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 2018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编制制单单位:萍位:萍乡乡市潘家冲煤市潘家冲煤矿矿新峰井新峰井 2017年年 12 月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情况.1 第二部份 矿井危险因素.11 第三部分 风险辨识范围.16 第四部分 风险辨识评估.17 第五部分 风险管控措施.50 附件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55 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 序号部门职务姓名签字备注 1矿办矿长赖庆发 2 矿办 法人代表刘敬钢 3 矿办 安全副矿长李付生 4 矿办 生产副矿长朱友明 5 矿办 机电副矿长赖世萍 6 矿办 技术负责人吴维和 7 矿办 通风安全副总董竟明 8技术科地测副总何 金 9通风科科长吕梅生 10安全科科长李付生 11调度室主任邱恩辉 12 13 14 15 16 17 辨识评估时间:2017年12月15日-20日 0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矿矿井井安全生安全生产产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一、一、矿矿井概况井概况 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位于萍乡市安源区境内,1990年建井,1991年 投产。2006年4月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6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t/ a, 2006年确定生产能力为6万t/a,省发改委、省安全监督管理局、江西煤矿 安全监察局赣发改能源【2016】370号文关于公布煤矿生产能力重新确 认结果的通知,确认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 。 井田面积约0.4552km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井正常 涌水量为25m/h,最大涌水量为52.6m/h;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联 合开拓,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230、+76、+20m水平,采煤工作面采用 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爆破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方式为 炮掘。 矿井主采煤层为3、4煤层,属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 性。 截止2016年12月底,矿井保有地质储量为1620.23千吨,累计动用12 9.207千吨,累计查明2912.3千吨。 1、位置与交通 新峰井位于萍乡城区125方向,直距7千米,隶属萍乡市安源区安 源镇安源村管辖,其范围南翼上、下煤组东起煤层露头线,西至F2逆断 层交面线,北起线,南至线。 1 2、地形地貌 新峰井矿区范围位于萍乡市安源区,与萍乡市区相同,属亚热带季 风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等特点,年平均气 温17.2,气温极限- 8.640.1,年平均降雨量1581.5mm,最大的降雨量248mm,主导风向 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6m/s。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 该区属湘江水系,矿区范围内冲沟发育,雨季排泄大气降水,地表 水向西北汇入萍水河。 潘家冲煤潘家冲煤矿矿新峰井开采范新峰井开采范围围拐点及井筒坐拐点及井筒坐标标 1980坐标系1980坐标系点 号XY 点 号XY 13053091.91838490387.032253053565.56338490069.029 23053322.12938490208.873263053473.58638490288.094 33053327.89438490216.961273053330.79238490444.655 43053097.39038490394.452283053328.96938490539.917 53053172.82138490496.935293053258.53538490692.298 63053357.40438490257.495303053245.16338490686.874 73053366.08538490264.503313053315.53838490537.865 83053148.69738490555.658323053317.34838490459.023 93053123.78038490563.842333053126.42938490674.618 103053165.76938490600.527343053116.20738490649.963 113053404.08538490265.391353053135.80938490591.530 123053412.96238490271.936363053107.32638490571.417 133053322.27738490400.186373053016.81938490675.938 2 143053324.06538490434.201383053026.82038490691.938 153053463.72438490283.409393053246.82338490809.939 163053557.95638490062.616403053122.82238491271.945 173053722.59538489967.256413052456.81338490751.941 183053668.03638489854.851423052606.81538490741.940 193053679.40038489848.942433052696.81538490646.939 203053730.73038489962.439443052691.81538490486.937 213053765.27338489945.636453052726.81538490341.935 223053746.02038489997.738463052668.81438490301.935 233053736.51238490003.678473052730.81538490241.934 243053724.53938489977.113483052906.81738490131.932 矿区面积0.4552 km2,开采标高+4100m 2、矿区开发 井口坐标: 西安(80) XYZ 主井305336438490265227.1 副井305332438490215225.2 平硐305340738490274221.4 风井305342138490338235.7 3 位于安源煤矿从60年代以来和80年代末小井采空区之间地段,根 据采煤生产调查,新峰煤矿自1991年投产以来,主要开采+320米标高以 下上煤组的三煤层和四煤 二、二、矿矿井主要生井主要生产产系系统统 1.