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与朱元思书 教学课题与朱元思书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2 课时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我们初二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因此,我把 “ 熟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及通过想像对美的再创造能力 ” 确定为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再加上本期 “ 三同六步 ” 的主题是 “ 学生的课堂,语文的课堂 ” ,因此,我把 “ 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写景佳词妙句, 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规范及习惯 ” 确定为活动重点,而本文又只是节选部分,作者写这封信的真正目的是像三峡一样为写景而写景,还是表达淡薄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我们无从查考,所以我把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确定为难点,若有学生提到,再稍加点拨,不作具体深入讲解。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2 / 8 的教学方法定位在阅读教学法上,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 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准备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 2)引入课文 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 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 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分析课文 (一)、朗读课文 、明确读音和句读 3 / 8 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 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 / 8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 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二)、分析课文 1、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明确: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 “ 异 ” 和这个 “ 奇 ” 字的?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 先总写:用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 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 5 / 8 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 千丈见底 ” , 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 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 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 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这里写 “ 奇山 ” 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2、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突破束缚同时又不被 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轻松自如。 生平简介:吴均( 469 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6 / 8 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 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 “ 吴均体 ” 。亦能诗,原有集,已散佚, 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总之,生平多坎坷,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 想情绪。 3、体会写作特色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放开回答。注意引 导学生关注句式 “ 两两相对 ” 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可略:(你觉得生动地描写表现在哪里?(论讨后回答) 本文描写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仅八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 “ 净 ” 托 “ 色 ” , “ 景 ” 中孕 “ 情 ” 。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该何等舒畅! 写异水: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出江水的明净澄澈。写奇山: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7 / 8 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五成峰。 ” 这里写出了山“ 色 ” 青葱,写出了山 “ 势 ” 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备用: 一、骈文,又称 “ 骄体文 ” ,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 “ 骄偶 ” (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 “ 四六文 ” ,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 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板书设计 景异水: “ 清 ”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 急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 看 ”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8 / 8 “ 听 ”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作业布置 1、比较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检测(含答案)
- 并行内存访问冲突消解-洞察及研究
- 公共政策执行监控-洞察及研究
- 部门内部安全培训课件
- 避孕节育科普知识课件
- 基于大数据的前列腺增生分型与电切镜参数动态匹配研究
- 基于AI的制板滚桶磨损状态多维度实时监测系统开发
- 合成路线的原子经济性优化与催化剂筛选机制
- 可降解反光胸背带的环境效益评估与成本控制平衡点
- 可回收热塑性材料在饰条应用中的性能-成本平衡点
-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 东方财富通的函数修订版
- 第17册中药成方制剂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 《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1000字(论文)》
- 品管圈计划书(模板)
- GB/T 26559-2011机械式停车设备分类
- GB/T 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表
- 人像摄影:户外人像摄影课件
- 纸张消耗统计表
- 《中国传统服饰简介》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