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4月考文科数学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若集合,则A. B. C. D. 【答案】C.故选C.2. 已知复数,则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复数对应的点在复平面内的坐标为故选D.3. 某商场在一天的促销活动中,对这天9时到14时的销售额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11时至12时的销售额为20万元,则10时到11时的销售额为( )A. 万元 B. 万元 C. 万元 D. 万元【答案】B【解析】组距相等频率之比即为销售额之比又10时到11时的频率为,11时到12时的频率为0.410时到11时的销售额为(万元).故选B.4. 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A. 1 B. C. D. 【答案】B【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联立,解得,则.表示可行域内的点与连线的斜率,从图像可以看出,经过点时,有最大值.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线性规划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将目标函数赋予几何意义;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一般步骤为:一画二移三求其关键是准确作出可行域,理解目标函数的意义常见的目标函数有:(1)截距型:形如,求这类目标函数的最值常将函数 转化为直线的斜截式: ,通过求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间接求出的最值;(2)距离型:形如 ;(3)斜率型:形如.5. 如图,半径为的圆内有四个半径相等的小圆,其圆心分别为,这四个小圆都与圆内切,且相邻两小圆外切,则在圆内任取一点,该点恰好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C【解析】设小圆的半径为,则大圆的半径为,阴影部分恰好合为三个小圆,面积为,大圆的面积为.所求概率为故选C.6. 张丘建算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日织九匹三丈”其意思为:现有一善于织布的女子,从第2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1天织了5尺布,现在一月(按30天计算)共织390尺布,记该女子一月中的第天所织布的尺数为,则的值为( )A. 55 B. 52 C. 39 D. 26【答案】B【解析】因为从第2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所以该女子每天织的布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其中 。所以 。故选B。【点睛】将每天织的布构成一个等差数列,根据条件求出公差,将要求的a14+a15+a16+a17转化为公差与首项来求。7.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为1,则所有输入的取值的和是( )A. 0 B. C. 4 D. 6【答案】C【解析】程序框图表示函数,若函数值等于1,则有得(舍)或得,由韦达定理得.所有输入的取值的和是4故选C.8.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中的最长棱的长为( )A. B. C. 3 D. 【答案】C【解析】还原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如图所示:其中,平面,等腰三角形的高为,则,.最长棱为故选C.9.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由,得,即,即.,即.当时,易得.“”是“”的充要条件.故选C.10. 已知函数,将函数先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关于点成中心对称 B. 关于直线成轴对称C. 在上单调递减 D. 在上的最大值是1【答案】D【解析】由题意,.对于A,当时,则关于轴对称,不关于成中心对称,故错误; 对于B,当时,则关于成中心对称,不关于成轴对称,故错误; 选项C,D,当时,从而在单调递增;于是 . 故选D.点睛:由的图象,利用图象变换作函数的图象,要特别注意:当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原图象沿轴的伸缩量的区别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平移的量是个单位;而先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再平移变换,平移的量是个单位11. 已知是椭圆的左焦点,设动点在椭圆上,若直线的斜率大于,则直线(为原点)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由椭圆方程 ,可求得 ,由 ,得 ,过 作 轴垂线与椭圆交于 ,则 在弧 上时,符合题意, , 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故选C.【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的斜率及圆锥曲线求范围,属于难题.解决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意义,特别是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来解决,非常巧妙;二是将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然后根据函数的特征选用参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三角函数有界法、函数单调性法以及均值不等式法解答.12. 在三棱锥中,面,且在三角形中,有(其中为的内角所对的边),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设该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在三角形中,(其中为的内角所对的边).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即.由正弦定理,得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面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及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解答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球的性质的合理运用,求解球的组合体问题常用的方法有:(1)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时,可恢复为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为外接球的直径,求出球的半径;(2)利用球的截面的性质,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截面,同时球的半径,小圆的半径与球心到截面的距离满足勾股定理,求得球的半径,即可求得球的表面积.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答案】【解析】函数又,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即.故答案为.14. 已知向量,的夹角为,则_.【答案】2【解析】,的夹角为故答案为2.15. 若函数为奇函数,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案】【解析】函数为奇函数,即,当时,,解得;当时,,解得.不等式的解集为故答案为.16. 已知双曲线的左焦点为,圆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在第二象限相交于点(为坐标原点),若直线的斜率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答案】【解析】双曲线的左焦点为,且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圆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在第二象限相交于点联立,得.直线的斜率为,即.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17. 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1)求证:(2)若锐角满足,且,求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将边化角,可得,再根据三角形三角关系,化简即可证明;(2)根据三角恒等变换可得,从而可得的值,再由余弦定理可得,即可求得的面积.