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专题复习练习1(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8年中考物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专题复习练习1(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8年中考物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专题复习练习1(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8年中考物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专题复习练习1(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8年中考物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专题复习练习1(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一、单选题1.通常情况,下列物质属于液体的是( ) A.酒精B.冰C.氧气D.玻璃2.下列有关固体、液体、气体有不同特征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太小B.气体可以流动,是因为气体的分子之间完全没有作用力C.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作用力较小,分子位置不固定D.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3.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4.家用电冰箱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门的四周装有掺入磁粉的橡胶封条,可以使冰箱门关闭得更严密是利用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原理实现制冷的冷藏室中的灯泡跟压缩机用的电动机是并联的在密闭的房间里打开冰箱能使室内温度下降 A.B.C.D.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2)(4)C.(1)(3)D.(3)(4)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升华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凝固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8.“地面的水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成小水滴或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 A.汽化 液化 凝固 云B.蒸发 液化 凝华 雨C.蒸发 液化 凝华 云D.蒸发 凝华 液化 雨9.关于云、露、雾、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形成的B.露是大量小冰晶吸热熔化而成的大量的小水珠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D.霜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10.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11.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7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A.固态碘受热后,碘的内能增加,碘分子热运动减慢B.碘升华是从液态变气态C.给碘加热的过程利用了热传递D.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实验甲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B.液态物质中的分子由于没有作用力,所以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C.在实验中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却可以减少误差。D.纳米材料就是用一种“纳米”做成的材料。1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2)(4)C.(1)(3)D.(3)(4)14.下列物态变化中要放出热量的是( ) A.冰熔化成水B.干冰变成气体C.早晨,室外的花草上起露D.晾晒的衣服变干了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十分紧密B.液体物质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移动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几乎不受力的约束D.既然物质是同分子构成的,那么不同的物质中分子排列情况应该相同16.下面四个实例中,水这种物质属于液态的是( ) A.草叶上的露珠B.大地上的白雪C.窗户上的冰花D.树木上的雾松1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图中,所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 ) 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气态、固态、液态18.下列自然现象中,水都表现为固态的是 ( ) A.霜、雾B.冰、露C.雨、露D.雪、雹19.(2014贵港)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B.C.D.20.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 A.物态分子特性外观特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体积固态很大很大有有液态较大较大有有气态很小很小无无B.方法具体办法内能变化做功物体对外做功增大对物体做功减小热传递物体吸热增大物体放热减小C.电路连接方法电流路径有无节点串联电路一条无无并联电路用电器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两条或多条有D.电路各用电器间是否互相影响开关个数开关位置是否影响电路串联电路互相影响一个不影响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可以多个可能影响二、解答题21.对家中的物质作一概括,将这些物质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列出一个表,按固体、液体、气体分成三栏,在每一栏中填入属于该状态的具体实例物质的哪一种状态最为普遍?为什么你有如此看法? 22.完成下面的物态变化关系图根据箭头所指方向(箭头方向,外圈顺时针指向,内圈逆时针指向),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23.水在自然界中是变化莫测的,它忽而变成云、忽而变成雨、有时还会变成冰雹,在不同的季节,又可能变成雾、雪、霜等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知识,你能说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哪些状态和特点吗? 24.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对此,小明和小强争论不休你能用一个小实验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25.水有三态,其他物质是否也有三态呢?如果有,请你举出一例加以说明 三、实验探究题26.炎夏,小雁骑着打足气的自行车出去玩路上遇到同学小明,她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明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的“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 (1)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答:在烈日照射下,车胎内空气温度_,空气的体积_,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将车胎胀破 (2)小雁和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程序是_ 四、综合题27.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27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27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27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我国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有关二十四节气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期待你去继续深入学习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B.白露C.大雪D.霜降(2)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_(填“升高”或“降低”) (3)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小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28.判断对错 (1)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判断对错) (2)小明看到妈妈将湿衣服晒在阳光下,他认为水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判断对错) (3)给水加热,水分子的运动加快(判断对错) 29.根据相关知识填空: (1)冰箱内壁的“雪霜”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 (2)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 (3)“雪糕变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通常情况,下列物质属于液体的是( ) A.酒精B.冰C.氧气D.玻璃【答案】A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酒精是液体,冰和玻璃是固体,氧气是气体 故选A【分析】物质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最大,但小于液态;液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密度较大;气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最小,且容易被压缩2.下列有关固体、液体、气体有不同特征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太小B.气体可以流动,是因为气体的分子之间完全没有作用力C.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作用力较小,分子位置不固定D.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A、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故A错误; B、气体可以流动,是因为气体的分子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并不是完全没有,故B错误;C、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作用力较小,分子位置不固定,正确;D、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是因为固体份子之间作用力很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主要从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去分析固态时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固态时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液态时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要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液态时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分子除碰撞外,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易被压缩3.