开拓与开采 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联合开拓,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230、 +76、+20m水平。 2.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风井装有2台FBCDZ- 14/45型通风机,功率45kw风机,主抽风机双回路供电,风机反转反风 ,反风设施较全;风井有引风道、防爆门、安全出口门,有风机房。 总进风量1540 m3/min,总回风量1620 m3/min,吨煤需风量 1.6 m3/min。 (2)各采区通风线路: +230SW11采区11031工作面、+190SW12采区12031工作面,+20NE22采 区22042工作面作面全部为负压通风,掘进工作面为局扇送风。 3.运输系统 (1)主要大巷运输方式:+230m水平大巷使用电机车作为运输设备、 材料、矸石;矸石采用MGC1.1- 6型1t固定式矿车;主要+230运输大巷铺设24kg/m轨道轨距600mm。+20 水平大巷使用5吨电瓶车作为运输设备、材料、矸石,采用MGC1.1- 6型1t固定式矿车运输大巷铺设24kg/m轨道轨距600mm。 (2)绞车提升运输:主斜井采用JTK- 4 1.61.2P型绞车(配套电机110kW、钢丝绳67- 22)各提升斜巷“一坡三挡”设施齐全。 (3)入井人员运输:+230m平硐运输大巷为步行;+20m水平- +70水平安装一套RJKY37- 28/380型架空乘人装置,运送矿井上下井工作人员。架空乘人装置驱动 轮直径和尾轮直径1.2m;运行速度1.0m/s;钢丝绳直径d=20;架空乘 人器配用电动机(37kW,U=380V,n=980r/min)。架空乘人装置设有自 动化控制系统,有机头、机尾越位保护,过速飞车保护,重锤下限位保 护,全巷道突发事件紧急停车保护,防掉绳保护,断轴保护等。 4.排水系统: 地面工业场地建有排水沟,斜井为二级排水系统进行排水。水仓设置在 +76m水平,容量500M3;+20水平井底,容量260M3, +76m水平水泵房安装了3台D46- 504型水泵,功率45Kw。排水管为2趟4”钢管。 +20水平安装了3台100D-166水泵,排水管路2堂3”。 最大涌水量 25 m3/h,正常涌水量 15 m3/h,总排水能力 162 m3/h,管排能力 162 m3/h。 +190m水平为一级排水,安装了3台D12- 256水泵,排水管路2堂2”。排水到+230水平自流出地面。 5.压风系统:采用地面集中供气。 地面安装了2台空气压缩机,其中1台SCR100D型, 功率75Kw;1台空压机SCR150-8/SH- 380/5AW型,功率110Kw,空气压缩机装备了压力表、安全阀;风包上有 5 压力表和安全阀。向井下供风主管路为3”钢管,沿主斜井井筒敷设,分支 管为2”的钢管,压风管路到达了采掘进工作面。 6.防尘、消防系统: 矿井在地面建有2个防尘消防水池,总容量约350m3。消防、防尘管 路合一,主管为2”镀锌管至各水平,防尘管路接至采掘工作面,安装了 防尘喷雾装置。 7.供电系统 (1)外部电源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供电源一回路引安源矿地面八方井变电所6 09号开关屏6KV侧母线,另一回路引自安源农电变电站。一路工作,另 一路备用。矿方已与供电部门签定了供用电协议,可保证矿井供电的连 续性和可靠性。 (2)井下用电负荷较大,井下采用一路高压6000v供电。一路低压66 0v供电。 (3)主变压器:地面变电所选用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供进 出线及联络用,利用2台型号为KBSG- 200/6矿用隔爆型变压器,供排水、照明等用电。 (4)电气“三大保护”:井下变压器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井下电气设 备保护接地。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 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 设有保护接地;在+76m采区配电点和+230采区配电点外水沟内各设2组 主接地极,各机电硐室、配电点等均分别设置局部接地极,通过镀锌扁 钢或接地芯线等与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金属构架等互相连接构成完整 的接地网,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未超过2;每一移动 6 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 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未超过1。 井下高压配电装置设有漏电保护和漏电闭锁功能,变压器馈出线 上装设选择性漏电保护功能的真空馈电开关,照明及信号采用装设有 漏电保护装置的综合保护装置配电,以防漏电火花引发瓦斯爆炸事故, 高、低压供配电设备设过流保护装置。 (5)双风机、双电源: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配备“双风机、双电源”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主电源为井下配电点、备用电源由地面低压变 压器供给;开关具有双电源、双风机自动切换闭锁功能,保持局部通风 机连续运转、均衡供风、风流稳定。 (6)井下照明:井下各运输大巷车场、配电点、机电硐室等均设固定 照明,照明电压为127V,选用矿用隔爆照明综合保护装置。 三、安全避三、安全避险险“六大系六大系统统” 1.监测监控系统:矿井现用监测监控系统型号为KJ78N煤矿安全监 控系统,生产厂家是中煤安泰。 矿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AQ1209- 2007的标准安装了相应传感器。在总回风巷中安装了温度传感器、瓦斯 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门传感器、负压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及主 要通风机的开停传感器,井下采掘工作面、配电点安装了温度、瓦斯等 传感器,矿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AQ1029- 2007的标准对设备建立了相应台账,有检修、调试记录等。 2.压风自救系统:地面安装了2台空气压缩机,其中1台OGLC75A/8 型, 功率75Kw;1台空压机SCR150-8/SH- 7 380/5AW型,功率110Kw,空气压缩机装备了压力表、安全阀;风包上有 压力表和安全阀。 向井下供风主管路为3” 钢管,沿主斜井井筒敷设,分支管为2”的钢管,压风管路到达了采掘进工 作面。 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 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进行设计。