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教案.doc_第1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教案.doc_第2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教案.doc_第3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教案.doc_第4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教案作者:佚名 来源:网易博客 发布时间:2011-02-14 14:07:18 浏览次数:511科学六年级下册整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二、教学目标“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三、重点难点重点: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四、教法学法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五、教学进度周次进度周次进度112101516234111718356121920478132122591014236111215研究与实践71316研究与实践81417期末考试9其中考试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细胞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我像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的内容奠定基础。三、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针对生命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指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科学知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生命的基本特征,即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能搜集整理信息,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五、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4课,各用1课时,共用4课时。1.细胞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方法。)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洋葱、镊子、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三、重点难点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自然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2小结:植物、动物、人都是有生命的。由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统称“生物”。自然界中无生命的物体砂、岩石、水、空气等,称为无生物。植物、动物、人,从外表看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身体是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二)探究活动了解不同生物体的细胞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我们先来进行一项观察。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一下),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分组观察。汇报观察结果。小结: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2.认识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这样的分组观察。交流: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你能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课件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两头比较尖,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板书课题)每一个小格子是一个细胞。细胞由四部分构成:周围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中间有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细胞质。细胞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大约放大了倍,一小片洋葱表皮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3.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1)课件出示一幅通过显微镜拍摄的叶的纵切照片。观察: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叶细胞的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2)课件出示根的纵切图。观察: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根尖纵切的照片。根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根的细胞?根细胞的形状、大小相同吗?(3)观察茎的横切: 出示茎的横切图。观察: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幼茎横切照片。这是茎的表皮部分,这是茎内的导管部分。茎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茎的细胞?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各部分的细胞有大有小,形状不尽相同。4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1)出示投影片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人的血细胞、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神经细胞。(2)讲解: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是两栖动物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这是人的血细胞(红血球)、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位于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3)观察:这6种细胞分别是什么样的?哪种细胞比较大(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人和动物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各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不同。5总结关于细胞的知识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能生长、能繁殖,需要不断吸收营养,也要不断向外排出废物。有些低等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大部分生物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有关系。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各部分的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如果人的某个部位的细胞大量坏死了,这个部位的机能就会丧失了。(三)自由活动制作细胞模型1. 小组活动。2. 展示交流作品。(四)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活的。板书设计: 细胞 构成 生物体(生长 繁殖 变化) 决定 细胞课后反思: 本节课对于细胞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要会绘制细胞图,让学生弄清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2.我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辛苦感悟亲情。活动准备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把“我从哪里来”作为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做调查报告。2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 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二)探究活动:我从哪里来?展示资料 感受生命来之不易1.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2. 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3. 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板书:搜集 分析 运用)4.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5. 总结过渡: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出示课件)“我做5分钟的妈妈”。(三)自由活动:游戏体验 感受母亲的辛苦1. 教师: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2.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坐着吃饭、伸手够东西、低头看脚尖、抬腿上楼梯、弯腰捡东西、弯腰穿鞋系鞋带)3. 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4. 教师: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播放课件音乐)5. 学生说心声(四)拓展活动整理获取的资料,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板书设计; 精子 搜集我从哪里来 受精卵 胚胎 婴儿 分析 卵子 大约十个月 运用课后反思: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3.人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能选这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二、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三、活动准备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课前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体特征,并记录下来四、教学过程1探究人的一生身体发展变化特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人从小到大身体发展变化”的资料,有的同学还准备了上学以来的体检表。下面请你们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看看能从资料中发现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生1:我出生时才3.5千克,身长50厘米。