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doc_第1页
毕业论文-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doc_第2页
毕业论文-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doc_第3页
毕业论文-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doc_第4页
毕业论文-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摘 要 在长达 8 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 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 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讨论了导致翡翠玉文化在我国清代中晚期形 成的主要原因,认为满族民俗的影响,皇室权力结构改变及宫廷文化的推动;西方文化传入 导致的价值观念转变;清代商业经济发展等要素是导致翡翠玉文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得以与 和田玉文化并驾齐驱的主要原因。翡翠玉文化的崛起和市场上翡翠玉石的供应之间在时 间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翡翠玉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供应驱动的。清代开始 的翡翠玉文化的核心是“商玉”文化,它和之前和田玉的“礼玉”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翡翠(硬玉);和田玉(软玉);玉文化;清代 ABSTRACT Chinese jade amounting to more than 8,000 years in strong point history of culture is hit by , beautiful (nephrite) culture of He Tian City occupie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dominant position. Starting from when Qing dynasty is hit by later period but,the emerald (jadeite) has shared beautiful dominant He Tian City position gradually with a promising youth attitude, and has occupied important location on beautiful Chinese modern times history of culture. Article has been discussed leading to the main cause that beautiful culture of emerald forms in middle our country later period Qing dynasty , has regarded as the Man nationality folk custom effect, power structure changes imperial household reaching imperial court cultures push; West culture conducts entering the values change leading to; That commerce economic growth waits for a key element in Qing dynasty is the main cause leading to beautiful culture of emerald can so that can within shorter time equal to beautiful culture of He Tian City. Mount and do not have direct connection on beautiful culture of emerald rising abruptly and marketplace between emerald jade supplying in time, beautiful culture of emerald formation is a market demand mainly but fault supplies drives. Originally beautiful emerald culture core is “to discuss beautiful “ culture in Qing dynasty , beautiful “beautiful He Tian City gift“ culture has obvious difference before it draws. Key words:Emerald (jadeite); He Tian City is beautiful (nephrite); Beautiful culture; Qing dynasty 目 录 绪论1 1 清代历史及玉器综述 2 1.1 清代历史的发展.1 1.2 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发展.1 2 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和流传3 2.1“翡翠”名称的由来及翡翠的输入3 2.2 清代社会翡翠玉文化的形成流传.4 3 清代翡翠文化形成探视 6 3.1 翡翠玉文化形成动因.6 3.2 门户开放和海洋文化的冲击对翡翠玉文化的影响 7 3.3 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 3.4 玉材供应的影响 . 4 结论 8 参考文献8 致 谢9 贵金属首饰鉴赏选修论文 1 绪论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中国玉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源远流 长,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远在青铜器文化出现以前,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和华东长 江中下游流域就已出现了发达的玉文化,形成了以红山玉文化和良渚玉文化为代 表的中国大陆史前文明。