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孔子是个大生命。 从精神层面看,孔子拥有的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乐观通透的精神世界。现在有各种孔子的传记,但是最先写传的,却是孔子自己。请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不是一个首尾颇完整的微型传记吗!在这篇微型传记中,十年一个境界。活到七十三岁甚至更高龄的人有的是,但顺着日子一天天地活,却难以有这样的境地攀升。孔子曾经赞美颜渊“_”,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也很合适。孔子这一辈子都在奋斗。 这个微型传记,也可约括为三句话:少年要有_,中年要有_,老来才会有境界。巧的是,在论语中,还可以看到相反的人生。这就是孔子骂原壤所表露的。论语宪问篇记载说,晚年的孔子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原壤在那里“夷俟”,“夷俟”大概是叉开腿坐着的意思,可能是原壤叉开腿在墙根晒太阳吧。这在当时大概是不体面、老没出息的表现。孔子看着不顺眼,上去就说:“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说你小时候不知道孝悌,没学会做人;长大了以后也是毫无建树,人们说起你,一件体面的事情都没有;到老了,要是早点儿死了,也不至于还在这里一副老不羞的样子。现在这幅样子,不顾体统,坏风俗,活着就是丢人现眼。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手里的拐杖,在原壤的小腿上敲了两下。原壤的人生,不是与奋进的人生恰成一分明的对比吗? 孔子一生坎坷,靠山山倒,近河河干。何以这样说?孔子一辈子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净遇到齐景公、卫灵公、季桓子之流,晚年有个楚昭王带一点儿仁者的意思吧,孔子前去投奔他,还没有见到人,楚昭王就死去了!这不是让人惋惜的吗?可当他晚年穷途末路时,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人啊?子路被问住了。孔子知道后,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我是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傲慢去轻易地诋毁一个古人。孔子一生不论身处何地、有如何的境遇,始终不忘自己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周游列国十四载,尝尽人世间的辛酸苦楚,虽然一直碰壁,但从未放弃,在春秋末年那个黑漆漆的乱世,一点“仁”道的主张为苦难的人世留下了唯一一点光亮。在他一辈子的坚持中,展示的是一个生命的大格局。即使不从思想的角度,单从审美的角度看,孔子的生命也是悲壮的。 不论你是尊孔、反孔,你都必须承认孔子很重要,他的人生哲学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孔子是个大生命,他一生奋进,一生坚持一个理想,一生都在乐观中不断攀升进取,他那种对思想的坚持和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著,都不是凡夫俗子、小愤青、老愤青可以做到的。 (取材于李山的相关文章)1. 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从现实层面上讲,孔子是失意的;从精神层面上讲,孔子拥有生命的大格局。B. “孔子的生命是悲壮的”强调孔子的执着,是单纯从审美的角度来加以考量的。C. 孔子以“仁”的理想照亮春秋末年的乱世,而他对后人的影响又何止于“仁”。D. 即便对孔子持反对的态度,也必须承认他的重要性,这二者并不是相矛盾的。2. 下面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适合放在第二段空白处的是(2分)A.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B. 不迁怒,不贰过C.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D.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3. 请在第三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切的词。(2分,每空1分)_ _材料二孔子出生于乱世,那个时代礼崩乐坏。非理性的“怪力乱神”非常强大。“必也正名乎”,孔子试图为中国建立一个理性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呢?“克己复礼”,“吾从周”。周,就是文治。孔子要建立的底线是“文明”,不是比谁的力气大,谁敢玩命,谁搞怪力乱神。怎么个文法呢?就是以诗意、审美、道德的眼光处理人类生活的矛盾。文,既是“不学诗,无以言”,也是“文以载道”,文化一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用诗书礼乐来教化民众,为文明设置底线,而这当然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孔子的底线其实是一种普遍价值。