我现在52千克,身高1.55米。我的体重增加了,身体也高了。生2:我通过比较体检表发现:我比上四年级时长高了,体重增加了3千克。师:除了身高和体重有变化之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方面的变化吗?生:我的脸上长出了小疙瘩,这叫“美丽青春痘”生:我妈妈说我说话的声音变粗了。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人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男同学会长出喉结,也有的还没长出来。女同学不会长出喉结,也摸不到。师:同学们发现了很多人的身体的变化得特点。那么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变化大,从小学到初中变化大,人老了容易生病,身体变化也大。生:从让大人抱着到自己会走路,这个阶段变化也大。生:人退休以后,头发变白了,走路也慢了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和思考。人出生后,身体逐渐长大,直到长成健壮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体又会逐渐的衰老,直到死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道40岁)、渐衰期(40 到60岁)和衰老期(60 岁以后)等4个发展阶段。从出生到死亡是人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展示以上4个时期的图片)人的身体特征发育比较缓慢,相邻的两个阶段身体特征没有明显的界限。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时间比较长短因人而异。2探究青春期身体变化特征同学们已经查阅了自己的体检表,从上面的数据你感觉到什么?(生略)是的,很多方面都说明同学们上学已来身体发生了变化。如果利用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形,研究起来就会更明显。想试试吗?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研究呢?生:我们用统计表研究身高生:我们用条形码统计图研究身高生:我们用折线图研究体重请同学们先绘制图表,然后再观察图表,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在绘制图表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互相帮助。学生绘制并展示图表生: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我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是的,你们中间的一些同学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有些同学将要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人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都增长的很快,而且还有人会长出青春痘,男同学长喉结、长胡子等特征。3青春期的卫生保健教育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关系到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了给江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我们在青春期应该注意什么?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生:应当学习更多的知识生:要注意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生:不能光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食物应该多样化,并且不挑食。师:还要应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多和他人交流,多表现自己。生:不吸毒、不参加赌博生:不和坏人交朋友师:对,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4自由活动同学们,想知道你为来的身体是什么样子吗?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知识吗?请同学们开展一个“预测20年后的我”的活动,有资料的同学也可以交流一下资料上的内容。学生进行自由活动5拓展活动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的外形特征。可以写出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出一期专题研究。课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很好,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意识到进入青春期应注意的地方,也有个别学生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参与讨论。4.我像谁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打下基础;三、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一张全家福照片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3有关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游戏(肖像描述):请学生口头描述班级内同学的肖像特征,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谁,若能猜出来,则说明这位同学描述成功。通过这个游戏,能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描述时,为了能描述的具体形象,就要抓住同学的最主要的人体特征来描述,这样就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2师:看来,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有各自的特征,在茫茫人海中,你的特征总是区别于其他人,(多媒体演示学生站队放学的情景,紧接着出现本班几位学生的镜头特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二)探究活动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学生对镜观察自己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全面。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要求叙述语言要连贯、有条理,用词恰当。结合学生的汇报师讲解:从具体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分成若干类,同时多媒体出示书25页的图,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特征的代号。小结:象这样如果人体之间的某一特征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把它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多媒体出示课本的画面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上四位同学的舌头和头发分别有什么不同。师发放事先收集的照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本班同学的父母(本组同学找其他组同学的父母照片)。在活动中,师适当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学生汇报活动结果,说出你们组是怎么找的,根据哪些特征找的。通过这个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遗传的全部过程。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学生要想正确分离出班级内同学的父母,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比较,在头脑中就能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师进一步说明:早在公元300-400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发现,凡是有亲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特征,因此,人们把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的现象叫作遗传。讨论:人体哪些特征可以遗传?师:子女与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照片,找一找班级内同学与其父母存在着哪些差异,最后师总结什么叫变异。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学生观察各自带的全家福照片,分析自己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哪些特征和父母发生了变异?同时结合课前调查情况将结果填在课本27页的两个表格中。学生汇报结果。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三)自由活动课件出示一组植物、动物图片:比较相同和不同1. 小组观察、比较。2. 交流观察发现。(四)拓展活动: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2.进一步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课后反思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遗传和变异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又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他们渴望探究更多的秘密,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又可以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教案青岛2版六下科学 2010-02-28 14:01:00 阅读34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六课摆的秘密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及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教具准备:支架,细线,螺丝帽(两种),带摆的钟,钟表,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产生问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类似摆的现象?(秋千、吊灯)2、教师出示一个做好摆,同学们请观察这个摆,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摆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摆的秘密。 板书课题:6、摆的秘密二、探究活动一,做一个摆1、查看实验材料:支架、细线,螺丝帽2、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摆。先把支架夹子调到一定的高度,把线的一头固定到横杆上,线的另一端拴上螺丝帽。3、我们把线(横架固线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叫做摆线,下面的螺丝帽叫做摆锤,摆动的幅度叫摆幅。