目前系统完善,覆盖井下所 有采掘施工地点及硐室、紧急避险设施等地点,压风自救风量、压力符 合规定要求。 3.供水施救系统:矿井在地面建有2个水池,总容量约350m3。消防、 防尘管路合一,主管为2”镀锌管至各水平,防尘管路接至采掘工作面, 安装了防尘喷雾装置。各采煤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点提供用水,输送量 满足井下安全生产要求。 4.通信联络系统:为了保持井下与地面指挥系统、安全救援及时、快 捷、便利的通讯联系,矿井安装有调度通信系统,在井下采煤工作面上 下出口,各掘进工作面、架空乘人、轨道下山绞车房及车场等处设生产 调度电话,地面矿井变电所、主通风机房、生产管理部门压风机房、安 全科、矿山兼职救护队和矿长办公室等处设有生产调度电话。 5.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安装有KJ236型矿用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安装 有各类配套设施,其中人员定位分站6台,读卡器15台,人员定位识别卡 180余张,并配备专业管理维护人员2人,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行,所有 入井人员都在矿灯电缆上安装了人员定位识别卡,能够实时掌握井下 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并能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标监 测查询及考勤等需要。 8 6.紧急避险系统: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于2014年12月已全面竣工验收 并投入使用。紧急避险系统主要由防爆密闭门系统、气幕洗气系统、供 水、排气、排水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供电照明系统、压风供氧系统、压 缩氧气供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个体防护系统及辅助设施 组成,并制定和完善设备定期检查、校准、系统功能测试、设备故障处 理、硐室维护、过期食品和药品更换、培训和应急演练、操作规程、安全 仪表计量检验、技术资料管理等制度。该系统能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 和灾害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矿山安全保障能力,当矿井发生灾害时,在 无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避险人员96小时内生命安全能得到基本保障,从 而为地面救援赢取更多时间。 四、四、矿矿井安全管理井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配备情况 煤矿设有矿长、安全、生产、机电、技术副矿长。建立了以技术负责 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设置了安全科、调度指挥中心、机电科、通风 科、技术科等科室。 2.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矿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 训“三并重”原则,突出治理重点,强化职工素质教育,狠抓安全生产标 准化建设,严格现场管理,严格检查、考核,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责 任制、管理制度和工种操作规程。 3.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人员和单位、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有主要负责人、各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及管理人员、岗位人员 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9 4.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有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领导入井带班制度、安 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 生产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生 产技术措施审批制度、主要灾害预防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入井人 员管理制度、安全举报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民爆物品管理制度、 要害场所管理、各采掘头面作业规程、各岗位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 案等专项管理制度。 5.建立和制定了各工种操作规程 主要包括通风机司机、爆破工、支架工、电钳工、瓦斯检查工、维修 工、绞车司机、水泵司机等工种操作规程。 6.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培训情况 (1)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情况 全矿特殊工种持证人员为34人.次。其中:监测监控工4人,井下爆破 工4人,井下电钳工4人,探放水工4人,瓦斯检查工6人,安全检查工5人 ,主提升机司机7人。上述特殊工种人员均按规定进行了初训、复训并通 过考核达标,均取得了特殊工种操作证。 (2)其他从业人员培训情况 新工人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均不少于72h;进行了全员培训、职 业危害知识培训、应急培训、岗位风险管控培训、班组长培训等。 五、五、应应急救援体系急救援体系 1.应急救援预案 矿井建立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制定了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 2018年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水、火、瓦斯、煤尘、顶板 10 等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救护组织 矿成立了兼职救护队,有9名队员。同时与萍乡市安全生产救援救 护中心签订了救护协议。 3.煤矿创伤急救系统 矿井与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了创伤急救协议,该医院配备有 急诊抢救室和病房,装备有必备的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完全保障了急 救工作的有效实施。 