人类从非理性的黑暗走向理性世界,无非就是建立一种普遍价值。各民族走向理性之路的路数不同,比如有的视人为原罪,非强力改造、灌输理性不能祛魅。而儒学是承认人,信任人的。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一种文明居然主张儿子可以杀害父亲,朋友可以互相出卖、告密,那么这种文明就不是文明。中国思想早就意识到人的普遍性,人有心,有仁德之心。孔子进一步将这种先验的人性理性化了,升华为文明的底线。最近一百年否定孔子,其初衷或许是否定儒家文化里面的某些因素,例如那些导致了“男尊女卑”、“权力世袭”之类的方面。这些方面并非儒学的全部。但是这一否定孔子的思潮到“文革”成为对孔子的全面否定,全面否定孔子,势必否定普遍价值。“文革”成为一场摧毁普遍价值、摧毁常识的革命,其悲剧之惨烈我们已经见识。一百年过去,孔家店被彻底砸烂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儒学在今日国人心灵深处已经没有多少权威性,人们信奉的是“只要能富起来,怎么都行”。然而,如果其他民族的圣殿、金字塔、先贤祠一座座岿然不动,只有这个民族总是处于那种围观自己的圣贤、经典、常识等被史无前例的屎溺化的历史虚无主义狂欢中,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被轻视。 (取材于于坚的相关文章)4.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材料二”的标题的一项是(2分)A. 孔子是普遍价值的象征B.怪力乱神?诗书礼乐?C. 孔子岂能随便被糟蹋D. 当今中国迫切需要儒家5. 下面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孔子的“文教”,指的是以诗书礼乐来教化民众,克己复礼,文化一切。B. 文明的底线,指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仁德、善良、信任等美好的品质。C. 孔子的文教曾推动中华文明从黑暗、愚昧的非理性状态走向理性世界。D. 儒家在当今失去其权威性,是因为其道义已然不符合时代的思想精神。材料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子张6. 论语中经常拿厅堂屋舍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由上面第一则引文可联想一个成语,是_(1分)7. 综合以上三个材料,请概括作答:为什么说孔子是个大生命?为什么不能诋毁他?(7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8-13题。(一)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司马迁史记吴起列传(二)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 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欲而无他求,坐歼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君之国空矣。臣窃为君忧之。” 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刘伯温郁离子使贪注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的军事家。诗经周南兔罝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句,意思是雄壮勇猛的武将,是保卫国家的人才。8.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鲁人或恶吴起 恶:说坏话B. 亲裹赢粮 赢:背负C. 东距齐 距:距离D. 却行不入大梁 却:倒退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乡党笑之 乃欲使之饭粝茹蔬B. 起贪而好色 卒母闻而哭之C. 何哭为 其肯为君臣乎D. 是以哭之 步走以供使令10. 对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B.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C. 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 就因为他贪心,所以才来替您效力,不这样,您怎么能把他当作臣下呢?D. 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 而那五国虽然整顿军队虎视眈眈,但却不敢轻易进犯魏国的原因是什么?11.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4分)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 (2分)12. 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每空限填一词。 (3分)鲁国的用人观念是_魏国的用人观念是_吴起的领兵之道是_13. 根据上面两个文段,分条概括鲁国弃用吴起的原因,以及魏武侯任用吴起的原因。