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308-2002 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与《GB 8308-1987》相比,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首先,新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茶叶中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在术语定义部分,《GB/T 8308-2002》对“酸不溶性灰分”等专业术语给出了更加准确的定义,有助于减少因理解差异而导致的操作误差。

对于试验方法,《GB/T 8308-2002》细化了样品处理步骤,包括样品称量的具体要求(精确到0.0001g)、灰化条件(如温度控制、时间设定)以及使用盐酸处理灰分时的具体操作指南,增强了实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一致性。此外,该版本还增加了关于仪器设备的要求,指定了所需使用的分析天平精度及马弗炉的技术参数,确保了不同实验室间数据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8308-2013
  • 2002-06-17 颁布
  • 2002-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8308-2002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pdf_第1页
GB-T8308-2002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pdf_第2页
GB-T8308-2002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pdf_第3页
GB-T8308-2002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8308-2002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 r 8 3 0 8 -2 0 0 2前言 本标准是对G B / T 8 3 0 8 -1 9 8 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的修订。本标准等效采用I S O 1 5 7 7 : 1 9 8 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 本标准与 I S O 1 5 7 7 : 1 9 8 7 主要差异是 ; 1 .灰分的制备过程中不加植物油。 2 .测定过程中溶液由浑浊变为透明时, 继续加热5 m i n , 再洗涤呈中性。 本标准与G B / T 8 3 0 8 -1 9 8 7 的主要差异是: 总灰分制备的试样称取量由2 g 改为5 g ,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 同时代替G B / T 8 3 0 8 -1 9 8 7 .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管惠贤、 沙海涛。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负责解释。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8 3 0 8 - - 2 0 0 2I S 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 I S O) 是由各国际标准化团体( I S O成员团体) 组成的世界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 S 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他组织, 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 也可通过与I S 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 国际标准由I S O委员会会议认可后, 并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 I S O程序至少要求 7 5 %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 S O 1 5 7 5 是由I S O / T C 3 4 农产品技术委员会制定 第二版本替代第一版本( I S O 1 5 7 5 : 1 9 8 0 ) , 在此将第六条款中题目作了一些修订。 用户应注意任何国际标准时时进行修订, 任何一个国际标准其任何一个参数在其最新版本中表示.除非另有说明。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G s / T 8 3 0 8 -2 0 0 2e q v I S O 1 5 7 7 : 1 9 8 74 e 替 G 1 i 广 I 8 3 0 8 - - - 1 9 8 7T e a -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a c i d - i n s o l u b l e a s h c o n t e n t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茶叶中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的原理、 试剂和溶液、 仪器和用具、 测定步骤及结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8 3 0 2 - - 2 0 0 2 茶取样 G B / T 8 3 0 3 - - 2 0 0 2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 B / T 8 3 0 6 - - 2 0 0 2 茶总灰分测定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酸不溶性灰分a s i d - i n s o l u b l e a s h 在规定的条件下 总灰分经盐酸处理后残留部分。4原理用盐酸溶液处理总灰分, 过滤、 灼烧并称量灼烧后残留物5 试剂和溶液钦酸( 分析纯) 1 0 %溶液: 2 4 m I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 1 0 0 m L ,6 仪器和用具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6 . 1 增祸: 瓷质、 高型、 容量5 0 n il6 . 2 电热板。6 . 3 高温炉: 5 2 5 C 士2 .5 C。&4 水浴锅6 . 5 干燥器: 内盛有效千燥剂6 . 6 分析天平: 感量。 . 0 0 1 g6 . 7 无灰滤纸6 . 8 表面皿: 直径6 0 m 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 0 2 一 0 6 一 1 7 批准2 0 0 2一 1 2 一 0 1实施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8 3 0 8 -2 0 0 26 . 9 烧杯: 高N)、 容量 1 0 0 m L6 . 1 0 柑塌钳。7 测定步骤71 取样 按G B / T 8 3 0 2 规定了2 试样制备 按 G B / T 8 3 0 3 规定 。73 柑竭准备 将洁净的增祸置于5 2 5 C士2 5 C 高温炉内, 灼烧 1 h , 待炉温降至3 0 0 C 左右时, 取出柑锅, 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量( 准确至。0 0 1 9 ) 。74 总灰分的制备 称取均匀的磨碎试样5 g 准确至0 . 0 0 1 g ) 于增塌内 其他步骤均按G B / T 8 3 0 6 的规定。 注: 如果炭化不完全, 可滴加数滴纯净的橄榄油以助炭化和灰化7 . 5 测定 用2 5 m L 1 0 0 o 盐酸溶液将总灰分分次洗人 1 0 0 mL烧杯中. 盖上表面皿, 在水浴上小心加热, 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明时, 继续加热 5 m i n 。趁热用无灰滤纸过滤, 用热蒸馏水少量反复洗涤烧杯和滤纸上的残留物, 至洗液不呈酸性为止( 约1 5 0 m l ) 。将滤纸连同残渣移人原柑竭内, 在水浴上小心蒸去水分,移人高温炉内, 以5 2 5 士2 5 C 灼烧至无炭粒为止 约1 h ) , 待炉温降至3 0 0 左右时, 取出柑祸, 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景。 再移人高温炉内灼烧 3 0 m i n , 冷却并称量, 重复此操作, 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 . 0 0 1 g 为止, 以最小称量为准。8 结果计算8 . 1式中计算方法茶叶中酸不溶性灰分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 , 按式( 1 ) 计算:酸不溶性灰分( vo) =M , 一 人 么, 下, . 份二 一 一 一 X粉n 入力卫1 0 0 , .,. 。 ., (1)8 . 2 M, - 增A和酸不溶性灰分的质量, 9 ; M, - 柑竭的质量, 9 ; MI, - 一试样的质量, 9 ; ,试样干物质含量, %o如果符合重复性( 8 - 2 ) 的要求, 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