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 历经百年沧桑,通过几代学人的艰苦努力,简帛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并蔚为国际显学,受到世界学人的瞩目。 简帛发现层出不穷 据文献记载,我国简帛的发现、整理和研究,可以追溯至 2000 多年前西汉景帝(前 156 141 年)末年的孔子故宅壁中经,但采用近代考古的科学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发掘、整理和研究,则开端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迄今将近一个世纪。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简帛的发现可谓层出不穷,共出现了两次大发现的高潮:一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 二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土简帛的年代涵盖战国、秦、汉、三国及魏晋。 战国简包括五里牌楚简 37 枚、仰天湖楚简 43 枚、杨家湾楚简 72 枚、长台关楚简 229 枚、望山楚简 22 枚、藤店楚简 24 枚、天星观楚简 70 枚、九店楚简 344 枚、随县楚简240 多枚、临澧楚简数十枚、包山楚简 448 枚、秦家咀楚简41 枚、石板村楚简 4371 片、郭店楚简 804 枚、新蔡楚简 1300余枚等。 2 / 7 秦简包括云梦秦简 1155 枚(另有 80 枚残片)、天水秦简 460 枚、龙岗秦简 283 枚、木牍 1 方、杨家山秦简 75枚、关沮秦汉简 500 枚、王家 台秦简 800 余枚、周家台秦简389 枚、木牍 1 枚、青川秦牍 1 枚等。 汉简包括敦煌汉简 708 枚(或云 702 枚、 704 枚)、居延汉简 3500 余枚、罗布淖尔汉简 71 枚、武威汉简 600 余枚、甘谷汉简 23 枚、银雀山汉简 4974 枚、武威医简 78 枚、木牍 14 方、马王堆汉简 900 余枚、木 49 枚、定县汉简一批、凤凰山汉简 428 枚、木牍 9 方、居延新简近两万枚、罗泊湾汉简十余枚、木牍 5 枚、阜阳汉简一批、大通汉简 400 枚、张家山汉简 2787 枚、胥浦汉简 17 枚、木牍 2 方、清水沟汉简一册( 27 枚)、散简 14 枚、悬泉置汉简 35000 余枚(有字者 23000 余枚)、帛书 10 件、纸文书 10 件、墙壁题记 1 件、尹湾汉简 133 枚、木椟 24 方、虎溪山汉简 1000 余枚、孔家坡汉简 785 枚等。 三国两晋简包括尼雅、楼兰简牍 400 余枚、纸文书 728件、吐鲁番阿斯塔那晋木简 1 枚、南昌永外正街晋墓出土木刺 5 枚、木牍 1 枚、南昌阳明路三国吴墓出土木刺 21 枚、木牍 2 枚、鄂城出土三国吴木刺 6 枚、马鞍山出土三国木刺14 枚、木 3 枚、武威旱滩坡出土东晋木牍 5 枚、高台晋墓出土木牍 1 枚、长沙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 10 万多枚等。 帛书包括斯坦因在敦煌汉代烽燧遗 址中发现的几件3 / 7 帛书、长沙子弹库楚墓发现的“楚缯书”、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帛书 1 件、长沙马王堆 3 号墓出土的一大批帛书、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帛书 10 件等。 简帛的整理与研究硕果累累 随着大宗简帛的相继出土和陆续公布,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据粗略统计,近百年来,经过海峡两岸和国外学者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发表有关简帛研究的论著数千种。这些论著大体上可分为简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所谓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发掘报告、图版、释文、注释、语译、索引、字编、参考文献和论著目录等。而应用研究主要是应用新发现的简帛资料(包括简帛文字记载、实物以及器物、遗址、墓葬等),结合传世典籍研究当时的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文化乃至科技、民族关系、中外关系、语言、文字、书法等各个方面。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归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正如张政帛研究题词所云:“辨析字形,理解文义,玑珠重联,审系篇题,终成图籍,补史之逸。”简帛的整理和研究,大体上是沿着这样的轨迹进行的。 1949 年以前,主要集中于敦煌和居延汉简的整理和研究。首批敦煌汉简虽然首先由法国汉学家沙畹率先进行整理4 / 7 和考释, 但作出最大贡献的应该首推我国学者罗振玉和王国维。二人于 1914 年合著的流沙坠简一书以及王国维后来发表的系列论文,不仅对每枚简文分类详加考释,而且应用新发现的简牍资料,撰写出许多研究汉代制度和西北史地的论文,尤其重视把敦煌汉简所记载的内容和汉代烽燧遗址的情况联系起来,力图尽可能恢复汉代烽燧组织系统的原貌。流沙坠简一书的精辟考释和王国维研究敦煌汉简的系列论文,不仅为当时的东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至今仍不失为近代简帛学的奠基之作。和敦煌汉简迥然不同的是,首批居延汉简的整理和考释,一开始便是由中国学者负责 的。起初参加的学者有马衡、向达、贺昌群、余逊和劳干等人,因为抗日战争爆发,整理工作中辍。后由劳干一人完成全部整理和考释,先后于 1943 年和 1944 年在南溪石印出版了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和居延汉简考释考证之部。与此同时,劳干还发表了二十多篇研究居延汉简的论文。释文之部在变通流沙坠简一书的基础上,将居延汉简分为文书、簿录、簿籍、信札、经籍、杂类等六大类。