4、让你的摆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摆在摆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5、 面对着你们小组做好的摆,请同学们猜想:摆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小组内进行讨论。大的螺丝帽做的摆快;小的螺丝帽做的摆快;摆线长的摆快-三、探究活动二,研究摆的快慢因素1、根据你的猜想,你准备怎样来设计方案和验证呢?2、小组内进行讨论方案方案一:用相同长度的摆线,不同的螺丝帽做成两个摆,相同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方案二:用相同的螺丝帽,不同长度的摆线做成两个摆,相同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方案三:摆的幅度的大小1、 分组实验填定记录单,多做几次 时间1分钟结论摆线相同,摆锤重摆线相同,摆锤轻 时间1分钟结论摆锤相同,摆线长摆锤相同,摆线短 时间1分钟结论摆幅大摆幅小4、分组汇报5、得出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5、为什么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停下来?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且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一个最高点,这样往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地停下来。简单的说,摆从静止到运动,再由运动到静止,它在进行机械能的转化。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四、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挂钟的钟摆是怎样工作的?五、课后践行做一个听话的摆板书设计: 6、摆的秘密摆 摆线 摆锤摆摆动快慢摆线长短 有关摆锤轻 无关摆幅大小 无关作业设计:一、 填空1、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做摆动一次。2、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4、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和摆幅无关。5、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6、摆长是指从支架固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7、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不断转化的。二、判断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有关。 ( 错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快。(错 )3、秋千摆动的速度于在上面的人的重量有关系。(错 )4、秋千在摆动的过程中能量在不断的转化,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停下来。( 对 )三、操作制作一个听话的摆。(1分钟摆50次)器材:步骤:四简答1 、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答:静止的摆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2、摆在摆动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摆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且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一个最高点,这样往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地停下来。简单的说,摆从静止到运动,再由运动到静止,它在进行机械能的转化。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七课钻木取火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2、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教具准备:火柴,细砂纸,铁丝,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图上有一老一小两个古人,老者正在向少者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木头上有烟雾冒出。)揭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2、你能猜想一下,古人是怎样进行“钻木取火”的吗?怎样进行解释?(学生进行交流)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对“钻木取火”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二、探究活动 机械能的转化热能1、活动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能产生热能?来回搓手,摩擦产生热。学生进行活动2、活动2:材料:砂纸 火柴 铁丝 方案:火柴和铁丝分别在砂纸上摩擦 现象结论火柴铁丝小结: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3、生我们的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让学生先进行说一说。出示挂图或图片(教科书中展示了五幅图)观察:第一幅图是工厂车间内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火星四溅;第二幅图是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第三幅图展示的是一卡通正在玩滑梯,“屁股好热”暗示因摩擦而生热;第四幅图展示的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第五幅图是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观察这五幅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以上五幅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摩擦生热现象。这些现象就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摩擦生热可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切割机,火柴的燃烧-;但是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学生对摩擦生热现象的负面影响展开研讨,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我们可以在机器上加些润滑油,因为它能在摩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摩擦面不接触,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过,大大减少了摩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 拓展延伸1、我们来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学生讨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手摇发电机能量之间在不断发生转化2、晒太阳是光能转化成热能;日光灯是电能转化成光能为学生最终理解无处不在的能量及能量的转化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四、课后践行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板书设计:3.钻木取火 1、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2、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3、摩擦生热现象给我们的不利影响作业设计:一、 填空题。1、 钻木取火是把机械能转化成_热能_。2、 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机械能还能转化为 电 能、 光 能、_声_能等。3、 电水壶烧水,是将_电_能转化成了_热_能。4、 太阳能热水器是把_光_能转化为_热_能。二、选择题。1、下列能量转换形式错误的是。(B )A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B. 搓一搓手:人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声能和热能C. 植物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热能D. 燃烧一粒花生米,并给水加热:花生米的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水的热能2、下面哪些不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 D )A. 火石取火B. 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C. 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D太阳能热水器把水加热。三、简答题。1、钻木取火的道理?答:用钻钻木头时,钻与木头之间不断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观点上说,就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2、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答:用切割机切割金属;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玩滑梯屁股摩擦生热;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3、如何克服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答: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可定期检查,及时剔除异物。钻头发热,及时用冷却液冷却。4、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答: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外,还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等。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八课通电线圈(一)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做一个电磁铁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教具准备: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最池夹,大头针,胶带,闸刀开关,小磁针,玩具马达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产生问题1、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研究过我们的电话、电铃、还有我们的玩具汽车,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吗?2、 请同学们进行猜想。(学生交流汇报)出示从玩具汽车里拆下的马达。请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8、通电的线圈二、制作电磁铁1、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在玩具汽车的马达是一个用细铜丝缠绕的线圈。它通上电就能工作了。