试题解析:(1)由正弦定理易得:,从而,即:. ,即. (2) .故.为锐角. 由余弦定理,可得,从而. 的面积为 18. 四棱锥中,交于点,且,。(1)若为中点,求证:。(2)当三棱锥的体积最大时,求三棱锥的体积,并证明:。【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推出在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在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推出,且为中点,再根据,为中点,即可推出,可证,即可证明面;(2)根据及,可推出当与底面垂直时,三棱锥的体积最大,此时可证,从而证明,且可算出,再根据,即可算出三棱锥的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在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在的垂直平分线上.即为的垂直平分线,且为中点 ,为中点三角形中, (2)由题知,显然.故当与底面垂直时,三棱锥的体积最大,此时可得. ,此时 三棱锥的体积为2 19. 2017年11月、12月全国大范围流感爆发,为研究昼夜温差大小与患感冒人数多少之间的关系,一兴趣小组抄录了某医院11月到12月间的连续6个星期的昼夜温差情况与因患感冒而就诊的人数,得到如下资料:日期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昼夜温差x(C)1011131286就诊人数y(个)222529261612该兴趣小组确定的研究方案是:先从这六组数据中选取2组,用剩下的4组数据求线性回归方程,再用被选取的2组数据进行检验。 ()求选取的2组数据恰好是相邻两个星期的概率; ()若选取的是第一周与第六周的两组数据,请根据第二周到第五周的4组数据,求出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 ()若由线性回归方程得到的估计数据与所选出的检验数据的误差均不超过2人,则认为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是理想的,试问该小组所得线性回归方程是否理想? (参考公式: )参考数据:1092, 498【答案】();()见解析;()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再找出相邻两个星期的数据的事件个数,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即可求得;()根据所给数据分别算出,再根据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的方法求得,把,和代入到求得公式,求出,即可求出线性回归方程;()根据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将和代入求得,再同原来表中所给的和对应的值做差,差的绝对值不超过,即可得到线性回归方程理想试题解析:()将连续六组数据分别记为,从六组中任意选取两组,其基本事件为:,共15种情况.其中两组是相邻的为,共5种情况.设抽到相邻两个星期的数据为事件,则抽到相邻两个星期的数据的概率为. ()由数据求得,由公式求得,再由. 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当时, ; 同样, 当时, .该小组所得线性回归方程是理想的 20. 已知动圆过定点,且在轴上截得弦的长为4。(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2)设,过点斜率为的直线交轨迹于两点,的延长线交轨迹于两点。若的面积为3,求的值。记直线的斜率为,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答案】(1);(2) 2. 2.【解析】试题分析:(1)设圆心,过点作轴,垂足为,则,根据,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化简即可,需验证,即可得出圆心的轨迹的方程;(2)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得出,;表示出,化简即可解出;设,表示出,根据共线,即可求出与的关系,同理可得的坐标,从而表示出,即可得到为定值.试题解析:(1)设圆心,过点作轴,垂足为,则.,化简为:.当时,也满足上式.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为。 (2)设直线的方程为,由,得, ,. ,解得. 设,则,.共线,即,解得:(舍)或.,同理, (定值) 点睛: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难度一般较大,常常把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等知识结合在一起,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考查.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1)从特殊点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21. 已知函数。(1)若,试判断的零点的个数。(2)若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若,对函数求导,根据导函数的正负,可得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可判断的零点的个数;(2)法一: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令,设,则,再令,利用导数研究的单调性,从而可得到的单调性,即可求得的取值范围;法二:构造令,得到,令,利用导数研究的单调性,即可得的最小值,从而可得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若,.当,单调递减;当,单调递增.函数的零点个数为0(2)若,变形得到:.法一:令,得到.设,则.令,则,可得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则.在上单调递减 当,则. 法二:令,得到,令,则,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即在上单调递增当时,即,点睛:导数问题经常会遇见恒成立的问题:(1)根据参变分离,转化为不含参数的函数的最值问题;(2)若就可讨论参数不同取值下的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以及最值,最终转化为,若恒成立,转化为;(3)若恒成立,可构造新函数,转化为.(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直线的普通方程和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求的值。【答案】(1)见解析;(2) .【解析】试题分析:(1)将参数方程利用代入法消去参数可得直线的普通方程,将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两边同乘以利用 即可得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把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参数)代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及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可得结果.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消去得,化为一般方程为:,即:.曲线:得,即,整理得,即:.(2)把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参数)代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中得:,即,设,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 .23.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1)求不等式的解集;(2)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对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求解不等式组,再求并集即可得不等式的解集;(2)分三种情况讨论当时,;当时,;当时,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为.试题解析:(1)当时, ,故;当时, ,故;当时, ,故;综上可知:的解集为.(2)由(1)知:,【解法一】如图所示: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象知,当时,解得:,实数的取值范围为.【解法二】当时,恒成立,当时,恒成立,当时,恒成立,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 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黄花渡黄大刚黄花渡是一个渡口,也是一座桥的名字。