稍后又出现了黄河中上游的齐家-龙山玉器文化。玉器 在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各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作用,有着丰富的 民族文化内涵,是物质观念与社会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核心 载体,在明末清初之前是以和田玉(软玉)为主导的,可称之为和田玉文化或软玉文 化。玉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从史前的朴拙、神秘到春秋至汉的蓄势待 发、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精雕细刻,经历了一个由“物神器 物”的发展历程,对政治、宗教、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进程都曾产生过 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翡翠开始涌入我国,但翡翠玉文化的真正形成,并发展出 与主流软玉文化明显不同的文化式样,却是在清朝中晚期以后。翡翠出现的时间 虽短,但它和软玉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构成 8 千多年璀璨夺目的中华玉文化 体系。目前,关于翡翠玉文化的性质、传播及其与软玉文化关系的研究仍然鲜见, 本文主要针对翡翠玉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性质进行探讨。 贵金属首饰鉴赏选修论文 2 1 清代历史及玉器综述 清朝(公元 1616 年公元 1911 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 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 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清朝的建立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以畜牧渔猎为生。明朝 后期,在女真族出现了一位出色的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他的统治下, 女真族迅速崛起。公元 1616 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 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公元 1636 年,努尔哈赤 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明崇祯帝十七年,李 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兵入关。此 时皇太极已死,其子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 四个月后清朝将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它在关内的统治。 世祖顺治皇帝在位的十几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部队 及一些明朝的残余力量。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 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明朝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因灭 明有功,分别被封为云南、福建、广东的藩王。公元 1662 年,顺治帝薨,其子 玄晔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 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 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康熙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辅政大臣主持,致使敖拜结 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康熙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敖 拜及其党羽,开始亲政,先后平定了“三藩“叛乱、准葛尔部叛乱、西藏叛乱; 招抚台湾郑氏家族;击溃进入东北的沙俄军,与之签定尼布楚条约 ,使得清 朝的统治得以加强。 清朝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方面,康熙帝废除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并且鼓励开荒,兴修 水利,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 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 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 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 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公元 1796 年,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将帝位让于其子仁宗颙琰,年号嘉庆, 自己为太上皇。嘉庆皇帝不如康熙帝与乾隆帝一样有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 在统治上一直延续其父的政治方针,清朝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贵金属首饰鉴赏选修论文 3 鸦片战争导致的门户开放 公元 1821 年,嘉庆帝卒,由道光皇帝即位,是为清宣宗。道光帝在位期间, 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 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1838 年,道光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主持禁烟。