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JJG 211-2005 亮度计》相较于《JJG 211-1989, JJG 554-1988》,在内容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和调整。具体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适用范围上,《JJG 211-2005》更加明确地定义了其适用对象,即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亮度计(包括模拟式与数字式),这比之前的标准更为广泛且清晰。

其次,对于术语定义部分,《JJG 211-2005》增加了新的专业术语及其解释,比如“视场角”、“光谱响应度”等概念被正式纳入标准之中,使得整个文件的专业性得到了提升。

再者,在技术要求方面,《JJG 211-2005》对亮度计的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重复性误差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它规定了不同级别亮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值,并且细化了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对仪器性能影响的具体指标。

此外,《JJG 211-2005》还增加了关于校准方法的新章节,提供了更详细的指导步骤来确保设备能够达到预期的技术规格。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从准备阶段到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为技术人员执行校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JJG 211-2021
  • 2005-03-03 颁布
  • 2005-09-03 实施
©正版授权
JJG 211-2005 亮度计.pdf_第1页
JJG 211-2005 亮度计.pdf_第2页
JJG 211-2005 亮度计.pdf_第3页
JJG 211-2005 亮度计.pdf_第4页
JJG 211-2005 亮度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JJG 211-2005 亮度计.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 2 1 1 - 2 0 0 5. 巴生 ,. ,卜 ,、r. 毛刃 主 犷, 尸rJ 1夕 洲场r.Lum i na nc e M e t e r2 0 0 5 一0 3 一 0 3 发布2 0 0 5 一0 9一0 3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布J J G 2 1 1 -2 0 0 5亮度计检定规程Ve r i f i c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J J G 2 1 1 -2 0 0 5代替 J J G 2 1 1 -1 9 8 9 J J G 5 5 4 - 1 9 8 8Lu mi n a n c e Me t e r. o.o. . o.o. o.o. o. . o.o. o.o. o:尹.。.。.。.。.。.。.令、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 2 0 0 5年 3 月 3日批准,并 自2 0 0 5 年 9 月 3日 起施行 。归口单位 :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 :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本规程委托全 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C 2 1 1 - z a巧本规程起草人 : 黄廷茂( 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李晓滨( 中 国 测 试 技 术 研 究 院) 陈昌鸿( 重庆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J J G 2 1 1 -2 0 0 5目录1 范围 (1 )2 引用文献 , , ( 1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 , ( 1 )3 . 1 标准色 (1 )3 . 2 色校准系数 ( 1 )3 . 3 色校准值 , ( 1)3 . 4 自 校准常数 ( 1 )4 概述 4 ( 1 )4 . 1 成像式亮度计工作原理 ( 2 )4 . 2 遮光筒式亮度计工作原理 ( 2 )4 . 