黄花渡是黄家庄第一个大学生大林出资建造的。28年后,大林从都市回到家乡时,看到黄花渡过往还是靠那只小木船摆渡,只不过那只小木船更破旧了,真不知道能不能载得动船上的重量。大林的豪车只能望船兴叹。大林很是气恼,还没进家门,先去找村长,“建一座桥需要多少钱,你说?”村长不知惊还是喜,半天答不上话来。钱很快打到了村里的账户。传出建桥的消息,兴奋喜悦的情绪在村子荡漾,村人说起这件事时,都说:“这下好了”黄老师也说:“这下好了,学生上学不用划船了。”黄老师特意跑到集市给大林打电话。“大林,”黄老师还像当年那样喊着他的名字,“你为家乡做了件大好事,老师以你为骄傲。”大林听了,嘴里客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黄老师是大林的小学老师,那时候,大林去学校的路上有黄花溪,大林到黄花溪边就不走了,脱了洗衣服和小伙伴蹦 进溪里玩,打水仗、捉鱼虾,玩饿了也不回家,摸进地里摘西瓜,挖地瓜,直到日落西山,才背着小书包,“放学”回家。大林一天没到学校上学,黄老师紧跟其后家访。大林正在埋头吃晚饭,黄老师说明来意,父亲一听今天没去上学,一把拉过还在低头吃饭的大林,巴掌立马扬得高高的。黄老师忙把大林拽到身后,问:“大林,今天怎么不去学校?”“我,我不敢过黄花溪。”大林躲在黄老师身后,脖子一梗,答道。黄老师一听,不再责怪大林,反而劝说他父亲,“福叔,孩子不懂事,慢慢教,大林是个不错的孩子,有前途的。”第二天,大林在父亲的催促下,背着书包去上学,才到黄花溪,就看见黄老师和那只小木船候在溪边。大林只得乖乖上了船。黄老师在船家的指点下,笨拙而吃力地把船撑到了对岸。看黄老师手忙脚乱的样子,大林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但大林玩心不改,总有这样的理由那样的借口逃课去玩,父亲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无奈了最后吼一声:“你要学就学,不学回家,老子给根牛绳让你牵。”一看父亲真动了脾气,大林也好像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不再说话,无助地看着前来家访的黄老师。“学还是要上的,大林顽皮点,但聪明着呢,将来会有出息的。”黄老师说。在黄老师的劝说下,大林回到了学校。黄老师经常对大林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在黄老师的描述下,大林他们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不由好奇地问这问那。大林说:“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呢?老师,你去过吗?”黄老师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单说省城,就有供人闲暇时放松心情的美丽的公园,还有你们喜欢的动物园,里面有老虎、大象、猴子”“还有什么呢?”“还有跑得比牛快的汽车,有像长蛇一样的火车,有飞机,有高到云端的大楼”“只要你们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不逃学,有机会老师带你们去省城看看。”老师的话激起一片欢呼。“你们要努力学习,走出这黄花渡。”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黄老师看着远方,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好像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 看到了自己的梦想段考后,黄老师 自掏腰包,带大林他们去了一趟省城。大林梦想去动物园、公园玩,但黄老师带他们去的是省城的大学校园,从那一刻起,当一名大学生的念头像一颗种子在大林的心里发芽。大林不仅如愿考上了大学生,还走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多少年过去了,黄老师还留在黄家庄当老师,多年的乡村教师生涯,已把黄老师磨得与一个农民无异。再想起黄老师当年鼓励自己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话,大林突然觉得老师那些话语过于虚伪,要是真如老师讲的那样,那黄老师干嘛窝在黄家庄一辈子。桥建好了,名字大林也想好了,就以捐资者的名字命名,这是惯例的,只是他不好意思提而已。还没等大林找个合适的人来表达他的意思,父亲却提议以黄老师的名字命名这座桥,父亲说:“黄老师是村里第一个走出黄花溪的人,可为了村里的孩子,又从外面精彩的世界回到了黄家庄。”还有这等事,多少年过去了,要不是父亲提起,他永远不知晓。但黄老师说:“不是已有现成的名字吗,就叫黄花渡吧。”4黄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5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交代大林儿时上学的表现有何作用?(4分)6小说也以“黄花渡”为题,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代儒宗马一浮郭继民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的多。”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 人。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除精通书法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 ,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减)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梁漱溟认为马一浮是儒学界的“宗主”,与马一浮精通诗歌、绘画、书法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B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的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师。C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写有游离文章主线之嫌疑。D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肯定,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认为六艺之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肯定了他的说法。E马一浮提倡精英教育,以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就业。8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请问“高人逸士”的品性在马一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概括。(4分)9马一浮的儒学主张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MP《设备SOP、岗位SOP》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心外科医生岗位招聘笔试题2025年必刷题精析
- 2025年企业园区环境美化与园林景观建设合同
- 2025年精准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共享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环保设备维修与维护服务承包合同
- 2025年企事业单位门窗定制安装及五年期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绿色矿山开采项目承包合同矿产资源价值评估协议
- 2025年高校校园绿化管理与废弃物分类回收服务协议
- 2025医疗设备共享及精准数据分析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二手房过户买卖及装修改造服务合同
- 施工期间交通导行方案
-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 》课件-项目三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 八年级学生入学教育课件
- 河南中州水务笔试内容
- 《中长跑课件》课件
-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乙烯苯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强化训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
- 《数学(第8版 上册)》 课件 第1章 运算与方程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
- 幼小衔接-认识人体-课件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示范课教学课件
- 上海开放大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