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化形成的,故B错误;C、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4.家用电冰箱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门的四周装有掺入磁粉的橡胶封条,可以使冰箱门关闭得更严密是利用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原理实现制冷的冷藏室中的灯泡跟压缩机用的电动机是并联的在密闭的房间里打开冰箱能使室内温度下降 A.B.C.D.【答案】D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门的四周装有掺入磁粉的橡胶封条,可以使冰箱门关闭得更严密,故正确;电冰箱内制冷剂在汽化时吸热,即蒸发吸收冰箱内的热量,达到降温致冷的目的,然后再液化放热使制冷剂变为液体的,故错误;因为在冰箱门打开灯泡亮的同时,有时电动机并不工作,所以冷藏室中的灯泡跟压缩机用的电动机是并联的,故正确;电冰箱工作时,氟利昂(或其它物质)在冷藏室和冷冻室内汽化吸热,然后在冷凝管内液化放热;冰箱后面的冷凝管温度比较高,把热量传给空气,冷凝管放出的热量大于冷藏室和冷冻室吸收的热量,故在密闭的房间里打开冰箱能使室内温度升高,故错误;故正确的是;故选D【分析】(1)冰箱门关闭得严密,是利用了磁现象;(2)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散热器不断发生物态变化进行吸热放热来降低冰箱内的温度的;(3)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而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同时工作,并且相互影响;(4)电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和冷冻室内温度比较低,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冰箱后面的冷凝管温度比较高,把热量传给空气,冷凝管放出的热量大于冷藏室和冷冻室吸收的热量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2)(4)C.(1)(3)D.(3)(4)【答案】B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故选B【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升华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凝固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答案】A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A正确;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属于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属于汽化,故C错误;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属于凝固,故D错误故选A【分析】从物态变化概念入手解决问题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答案】A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正确;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错误;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故错误;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故选A【分析】(1)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2)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蒸发需要吸热(3)凝华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4)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8.“地面的水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成小水滴或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 A.汽化 液化 凝固 云B.蒸发 液化 凝华 雨C.蒸发 液化 凝华 云D.蒸发 凝华 液化 雨【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地面的水蒸发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故选C【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9.关于云、露、雾、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形成的B.露是大量小冰晶吸热熔化而成的大量的小水珠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D.霜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答案】A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A、云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滴、凝华成的冰晶组成的,选项正确; B、春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上的花草树木上,就是露,选项错误;C、春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土壤颗粒上,就是雾,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选项错误;D、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迅速放出大量的热,直接变成的固体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的花草树木、石块上,就是霜,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选项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需要结合液化和凝华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知道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10.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答案】A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故选A【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11.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7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A.固态碘受热后,碘的内能增加,碘分子热运动减慢B.碘升华是从液态变气态C.给碘加热的过程利用了热传递D.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实验甲【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固态碘受热后,吸收热量,碘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A错;B、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所以碘升华就是指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故B错;C、给碘加热的过程,因碘的温度和沸水、酒精灯火焰温度存在着温度差,是发生的热传递,故C正确;D、 甲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 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乙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 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因此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乙实验,故D错故选C【分析】(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其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情况有关,即对于同一物体来说,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即内能就越大(2)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要想弄清楚碘在受热时直接变成气态,就一定不要让碘发生熔化现象,也就是说不要让碘达到熔点即可(3)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就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把能量传给低温物体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把能量传给低温物体(2)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并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该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掌握升华和熔化、汽化之间的区别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它和固态的碘先熔化成液态,再由液态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气态,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B.液态物质中的分子由于没有作用力,所以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C.在实验中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却可以减少误差。D.纳米材料就是用一种“纳米”做成的材料。【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物质的基本属性,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状态的特点、误差的概念、纳米材料的特点分析【解答】A、说法错误,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说法错误,液态物质中的分子间也有作用力,只是比固态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小,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C、说法正确,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灭D、说法错误,纳米材料是指长度为纳米级的材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多处知识点,应根据每个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分析纳米材料是指尺度在1-100nm的材料1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2)(4)C.(1)(3)D.(3)(4)【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1)冰雪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故是熔化吸热过程;(2)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过程,故是放热的过程;(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体小液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是汽化吸热的过程;(4)“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固态,故是凝华放热过程 故选C【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升华;其余三个是放热的;先判定4种现象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最后即可确定哪些是吸热的14.下列物态变化中要放出热量的是( ) A.冰熔化成水B.干冰变成气体C.早晨,室外的花草上起露D.