3 亮度 计 测 色 原 理 ( 3 )5 计量性能要求 ( 4 )6 通用技术要求 ( 4 )6 . 1 外观 ( 4)6 . 2 色匹配 ( 5)7 计量器具控制 , ( 5 )7 . 1 检定条件 ( 5)7 . 2 检定项 目 ( 6)7 . 3 检定方法 , ( 6)7 . 4 检 定 结果 处 理 ( 1 1 )7 . 5 检定周期 ( 1 1 )附录 A 检定记录格式示例 ( 1 2 )附录 B C I E 1 9 3 1 标准色度观察者色匹配函数 ( 1 3 )附录 C 透射式标准色板的特性 ( 1 4 )附录 n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实例 , ( i s )附录 E 亮度计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格式 ( i s ).1 .I G 2 1 1 - 2 0 0 5亮 度 计 检 定 规 程范 围 本规程适用于亮度计 ( 含彩色亮度计)的首次检定 、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亮度计的定型鉴定、样机试验中有关计量性能的要求可参照本规程执行。2 引用 文献G B / T 5 6 9 8 -2 0 0 1 颜色术语G B / T 3 9 7 7 -1 9 9 7 颜色的表示方法G B / T 3 9 7 8 -1 9 9 4 标准照明体及照明观测条件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 术语和计,单位3 . 1 标准色 是指己知色度 ( 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以下同)标准值的实际标准色光。并有下列类型。3 . 1 . 1 用色温为2 8 5 6 K ( 分布温度,以下同)的标准光源照明标准白板表面反射后的色光 。3 . 1 . 2 用相关色温为 6 5 0 0 K的标准光源照明标准白板表面反射后的色光。3 . 1 . 3 用色温为2 8 5 6 K的标准光源照明反射式标准色板反射后的色光。3 . 1 . 4 用色温为2 8 5 6 K的 标准光源与透射式色板组合后的 色光。3 . 2 色校准系数 针对彩色 亮度计,由 测量标准色光获得的色度值 B o , 。 ,B 。 和标准色光的坐标x 0 + Y o , : 。 计算得到的系数, 称为色校准系数, 用 k , , k表示。 对于 万 ( 劝分两段模拟的仪器,k 二 可分为k _ 和k , 6 两个量。3 . 3 色校准值 针对彩色亮度计,对标准色光进行测量时, 仪器显示的色度值, 用 二 。 ,Y 。 表示。3 . 4 自校准常数 部分亮度计是以它的自校准功能来保证量值的准确,就是将上级标准亮度值通过仪器本身的响应值过渡到仪器内部自校光源相应的工作参数上 ,作为自校准常数 ,它与仪器亮度测量的允许误差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来确定。4 概述 亮度计是一种测光和测色的计量仪器。从测光原理可分为成像式亮度计和遮光筒式亮度计 ;从测量功能可分为亮度计和彩色亮度计。其工作原理都是由视觉 ( 或色觉)匹配的探测器、光学系统以及与亮度 ( 或三刺激值)成比例的信号输出处理系统所组成。J J G 2 1 1 - 2 0 0 5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光学系统的显著不同。4 . 1 成像式亮度计工作原理 成像式亮度计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光 探 测 器光源面L根据 图 图 1 成像式亮度计结构原理利用光度学和几何光学的原理可以推出:E =7r r 一 ( 1 一 f ) 2 L 4 j . 、2I( 1 )式中:E 成像面上的照度; L 发光面 上的亮度; : 光学系统的透射比 ( 透过率) ; 了 一透镜焦距 ; l 透镜与发光面的距离 ( 称为测量距离) ; f m 系统相对孔径数, f m = f l D , 其中D为孔径直 径。当 系 统 的 设 计 能 使 子 小 到 可 忽 略 不 计 时 ( 在 某 误 差 范 围 内 ) , )rl1 1 一 f lzIl近 似 等 于公式 ( 1 )可以化为:F , = k 乙( 2 )式 中:斗4 / .公式 ( 2 )为设计成像式亮度计的基本公式。遮光筒式亮度计工作原理根据图 2可知,亮度为 L的发光面 S在探测面包含 P点的面元上形成的法 向照度_SC= L 声二 w L( 3 )式中:。是以尸为顶点,S面为底所张的立体角。尸点是遮光筒后开口的中心点。当遮光筒及前后开口的尺寸设定之后,该立体角 。便 已确定,从而探测面上的照度与发光面的亮度成比例。 于是公式 ( 3 )化为: E=气L ( 4 )J J G 2 1 1 -2 0 0 5隔板光G遮光筒光 探 测 器月闷日六 -卜试一巴雇侧报彩澎 图2 遮光筒式亮度计工作原理式中: k 比 例系数。 公式 ( 4 )是遮光筒式亮度计的基本公式。4 . 