考证之部和研究论文则沿用王国维所创立的“二重证据法”,进一步拓宽了研究领域,在居延汉简和汉代历史研究两个方面,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9 年以前,重要的论著还有汉晋西陲木简汇编、罗布淖尔考古记、新获之敦煌汉简、朝鲜古迹研究会乐浪彩箧冢、贺昌群流5 / 7 沙坠简补正、烽燧考、陈盘汉晋遗简偶述、汉晋遗简偶述续稿和劳干敦煌汉简校文等。 1949 年以后,特别是随着七十年代居延新简和马圈湾等敦煌汉简的相继出土,居延和敦煌汉简的整理和研究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在应用简牍来研究历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概括地说,在下列六个方面均有重大的突破:(一)、1956 1958 年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考古报告和 1957 年居延汉 简图版之部的出版,使人们第一次得知贝格曼田野发掘工作的详情,并能见到居延汉简的全部图版。(二)、1959 年出版的居延汉简甲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首先公布了破城子、大湾、地湾、瓦因托尼、查科尔帖五地所出的 1914 枚汉简所属的出土地点。 1980 年出版的居延汉简甲乙编发表了首批居延汉简的全部出土地点,这对居延汉简的断简缀合、册书复原以及古文书学的研究,均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三)、早在甲编出版以后,就有学者曾撰文对甲编的释文进行补正,如陈直居延汉简甲编释文校正、陈邦怀居延汉简甲 编校语、于豪亮居延汉简甲编补释等。当 1980 年甲乙编问世前后,又有许多学者接连不断发表有关补正释文的论著,如裘锡圭汉简零拾、于豪亮居延汉简释丛、谢桂华、李均明居延汉简甲乙编补正举隅等。从 1979 年起,为了整理新出土的居延汉简,谢桂华、李均明曾反复审读居延汉简各种6 / 7 版本的图版和释文,又得有机会见到尚未公开发表的居延新简的简影,于是将以往诸家释文逐一进行校订,最后编撰成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一书,在释文的准确性上有显著的提高。(四)、众所周知,首批发现的一万余枚居延汉简,完整的册书仅 保留下来两 种,即由 77 枚简(其中 2 简无字)编联成的“永元器物簿”和由 3 枚简编联成的“永光二年候长郑赦予宁书”仅由此两种简册可知,居延汉简绝大多数原本都是用细麻绳编联的册书,出土以后,因为麻绳腐烂断绝,原来的册书都变成了一枚一枚的散简和断片。为此,森鹿三以为将已散乱的简牍恢复到册书的本来状态,至少恢复到接近原来的册书的状态,这是居延汉简研究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工作。当 1957年劳干居延汉简图版之部出版以后,森鹿三将全部精力倾注到了“通泽第二亭食簿”(簿书)、卒家属廪名籍(名籍)等簿籍 的复原上,率先开了复原居延汉简簿籍册书的先河。鲁惟一继承和发展了森鹿三的这种研究方法,出版了专著汉代行政记录,从居延汉简中复原出多种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册书。对居延汉简的断简进行缀合和册书进行复原,其意义正如永田英正在汉简的古文书学研究一文中所总结的:( 1)在居延汉简中,从全体上来看,簿籍简牍占绝大多数;( 2)簿籍简牍和它们所记载的内容相应,各自具有固7 / 7 定的书写格式;( 3)所有的簿籍简牍并不是孤立的个别记录,而是被编联成册书的;( 4)以简牍的书写格式为标准,有可能将大量的简牍归类集成;( 5)随着簿籍简牍的 移送和传递,就有可能形成文书。这就开启了通往对简牍进行古文书学研究的道路。(五) 1998 年,台北出版了居延汉简补编。补编弥补了以往历次刊布的首批居延汉简的图版和释文均未能核对原简的根本缺陷。为了尽可能为字迹日渐褪色的原简保留最好的简影资料,而采用红外线设备等先进科学技术,使以往用肉眼和放大镜无法看出或看清的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80000-9:2019/AMD1:2025 FR Amendment 1 -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9: Phys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physics
- 【正版授权】 IEC 62453-1:2025 FR Field device tool (FD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 Part 1: Overview and guidance
- 【正版授权】 IEC 60730-2-13:2025 EN-FR Automatic electrical controls - Part 2-1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humidity sensing controls
- 新解读《GB-T 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
- 新解读《GB 30734-2014消防员照明灯具》
- 图书中的一封鸡汤信直接让我从咸鱼变超人!讲义-2025届高考英语复习之读后续写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冲刺特训卷(含答案)
- 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单元教学设计
- 重复的奥秘课件
- 老年人窒息课件
- 大学物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现代测试与分析技术绪论
- 第七章-大学生爱情心理
- GB/T 990-1991带式输送机托辊基本参数与尺寸
- 计量检定员考试题库计量基础知识
- 毒理学第三章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近年考试真题参考题库(含答案)
- 网络与信息安全巡检表
-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申报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