林则徐到广东后,打击烟贩,没收鸦 片达两百多万斤,又在虎门当众将其销毁,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公元 1840 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 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此时清王朝正值道光帝(18211851 年)在位。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 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 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同时又将林则徐治罪, 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 进行攻击,并于 1842 年攻占吴淞。至此,清政府不得不向与英国签定南京条 约 。此后,法国和美国也效仿英国,与中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 望夏条约 ,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了。 内忧外患导致衰败 公元 1851 年,清咸丰帝即位,在同年一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太平天国” 。 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在两年的时间里, 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 1853 年定都南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制订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此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 数次北伐与西征,但由于 1856 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军的石达开部主力出走, 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此后,太平天国后期虽然有李秀成、陈玉成等将 领的极力支撑,但清政府经过几年的剿乱战争,天国都城天京于 1846 年被曾国 藩所部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宣告失败。 在太平天国期间,英、法等国于 1856 年至 1860 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 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开始阶段,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直逼北京,清咸 丰帝不得已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856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并 纵火烧毁了这座有“万园之园“之称的著名园林。后,中国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 了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 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批土地。 公元 1862 年清咸丰帝在战争结束后病逝于避暑山庄。咸丰帝死后,皇太子 载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 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史称“辛酉政变” 。清朝在同 治和其后的光绪二帝在位的时候,大权全部落在慈禧太后手中;在她垂帘听政 期间,中国先后与法、日等国交战,特别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与日本 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赔偿军款,也使刚刚开始的洋务运动遭受了严重 的挫折。 清朝的灭亡 贵金属首饰鉴赏选修论文 4 1911 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 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 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同年 2 月 12 日,清帝被迫退位。 2 翡翠与文化的形成流传 2.1“翡翠”名称的由来及翡翠的输入 “翡翠”名称的由来及翡翠的输入在我国,关于翡翠名称的考证已有许多 成果,其中以牛秉钺,王春云和杨伯达等的考据较为综合详尽,主要论点认为“翠” 或“翡翠”名称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早期的相当长时期内均不是指现代的翡翠 玉。 “翡翠”名称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段其含义包括三种七类。目前,主要的分 歧是“翡翠”名称何时开始真正特指现代的“缅甸玉”或翡翠玉。就已有的成 果来说,我们认同“翡翠”或“翠”在北宋以前所指仍非今天的“缅甸玉”的观 点,明代徐霞客记叙的“翠生石”可能是较确切地与现代翡翠玉相似的词。 牛秉钺认为“翡翠”名称的解释主要来自东汉的说文解字:“翡赤羽雀 也,翠青羽雀也。 ”它和现代翡翠玉的“翡翠”具有不同的含义。见翡翠 史话, 1994 年版。王春云认为春秋时期师旷的禽经可能是翡翠历史上 “翡翠”一词最早的来源,并指出历史上“翡翠”一词有多种含义。见珠宝科 技, 2002 年第 4 期。张竹邦在翡翠探秘在中国云南腾冲(1994)等文 中指出,翡翠传入时间已逾 2500 年。吉林永吉县考古发掘报告(1979)认为,满城 汉墓发掘报告以及吉林大安渔场汉墓发掘中均有翡翠玉器的发现。王春云在 古代玉符之说与翡翠早期应用历史探讨(2003)认为既然滇西在明朝已有发 达的翡翠文化,因此其使用应更早,可推至元朝。国内有学者认为翡翠在新石器时 代已被用做各类石器的原料,并随着古人的迁徙而传入中国。但根据目前考古 学证据和文献的考据显示,翡翠在 2500 年前传入中国的论断仍然缺乏足够的考 古学证据。由于缺乏足够的矿物学鉴定证据,周朝已有翡翠器物的认识虽然在几 个考古报告中提到,有关结论也有待证实。