矿井每年均对井下职工进行了自救和互救培训,确保井下职工都 能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提高井下职工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部份第二部份 矿矿井危井危险险因素因素 一、一、顶顶板板 1、褶曲:区内主要褶皱构造为安源向斜,安源向斜为一开阔的不对 称向斜,轴向40- 50,向斜轴被RF2逆断层错切,将该区截割呈南北两翼,导致向斜两翼 不对称,仰冲盘地层被剥蚀出露不全,南翼地层较平缓,倾角10- 30。北翼西端次级褶皱构造较发育,短轴背向斜构造较为明显,局部地 层倾角较陡,达40左右。新峰井位于安源向斜南翼,为一单斜构造,总 体构造线方向45左右,倾向北西,倾角18-25。 2、断层:该区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为RF2走向逆断层,走向50左右 ,纵贯全区,倾向北西,倾角60- 70,断距150米以上,错切三叠系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地层,仰冲盘地 11 层因被剥蚀出露不全,破坏了安源向斜的完整性和煤层的连续性。其次 在北东向主断层旁侧后期形成的北西向张扭性断裂亦较发育,如安源 断层、安2正断层、安3正断层等,断距一般为515米,对煤层影响不大 。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3.煤层 四煤层:上煤组四煤层,煤层全层厚度4.31-1.58 m,平均厚2.7 m,煤层结构极复杂。含夹矸2- 6层,多为炭质泥岩。煤层厚度全区可采,变异系数52%,为不稳定煤层 。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砂岩或粉砂岩。 三煤层:上煤组三煤层,煤层全层厚度2.73-0.63 m,平均厚1.77 m,煤层结构较复杂。含夹矸1- 3层,一般为1层,多为炭质泥岩。煤层厚度全区可采,变异系数32%,为 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砂岩或粉砂岩。四煤层与三煤层间 距一般为50-60 m。 4.顶板 煤层顶、底板岩性: (1)岩组工程地质特征 矿山主要含煤地层为三坵田段陆源碎屑岩,三坵田段是由一套砾 岩砂岩、粉砂岩、泥质条带和煤层组成的岩层。岩石多为泥硅质胶结, 部分钙质、铁质胶结,总体硬度较大,属半坚硬岩层。三家冲段由一套 粉砂岩、泥质板岩、粉砂岩组成,硬度较小,属软性岩层, (2)顶、底板特征 上煤组四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老顶为砂岩或砾岩。具交错层 理,厚度2665m,一般35m;底板:厚度210m,一般为6m,灰白色,中 12 粒石英砂岩,含黄铁矿结晶,局部具交错层理。 上煤组三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薄- 中厚状,厚度1625m,底板为砂岩或粉砂岩。 (3)顶、底板力学性质 矿井现开采煤层主要是南翼上煤组煤层,开采水平为一、二水平, 开采标高为+280- +190m,其围岩类别属类。粉砂岩直接顶板的单向抗压强度为27.447 .4 MPa,平均37.1 MPa,泥岩页岩伪顶单向抗压强度14.5 MPa。 综上所述,新峰井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 二、水二、水 1.水文地质: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体 矿区为丘陵低山地形,东南高,西北低。矿区范围内海拔标高为+57 3+325m,最大相对高差+248 m。矿区内地表无河流无水塘,仅发育一些冲沟,排泄大气降水,为煤系 地层破碎带渗透补给区域。 含水层 、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 厚020m,由粘土、亚粘土、砂砾岩及卵石组成,分布于冲沟及低 洼处,属孔隙潜水。 、三丘田亚段底砾岩含水岩组:厚550m,属孔隙裂隙承压水类 型,砾石成分为石英、燧石、长石为主,石英有玫瑰色是区别煤系底砾 13 岩的标志之一,大部分硅质胶结,具波状交错层理。q=0.045L/S.m,为微 含水层。 、天子山砂岩含水岩组:厚度一般40m,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粗石 英砂岩,底部含砾,硅质胶结、属微含水层。局部裂隙发育,有溶蚀现象 ,据01抽水资料q=0.02654L/S.m,为微含水层。 、底部砾岩含水岩组:厚0110m,灰绿色砾岩,局部夹粉砂岩, 分选性差,呈次棱角状,据补勘抽水资料q=0.077L/S.m,属孔隙承压水 类型。 、茅口灰岩含水层:灰白色厚状或巨厚层状灰岩,厚度不详,裂隙 岩溶发育,水质类型HCO3-Ca+型。 矿井主要含水层除P1m属富水性中- 强的含水层外,其余地层的含水性均较弱。 隔水层 三家冲亚段,一般厚180m,深灰色及灰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 砂质泥岩,间夹薄层粉砂岩及少量砂岩,结构致密,水平层理发育,岩 性致密不含水,不透水,是良好的隔水层。 断层的导水性 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且以逆断层居多,从井下的开采情况看,断 层富水性、导水性均较弱。但RF2断层导致深部大槽煤层与茅口灰岩直 接接触。 老窑水 区内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主要含煤层段内老窿较多,据地面调查, 新峰井矿区范围内东+100米标高以上煤层已基本采空,为老窿分布区, 老窿积水形成一个庞大的不规则水体,是矿坑充水的主要水源。 14 2、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大气降水、地表水通过近地表风化裂隙、老窿渗入矿坑,为矿坑 充水的主要来源:封闭不良钻孔,新峰矿区范围内及附近共有4个钻孔, 均系1955年以前施工,钻孔封闭质量较差,仅用水泥砂浆封闭可采煤层 上下5m,且多数是由井口直接倒入。所以这些钻孔有可能连通区内的部 分含水层,存在瞬时突水危险。 三、四煤层之间有一层厚约30米的砾岩,局部裂隙孔隙较发育, 单位涌水量q=0.045L/s.m,为微含水层,但距矿山主采煤层三、四煤层距 离均较近,直接向矿坑充水,是新峰井矿坑充水因素的之一。 由于矿区内开采历史悠久,浅部靠近煤层露头处,分布大量老窑 ,其年代久远,开采历史长,形成大量老窿、采空区,多已积水,积水量 分布范围已难以查清,对矿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新峰井必须采取措施 ,避免发生透水事故。 3、矿区水文地质类型 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且以逆断层居多,从井下多开采揭露,均未 发现淋水和滴水现象,勘探钻孔所揭露的RF2走向逆断层的含水性也极 其微弱,因而断层富水性、导水性均较弱。