我们把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2、如果用能量转化来解释可以怎样说呢?(电磁铁 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3、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1)、观察做电磁铁所需要的材料: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2)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先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方案。制作方案: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开关和电源。(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三、研究电磁铁的特性。1、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吗?(让学生偿试自己设计)闭合电路,把大头针放在电磁铁边有什么现象?断开电路呢?有什么发现?2、同学先猜想会有什么现象。3、学生实验证猜想。填写记录。我的实验记录 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靠近大头针)电磁铁通电时断电时4、师小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四、拓展延伸1、根据电磁铁的这一特性,你能发明些什么呢?(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卡。五、 课后践行1、搜集资料,了解电磁铁还有哪些特性? 2、制作一个电磁铁,如果把铁蕊抽出会有什么现象呢?板书设计 8、通电的线圈铁蕊线圈 电磁铁 通电有磁性 断电无磁性作业设计:一、 填空题。1、电磁铁是把_电_能转化为_电磁_能的装置。2、电磁铁是由_铁芯_ 和 _线圈_两部分组成的。3、电磁铁是利用_电流_通绕制成的线圈产生_性_的装置。4、在我们的生活中_电铃、_马达_、_听筒_、_电磁起重机_都是利用电磁铁工作。5、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_磁性_,断电时_磁性_消失。6、要制作一个电磁铁需的材料:_电池_、导线、_铁钉、等。二、判断题。1、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 对 )2、使用电灯照明时,输入的能量是热能,输出的是电能。( 错 )3、电磁铁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 错 )三、简答题。1、如可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2、1:电铃、马达如何工作的?答:它们内部都有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三、分析题。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电铃是怎样工作的?答: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产生了磁性,把小锤下方的弹性片吸过来,使小锤打击电铃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了磁性,小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不断重复,电铃便发出连续击打声了。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九课通电线圈(二)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继续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2、让学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磁力的大小的因素。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电磁起重机教学重点、难点: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磁力的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磁针,做好的电磁铁,电池,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带绝缘皮的细导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做一个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个特性是什么?课下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电磁铁的特性资料,拿出来让我们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磁极和磁力的大小2、这节课就继续研究电磁铁的有关特性。板书课题:第九课 通电线圈(二)二、 实验探究 探究电磁铁的磁极1、同学们猜想: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有南北两极呢?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我们如何验证呢?讨论方案:用磁针进行判断,如果电磁铁靠近磁针会发生相吸或相斥现象,则判断有磁极。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通电时的电磁铁靠近磁铁的南极靠近磁铁的北极找出电磁铁的两极,做好记号。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电磁铁也有两极,那么它的磁极是不是可以改变呢?怎样来验证?2、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猜想:能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案: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填写实验记录: 验证内容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现象(靠近磁针的南极)磁极磁极是否与电流方向有关电流的方向相同电流方向(正)电流方向(反)磁极是否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线圈缠绕的方向相同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3、师小结: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三、探究电磁铁的磁力 做一个电磁起重机1、我们研究了电磁铁的磁极,请同学观察现象。教师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请同学们数一数大头针的数量。如果让它吸更多的大头针,你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猜想下,学生进行交流。2、验证猜想;交流方案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绝缘导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材料:电池、带绝缘皮的细导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验证内容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吸大头针数量结论磁力大小是否与电池多少有关线圈匝数相同电池数量不同1节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匝数有关电池数量相同线圈匝数不同10匝实验结论: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四、拓展延伸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阅读21页资料卡)四、课后践行课下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板书设计: 第九课 通电线圈(二) 电磁铁的磁极 电磁铁的磁力作业设计一、 填空题。1、电磁也象磁铁一样有_南北两极_。2、电磁也有两极,而且是可以改变的。改变_电流的方向_或改变_线圈缠绕的方向_,它的两极就发生改变。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也是可以改变的,增加电池的数量_,增加_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4、电磁起重机就是利用_通电时产生磁性的_特性来工作的,5、如果电磁铁和磁针的北极相吸,那么电磁铁的这一方是_南_极。6、电池的数量_越多(越少)_,电磁铁的磁力_越大(越小)。二、选择题。1、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A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2、如果想增加我们做的电磁铁的磁力,下面哪种做法不正确。(B D)A、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B、改变电流的方向。C、增加电池的数量。D、改变线圈的方向。 三、简答题。1、电磁铁有哪些性质?答:(1)电磁铁通电后会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2)电磁铁有两极,而且两极可以改变(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系,圈数越多,磁力越大;也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系,电池越多,磁力越大。2、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答: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当接通电流时,电磁起重机产生强大磁场,吸起钢材,运到目的地,断开电流,磁性消失钢材就落下来。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十课无处不在的能量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点、难点: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教具准备:铁丝、瘪了的乒乓球、梳子、碎纸屑、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图片,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2、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第十课 无处不在的能量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1、展示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2、师小结: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3、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找一找,在我们周围你知道的哪些能量,看谁找到的多。4、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5、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例如:电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热器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电磁铁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电话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声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