但根据腾冲出土收集到的新石器时 代到近现代的大量文物和明朝末期徐霞客游记的记述,将翡翠大量输入中国 的时间下限定在明朝的认识是较为可靠的。就所见到的资料和成果,我们认为目 前尚不足以定论与今天真正的“翡翠玉”一致的“翡翠”何时“最早”输入与 使用,主要原因是有关的考古学发现仍非常有限。李约瑟所指的 18 世纪翡翠输 入中国,是基于中缅之间在 18 世纪中叶的一段战争史实,但中国与缅甸的民间交 往和贸易却早得多,只是目前没有发现明朝及明朝以前确切的“翡翠玉”交易的 实物或文史记载。缅甸学者认为,翡翠最早在缅甸古物中被发现是在 Beikthano 时期(公元 14 世纪),大规模开发(原生矿)是在 Badon 王朝(17821819 年)。但根 据日本的绳文人早在绳文时代的中、后期前叶(公元前 30001500 年)已广泛使 用翡翠大珠的史料(在新泻县鱼川市的长者原遗址及西颈城郡青海町寺遗址出土 了更早的翡翠转石、海岸漂砾以及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大珠或垂珠,日本约有 150 余处遗址出土硬玉饰品,遗址的年代多集中于绳文时代即公元前 25002115 年) 以及中日之间大规模交流的时间至少可上溯到唐代,我们认为中国“翡翠玉”来 源与使用的考证可能不应只局限于缅甸。由于历史上发现的古老“翡翠”实物 贵金属首饰鉴赏选修论文 5 无从鉴定,而我国明清以后市场上的翡翠玉确实主要来自缅甸,因此依据缅甸翡翠 在我国出现和使用历史来推断我国使用翡翠的时间下限是合理的。因此,目前惟 一可以肯定的是,翡翠最迟在明末已由民间传入我国。 2.2 清代社会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及流传 在中国长达 8000 多年的玉文化历史中,明朝有翡翠(玉)确切记载的除徐 霞客游记中的两件“翠生石”外,杨伯达记叙了 1999 年曾在腾冲见到了碑碣 署“崇祯十九年立”(实际应为顺治二年)“李老儒人墓”出土的翡翠手镯一件。 清代关于翡翠的记载多分散而零碎,清代从什么时候起真正使用翡翠则没有详细 的记录。康熙养母栋鄂氏宪皇太后极为隆重的 60 大寿(1700 年)的礼物中并无翡 翠玉。有关贡品的记载显示,即使是乾隆盛期,翡翠通过进贡进入中国的数量并不 多。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三年(17761788),集全国玉雕能工巧匠雕琢的“会 昌九老” 、 “大禹治水图”等玉雕艺术精品均为和田玉16;在乾隆时期的各种服 制规定中,也无“翡翠”佩戴的规制。可见其时翡翠玉的价值根本不能与“东珠” 、红、蓝宝石、珊瑚、青金等相类。清代纪昀的姑妄听之(1793 年)写到 “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 矣”;玉纪则仍以“翠”为石。因此,可以认为翡翠在清代中期的士人眼中也 无“玉”的地位。 乾隆中晚期以后,翡翠在贡品中已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比纪昀小 4730 岁 的阮元(17641849)创作的翡翠效乐天乐府就是当时的一首完整和精妙的缅 甸翡翠玉咏作。19 世纪中期,大量的翡翠玉石开始通过水路从曼德勒运到广州, 再由广州北上到苏州和北京。至同治四年,身为女性的慈禧太后掌权,她对“君子 之宝”的和田玉器并无多大兴趣,对颜色丰富多彩,娇艳华贵的“绿玉”却钟情有 加,不断向织造、盐政和各地海关索贡;清宫造办处按照她的旨意制作了大量的首 饰。档案记载:“谨将遵照画样恭制首饰教缮清单恭呈慈(即慈禧)览:绿玉扁簪四 对绿玉溜六对,绿玉戒指六对”等。当时淮关、江南等处对内廷的摊派 都叫苦连天,粤海关亦于同治十三年四月送造办处的咨文中呈表难处:“绿玉本出 缅甸,白玉亦非粤东所产”上述绿玉即指翡翠玉石。光绪末年,富察敦崇的 燕京岁时记记述,当时北京玻璃厂“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扳指、翎管 有价至万金者” 。目前我国故宫及民间所见的清代翡翠玉器,绝大部分均为慈禧 太后特別珍爱的扁方、簪、坠、戒指、手镯和佩饰等翡翠玉器饰物,而非关乎朝 廷礼制的玉石重器,可见翡翠的确是在慈禧时期才“洛阳纸贵”,真正从民间走向 宫廷,成为被默认的玉石新贵。可以认为,同治以后慈禧对翡翠的迷恋是促成翡翠 真正成为“皇家玉”的关键,说明只是到了晚清时翡翠玉器文化才终成大观。清 代早期翡翠主要是在民间流传,清代中晚期以前,玉文化实际还是和田玉(软玉)文 化。翡翠玉文化与传统的和田玉(软玉)文化流传路径明显不同,前者是从皇室走 向民间(宋以前基本上为皇室专有,宋以后才逐步走向民间),而后者则是从民间(明 末及清中期以前)走向宫廷的玉器。 3 3 清代翡翠文化形成探释清代翡翠文化形成探释 贵金属首饰鉴赏选修论文 6 西方文化学泰斗 E. B.Tylor 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 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 习惯。 ”克莱特克鲁克洪认为“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它具有 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生存式样 说”)。翡翠在清乾隆晚期以后逐步为清代宫廷所接受,并且在当时社会使用中已 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载体或翡翠玉文化。 3.1 翡翠玉文化形成的原因 清代宫廷文化对翡翠玉文化形成的影响 满人于 1644 年进入北京取代汉人建立满清王朝,到宣统三年(1911 年)民国 成立,历经 237 年。两百多年满清宫廷文化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乾隆初期之前的近 100 年,清代宫廷文化以节俭为主,审美从属于政治, 满族文化主导朝野; (2)乾隆时期,经济逐渐繁荣,追求享乐、讲排场、摆阔气的风气在满汉官员 及八旗子弟中兴起,到乾隆末年达到极致。宫廷审美也从原来受制于政治向独具 自身特色的方向发展,宫廷的审美风尚转向追求奢华艳美的装饰,炫耀性是当时宫 廷及上层社会审美风尚的显著特征。这种审美取向的转变,使得颜色丰富鲜艳的 翡翠在清代中后期在装饰品中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并逐渐受到宫廷和上层社会的 青睐。虽然乾隆之后的道光皇帝标榜孝道和节俭,但很快又被同治后的皇权结构 改变所破坏。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崇尚奢华、迷恋珠宝玉石,更推动了宫廷文化 达到审美和政治并驾齐驱的地步。因此我们认为伴随着清代政治变化、皇权更 替、宫廷审美风尚发生转变,是翡翠玉文化在清早期进入,然后在中晚期才崛起的 深层原因之一。