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数列的应用专项复习教案_第1页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数列的应用专项复习教案_第2页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数列的应用专项复习教案_第3页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数列的应用专项复习教案_第4页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数列的应用专项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XX 届高考数学第一轮数列的应用专项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数列的应用 知识梳理 1.实际生活中的银行利率、企业股金、产品利润、人口增长、工作效率、浓度问题等常常通过数列知识加以解决 . 2.理解 “ 复利 ” 的概念,注意分期付款因方式的不同抽象出来的数列模型也不同 . 3.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列问题,首先要弄清首项、公差(或公比),其次是弄清是求某一项还是求某些项的和的问题 . 点击双基 1.已知 an是递增的数列,且对于任意 nN* ,都有an=n2+n 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0B. 0c.=0D. 3 解析:由题意知 an an+1恒成立,即 2n+1+ 0 恒成立,得 3. 答案: D 2.设 a1, a2, , a50是从 1, 0, 1 这三个整数中取值的数列,若 a1+a2+a50=9 ,且( a1+1) 2+( a2+1) 2+ ( a50+1)2=107,则 a1, a2, , a50中有 0 的个数为 2 / 13 解析:将已知的等式展开整理得 a12+a22+a32+a502=39 ,故此 50个数中有 11个数为 0. 答案: B 3.如下图, 它满足:( 1)第 n 行首尾两数均为 n;( 2)表中的递推关系类似杨辉三角,则第 n 行( n2 )第 2 个数是_. 解析:设第 n 行的第 2 个数为 an,不难得出规律,则an+1=an+n,累加得 an=a1+1+2+3+ ( n 1) =. 答案: 4.已知 an=logn+1( n+2)( nN* ),观察下列运算a1a2=log23log34=2, a1a2a3a4a5a6=log23log34log67log78=3. 定义使 a1a2a3ak 为整数的 k ( kN* )叫做企盼数 . 试确定当a1a2a3ak=XX 时,企盼数k=_. 解 析 : 由3 / 13 a1a2ak=R 26;=log2 ( k+2) =XX,解之得 k=2XX 2. 答案: 2XX 2 典例剖析 【例 1】( XX年春季上海, 20)某市 XX年底有住房面积 1200万平方米,计划从 XX年起,每年拆除 20万平方米的旧住房 .假定该市每年新建住房面积是上年年底住房面积的 5%. ( 1)分别求 XX年底和 XX年底的住房面积; ( 2)求 2024 年底的住房面积 .(计算结果以万平方米为单位,且精确到) 剖析:本题实质是一个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 . 解 :( 1) XX年底的住房面积为 1200( 1+5%) 20=1240(万平方米), XX年底的住房面积为 1200( 1+5%) 2 20( 1+5%) 20=1282(万平方米), XX 年底的住房面积为 1240万平方米, XX年底的住房面积为 1282万平方米 . ( 2) 2024年底的住房面积为 1200( 1+5%) 20 20( 1+5%) 19 20( 1+5%) 18 20( 1+5%) 20 =1200( 1+5%) 20 20 (万平方米), 4 / 13 2024 年底的住房面积约为万平方米 . 评述:应用题应先建立数学模型,再用数学知识解决,然后回到实际问题,给 出答案 . 【例 2】由于美伊战争的影响,据估计,伊拉克将产生 60100万难民,联合国难民署计划从 4月 1日起为伊难民运送食品 .第一天运送 1000t,第二天运送 1100t,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运送 100t,直到达到运送食品的最大量,然后再每天递减 100t,连续运送 15天,总共运送 21300t,求在第几天达到运送食品的最大量 . 剖析:本题实质上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通项和求和的问题 . 解:设在第 n 天达到运送食品的最大量 . 则前 n 天每天运送的食品量是首项为 1000,公差为 100 的等差数列 . an=1000+( n 1) 100=100n+900. 其余每天运送的食品量是首项为 100n+800,公差为 100的等差数列 . 依题意,得 1000n+100+ ( 100n+800)( 15 n) + ( 100) =21300( 1n15 ) . 整理化简得 n2 31n+198=0.解得 n=9 或 22(不合题意,舍去) . 答:在第 9 天达到运送食品的最大量 . 5 / 13 评述:对数列应用题要分清是求通项问题还是求和问题 . 