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2019高中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2019高中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2019高中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2019高中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有正负两方面影响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解析:选AD。有的激素如生长素具有两重性,A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B错;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也可能相同,C错。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个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单侧照光(如图),下列实验结果中不正确的是()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解析:选D。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甲、乙、丙胚芽鞘尖端都被切去,故其生长都不受单侧光照的影响,不会出现生长素重新分布的问题。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位置不同,最终结果是:甲向右侧弯曲生长、乙直立生长、丙向左侧弯曲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2,4D浓度(mol/L)010151014101310121011生根平均值2.03.87.29.415.120.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促进桂花枝条扦插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 mol/LB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C1011 mol/L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D相同浓度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解析:选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生根;2,4D和生长素不是同一种物质,相同浓度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不同;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011 mol/L的溶液促进生根的作用最强,但不能因此确定促进桂花枝条扦插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 mol/L,只能说1011 mol/L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市场上有时可见到一半大一半小的歪西瓜。将这种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按大小分成两半。发现较大的一半西瓜中是黑子,而发育较差的较小一半西瓜中有较多的白子。产生歪瓜的原因是()A西瓜较小的一侧见不到阳光,造成西瓜较小的一半发育较差B西瓜较小的一侧从叶片得到的营养较少C由于瓜地中有较多的石头,使西瓜长得不圆D由于部分种子不发育,使西瓜较小的一侧得到的生长素较少而形成歪瓜解析:选D。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而果实发育所需要的生长素来自于发育着的种子。在发育较差、较小的一半西瓜中有较多的白子,表明这半部分瓜的种子发育得比较差,种子为果实发育提供的生长素较少,因此形成了歪瓜。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由图可得结论,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抑制和促进B由该图的结果能判断0.5 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C为探究3 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4种培养基D由图可知激素类似物甲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解析:选C。通过对直方图(柱形图)的分析可知,以图中浓度为0的组别作参照,使用一定浓度的甲和乙,月季插条生根数分别增加和减少,说明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A选项错误。尽管图中信息显示,随乙浓度的增大,月季插条生根数量不断减少,但0.5 mol/L这一浓度介于01 mol/L之间,二者生根数比较接近,因此不能判断乙在此浓度会不会促进生根,B选项错误。尽管图中信息显示,10 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50 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效果最明显,但还是不能明确激素类似物甲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D选项错误。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解析:选A。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的差异会导致自身所具有的生长素量有差异,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 一定要控制好无关变量自身生长素含量。图中所示曲线只是部分结果,并非代表全部结果,该曲线的走势并没有完全确定。这里的时间是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的统一。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调节与应用,不正确的是()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生长;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相反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一定相同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BC D解析:选C。不同植株的枝条情况也会不一样,比如幼芽的数量等都会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所以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极性运输并不是由重力影响的,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小麦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如图A所示。切除胚芽鞘的尖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 h,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说明种子萌发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共同作用B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素来源于胚芽鞘尖端C图A和图C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图B所示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解析:选D。题干信息中并没有涉及细胞分裂素、赤霉素,A选项错误。由图A中可以看出幼根的尖端生长素的浓度最大,则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生长素应来源于幼根的根尖,B选项错误。图C中随着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弯曲的角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生长素先是促进作用加强,后是促进作用减弱,但不能说明其具有两重性;图A中只是画出了胚芽鞘和幼根各处的生长素浓度,并没有表现出生长素的两重性,C 选项错误。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的B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无关C顶端优势与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有关D2,4D属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析:选B。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化学信号,但没有提出这种物质是生长素,A错;植物的向光性只与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有关,B对;顶端优势与侧芽部分积累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有关,但这里的生长素浓度高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C错;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D错。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C若曲线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表示对根的作用D若曲线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解析:选D。在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运输浓度,即ad。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最大,所以,近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受抑制生长的慢;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表现为促进作用,生长得快,从而根表现为向地性,B选项错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若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表示对茎的作用,C选项错误。若曲线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原理也是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甚至杀死双子叶杂草,D选项正确。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将黄瓜雌花在开花前套袋,平均分为1号、2号两组后作如下处理:1号开花后在雌蕊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再套袋;2号开花后人工授粉。此实验设计的缺陷是()A2号花未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B1号未进行人工授粉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解析:选D。对照实验是实验设计的关键,如果1号雌花没有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作为对照,有可能让人提出套袋处理的雌花本来就能产生生长素的异议。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适宜浓度的IBA处理扦插枝条,促进其生根B在授粉后的雌蕊柱头上喷洒适宜浓度的2,4D,可获得无子果实C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黄瓜的花芽,可以促进花芽向雌花分化D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棉花,可以防止落花落果解析:选B。在授粉后的雌蕊柱头上喷洒适宜浓度的2,4D,因为已经授粉,可获得有子果实,B错。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_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_浓度。曲线_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_(高、低)浓度。(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_(高、低)于背光面,_(高、低)于B点。(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_(高、低)于顶芽,_(高、低)于B点。解析:(1)由图可知AD段都是促进植物生长,注意BD段也是促进植物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在下降,DC段则是抑制作用;(2)向光生长的幼苗,因单侧光刺激导致生长素向背光侧分布,所以背光侧生长素量高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快,所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不能高于B点;(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因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所以侧芽浓度高于顶芽,侧芽部分生长速度低于顶芽,所以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必须高于B点。答案:(1) AD低 DC 高(2)低 低 (3)高高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脱落酸能抑制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2)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则假设成立;若_,则假设不成立。(3)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除了防止落花落果外,还有_(至少两项)。解析:(1)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2)根据实验目的“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本题中的自变量是植株中生长素的有无,因变量是抑制脱落酸的功能。观察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叶数的多少。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确定对照的方法。乙和丙之间的变量是生长素的有无,X应为空白琼脂块。(3)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除了防止落花落果外,还有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作除草剂等。答案:(1)细胞分裂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2)空白琼脂块有无生长素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3)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作除草剂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作用的_的有机物。(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4)在实验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5)实验、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解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细胞分裂素一般产生于根尖,分布在分裂旺盛的部位,如幼芽等。该实验通过用植物激素处理叶片来研究激素的作用,为了避免内源激素的干扰,制备插条时要除去根系和幼芽。同时为了避免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把插条插在蒸馏水中。(3)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知:实验用细胞分裂素对A叶进行了处理,而实验、对叶片B进行了处理;实验、的区别在于A叶数量的多少。(4)在实验中,实验组的处理为对A叶喷洒细胞分裂素,作为对照组的处理应该是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从而使两组之间形成对照;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可知:对A叶进行处理的实验组中B叶面积相对值比对照组要小,所以可推导出喷洒细胞分裂素会使B叶的生长受到抑制。(5)通过对实验、的比较可知,A叶越少,B叶的生长越慢。(6)在A2叶上涂抹14C氨基酸,在A1叶上涂抹细胞分裂素,如果在A1叶上检测到放射性即可证明假设成立。答案:(1)产生调节微量(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4)生长受抑制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6)a、e、g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