此外,从康熙时代开始,清代政府大力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同时对 西北、西南用兵,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满汉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加, 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尤其是首饰文化对传统的汉族玉器使用方式产生明显的影 响,正是满族这种喜欢各种缤纷色彩的审美风尚使颜色多样而又充满玉质感的翡 翠能迅速传播,并为宫廷所接纳而后又加快了其在民间流传的重要原因。 3.2 门户开放与海洋文化的冲击对翡翠与文化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际,玉的自然属性与儒家道德观紧密结合,奠定了儒家用玉的理 论基础,成为君子为人处世、洁身自爱的标准,并由此发散开去,渗透到中国古代 政治、礼仪、宗教、信仰、风俗、审美意识等各个方面,连绵不断。 礼记聘 义中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 焉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全面阐述了玉之“德”性, 突显玉“温润”之重要。春秋以后清代以前,历代对玉器评判的标准是“首质次 符”,也就是看重玉的质地,对颜色的选择少苛求。温润含蓄的白色为至爱,最好 的玉是“羊脂白玉” 。这样,质感细腻圆润的和田玉很好地承载了儒家传统的温 润含蓄的精神诉求。自宋代开始,政治与艺术分离,强调“人性”的世俗化倾向开 始突破“恢复礼制、维护伦理纲常”的传统儒家理论的桎梏,写意生活的时尚造 成了对玉器颜色需求趋向多样化,社会对玉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软玉的洁白无瑕,合 贵金属首饰鉴赏选修论文 7 理利用颜色的“俏做”成为玉器艺术的重要手段和衡量标准。在史家称为“天 崩地解”的明清之交,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比宋元更为剧烈变动的环境中,“晚清社 会较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呈现出明显的动荡、开放、变革的态势”,所谓 “二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形成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此时和田玉 所代表的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力逐步削 弱;而强调个性、私欲与张扬,主张“王霸并用,“义利双行”的思想异端已然 出现。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之间的隔阂亦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明清政府与西方 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而逐渐被打破,一种新的价值取向逐渐形成。西方的审 美观,和西洋油画、自鸣钟、怀表等一起进入清代宫廷。正当和田玉在新旧两种 价值取向的冲突当中左右为难之际,有玉的质地,颜色丰富而富于变化的翡翠由缅 甸经云南、广东大量传入中原,填补了和田玉在商业文化方面的缺位,也满足了皇 室对珠宝首饰和玩物的需要。 应该说,晚清后期这种价值观念的改变是翡翠玉得以迅速被社会广泛接受 的内在原因。一方面,高档的翡翠颜色纯正,质地细腻温润,迎合了儒家思想中强 调中庸、含蓄传统文化的诉求;另一方面,翡翠颜色鲜艳、多姿多彩,又迎合了 “天崩地裂”社会变动形成的对多元价值观念的需要。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 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新工业革命浪潮打破世界各文化圈的壁垒。以耶稣会教士来 华传教为媒介,以坚船利炮来开路,清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在无可奈何 的情形中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大陆文化的“隔绝机制” 被海洋文化逐渐消融。以伦理为中心,讲究“中庸之道” 、 “重道轻器” 、 “重义轻 利”的中国传统玉文化受到挑战,也是翡翠玉文化能在清代中后期“登堂入室” 的内在原因之一。 3.3 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业经济的发展是翡翠玉文化得以在清代中晚期成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清代开始的 翡翠玉文化其核心就是一种商玉文化,它和软玉的“礼玉”文化有本质的 差异。 软玉走下“神”坛并非始于明清,早在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 济的相对繁荣,有 消费力的市井阶层开始出现,玉文化开始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生活 化的吉祥玉器大量出现,开始使传统的礼玉文化分化。明清两代商品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达到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高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部分经济史研究者认 为,清代早期中国社会经济发达的程度甚至可与当时正在完成现代工业革命的英 国相提并论。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使商品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清代的翡翠玉器实际上最大量地存在于作为商品的各类“珠宝首饰”和“物件” 中,它与过去纯粹的“玉”已明显有异。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百 万件文物中,除了一定量的礼仪用品、陈设品以及宗教祭祀用品外,主要是 清朝各代皇帝及其后妃们的生活用品、冠服饰品等,其中翡翠饰品还有直接在市 场买入者便是佐证。另外,从清代翡翠的主要加工来源地广州的情况看,“广州玉 器行业乾隆年间以来,最为兴旺。玉器行业有了明确的分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