3 亮度计测色原理 亮度计的测色功能部分,其探测器的相对光谱响应度应分别与图 3 所示的 C I E 1 9 3 1标准色度观察者色匹配函数相接近,便构成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其测色原理如下。三 ( 又)。 5 r I 彗 1摹 o f / 米 。5嘿v ( A ) ( A )0 00 70 0波长/ n m 图 3色匹配函数4 . 3 . 1 具有x ( ) , 丁( A ) , 万( 劝 三个探测器者, 其三刺激值用下式表示: X二k = R Iy 二 G2二k = B( 5 )式中: k , , k , 色校准系数; R , ,B 仪器各探测器的输出值 ( 即读数值,以下同) 。 色品坐标按下式计算:J J G 2 1 1 - 2 a巧 x% = x+Y+z YY =S 百 I 平Z z ,z = X+Y+7 ,( 6 )4. 3 . 2具有x , ( ) , ) ( l ) , z ( ) 三个探测器者, 其三刺激值用下式表示: x=k = , R , +k = , B Y = G z=k8气 r ,气 b , k色校准系数; R G, B 仪器各探测器的输出值。( 7 )式中 :4. 3 . 3式 中 : R ,具 有_ , ( A ) , x b ( A ) , y ( 劝, z ( k ) 四 个 探 测 器 者, x=k R+k , h R h Y 二 2=k _ 8k . , , k A, k色校准系数;R _ G , B 仪器 各探测器的 输出值。其三刺激值用下式表示:( 8 )5 计t 性能要求亮度计分成标准、一级、二级三个级别,各级亮度计的计量性能应满足表 1 的要求 。表 1计A性能要求项 目 示值误 差( : ,A Y )线性误 差换 挡误 差疲劳特 性稳定度测 量距离特性级别色校准系数变化量视觉匹配 误差 ( Y)标准士2 . 5( 0. 0 1 )士 0. 5%10. 5 %1 0. 5 %士 1. 0%士 0. 5士 0. 013 5%一级士5%( 0. 0 2)士 1 . 0 %+ 1 . 0 %生 1 - 0 %1 1. 5%1 1. 0 %士 0 . 0 25 5%二级士 1 0 %( 0. 0 4 )士 2. 0%士 2 . 0%士 2. 0 %士2. 5 %士 2 0%生 0. 0 48_ 0%6 通用技术要求6 . 1 外观J J G 2 1 1 -2 0 0 56 . 1 . 1 仪器应有如下标记:仪器名称、型号、编一 号、制造厂、生产 日期,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雪标志。6 . 1 . 2 仪器不应有影响仪器正常使用的缺陷。6 . 1 . 3 仪器的光 、机、电等零部件应接触良好,牢固可靠,显示数字清晰完整6 . 2 色匹配 仪器的探测器必须具备视觉修正器或者色觉修正器,修正器被修正后的相对光谱响应 度S , ( A ) , S , ( A ) , S , ( A ) 分别与C I E 1 9 3 1 标准色度观察者的色匹配函数% ( A ) 或又( 几 ) 1 , 乳 ) , Z ( 们相接近。7 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以及使用中检验。7 . 1 检定条件7 . 1 . 1 检定设备7 . 1 . 1 . 1 光度测量装置 ( 测光设备)一套,其 中光轨长 3 m以上并附有测距标尺,滑车,带孔挡屏及校准测光平面和光轴的装置等。7 . 1 . 1 . 2 发光强度标准灯 ( 以下简称为标准灯) ,色温为 2 8 5 6 K的一级 、二级各三只。检定中对于标准、一级、二级亮度计分别使用相应级别标准灯中的一只。7 . 1 . 1 . 3 标准 白板,用 G B S A 6 7 一 0 0 2陶瓷白板或 G B S A 6 7 一 0 0 1 氧化镁、硫酸钡或纯洁海伦粉体压制的平面白板,其亮度分布接近于完全漫反射体的标准白板。7 . 1 . 1 . 4 反射式标准色板一套。7 . 1 . 1 . 5 透射式标准色板 ,用乳白玻璃加工成的平行平面白板 ,用有色玻璃加工成厚2 m m ,直径或最小边长不小于6 0 m m的红 、 橙 、绿、蓝、紫滤光片一套。7 . 1 . 1 . 6 升色温色板,能将 2 8 5 6 K标准光源色温升至 ( 6 5 0 0 士1 0 0 ) K的 S S B型平行平面升色温滤光片一块,其直径或最小边长不小于6 0 m m, 标准灯与标准色板 ( 包括白板和升色温色板)组成的各种实际色光,根据检定中对应各用户特定需要 ,可选择其中之一或几种。但作为仪器定级依据只限于 3 . 1 . 1 所述的标准色。所有用于检定的发光强度标准灯与标准色板,均应经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7 . 1 . 1 . 7 供电 及电测设备 供电设备应满足如下条件 :1 2 0 V , 1 5 A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连续可调,1 0 m i n内输出电压变化应不大于 0 . 0 2 % 电测仪表包括数字电压表 ,标准电阻 ( 也可以用与数字电压表同级别的直流电位差计和与其配套的标准电池、检流计)组成。