本区矿坑浅部来水主要是大 气降水下渗补给老窿水,老窿水渗漏进入矿坑,煤系地层砾岩承压裂隙 水是矿坑水的补给来源之一,本矿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区浅部采空区积 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三、瓦斯三、瓦斯:根据2016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94 0m3/min,相对涌出量8.608m3/t,采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0.332m3/min , 四、火:四、火:煤层自燃 15 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 试样 编号 采样地 点及煤 层名称 水份 Mad(% ) 灰份 Aad(% ) 挥发份 Vdaf(% ) 全硫 Stad( %) 真密 dtrd(g/c m3) 吸氧量 (ml/g干 煤) 自燃倾向 等级 14A016131.8840.8115.951.191.650.75不易自燃 14A016241.2844.7117.640.801.680.63不易自燃 五、煤五、煤尘尘 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 试样编 号 采样地点 及煤层名 称 水份 Mad(% ) 灰份 Aad(% ) 挥发份 Vdaf(% ) 火焰 长度 (mm) 抑制煤尘爆 炸最低岩粉 量(%) 鉴定结论 131.8840.8015.950/没有爆炸性 241.2844.7117.640/没有爆炸性 六、地温、冲六、地温、冲击击地地压压:矿井属地温正常区,无冲击地压现象。 第三部份第三部份 风险风险辨辨识识范范围围 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及下一年度采掘范围。 1、采、掘范采、掘范围围 根据矿井生产接续规划,2018年矿井采掘作业集中在斜井+20NE22 采区、平硐+190SW12采区两个采区,各采区分别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 1个掘进工作面,总产量5.0万吨,进尺800米,采掘范围具体为: 16 1.+20NE22采区22042工作面,2019年接+20水平西边工作面; 2.+190SW12采区12031工作面向东推进; 3.+230SW11采区11031工作面为备采工作面; 4.回采活动范围为:12031、22042、11031工作面回采; 5.掘进活动范围为: (1)12031、22042、11031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 (2(+20NW23采区准备巷道。 二、各系二、各系统统范范围围 1.通风:通风巷道、通风设施、风量分配、局部通风管理; 2.提升运输系统:主斜井、2188绞车道绞车提升;平硐架线电机车、+20水 平电瓶车运输及人力推车; 2.机电系统:设备检修、安装、防爆检查、保护; 3.职业卫生:供水防尘、个体防护; 4.防火系统:电气管理、井下动火管理; 5.井下爆破管理、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安全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评识评估估 一、一、 安全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评识评估工作程序估工作程序 1、成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赖庆发(矿长) 副组长:李付生(安全副矿长) 成 17 员:吴维和(技术负责人)、朱友明(生产副矿长)、赖世萍(机电副矿长)、 何 金(技术科科长)、董竟明(通风科科长)、李付生(安全科科长)、赖世萍( 机电科科长)、邱恩辉(调度室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科科长李付生兼任。 2.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组织各单位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 估、分级分类; (2)副组长负责组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 审核,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相关知识培训; (3)成员负责对安全风险的增减和升降级进行动态管理和更新。 3、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制度 (1)矿、科、队工作制度 矿长赖庆发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 辨识评估全面负责。 安全副矿长李付生负责对安全风辨识评估实施的监督、管理、考 核。 技术负责人吴维和、生产副矿长朱友明、机电副矿长赖世萍具体 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刘任春、段志云、董竟明、邱恩辉及通风科、安全 科、技术科、机运科等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 作。 18 (2)办公室职责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 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 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 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考核; 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 作。 编制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二、划分安全二、划分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单识单元元 1、安全风险辨识单元的划分,我矿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类别 进行划分: (1)第1单元为矿井瓦斯,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进 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2)第2单元为矿井水害,由生产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进 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3)第3单元为矿井火灾,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进 