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_第1页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_第2页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_第3页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_第4页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了解诗人的情感;积累有关乡愁诗歌。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掌握诵读诗歌的技巧;发挥想象,描绘诗歌情境;通过合作探究,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描绘诗歌情境,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自主合作探究 主要流程: 自主读、联想写、合作赏、探究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背景音乐思乡曲) 有这样一句歌词: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的确,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无数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体会他那份别样的思乡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 2 / 5 1.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教师补充。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 1928 年生于南京, 1949 随国民党去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代表诗集有舟子的悲剧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其诗构思精巧、语言流畅、韵律优美。 2.引导学生了解余光中 的乡愁情结。 余光中, 1928年生于南京紫金山麓,族人为他取名 “ 光中 ” ,有 “ 光耀中华 ” 之意。后来,因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乡愁,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他曾说, “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 “ 从 21 岁漂泊台湾,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中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 “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 。 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字里行间, 处处流淌着一股浓浓的乡情,一缕淡淡的乡愁。因此,他被誉为 “ 乡愁诗人 ” 。 三诵读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你认为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缓3 / 5 慢、情感递进) 再次练读后指名读,学生评价朗读效果。(范读、练读、评价) 2.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什么感情?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 学生陈述,教师点拨:四种意象,四段人生历程,对应不同感情,思念 眷恋 哀痛 爱国。由家而国,层层递进,物-情 -人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 四情景再现 1972 年冬天,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远望。望着望着,他热泪盈眶,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展开想象,分节描绘诗歌所蕴含的情境。注意人、物、情的和谐统一。) 学生完成后,小组推荐展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 20 年的思念, 20 分钟的创作,成就了一首深深感动 中国人的诗,让我们想起母亲温暖的怀抱,爱人那甜蜜的笑容,故乡那芬芳的回忆。是什么原因让它拥有如此感人至深的力量? 4 / 5 五品读赏析 再读诗歌,任选角度,合作交流,简单赏析。 学生交流时,教师可有侧重从下列角度进行引导。 语言表达(叠词、量词、修辞;字字关情,朗朗上口) 结构特点(整齐和谐、错落有致;重章复沓,回环往复、一咏三叹) 写作手法(借物抒情、托物寄情,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等等) 六拓展探究 任选一首,对比阅读,比较异同。 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望大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席慕容诗:化抽象为形象,细腻含蓄,清丽柔婉,主题单纯。 于右任诗:直抒胸臆,家国之恋,悲痛怆然,重章复沓。 余光中诗:与席诗相比他的思乡情更为宽阔,更为独特。 与于诗相比更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抒发情思。 七小结升华 对于我们华夏儿女来讲,不管漂泊 何方,故乡永远是我们最长久的停靠。无论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