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吕梁学院附中2018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指()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2.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3.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 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4.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5.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6.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 证明皇位正统B. 体现皇权独尊C. 保证皇位世袭D. 震慑割据篡权7. 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A. 太尉B. 廷尉C. 丞相D. 御史大夫8. 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9.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10. 如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体制()A. 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 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统治D.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11.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2. 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A. 强干弱枝B. 分散军权C. 重文轻武D. 守内虚外13.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14. 说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明太祖出身贫苦,亲政理事B. 政权刚建立,官僚体制不健全C. 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D. 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15.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16. 据清代养吉斋丛录记载:“军机处自嘉庆后,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不许闲人窥视。”这些规定的目的是A. 分化内阁权力B. 维护政治纪律C. 提高行政效率D. 减少决策失误17. 希腊半岛的地理特征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所以,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A. 农业生产B. 海外殖民C. 奴隶贸易D. 海外贸易18.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A.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19.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20.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这是因为梭伦改革()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 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D.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21. “克里斯提尼创立了这一机构,并以抽签的办法保证各部落各区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额参与其中。以其庞大的规模避免为某一派别单独控制。”材料中的“这一机构”是( )A. 公民大会B. 公民陪审法庭C. 五百人议事会D. 十将军委员会22.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23.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在研究雅典民主政治中写道:“我心目中的伯里克利是一个改革家。他活跃于政治舞台,在他努力下,债务奴隶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国家得以形成。”对于这段文字,下列评语中比较恰当的一条是A. 结论和史实都有误B. 史论结合,论证严密C. 结论正确,史实有误D. 结论有误,史实正确24.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都()A. 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B. 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C.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D. 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第II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2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材料四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请回答:(1)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4分)(2) 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5分)(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2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丞相者 ,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1) 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 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3分)(2) 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3分)(3) 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3分)(4) 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3分)27. (14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否能有效地实施统治,和当时选官制度存在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三: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邓之诚唐之制度。科举请回答:(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2分)这些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分析科举制有何积极意义。(6分)(3)结合材料与所学,归纳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28.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会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材料三: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 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渎神和蛊惑青年概括材料一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4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4分)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缺陷。(4分)(4)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建立,世袭制度开始建立,禅让制消失,国家暴力机关开始出现,“家天下”替代了“天下为公”的局面故C正确 A是选官制度故排除 郡县制涉及是对地方的管辖故排除B D也是相关制度故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答案】D【解析】从题干情境看,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反映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故选:D。解答的关键是从“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切入,结合商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商朝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3.【答案】C【解析】本题以西周时期“周礼”与“雅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周代分封制”“周礼”与“雅言”等信息说明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西周最初统治范围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 故选:C。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要了解掌握西周建立时期的周王直接统治区域和都城。注意掌握西周建立和分封制的基础内容,了解当时周王直接统治区域及主要封国与今天相对应的大致地理位置。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可以看出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5.【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中诸侯墓出现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破坏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周礼内容分析理解即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对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破坏的表现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6.【答案】A【解析】由材料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认为有了玉玺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故A项正确三项B、C、D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A 本题以传国玉玺为切入点,考查皇帝制度中皇位正统的特征 皇帝制度: 1、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本质:君主专制 3、评价:(1)积极影响:第一,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第二,在皇帝制度下,各项政令统一,这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消极影响:这一制度毕竟是一种剥削制度,对广大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造成他们的极端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明中期以后停滞不前,落在世界先进国家的后面7.【答案】D【解析】A协助皇帝管理军务,排除; B是汉朝时设立的,排除; C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排除; D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8.【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表明,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统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实。说明对新统一国家的巩固有利,故A符合;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在秦朝统一前,诸侯国中郡县制已有存在,同样,D项中秦始皇首倡郡、县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D。故选:A。本题考查郡县制,要求了解秦始皇统一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郡县制的确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本题重点是对题干中郡县制与统一措施的落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要理解清楚,其次对郡县制的设置过程和影响要把握。9.【答案】D【解析】A选项表述的是编制的基本内容,属于史实。B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是郡县制的内容,也属于史实。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这是对郡县制的影响的评论,属于史论。D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是从中央和地方权力划分的角度,对郡县制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后得出来的科学结论,属于史识。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要求学生结合郡县制的具体内容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郡县制的基本内容准确,其次要理解材料“史实”“史论”“史识”的基本意思,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材料的能力。10.【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文字内容与图片内容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既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度,又实行分封制;结果造成“七国之乱”。据此可知D正确。A明显错误,故排除。B说法与是实不符,故排除。C说法也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对郡国并行制相关信息的正确掌握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涉及考查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局限性。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11.【答案】B【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的运转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故选B材料涉及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运行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本题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为考查背景,考查对三省六部运转方式及程序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12.【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可以看出宋代的治国方略是重文轻武。ACD都是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但不符合题干意思。