(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江亭杜甫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注此诗为杜甫居成都草堂时所作。野望为杜甫同年诗作,有“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句。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描写诗人坦腹偃卧于江亭中,传神地画出诗人逍遥惬意的样子。B. 作者在颔联中表达自己像流水一般与世无争,如闲云一般逍遥自在。C. “寂寂”句写宁寂的春日美景,借天色将晚描写在美景中时光飞逝。D. 诗中多处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意象,如“云”、“欣欣物”、“故林”。15. “欣欣物自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天地万物各得其时、繁茂生长的景象。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C.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D.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16. 春夜喜雨江亭为杜甫同一时期诗作,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6分)17. 默写(18分)(1)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对于植物的描写,诗人借它们更加形象地表情达意。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通过“_,_。”喻指自己年老色衰。离骚中,屈原借“_,_。”形容自己佩戴香草的习惯,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和美好的追求。橘颂更是全篇皆围绕橘树落笔,托物言志,其中表达自己清醒处世、特立独行的追求的两句是“_,_。”(2)天也,_!(关汉卿窦娥冤)(3)悠哉悠哉,_。(诗经关雎)(4)静女其姝,_。(诗经静女)(5)_,在城阙兮。(诗经子衿)(6)王于兴师,修我矛戟。_。(诗经无衣)(7)_,劳心悄兮!(诗经月出)(8)今我来思,_。(诗经采薇)(9)不知我者,_。(诗经黍离)(10)朝搴阰之木兰兮,_。(屈原离骚)(11)_,援玉袍兮击鸣鼓。(屈原国殇)(12)_,梗其有理兮。(屈原橘颂)(13)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_? (司马迁屈原列传)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亲近韩少功我在大学里最崇敬的一个老师不久前去世了,我很想悲痛却悲痛不起来。我曾经最喜欢听他的课,其实那不是听课,而是享受,是沉醉,是入梦,梦在他的妙语连珠和手舞足蹈里,梦在他激情之下无意间喷出的唾沫星子里。他也不是在讲课,他本身就是红楼梦,就是杜工部和辛稼轩,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大神附体,讲到动心之处完全是目中无人,所向皆空,有一次老泪横流竟用袖口擦鼻涕。我上他的课不多,但算是他宠爱的学生之一。毕业后十多年以来,常听到同学们说,他多次打听我的情况。他还给我寄过他的新著,在他病重的时候。我本应该为他的去世流泪,为他的才华和性情,为他的殷切关注。我其实是一个容易流泪的人,有时看一个并不出色的电影,明明知道导演在下一步要煽情了,明明知道煽情之技有些可恶和可笑,还是忍不住被电影煽出泪来,哭得自己又伤心又惭愧,像刚才大冒了一次傻气。我没有想到,我可以为一部通俗电影流泪却居然无法为自己最为崇敬的一位老师流泪,眼窝子干得像枯井,只能在电话里夸张地向某些同学表示震惊、惋惜、痛悼以及怀念,只能折腾一些公文悼词里常见的辞藻。我对自己感到羞耻甚至害怕,一张即将寄出的捐款汇票,在我看来是骗子向死者的行贿。也是向自己不安的内心行贿。我不想去参加追悼会,缺席的理由总是很容易找到。我怕我的无情会在追悼会上暴露无遗,怕自己无法及时履行悲痛的责任。是的,眼泪常常成为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是对一切伟人、恩人、亲人、友人应有的情感回报无论他们与我们是近处还是远离,是过从密切还是音讯渺茫,是一种具象性的日常存在还是抽象性的理念存在。与其说这是他们所需,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道德要求。其实,细想一下,这种要求对于人们来说都稍嫌苛刻。崇敬是一种情感,不一定比亲情低级。我们崇敬爱因斯坦一类伟人,但这些人如果没有以一种实象或媒象打动我们,我们是无法为他们流出眼泪的。感激也是一种情感,同样不一定比亲情低级。我们感激众多公正的法官、高明的医生、慷慨的慈善家,但这些恩人如果没有以一种实象或媒象打动我们,我们也是无法为他们流出眼泪的。我们的泪水被生活境遇所分配,并不完全属于我们。相反,如果我们强制自己用泪水证明一切情感,用泪水偿付一切情感,有时就不免装模作样,而这种矫情比无泪的崇敬和感激更糟糕。矫情是无情中最糟糕的无情。中文词“亲近”,显示了“亲”与“近”之间的密切关联,显示了亲情对具象示现和感官活动的依存。