要课题。 1国内居住区绿化环境的现状 近十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开发商为迎合消费者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在小区的绿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同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绿化而绿化”的规划设计现象普遍存在。此类设计方案粗糙,仅仅满足了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缺乏园林情趣、人性化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绿化空间。绿化设计缺乏个性。为吸引购房者,选择的绿化植物都是市面比较畅销的外来引种植物,植物雷同使小区本身的绿化特色没能得到体现。为赚足销售噱头而采用不适应本地生长的新、奇植物。新引种或还未经驯化的非本土植物,通常造价和后期管理维护成本均较高,一旦死亡,将造成浪费。为迅速见效而移植大型树木,对树木原生境破坏严重。植物配置结构层次单一。由于采用植物种类较少,层次单一,导致绿化环境缺乏生机与活力。 2居住区植物配置 2.1植物的选择居住区是居民接触频率最高、时间最长的地方,绿化植物的选择应坚持“方便、安全、整洁、环保”的原则,从美化居者的生活空间、充分发挥居住区功能、改善城市小气候出发,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从而创造出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生态景观,绿化植物的选择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2.1.1“适地适树”依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因为乡土树种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自然淘汰和人为筛选,一般经得起特殊小气候和生境的考验。 2.1.2“特色突出”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植物种植结合园林艺术,可适当引进树型美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观赏价值大的外来树种,从而丰富本地树种选择的种类,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 适用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分为六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类。 2.2植物配置的形式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合乎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继承和发扬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达到有机融合。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植物种类多样统一,力求变化,避免单调雷同。在居住区建造植物群落生态绿地、中心绿地、休闲绿地、标志功能绿地、防护绿地等,按功能要求选择不同树种,选用不同植物配置方式,使居住区内既美观生动又别具一格。 2.2.1规则与自然相结合规则式在居住区植物配置中是常见形式,确定的基调树种主要用作行道树和庭荫的乔木树种,一般在道路两侧各栽植1-2行行道树,并规则式地配置一些耐阴花灌木,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在统一中求变化,以适合不同绿地的需求;自然式的植物配置常采用或丛植、或群植,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在目前的居住区绿化中常采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方式,并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并且将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可创造出丰富的绿地景观。 2.2.2乔、灌、草结合搭配在同一绿化植物群落中,采用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花卉;乔灌木、地被、草皮相结合;孤植、丛植、群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复合配置形式,既可满足绿化景观效果,将绿化与美化相结合,使居住区绿化疏密有致、四时有景,丰富居住空间的同时创造出安静、优美的人居环境,同时又兼顾了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增强小区绿化的生态功能。 2.2.3营造人工生态植物群落在选择居住区时,购房者更喜欢具有完善的配套和优越的环境条件的大型居住区,相对于小型居住区,它们有更多空间来营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人工生态植物群落可采用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橘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栀子花丛、月季灌丛、松竹梅三友林、丁香树丛、银杏桂花丛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鸟语林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可维护居住区的生态平衡。 2.2.4注重植物色彩的组合与协调居住区以绿色为主色调,适量配置各类观花、观叶植物,以达到“画龙点睛”之妙。也可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色彩,创造季相景观,如迎春花、垂丝海棠、桃花、白玉兰、棣棠、丁香、紫藤等可组成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栀子花、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银杏、红枫、木芙蓉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火棘、南天竹、忍冬等组成的冬季景观。除季相变化外,因地制宜的选用与地形相结合的观赏植物种类,也可创造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自然美景,如坡地上的地被、藤蔓植物,水景中的荷花、浮萍,池塘边的垂柳等。 2.2.5增强植物与建筑组合的有机联系将植物配置构图与建筑组群有机结合,使两者互为补充,形成富于变化、构图严谨的平面布置。例如以植物来丰富和填充建筑的空间组合,以绿化树群构成建筑组群的构图中心,以植物绿化丰富住宅区的沿街立面,以绿树有规律地填补沿街的零碎空间,以绿化打破沿街山墙单调感等方式,通过增强植物与建筑的有机联系,将居住区与周围环境自然的统一起来,以达到景观的协调性。 3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的居住观正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居者更注重优美的景观与和谐的环境。在居住区绿化环境的营造中,既要尊重人的心理需求,又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通过合理的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使居住区的环境既美观生动又别具一格,从而使生态景观环境真正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2):14. 2施正飞.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与树种选择J.江苏绿化,xx,4: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