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4)第4单元矿井煤尘,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进行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5)第五单元矿井顶板,由生产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进行 19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6)第六单元矿井提升运输系统,由机电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室 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7)第七单元矿井机电系统,由机电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 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8)第八单元其他(爆破、培训),由安全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室 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三、安全三、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评识评估等估等级标级标准准 由矿长赖庆发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 ,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 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A 类、级)、较大风险(B类、级)、一般风险(C类、级)和低风险(D类 、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A类、级、红):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 的。 较大风险(B类、级、橙):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 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C类、级、黄):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 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D类、级、蓝):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 四、安全四、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识 2017年12月15日,矿长赖庆发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 20 区队(名单详见签字表)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度风险 辨识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风险辨识评估知识培训 ,确保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建设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 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 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12月15日至17日各小组分头收集资料,开展风险辨识评估;18日安 全科对辨识评估报告、清单和管控措施进行汇总整理;19日,赖庆发矿 长组织会审。 通过经验判断法,重点对辨识范围内瓦斯、水、火、煤尘、顶板、供 电及提升运输、爆破和培训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 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共辨识出主要安全风险102项。其中:重大安全风险 6项,较大安全风险35项一般安全风险50项,低风险11项。 (一)(一)顶顶板安全板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识 1.事故危害:事故危害: (1)局部片帮、冒顶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 (2)大面积冒顶产生飓风,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 2.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 (1)地质情况探测不清,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后预报不准确; (2)支护设计存在缺陷; (3)作业规程编制不详细,不符合实际; (4)未对破碎带进行补强支护; (5)支护材料不合格; (6)大面积空顶; (7)顶板破碎、层理发育; 21 (8)在掘进与回采中突遇构造,未及时采取措施; (9)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冲击地压。 3.事故事故发发生的生的预预兆兆: (1)大面积冒顶的预兆:老顶活动和顶板下沉急剧增加,使支架受 力剧增,顶板破碎并出现平行煤壁的裂缝,甚至出现工作面顶板台阶下 沉。煤壁片帮范围扩大,在采空区深处发生沉闷的雷鸣声,余后发生剧 烈的响动,跨落有的还伴有暴风并扬起大量煤尘。支柱的活柱急剧下缩 ,并发出强烈的金属摩擦声,柱锁变形,柱体被压坏,单体支柱的安全 阀自动放液,损坏的支柱比平时大量增加,折梁断柱现象频繁发生,并 出现顶板掉渣。 (2)局部冒顶的预兆:工作面出现断层、冲刷带等地质构造;顶板裂 隙增多,离层、张开并有掉渣现象。煤层与顶接触面上,极薄的岩石片 不断脱落。煤体变软,片帮煤增多,钻眼省力,(采煤机割煤时负荷减小 )。底板松软时支柱钻底严重。顶板的破碎程度明显加剧,顶网极易下沉 、撕裂,老空易窜矸。工作面上下两巷支架变形、片帮严重、底鼓。 4.