即便有血缘的联系,当亲人之间也虽“亲”难“近”的时候,当亲人因种种原因而天南地北动若参商的时候,随着时间数年、数十年地消逝,亲情也就逐渐变得微弱而空洞,就“远亲不如近邻”了。此时的亲情,如果没有深刻的童年记忆打底,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贺卡、礼品、汇票、合影照片、电话问候、法定义务的承担等等,更多地表现为理智和逻辑的认定,而不是一听到病情通报就忍不住的心酸泪涌。“近”物不一定都值得崇敬和感激,却可能有“亲”情相系。一条狗就是这样,只因为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近”,它们的死就可能让我们伤心。一部煽情的通俗电影也是这样,只因为它声象感染的“近”,也可能让我们湿了眼眶。我当过一段时期的代课老师,知道校园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经验,即坏学生常常比好学生对老师更有感情,一旦毕业离校,坏学生比好学生更常来母校看望老师。可见亲情是一种很特殊的东西,不一定是和睦近处的结果,也可以是冲突近处的结果“近”才是关键。好学生们成绩太好了,太让老师们省心了,于是没有留校、补课、训斥、谈心、逐出课堂、频繁家访一类事情的发生,更没有与老师骂完了又哭甚至打完了又同桌吃饭的故事。倒是学生中那些捣蛋大王,与老师们“不打不相识”,不打不相近以及不打不相亲,错误不断所以更得到老师们的重视,胡作非为所以更多获取老师们的声音和表情,即便一直心怀怨恨,但也是一份情感的额外收入,是一种记忆中更为深入的镂刻。一旦怨恨被岁月稀释,或者被成年的见识化解,深刻记忆便完全可能转化为一份温柔。从另一方面说,坏学生不一定是坏人,只是不大安分,不见容于管理秩序,不大适应课堂、作业、行为守则等现代的理性成规。在这个意义上,坏学生常常就是一些更多关注近物的人,一些更亲近具象而疏远文词的人,比如觉得一只活鼠比数学测量题更重要,一条活鱼比语法运用题更重要,一次打架复仇比将来揣着毕业证为国立功更为他娘的大快人心。他们还更喜欢美术、体育、劳动之类“玩”的课而不喜欢各种主课,更喜欢课本里的插图而不是意义解说。如果说他们日后可能对老师有更多的人情味,那不过是他们本来就有更多的感性记忆,本来就有更强的感性记忆力。或者说。他们的随心所欲和无法无天,多少保护了他们的情感生活,还没有被管理秩序斩削一尽。他们不像我这样的所谓好学生,在规行矩步的校园里,已如期让文字接管了心智,如期学会了封闭感官和冷却情感,虽然比那些捣蛋大王早一点学会数学和语法,却可能比他们少了许多亲近事物的能力。人的成熟就是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就是学会所谓分寸感以及对周围很多事物保持距离的过程这正是文明教育的目的。葡萄牙作家佩索阿说:“永远不要靠得太近这就是高贵。”甚至说:“真正的贵族从来不触摸任何东西。”(见惶然录)在这里,一条“不太近”原则,意味着人们的感情有更多的礼貌形态,更多的理智含量,使人们更容易成为控制着各种分寸的崇敬者、感激者一类人物,而不是亲近者。然而无可奈何的是,社会规范仍需征收眼泪,当哀乐响起,人们必须以泪水履行一切情感回报的道德责任:对任何去世的伟人、恩人、亲人、友人,无法悲痛也一定要悲痛起来你不能成为一个没心没肺的小人。于是,成熟还意味着另一条规则:在失却亲近以后要善于伪作亲近。我终于哭了。哭泣的原因恰恰是想到自己不再能够哭泣,恰恰是自己不再能够哭泣的时候还负有哭不出来的罪疚感我就是这样在老师的葬礼上鼻酸。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我在接到自己最崇敬的大学老师不幸逝世的消息时并未感到悲痛,希望借汇款来消除自己内心之中的不安,但是这样做却并未奏效。B. 时间可能帮助坏学生淡化掉当初老师批评所可能带来的怨恨,而使之更多地记取那些因受到格外关注而拥有的彼此密切相处的时光。C. 作者认为人们必须在崇敬者、感激者离世时表示悲痛,这是在履行道德责任,给予一切伟人、恩人、亲人、友人以应有的情感回报。D. 作者认为即使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也不一定就有亲近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也会使亲情疏远,而更多表现为理智或逻辑的认定。19.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我对自己感到羞耻甚至害怕”?(4分)20. 为什么作者说眼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道德要求”?作者对此有怎样的评价?(4分)21. 文中提到了哪些成熟的规则?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5分)22. 本文的题目叫“亲近”,在文中谈及了“亲”与“近”的几种关系?试分条概括一下。(每条不超过15个字)(3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3.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戏如人生”话剧节刚刚落幕,每个班都积极投入、认真准备,为老师同学们奉献了一场话剧盛宴。全场共有13个节目,请选择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进行描写。要求:不超过150字。