晾晒的衣服变干了【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 A、冰熔化成水、是熔化现象吸热,故A错误;B、干冰变成气体,是升华现象吸热,故B错误;C、早晨,室外的花草上起露、是液化现象放热,故C正确;D、晾晒的衣服变干了,是蒸发现象吸热,故D错误故选C【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十分紧密B.液体物质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移动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几乎不受力的约束D.既然物质是同分子构成的,那么不同的物质中分子排列情况应该相同【答案】D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A、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不合题意 B、液态物质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不合题意C、气态物质的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分子不受力的约束,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不合题意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同物质的分子排列也不相同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分子的结构特点16.下面四个实例中,水这种物质属于液态的是( ) A.草叶上的露珠B.大地上的白雪C.窗户上的冰花D.树木上的雾松【答案】A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A、露珠是小液滴,属于液态,故A正确; B、白雪是水的固态形式,故B错误;C、冰花是固态的,故C错误;D、雾凇是固态的,故D错误故选:A【分析】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分析1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图中,所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 ) 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气态、固态、液态【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凝固和融化是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化,所以是液态,是固态; 汽化和液化是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是气态;因此是液态,是气态,是固态,A、B、D都不符合题意,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8.下列自然现象中,水都表现为固态的是 ( ) A.霜、雾B.冰、露C.雨、露D.雪、雹【答案】D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雪、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固态 雨、雾、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态冰、雹是由水变成的固体,是固态故选D【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叫凝华19.(2014贵港)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B.C.D.【答案】B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故选B【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20.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 A.物态分子特性外观特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体积固态很大很大有有液态较大较大有有气态很小很小无无B.方法具体办法内能变化做功物体对外做功增大对物体做功减小热传递物体吸热增大物体放热减小C.电路连接方法电流路径有无节点串联电路一条无无并联电路用电器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两条或多条有D.电路各用电器间是否互相影响开关个数开关位置是否影响电路串联电路互相影响一个不影响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可以多个可能影响【答案】D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解: A、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固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很小(表中所列有误),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没有一定的形状(表中所列有误),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很大(表中所列有误),分子间作用力很小,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选项A错误;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时,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表中所列有误),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表中所列有误);热传递时,物体吸热,内能增大,物体放热,内能减小,故B错误;C、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表中所列有误),各元件为顺次连接,电路无节点;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并列连接,电路有节点,故C错误;D、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一个开关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的开关只能控制支路,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对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结构特点、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以及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开关作用等的了解,可逐一对表格中所列知识进行判断二、解答题21.对家中的物质作一概括,将这些物质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列出一个表,按固体、液体、气体分成三栏,在每一栏中填入属于该状态的具体实例物质的哪一种状态最为普遍?为什么你有如此看法? 【答案】解:列表如下: 固体液体气体写字台、衣服、电脑、电视、菜刀、电饭锅、面粉、冰箱、洗衣机等油、酱油、醋、酒等液化气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物质的固态最为普遍,因为固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而液态和气态的物质都具有流动性,在运输、储存和使用上很不方便答:固态;因为固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而液态和气态的物质都具有流动性,在运输、储存和使用上很不方便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的三态的基本特征固态: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液态: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22.完成下面的物态变化关系图根据箭头所指方向(箭头方向,外圈顺时针指向,内圈逆时针指向),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答案】解: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故答案为:【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23.水在自然界中是变化莫测的,它忽而变成云、忽而变成雨、有时还会变成冰雹,在不同的季节,又可能变成雾、雪、霜等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知识,你能说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哪些状态和特点吗? 【答案】解: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冰雹、雪、霜是固态,固态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较大,但小于液态; 雨、水是液态,液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密度最大;水蒸气是气态,气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最小,且容易被压缩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表现为具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在不同状态时,由于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特征24.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对此,小明和小强争论不休你能用一个小实验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案】答:拿一个塑料水杯,装满水后盖紧,放入冰箱冰冻室内隔一段时间等水结冰后拿出,可以看到水杯被冰被撑破,说明水结冰后体积是变大的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本题不要求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要求用一个小实验来说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是变大还是变小生活中的小实验,最常见的物质三态变化就是用水,也就是比较水和冰的体积变化因为是生活中的小实验,并没有实验室中的相关测量器材,故需要能有比较直观的比较直接用满杯里的水拿去结冰25.水有三态,其他物质是否也有三态呢?如果有,请你举出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解:水有三态,在自然界中,物质一般都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金属钨常温下固态,温度升高后会变成钨蒸气,钨也会熔化成液态答:有,如金属钨常温下固态,温度升高后会变成钨蒸气,钨也会熔化成液态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并熟悉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基本状态三、实验探究题26.炎夏,小雁骑着打足气的自行车出去玩路上遇到同学小明,她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明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的“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 (1)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答:在烈日照射下,车胎内空气温度_,空气的体积_,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将车胎胀破 (2)小雁和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程序是_ 【答案】(1)升高;增大(2)提出问题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1)在烈日照射下,依热辐射的形式增加车胎内空气的内能,从高使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的体积增大,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将车胎胀破;(2)该问题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升高,增大;(2)提出问题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通过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五、综合题27.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27甲所示,这个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