顶顶板安全板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结识结果果 (1) 11031工作面为备用工作面,停采期间工作面及两道易发生漏棚漏煤墙 情况;不加强修理工作,易造成工作面垮冒; (2) 12031回采工作面头上将采过东二石门,如果采取措施不当易冒顶拆针 和垮冒事故; (3)12031、22042工作面煤层坡度较大,单体支柱未采取防倒措施, 易发生倒柱伤人事故; 22 (4)12031、22042回采工作面回采时,未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支护, 排距、柱距过大,支柱支撑力不够,易造成工作面垮冒; (5)22042工作面上部有一条小褶曲,工作面风巷掘进及回采工作 面回采时,支护不到位易发生垮冒事故;掘进过程中遇到特殊地质构造 ,顶板破碎,造成工作面片帮冒顶; (6)12031、22042工作面两道回撤时,未做好退路的修理和加强支 护时,易冒顶; (7) 12031、22042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超前支护区域发 生顶板来压或下沉,造成顶板冒落 ; (8)12031、22042工作面上下出口支护未加强,上下出口未压力集 中点,易产生冒顶伤人; (9)12031、22042工作面采煤顶板支护不到位、松柱过多,冒顶伤人 ; (10)12031、22042回采大墙滚落矸石、漏棚,煤墙未背好,矸石滚 落伤人,漏棚淹没下方人员; (11)12031、22042回采工作面大坡度段无防滚矸档,滚矸伤人; (12)12031、22042回采工作面采煤、放顶间距过小,顶板来压时, 压倒或推歪支架,易发生冒顶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13)12031、22042回采工作面放顶时超前修理、支护不符合规程要 求,未清理好退路,顶板来压时会推倒支架,人员没有退路,发生顶板 事故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14)12031、22042回采工作面回撤工作面两端、两巷,不按由里向 外顺序收作,附近单体未注液,支护强度不足造成支架倒架或歪斜,回 掉的物料随手乱扔、未堆放好,砸伤人、影响行人; 23 (15)12031、22042工作面违反规程进行放顶检煤,易造成棚空,支 护走动,造成工作面垮冒事故; (16)掘进架棚支护巷道,架棚支护未满足要求,顶板离层,造成冒 顶、片帮事故; (17)掘进工作面未检查顶帮状况或检查不到位,掉顶、片帮伤人; (18)掘进、修理巷道齐头未使用前探支护,空顶作业,易造成棚上 掉矸伤人或发生垮冒; (19) 巷道维修,未做好临时修理,未进行超前支护,易造成 垮冒事故; (20)锚杆支护巷道,掘进过程中,锚杆支护未达到要求,顶板垮冒 伤人; (21)巷道维修,巷道维修过程中,顶板危石未及时处理或处理措施 不当,易发生冒顶事故; (22)采掘工作面冒顶的处理,采掘进工作面冒顶片帮未按照由外 向里的顺序支护,退路未清理干净,未按照由外向里顺序支护,造成冒 顶片帮、人员撤退时摔伤。 (二(二)瓦斯安全瓦斯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识 1.事故危害:事故危害: (1)瓦斯爆炸时产生的瞬时温度在18502650之间,不仅会烧 伤人员、烧坏设备、造成财产损失等还可能引起火灾。 (2)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会使气体突然膨胀而引起空气压力的骤 然增大,再加上爆炸波的叠加作用或瓦斯连续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压 力会越来越高。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瓦斯爆炸产生正向冲击和反向冲 24 击,可能引起火灾和二次爆炸。 (3)瓦斯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爆炸后产生的 高浓度一氧化碳直接导致井下人员伤亡。 (4)瓦斯爆炸可能引发煤尘爆炸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 (1)发生瓦斯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516; 、氧气浓度不低于12; 、有650750的引爆火源存在。 在这三个条件中,氧气无法进行控制,所以瓦斯事故发生的原因提 取为: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引爆火源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盲巷、高冒区、采煤工作面上隅角。 3.事故事故发发生的生的预预兆:兆: 瓦斯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瓦斯爆炸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会使周围的空气瞬间流向爆炸点。因此据亲身经历过瓦斯爆炸的同志 回忆,爆炸前,在附近可以感到空气的流动和颤动,有时还发出“咝咝” 空气流动声,这也许是爆前爆源需要大量氧气所致。 4.瓦斯安全瓦斯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结识结果果 (1)矿井、采区和工作面没有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造成通风系统 紊乱,抗风险能力降低; (2)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不能满足 安全生产的要求,极易造成瓦斯积聚和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3)未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造成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 量、风速持续不均衡; 25 (4)临时停风地点,没有执行立即断电撤人并设置栅栏、警示标志, 人员误入容易造成中毒、窒息等; (5)通风安全监控系统未建立完善,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 当瓦斯超限时,不能够及时切断相关工作场所的非本质安全电源,易造 成电气设备故障而引发瓦斯事故; (6)通风安全监控系统,未对所有监控设备进行调校,传感器安设 位置不对,影响数据采集、传感器附近有淋水,造成传感器误报,不能 有效的监测到有害气体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 (7) 风门管理,全矿存在11套风门,每套风门都具有独立的作用,如果存在 风门破损导致漏风,将影响采掘工作面的风量,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超 限发生事故; (8)密闭管理,全矿有28处密闭,11031工作面在恢复生产拆除密闭 时,作业地点风量不足,可能造成瓦斯积聚引发事故; (9) 22042、12031、11031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放顶不透,滞后距离超过规定时 ,可能局部瓦斯积聚; (10) 采、掘工作面、维修地点、及密闭栏杆处的瓦斯检查不到位,当有毒有 害气体超限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11) 巷道贯通,贯通后未及时调整通风系统,造成风流短路,局部瓦斯积聚 事故; (12)瓦斯检查地点不符合规定,监测数据出现误差;不能正确判断 26 瓦斯情况,易发生瓦斯超限事故; (13) 盲巷管理,对产生的盲巷没有及时进行密闭,设栅栏揭示警标,易产生 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发生窒息、中毒事故; (14) 瓦斯排放,停风区开启局部通风机时,未按措施要求排放瓦斯,可能造成 瓦斯事故; (15)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局部通风机不能自动切换,风筒吊挂不符合要求, 过渡节不平滑,风阻大,转弯有死角,吊挂不平直,出风口到碛头超过 规定,主局扇出现故障不能自动开启备用机,风筒吊挂不好会造成齐头 风量不足,可能造成瓦斯积聚; (16)局部通风机,风机切换装置失灵,供风中断,瓦斯积聚爆炸, 会造成瓦斯积聚超限事故;。 (17) 主要通风机运行,未按要求观察记录风机异常,未发现风机故障、造成停 风,造成采掘面风量不足; (18)反风设施,反向风门不得正常使用,行人道风门漏风,不能有效 反风,需要反风时不能及时反风,当发生事故时造成延误; (19)防爆门,防爆门未定期进行开、关检验,不能开启,漏风或损坏 ,造成风量不足,门扇开启困难。 (21)配风计划,矿井风量分配不全面出现微风区,可能造成瓦斯超 限,人员窒息、中毒。 (三(三)煤煤尘尘事故安全事故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识 27 1.事故危害:事故危害: (1)煤尘爆炸可放出大量热能,爆炸火焰温度可高达16001900 ,甚至更高,产生了破坏性很强的高温。 (2)在发生爆炸的地点,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密度变稀薄,在极短时 间内形成负压区,外部空气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爆炸地点逆流冲击,带 来新鲜空气,这时爆炸地点如遇煤尘、瓦斯和火源,可能连续发生二次 爆炸,造成更大的灾害。 (3)煤尘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爆炸后产生的 高浓度一氧化碳直接导致井下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煤尘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煤尘具有爆炸性; (2)空气中浮游煤尘具有一定的浓度(302000g/m3); (3)存在能点燃煤尘的引爆火源(6501050); 在这三个条件中,煤尘具有爆炸性无法进行控制,所以煤尘事故发 生的原因提取为:煤尘浓度积聚达到爆炸界限,有引爆火源存在。 采掘工作面、运输巷道、回风巷道、运煤转载点等。 3.事故事故发发生生预预兆兆: 煤尘爆炸和瓦斯爆炸一样也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煤尘爆炸时 同样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会使周围的空气瞬间流向爆炸点。因此,爆炸 前,在附近同样可以感到空气的流动和颤动,有时还发出“咝咝”空气流 动声,可能是爆前爆源需要大量氧气所致。 4.煤煤尘尘安全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结识结果果 (1)22042、12031、11031回采工作面运输巷转载处,可能煤尘积聚; 28 未采取防尘措施,职工易产生职业病; (2)12031、22042、11031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面、+20NW23采区准 备巷道掘进面可能产生矿尘,未采取防尘措施,职工易产生职业病; (3)地面翻笼,可能煤尘积聚;未采取防尘措施,职工易产生职业病 ; (4)防尘喷雾的管理,喷嘴未疏通、不通畅、水压不够、不能正常使 用,或疏通维护不到位,喷嘴堵死,喷雾失效, 职工易产生职业病; (5)粉尘 测定,未进行粉尘测定,个体防护差,不佩戴防尘口罩,测尘工序不全, 造成测尘误差,引起尘肺病。 (四)火灾事故安全(四)火灾事故安全风险风险辨辨识识 1.事故危害:事故危害: (1)造成人员伤亡,井下发生火灾后生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特 别是一氧化碳造成井下人员中毒死亡。 (2)影响生产,造成局部或矿井停产。 (3)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封闭火区将冻结大量的可采煤量。 (4)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火灾将烧毁大量的设备,另外还消耗大 量的人、财、物。 (5)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6)产生火风压破坏通风系统,导致事故扩大。 2.火灾事故原因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1)内因火灾:本矿开采煤层为类不易自燃,不存在内因火灾。 (2)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地面火灾大部分是外因火灾。井 29 口建筑物内违章使用明火或电焊作业,容易引起外因火灾。 、存在明火:吸烟、电气焊、喷灯焊、电炉、灯泡取暖。 、出现电火花:电钻、电机、变压器、开关、插销、接线三通、电铃 、打点器、电缆等出现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银行2025资阳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交通银行2025本溪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九江市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工商银行2025周口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交通银行2025渭南市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乌兰察布市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建设银行2025黄南藏族自治州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合肥市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班组建安全和培训课件
- 中国银行2025松原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绿化部门车辆管理制度
- 孤独症相关培训课件
-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 2025年导游证考试试题
- 延长劳动合同期限协议书
- 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 汽车贴膜合同协议书
- 大学生学习投入程度测量与评估方法研究
- 学前教育自然科学课程
- 2024年5月12日河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工作人员《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 2025年注安道路运输安全实务真题卷(附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