“王熙凤”、“瑞宣”、“蘩漪”分别是红楼梦、四世同堂、雷雨中的重要人物,而读者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请你从中选择一个人物,对他(她)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共享单车”相关条例明确要求,要将共享单车停在公共区域,方便他人使用。但将“共享单车”推进小区,甚至单元楼的现象屡禁不止。请你拟一份倡议书,张贴于小区公告栏,倡议人们不要将共享单车停放在小区内。要求:语言精炼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不超过150字。24.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字。请以“我知道那里有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练、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请以“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参考答案1. B (第四段最后一句是“即使也”,其论断涵盖思想和审美两个层面)2. C (主题词:奋进)3. 志向 成就4. A (文中多次强调)5. D (显而易见的、又为很多人认可的错误)6.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7. 第一问: (1点1分)(1)孔子以仁道的理想,给乱世带来光亮。(理想)(2)孔子虽历经坎坷,却仍执着地坚持理想。(行动)(3)孔子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乐观通透的精神世界。 (态度)第二问:(1)孔子的人生哲学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影响)(2)孔子以文教为中华文明设置理性的底线。 (影响。教化方式)(3)诋毁孔子,就意味着毁坏了中华民族的先贤,就会被世界民族轻视。(世界性比较)(4)孔子的境界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诋毁孔子,对于孔子来说并不能有什么损伤,只会暴露自己的自不量力。(个人层面)【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译文】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没有用的啊!仲尼不可诋毁啊。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啊,还可超越啊:仲尼,(是)太阳月亮啊,无可去超越的呀。有人即使要自绝于日月,又怎么能损伤到日月呢?只见到他的不自量啊。”8. C (距:通“拒”,抵抗。)9. A (A项均为代词“他”;B项均为连词,分别表并列顺承;C项: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疑问动词,作为;D项表原因介词,来)10. D11.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评分标准:三个“以”分别是“因为”“把”“来”占2分,“廉平”译为“廉洁公平”占1分,“拒”译为“抗拒”或“抵御”占1分。您若顾念国家(或“从社稷考虑”),就只能尽他所求而加以满足。评分标准:“惟”译为“只”、“予”译为“给予”或“满足”各占1分。12. 任人唯德,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用),不拘一格将人才;同甘共苦,爱兵如子。(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3. 鲁国弃用吴起的原因:(1)为人残忍:(杀谤己者三十余人,杀妻求将)(2)不孝(或说不守礼):(不奔母丧,曾子与之绝。)(3)鲁为小国,任用吴起后有战胜国之名,恐怕会被诸侯所顾忌。(4)鲁与卫为兄弟之国,任用吴起,会得罪卫国。以上4点答对三点即得3分。意思对即可。魏武侯任用吴起的原因:(1)吴起贪图功名,可以加以利用。(2)吴起的军事才能可使处于四面临敌、五国包围之境的魏国常保安全。(3)一旦吴起因为不受重用而离开魏国,会显得魏国不重视人才,从而使魏国面临人才匮乏的境况。以上3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文言文译文(一)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说吴起坏话:“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泰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抵御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二)有客卿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的坏话:“吴起为人太贪图功名,不能任用。”武侯便开始疏远吴起。公子成发觉后,入朝见武侯说:“为什么疏远吴起了?”武侯答道:“有人说他太贪图功名,因此我不喜欢了。”公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