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以集中军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都收归中央,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重文臣轻武将;重中央轻地方;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的了解。13.【答案】C【解析】A、科举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为国家选拨了优秀的人才,故此项错误; B、材料中只是指出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占一定的比例,而达不到选项说的对官员选拨的垄断,故此项错误; C、材料中表示的含义是虽然科技制度使得优秀的人才得到选拨,但是在官员中世家大族仍占一定的比例,可见门阀士族对科举制度仍有一定的影响,故此项正确; D、世卿世禄制度材料中未涉及,故错误; 故选C 本题以科举制度宰相的出身为切入点,细致地考查了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中涉及了科举制度,在学习科举制度时,要对科举制度在隋唐以及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重点把握,同时结合此题要对科举制度进行综合评价掌握14.【答案】C【解析】A朱元璋的个人出身,不可能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肯定是从国家政治权力角度来考虑 B官僚体制不健全,更不应该废除宰相制度,材料反映的是宰相制度被废除以后,皇帝的行政负担加重 C之所以出现皇帝行政负担加重,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直接将六部提升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 D材料反映的是皇帝行政负担加重,而体现不出政府行政效率低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央官制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来分析最终废除了宰相制度,尽管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也造成了皇帝行政负担的加重,后来不得不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处理全国的政务,后来演变为内阁制度1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阁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也在强调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大臣不等同于宰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只是在法理上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军机处的特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据题目中的信息“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不许闲人窥视”体现了军机处的保密制度较为严格的特征,体现了政治的纪律性,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17.【答案】D【解析】从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可知,希腊有着解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导致农业发展无法实现自给,但有利于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生长,可加工后对外换取粮食,半岛内部交通不便,但优良的港口和便利的航海条件,促使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因些D项符合;由于半岛土地少且贫瘠,农业生产无法实现生活自给,故A排除;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是发展的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故排除B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文明,要求了解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影响了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辨别古希腊的经济活动中主要形式18.【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说明公民决定着雅典城邦重大的决策,故B正确,排除D。 依据材料“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可知A错误,故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关键信息是“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19.【答案】D【解析】材料中“经历同一种感受”、“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说明强调的是个人与城邦的关系,个人属于城邦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调人人平等,体现民主的开放性和体现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热情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从所学知识中雅典“公民”概念,再联系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2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赞誉梭伦”、“优良的改革家”,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表述正确,A符合题意;其余B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D。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以抽签的办法保证各部落各区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额参与其中。以其庞大的规模避免为某一派别单独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指雅典按10个地区部落选出的500人会议,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在克里斯提尼时期创立的,排除;BD同材料无关。故选C。22.【答案】A【解析】A根据“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可知要给贫困公民参政创造条件,正确。B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是伯利克里的设想,没有实现,排除。C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D“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的进程。高考一般从以下角度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与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比较。伯利克里改革措施:(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2)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3)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2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一些历史概念的把握程度。根据所学知识,“在他努力下,债务奴隶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国家得以形成”这不符合雅典民主的史实。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 24.【答案】A【解析】解读题干,对雅典的政治文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观点认识上的偏差共同的错误在于都是站在当代的角度、按照当代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出发去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即过分美化和过分贬低材料中的前一种观点承认了有点民主的阶级性,排除D;B、C叙述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由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准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实质、评价等考点25.【答案】(1)分封制、宗法制。(2分)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2分)(2)秦始皇;(1分)依据:他自称皇帝;(1分)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3分)(3)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1分)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2分)【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政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公、侯、伯、子、男都拥有不同数量的封地,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的作用是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根据材料二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以血缘的亲疏来划分政治等级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2)本题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获取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三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说的是灭掉六国,完成天下统一。由此得出“寡人”指的是秦始皇;根据所学可知他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律令则是秦律。本题需要学生对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加以了解。(3)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获取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四“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反映了赵高权势过大,危及皇帝, 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根据所学作答即可,但要做到答出具体的措施:汉: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26.【答案】(1)朝代:秦朝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3分)(2)名称:三省六部制作用:相互牵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分)(3)举措:设枢密使和参知政事分散相权表现:废除丞相制度。(3分)(4)趋势:削弱相权直到废除,强化皇权(3分)【解析】(1)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官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设立于秦朝,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以得出其职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2)本题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其作用是相互牵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本题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根据材料”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可知宋代设枢密使和参知政事分散相权。根据材料四可知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4)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7.【答案】(1)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任人唯亲,徇私舞弊,选官权为贵族门阀把持,不利于选拔人才(2分)(2)积极意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与行政效率;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每点2分,答三点以上。(3)趋势:选拔范围趋向广泛(全民);选官原则趋向公平、公正、公开;选拔标准逐渐以学识才能为主;选官权向中央集中(任意两点,每点2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只要求学生结合科举制的内容和意义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具体内容和特征以及影响准确把握,同时要分析材料的内容,有较强的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28.【答案】(1)特征:少数服从多数,维护公民的利益(或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2分)借鉴: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一点即可)。(2分)(2)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4分)(3)存在问题:民主范围狭隘;程序和表决方式简单;参政方式原始(或抽签参政容易导致公共权力滥用)。(任答2点,4分)(4)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材料解读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中信息“凡公民认为”、“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则根据第一小问得出的特征,再结合所学知识和我国社会实际归纳得出。(2)通过材料中的信息“雅典公民大会”、“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从事一般审判工作”、“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3)通过图表中信息归纳、分析得出答案。雅典公民占总人口比重较小,可得出民主范围狭隘;通过抽签方式和举手表决形式,得出程序和表决方式简单;在综合整个图表得出参政方式较原始。答案和解析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D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C16.【答案】B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21.【答案】C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A25.【答案】(1)分封制、宗法制。(2分)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2分)(2)秦始皇;(1分)依据:他自称皇帝;(1分)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3分)(3)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1分)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