【例 3】 2002年底某县的绿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40%,从XX 年开始,计划每年将非绿化面积的 8%绿 化,由于修路和盖房等用地,原有绿化面积的 2%被非绿化 . ( 1)设该县的总面积为 1, 2002 年底绿化面积为 a1=,经过 n 年后绿化的面积为 an+1,试用 an表示 an+1; ( 2)求数列 an的第 n+1项 an+1; ( 3)至少需要多少年的努力,才能使绿化率超过 60%.( lg2=,lg3=) 剖析:当年的绿化面积等于上年被非绿化后剩余面积加上新绿化面积 . 解:( 1)设现有非绿化面积为 b1,经过 n 年后非绿化面积为 bn+1. 于是 a1+b1=1, an+bn=1. 依题意, an+1 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原有的绿化面积an减去被非绿化部分 an后剩余的面积 an,另一部分是新绿化的面积 bn,于是 an+1=an+bn=an+( 1 an) =an+. ( 2) an+1=an+, an+1 =( an) . 数列 an 是公比为,首项 a1 = =的等比数列 . an+1=+ ()() n. ( 3) an+1 60%, +()() n,() n, n( lg9 1)6 / 13 lg2, n 至少需要 7 年,绿化率才能超过 60%. 思考讨论 你知道他是怎么想出 an 中的来的吗?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某林厂年 初有森林木材存量 Sm3,木材以每年 25%的增长率生长,而每年末要砍伐固定的木材量 xm3,为实现经过两次砍伐后的木材的存量增加 50%,则 x 的值是 解析:一次砍伐后木材的存量为 S( 1+25%) x; 二次砍伐后木材存量为 S( 1+25%) x( 1+25%) x. 由题意知() 2S x x=S( 1+50%), 解得 x=. 答案: c 2.一批花盆堆成三角形垛,顶层一个,以下各层排成正三角形,逐层每边增加一个花盆,若第 n 层与第 n+1层花盆总数分别为 f( n)和 f( n+1),则 f( n)与 f( n+1)的关 系为 ( n+1) f( n) =n+( n+1) f( n) =n ( n+1) =f( n) +( n+1) f( n) =1 答案: A 3.从 2002 年 1 月 2 日起,每年 1 月 2 日到银行存入一万元7 / 13 定期储蓄,若年利率为 p,且保持不变,并约定每年到期存款均自动转为新一年的定期存款,到 XX 年 1 月 1 日将所有存款及利息全部取回,则可取回的钱的总数为 _万元 . 解析:存款从后向前考虑 ( 1+p) +( 1+p) 2+ ( 1+p) 5 =( 1+p) 7( 1+p) . 注: XX年不再存款 . 答案:( 1+p) 7 ( 1+p) 4.某工厂去年产值为 a,计划在今后 5 年内每年比上年产值增加 10%,则从今年起到第 5 年,这个厂的总产值为_. 解析:每年的总产值构成以 a( 1+10%) =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S5=11 ( 1) a. 答案: 11 ( 1) a 5.从盛满 aL( a 1)纯酒精容器里倒出 1L,然后再用水填满,再倒出 1L 混合溶液后,再用水填满,如此继续下去,问第九次、第十次共倒出多少纯酒精 . 解:每次用水填满后酒精浓度依次为,() 2,() 3, , 故每次倒出的纯酒精为 1,() 2, ,() n 1, . 第九、十两次共倒出的纯酒精为 8 / 13 () 8() 9() 8( 1) . 培养能力 6.已知直线 l 上有一列点 P1( x1, y1), P2( x2, y2), ,Pn( xn, yn), ,其中 nN* , x1=1, x2=2,点 Pn+2 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 ( 1) . ( 1)写出 xn+2与 xn+1, xn之间的关系式; ( 2)设 an=xn+1 xn,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 解:( 1)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xn+2=. ( 2) a1=x2 x1=1, an+1=xn+2 xn+1= xn+1=( xn+1 xn) = an, = ,即 an是以 a1=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an= () n 1. 7.( 2002年春季北京, 21)已知点的序列 An( xn, 0), n *,其中 xl 0, x2 a( a 0), A3是线段 AlA2的中点,A4是线段 A2A3的中点, , An是线段 An 2An 1的中点, . ( 1)写出 xn 与 xn 1、 xn 2 之间的关系式( n ); ( 2)设 an xn 1 xn,计算 al, a2, a3,由此推测数列 an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 解:( 1)当 n3 时, xn=. ( 2) a1=x2 x1=a, a2=x3 x2= x2=( x2 x1) = a, a3=x4 x3= x3=( x3 x2) =( a) =a, 9 / 13 由此推测: an=() n 1a( nN* ) . 