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_第1页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_第2页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_第3页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_第4页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写在前面: 同样是小说。所以最根本的,还是把握情节中孕育的另一个故事。而且和故乡相同的是,这个故事发生在人物的内在。对于景物描写的理解,也就应该建立在这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从中,似乎能听到一个孩子精神滋滋生长的声音。 初读: 划出 “刺你眼 ”的词语(凭感觉,不需要理由) 一、旅程 —— 读课题。尝试各种语气。 谈谈对课题 “孤独之旅 ”的理解 引导 1: 既是旅程,就有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 从油麻地到芦苇地;从小鸭培养到下蛋;从已经失学到复学有望;从脆弱敏感到勇敢坚强 ……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孤独相伴。 2 / 8 引导 2: 交流所划的词语,想必写人物内心的词语较多: 回家、永恒、前方、茫然、恐惧、回头、陌生、寂寞、振奋、未知、撩逗、茫茫、漂游者、依托、重复、害怕、绿色的浪潮、万重大山、逃不走、胆怯、慌张、安静、清香、家、孤独、单调、干巴巴、注满了的孤独、想家、迫切、大哭、哭、没有哭 …… (重新理解课文标题) 引导 3: 交流勾画的心得 ——所可勾画的词语越来越少。 任凭外在的世界如何狂风肆虐,我们也看不到他内心的波澜。 分析与小结: 杜小康的精神世界在发生着一种变化。越来越坚强。 孤独感呢? ……最初的那种心潮起伏、情绪波动呢? …… 找到更多的句子验证这一点(坚强的 “证据 ”): 读思 39-41 段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以及 “就3 / 8 ”、 “又 ”。 读思第 44-48 段杜小康的 “哭 ”与 “没有哭 ”。 哭 —— 幸福的泪奔;幸福有两种;即将凯旋的小英雄。骄傲地读课题。 (他的伤痕就是他的勋章;极至的疲累和困倦提醒着他的幸福与荣耀) 没有哭 —— 对比之前杜小康梦醒时分的痛哭;相似的情境,不一样的反应。 形成对 “旅程 ”的两重理解: 是杜小康精神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孤独的。 但孤独也在变化着;孤独之旅,是属于孤独的旅程。 二、孤独 —— 孤独感这样的来去,缘起缘落,难道不值得琢磨吗! 什么是孤独?人到底为什么孤独?说说自己的理解。 (结合这个故事 ) 引导 1: 4 / 8 孤独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消失的 ——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很可能触及它的本质。 引出预习时学生的两个问题: 1、既然鸭群是 “最亲密的伙伴 ”(教材语),那为什么他还孤独呢? 2、既然和父亲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单调、干巴,为什么不可以谈心? (注:文中已说,聊天已无意义;但是谈心,是说双方心里想要的) (学生应该还记得,故乡中 “我 ”为什么视那番谈话为 “闲天 ”) 引导 2: 读课文中写父亲的段落 —— 第 3 段、第 5 段、第 22 段 …… (注意内容上的共同点;注意 “也 ”字的反复出现) 父亲由自己的慌张完全可以推知孩子的慌张、孤独,而且试图缓解这种情绪:他告诉杜小康,芦苇丛中有芦雁的窝…… 第 29 段、第 30—第 32 段 …… 所以,当文中写到父子之间的对话 “越来越单调5 / 8 ”、 “越来越干巴巴 ”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他们之间真的没什么可说了吗?杜雍和真的不知道什么才是孩子想要的、想听的吗? (当然不是;就像闰土与 “我 ”一样,知道,但不能说; “除了用大手去安抚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孤独的意义: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强烈,却无法表达。孤独意味着我们有更大的成长可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战胜它呢?从父子俩身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第 33 段 …… (关键的一句话是? ——“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言下之意,就只有面对。怎么面对? ——安家。就像鸭子把芦苇荡当成一个家;鸭子的下蛋意味着落地生根、以此为家;其实当他们以此为家的 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离 “家 ”不远了) 模拟变形记的情境,采访看到鸭子下蛋时的杜小康:杜小康,此刻,你最想干的是什么? (卖蛋,赚钱,回家,念书!) 引导 3: 6 / 8 联系我们未来的生活 ——念大学、出远门,最初的不适应。 (再读第 48 段:长大了,为什么还是会想到母亲想到家?回家的欲望,也是生活的动力) 结论: 孤独感存在于:先前的精神寄托已经推倒,新的寄托尚未抵达、尚在重建之时。(而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恰恰常常处于这种 “临界 ”的状态) 鸭群一直存在,但最初却不是我的依恋与专注;为了斩断与过往的联系,父子也绝不可再谈过去之事。我们内心里的“不安分 ”,不正是孤独的源起吗? 简析如下: 杜小康一开始根本就不想去,占据他心灵的,是 “他的 ”油麻地(第 11 段)。 但生活却催逼着他不得不去 ——他仿佛是鸭群里相对独立的一只;虽说独立,却又因为渺小,被鸭群和水流裹挟着向前、向前(第 4 段)。急促有力,容不得半点犹豫。是压力也是动力。 何止父亲和鸭群,很多东 西都可以成为他的伙伴,——兔子、芦雁、水鸟、萤火虫、芦苇、香草,7 / 8 甚至是炊烟、浮云。但是,由于他的精神尚未来得及重建、新的家园尚未来得及垦种,杜小康不停地徘徊于过往与现实之间,而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面对当下,所以,这些事物最初也并没有真正地进入 “他的世界 ”。 杜小康乃至父亲,因而孤独无比。所以,课文前半段就出现了太多太多安静的画面( 13 段, 24、 25 段), ——无聊、单调、安静,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恐慌,折磨着这两个人,也磨练着这两个人( 35 段)。而那种悄无声息的变化、那种孤独感的松动和溃败,是第 33 段开始的: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 不可能回避,就只有面对! “鸭下蛋了 ”,这样的呼喊也许就是与新生活的拥抱。鸭的生长史,就是放养它的孩子的成长史。杜小康就是一只孤单单的小鸭(第 4 段,10 段, 15 段, 34 段, 50 段)。但是,孤独感的溃散,并不意味着要斩 断与过往的联系、要与过去的自我彻底决裂,而是重新建立起一种抵达 “故乡 ”的可能。——卖蛋,赚钱,回家,念书!所以杜小康不哭;想起母亲和油麻地的孩子,不会只有伤感,而更能给予他前行的力量( 48 段)。鸭子身体里深藏的野性早让它们做到了8 / 8 这一点: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