控制各级标准灯所用电测仪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表 2 规定,并定期送检,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7 . 1 . 2 环境7 . 1 . 2 . 1 温度 检定温度 ( 2 3 士 5 ) 9C07 . 1 . 2 . 2 湿度J J G 2 1 1 - 2 0 0 5表 2电测 仪表级别数字电压表标准 电阻电位差计标准0 . 0 10. 0 10. 0 1一级0 . 0 20. 0 20 . 0 2二级0 . 0 50. 0 50 . 0 2检定湿度 8 5 % R H o7 . 1 . 2 . 3 将检定设备和被检仪器置于不影响检定,无直接光照射的实验室进行检定。7 . 2 检定项目表 3检定项 目检定 项 目首次检定后续 检定使用中检验外 观+十示值 误差+线性 误差+换挡 误差+疲 劳特性+稳 定度十测量距离特性十色校 准系数+视觉匹配误差仅适用于定型鉴定、样机试验注:“ +”表示需检项 目,“ 一 ”表示不需检项目。7 . 3 检定方法7 . 3 . 1 外观检查 用 目 视观察与手动相结合 ,按 6 . 1 . 1 - 6 . 1 . 3 规定的各项内容进行检查。7 . 3 . 2 检定装置的调试7 . 3 . 2 . 1 在光度测量装置的光轨上,将标准灯安装在滑车所附的灯架上,并调节灯丝平面与光轨测光轴线相垂直。7 . 3 . 2 . 2 将标准白板或反射式标准色板安装在滑车所附的转动平台上,并调节其测试面与标准灯灯丝平面相互平行或成 4 5 0 角 ,并且使标准白板或色板表面中心、灯丝平面中心的连线与光轨测光轴线相吻合。7 . 3 . 2 . 3 将升色温板或透射式标准色板安装在滑车所附的夹持框上,并调节其平面与标准灯的灯丝平面平行,并且要使两者的中心点之连线与光轨测光轴相吻合。 注:标准灯、白板、色板适当组合,可提供相应需要的标准色。升色温板或透射式标准色板安装在被检仪器镜头上所附的承片夹上,进行检定工作同样有效.1 .1 G 2 1 1 -2 0 0 57 . 3 . 3 被检仪器的安装调试7 . 3 . 3 . 1 成像式亮度计 将被检仪器安装在配套用的滑车转动台上,并使仪器的测光轴线与光轨的测光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使两测光轴线成 4 5 0 角。如图4所示。并通过仪器的目镜瞄准标准白板或反射式标准色板的中央,应一边观察一边调节 目 镜和物镜,使仪器内的孔径光阑清晰可见,且被测 目 标的表面成像清晰。 标准 白板( 或反射式标准色板 )色 温 标 准 灯下 450; 45-一 -一 一十 一。 升 色 温 色 板( 或透射式色板)欢色 亮 计 图4 检定光路示意图7 . 3 . 3 . 2 遮光筒式亮度计 将仪器的测光头紧贴白板安装,使探测器平面与白板平面平行,并且使两平面中心点之连线与光轨的测光轴线相吻合,如图5 所示。标准灯( 1 )透射 E L ( r )透射标准 白板亮度计图5 检定光路示意图7 . 3 . 3 . 3 按照仪器说明书将被检仪器开机预热 ,然后再将标准灯电流缓慢升到工作电流下预热 。7 . 3 . 3 . 4 打开电路输出开关 ,观察仪器输出值的大小 ,同时移动标准灯使其符合说明书指明的仪器输出值的范围要求 ,预照 1 0 m in a7 . 3 . 4 示值误差 仪器经预照后 ,并前后移动标准灯,使其标准亮度值在满量程的 2 / 3 左右 , 并读取亮度值 ,应重复三次。其标准亮度值 L由下式给出: P I,r IL=一 x万理 戈石=丁 x万 7 1 . 0 ; 峰值波长l u = 7 2 0 n m ,其透射比T %二 8 7 . 5 %.2 橙色 C B 5 6 5 界限 波 长礼=( 5 6 5 土 1 0 ) n m , 斜 率K 1 .2 ; 峰值波长1 o = 6 5 0 n m , 其透射比T % a 8 8 . 8 %.3 黄色 J B 5 1 0 界限 波 长J Y =( 5 1 0 1 1 0 ) n m , 斜 率K 1 . 2 ; 峰值波长J a = 6 0 0 n m , 其透射比T % 8 9 . 5 %04 绿色 L B 6 :光谱透射比分布 T %为: 4 0 0 n m处 :4 0 . 0 %一 5 0 . 0 %; 5 6 0 n m处 :大于等于 7 9 . 0 %; 6 6 0 n m处 :2 5 . 0 % 一 3 2 . 0 %。5 蓝色Q B , :光谱透射比 分布 T %为: 4 5 0 n m处 :大于或等于4 0 . 0 %; 5 4 0 n m处 :小于 1 . 0 %; 6 8 0 n m处 :小于 3 . 0 % o6 紫色Z B , :光谱透射比 分布 T %为: 4 0 0 n m处 :大于 7 0 . 0 %; 4 8 0 n m处 :小于 6 . 0 %; 7 0 0 n m处:小于 4 . 0 %.上述材料磨成 2 m m的玻璃。J J G 2 1 1 - 2 0 0 5附录 D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实例D . 