证明如下:因为 a1=a 0,且 an=xn+1 xn= xn=( xn xn 1) = an 1( n2 ),所以 an=() n 1a. 探究创新 8.( XX年春季北京, 20)下表给出一个 “ 等差数阵 ” : 47()()() a1j 712()()() a2j ()()()()() a3j ()()()()() a4j ai1ai2ai3ai4ai5aij 其中每行、每列都是等差数列, aij表示位于第 i 行第 j 列的数 . ( 1)写出 a45 的值; ( 2)写出 aij 的计算公式; ( 3)证明:正整数 N 在该等差数阵中的充要条件是 2N+1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 1 的正整数之积 . ( 1)解: a45=49. ( 2)解:该等差数阵的第一行是首项为 4,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 a1j=4+3( j 1), 第二行是首项为 7,公差为 5 的等差数列: a2j=7+5( j 1), 10 / 13 第 i 行是首项为 4+3( i 1),公差为 2i+1的等差数列, 因此 aij=4+3( i 1) +( 2i+1)( j 1) =2ij+i+j=i( 2j+1)+j. ( 3)证明:必要性:若 N 在该等差数阵中,则存在正整数i、 j 使得 N=i( 2j+1) +j, 从而 2N+1=2i( 2j+1) +2j+1=( 2i+1)( 2j+1), 即正整数 2N+1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 1 的正整数之积 . 充分性:若 2N+1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 1 的正整数之积,由于 2N+1 是奇数,则它必为两个不是 1 的奇数之积,即存在正整数 k、 l,使得 2N+1=( 2k+1)( 2l+1), 从而 N=k( 2l+1) +l=akl, 可见 N 在该等差数阵中 . 综上所述,正整数 N 在该等差数阵中的充要条件是 2N+1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 1 的正整数之积 . 思悟小结 1.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题常见于:产量增减、价格升降、细胞繁殖等问题,求利率、增长率等问题也常归结为数列建模问题 .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时应注意: ( 1)分清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 2)分清是求 an还是求 Sn,特别要准确地确定项数 n. 11 / 13 3.数列的综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 等知识相互联系和渗透 .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1.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 2.分期付款问题要弄清付款方式,不同方式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则不一样 . 3.“ 等额还款方式 ” 采用 “ 双向储蓄 ” 的方法比较简便 . 4.强化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的应用 . 拓展题例 【例 1】杭州某通讯设备厂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益,特投入 98万元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奔腾 6 号,并马上投入生产 .第一年需要的各种费用是 12 万元,从第二年开始,所需费用会比上一年增加 4 万元,而每年因引入该设备 可获得的年利润为 50万元 .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解决下列问题: ( 1)引进该设备多少年后,开始盈利? ( 2)引进该设备若干年后,有两种处理方案: 第一种:年平均盈利达到最大值时,以 26万元的价格卖出; 第二种:盈利总额达到最大值时,以 8 万元的价格卖出 . 问哪种方案较为合算?并说明理由 . 12 / 13 解:( 1)设引进设备 n 年后开始盈利,盈利为 y 万元,则y=50n( 12n+4 ) 98= 2n2+40n 98,由 y 0,得 10 n 10+. nN* , 3n17 , 即 3 年后开始盈利 . ( 2)方案 一:年平均盈利为, = 2n +40 2+40=12, 当且仅当 2n=,即 n=7 时,年平均利润最大,共盈利127+26=110 万元 . 方案二:盈利总额 y= 2( n 10) 2+102, n=10时, y 取最大值 102, 即经过 10年盈利总额最大, 共计盈利 102+8=110 万元 . 两种方案获利相等,但由于方案二时间长,所以采用方案一合算 . 【例 2】据某城市 2002 年末所作的统计资料显示,到 2002年末,该城市堆积的垃圾已达 50 万吨,侵占了大量的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