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2 .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2 .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2 .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2 .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2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习目标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2)斯大林逝世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契机。2内容(1)农业方面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评价(1)意义: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2)局限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因素也阻碍改革的进行。4结果1964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目的: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状态。2内容(1)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农业方面: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3评价(1)作用:收到了一定效果。 (2)局限: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4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图解历史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戈尔巴乔夫上台。2内容(1)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2)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3弊端(1)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2)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给予企业自主权等政策没有真正实行。4后果(1)经济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2)后来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0课中思考题,思考:你认为当时苏联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吗?【提示】不是。苏联经济的主要问题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工农业发展比例的严重失调。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谈得上经济的加速发展。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赫鲁晓夫首先进行了改革,其重点在农业方面,但由于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最终失败。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但最终使苏联陷入危机边缘。3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国内外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二战后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史料一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史料解读“守墓人”意指赫鲁晓夫改革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旧体制的束缚。(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摆脱其束缚。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军备负担过于沉重,这是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失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苏联实际军费已占财政支出的1/3。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党风问题更加严重,因循守旧和保守主义成为苏共的主流思想体系。那时,苏共相当大的一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思进取。史料解读史料二末句信息指思想保守。(2)史料二反映出哪些问题?【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执政后期趋于保守。史料三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史料解读对史料中“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的理解,应结合“加速发展战略”来思考。“加速发展战略”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3)史料三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什么问题?【提示】戈尔巴乔天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归纳总结_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同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1二战后苏联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2二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及经验教训(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斯大林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二战结束之后,首先在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B赫鲁晓夫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是二战后首先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故选B项。列宁于1924年逝世,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是继赫鲁晓夫之后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20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其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项错误。2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导学号:05812142】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A材料中“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3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B允许个体经济存在C给予企业以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A、B两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C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D项则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A恢复部门管理体制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承认市场调节作用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C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143】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1)从两则材料看出,苏联两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从两则材料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抓住材料中的主旨进行概括。材料一的目标和措施说明其重视农业,从目标和结果对比分析,可看出其不切实际的问题;材料二说明其重视军事国防等重工业,从其影响可看出导致经济停滞,人民不满的问题。答案(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2)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教师用书备选习题6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时期,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与美国军备竞赛中一度占据优势,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C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事实力都弱于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