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汉至元朝中央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元朝中书省),认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为削弱。 2.识记汉至元朝地方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解决,唐节度使与藩镇割据,宋收地方军事、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宣慰司等),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识记汉至元朝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如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科举制),认识封建君主通过控制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2 / 12 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 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 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自己制作的本课课件。 3 / 12 教学方法 “ 自主感悟,互动创新 ” 教学模式、图表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秦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引导: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又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极具开创性,尤其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是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沿袭。那么,在秦朝之后,作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是 如何发展的?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探讨的问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 【自主学习】 1.中国从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一直存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想解决这两对矛盾。那么,你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史实说明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收到了怎样的成效? 2.你能透过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发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哪些重要规律? 【知识梳理】 4 / 12 第一种归纳整理知识设计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汉朝郡国并行,封国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 “ 推恩令 ” 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中央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把军权、行政权、财权收归中央,并设通判监督地方 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宣政院与宣慰司分 x 藏和边远少数民族区,便利中央管理地方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君主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权,汉武帝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3.宋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由皇帝总揽 4.元设中书省取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权,后可左右皇帝继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中央不断加强对选官与用官的控制 1.汉行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中央与地方各行其5 / 12 权 2.魏晋南北朝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与用官为世家大族垄断 3.隋唐至明清行科举制,选官与用官为中央政府控制 第二种归纳整理知识设计 朝代 中央 地方 行政机构 职权 意义 行政机构 职权 意义 西汉 东汉 6 / 12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7 / 12 北宋 元朝 【探索攻关】 探索攻关一:汉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8 / 12 答案提示 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探索攻关二: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 答案提示 措施: 用布衣为相; 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郡国大事,形成 “ 中朝 ” 决策机构;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形成 “ 外朝 ” 执行机构; 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尚书台,大权由皇帝总揽。得出结论:两汉中央主要政治制度 形成 “ 中朝 ” 、 “ 外朝 ” 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探索攻关三:阅读教材,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 形成: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制度(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隋唐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结论:魏晋南北朝9 / 12 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都受制于皇帝,最终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 三省六部制意义: 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君权;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后来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探索攻关四:宋初加强皇权的背景、措施、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 背景:唐后期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措施: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史 管理财政,分割 宰相财权;结果: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结论:北宋中央政治制度 ( “ 一参 ”“ 二府 ”“ 三司 ” ) 探索攻关五:结合教材,元朝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 x 藏;得出结论:元朝中央政治制度 ( “ 一省 ”“ 二院 “ ) 探索攻关六: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何影响? 10 / 12 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中央权力;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和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以来,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本课小结】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历代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诞生之时就存在着相权与君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从自己统治的实际需要,对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其特点是相权不断削弱,地方的独立性不断削弱,地 方权力更多地收归中央,而最终的受益者是皇帝,皇权得到了不断的强化。但是,在这段时期内,丞相的权力虽然不断受到削弱,地位不断下降,但毕竟还是存在的,对皇权而言仍是一个影响的因素。到了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皇帝们会如何对待影响自己大权独揽的一些因素?这便是第 4 课学习的内容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 【智能训练】 1.学过本课,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11 / 12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 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2.尝试查一查,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划? 提示: 教师应提供元朝疆域图,引导学生从掌握元朝的行省划分入手,宏观把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及作 用,进而以自己家乡为轴心,更深入地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细节,加深对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大变革的认识,从中更深刻地理解行省制度给中国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鼓励学生运用电脑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汇集、展示、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林业局笔试模拟题解析集
- 2025年中学生实验室安全题及答案
- 2025年康复辅具技术基础模拟题
- 2025年客车安全操作手册及考试题
- 2025年气候变化与环境考古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铝门窗安装工程师职业技术水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中插入小程序
- 2025年机动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招聘考试高频考题集
- 2025年高危作业安全题库
- GB/T 45595-2025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
- 202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
- 金矿居间合同协议书
- 酒店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教案
- 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
- 乡土中国考试题及答案
- 运输公司八项管理制度
- 工程进度款申请书
- 新能源光伏电站组件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品牌打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