1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估计D . 1 . 1 检定光亮度计装置的不确定度分量 ( A类)D . 1 . 1 . 1 光亮度标准的总不确定度 ( 包括发光强度标准灯和标准白板) 。D . 1 . 1 . 2 检定装置 ( 包括电测仪表、稳流 ( 压)电源和测光导轨等) 。D . 1 . 2 与被检定亮度计计量性能有关的分量 ( B类)D . 1 . 2 . 1 线性误差。D . 1 . 2 . 2 换挡误差。D . 1 . 2 . 3 疲劳特性和稳定度。D . 1 . 2 . 4 测量距离特性。D . 2 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与计算 下述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与计算中检定方法为光轨标定法 ,不确定度表示方式均为相对形式。D . 2 . 1 A类不确定度评定u m 动D . 2 . 1 . 1 光亮度标准的总不确定度 一 级光 亮 度 标准 总 不确 定度 为1 . 6 % ( k = 3 ) 即: 、不了 丁 丁 了= 1 . 5 6 2( 其中 分布温度为 2 8 5 6 K的一级发光强度标准灯的总不确定度为 1 . 2 %,一级标准漫反射白板总不确定度为 1 . 0 ) 0 二级光亮度标准总不确定度为2 . 4 % ( k = 3 )即:、 厅. 8 1 不而2 = 2 . 3 4 3( 其中分布温度为 2 8 5 6 K的二级发光强度标准灯的总不确定度为 1 . 8 %,二级标准漫反射白板总不确定度为 1 . 5 ) 0D . 2 . 1 . 2 检定装置 检定装置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用重复性实验计算。 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得出 n个观测结果x k ,随机变量 x的期望值 u 的最佳估计是 n次独立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二 一l x二 二( 二又称为样本平均值) 。又二 *( D. 1 )观测值 的实 验方差为 :全( , *通常以独立观测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一 x ) 2 ( D . 2 )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一 、 、 ( % * )一 、s x / =丁; 一 =“ 、 ( D. 3 ) 观测次数 n应充分多,实验中 u可取 1 0 ,一般应不少于 5 次。 在同一装置上 ,用同一台一级亮度计,分别采用一、二级光亮度标准,在 1 0 0 c d /2m 点进行重复性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1 5J J G 2 1 1 - 2 0 0 5 采用一级光亮度标准:U A 2 = 0 . 2 5 ; 采用二级光亮度标准:u . = 0 . 3 3 0D . 2 . 1 . 3 合成A类不确定度。 , A ( L ) u , A ( L )= 丫u 岌 , +u 2u A 2 ( D . 4 ) 采用一级光亮度标准:u A ( L ) = 0 . 5 9 ; 采用二级光亮度标准:u , A ( 动 = 0 . 8 7 0D . 2 . 2 B 类不确定度评定u R ( 幼D . 2 . 2 . 1 与被检亮度计计量性能有关的分量的分布均视为均匀分布,计量性能参数按本规程表 1中的规定取其极限进行计算,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见表 D . l o 表 D. 1 计f 性能与测f结果不确 定度对应表D . 2 . 2 . 2 合成B 类不确定度u , B ( 幼为: u , ( L ) = 丫 。 2u B I + 。 乱+ 。 乱+ u 盆 一级亮度计u , B ( L ) 为1 . 4 5 ; 二级亮度计u , B ( L ) 为2 . 7 1 0D .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 ( 乙 ) 为: u 二 甲u A ( L )U+u 2, ( L ) 采用一级光亮度标准的校准装置检定一级亮度计的u( 动为:1 . 5 7 ; 采用一级光亮度标准的校准装置检定二级亮度计的u( 动为: 2 . 7 7 ; 采用二级光亮度标准的校准装置检定一级亮度计的u( 动为:1 . 6 9 ; 采用二级光亮度标准的校准装置检定二级亮度计的u , ( L ) 为:2 . 8 5 .D . 4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扩展不确定度U , = k u , ( L ) , 包含因 子 k 取2 0 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