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7_第1页
《沁园春·雪》7_第2页
《沁园春·雪》7_第3页
《沁园春·雪》7_第4页
《沁园春·雪》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沁园春雪 7 沁园春 雪教案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1、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2、诗歌的朗读。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简介: 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2 / 8 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教师点拨、明确: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 “ 沁园春 ” 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 1、请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请学生将课前预习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材料展示朗读。 三、教师点拨,师 生合作,领悟诗歌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齐读: 3 / 8 要求:( 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 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二)、篇章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点拨。 1、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要点点拨: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议论。 2、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并谈谈你的理解。 要点点拨: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 第 1 层概括写,从开头到 “ 万里雪飘 ” 。开门见山,气势磅礴。 “ 千里 ”“ 万里 ” 极言地域之广, “ 冰封 ”“ 雪飘 ” 一动一静,极写严寒之烈,描绘出我国北方雄浑壮阔、银妆玉砌的雪景。 第 2 层具体写,从 “ 望长城内外 ” 到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是雪中远眺, “ 望 ” 字领起下文。由 “ 静 ” 到 “ 动 ” ,暗示大地主人的斗争精神。 第 3 层想象写,从 “ 须晴日 ” 到上阕结束。想象等到放晴的日子,景色就更加妍丽动人了! (教师小结:上阕北方写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4 / 8 3、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要点点拨:下阕第 1 层束上启下,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一个 “ 引 ” 字巧妙地由写祖国壮丽河山引出 “ 无数英雄 ” ,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第 2 层从 “ 惜秦皇汉武 ” 到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紧扣一个 “ 惜 ” 字,秦 皇汉武、唐宗宋祖所可惜的是 “ 略输文采 ”“ 稍逊风骚 ” ,文字才华方面稍微差一些,即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成吉思汗所可惜的是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即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因此他们都不算真正的英雄人物。这层大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他们曾彪炳一时,雄视一代,可惜啊,在文治方面都稍微差一点。至于那天之骄子元太祖,只知道引满长弓,射落大雕而已。 (这一层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可请学生讲解,教师适当补充。) 第 3 层从 “ 俱往矣 ” 到结束。 “ 俱往矣 ” 是对历代帝王的否定。那么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呢? 作者庄严宣告: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那就是今天的人民大众才是时代的真正主人。一笔定乾坤,收束全词,此乃点晴之笔。 4、下阕第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要点点拨:承上启下。 5、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5 / 8 要点点拨:作者以 “ 往昔 ” 与 “ 今朝 ” 对比, “ 英雄 ”与 “ 风流人物 ” 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三)、局部品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学生品读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这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点点拨: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说可不说) 2、学生品读 “ 惟余莽莽 ” 和 “ 顿失滔滔 ” 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点点拨: “ 惟余莽莽 ” 表现了苍茫的意 境, “ 顿失滔滔 ” 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3、品读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6 / 8 境。 要点点拨: “ 须 ” 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教师示范朗读: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 4、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 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 风流人物 ” 的含义) 要点点拨:( 1)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是说真正称得上 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这正是作者写这首词的立意所在。 ( 2)总结历史的经验,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里。所以在词的末尾宣告: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5、学生品味 “ 惜 ” 字的丰富含义。 要点点拨: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 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7 / 8 (四)、总结这首词的整体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四、朗读点拨: 1、请学生再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2、教师点拨: ( 1) “ 北国风光 分外妖娆。 ” 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 2)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 3) “ 惜秦皇汉武 只识弯弓射大雕。 ” 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重读。 北国 /风光,千里 /冰封,万里 /雪飘。 望 /长城内外,惟余 /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 /滔滔。 山舞 /银蛇,原驰 /蜡象,欲与天公 /试比高。 须 /晴 日,看 /红妆素裹,分外 /妖娆。 8 / 8 江山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