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法专题(3)_第1页
作文技法专题(3)_第2页
作文技法专题(3)_第3页
作文技法专题(3)_第4页
作文技法专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8 作文技法专题( 3) 作文技法专题( 3) 第一节 拟题技巧 【金牌教练精讲】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引的顾客就越多。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 “ 题好一半文 ” ,要闯过高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心动,拟题好坏举足轻重。一个好标题的诞生,有的是精雕细琢,有的是妙手偶得,有的厚积薄发,有的灵光乍现,考场作文拟题则必须掌握一些创新技巧。 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 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这就要求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如引人注目的美伊战争,广州某报曾经发表了一则为 “ 伊 ” 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柳永的词。 当然,标题也只是文章的眼睛,与全文的内容相比,只是个“ 引子 ” 而已。但是,没有好 “ 引子 ” ,读者、老师就懒得往下看。作为应试作文,这势必会影响到考生的命运。所以,广大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千忙万忙也不要忘了给拟题留一点时间,不要到交卷时才匆匆写下题不对文、大而无当或毫2 / 18 无特色的标题。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个容易犯的错误 不 写或忘写标题,那失掉的将不止是表面上扣的两分。 好的标题,首先应该切合话题,显示审题立意的准确。 好的标题应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应该独辟蹊径。应该小而巧。这里有三位考生拟的文题: “ 昭君的选择 ”“ 谁知红颜为江山 ”“ 干载琵琶作胡语 ” 。这三个标题都是对昭君出塞的一种重新审视,可谓标新立异。第一位考生的文章记叙昭君深明大意。主动选择出塞的故事,歌颂昭君崇高的品质。第二位考生的文章是对 “ 红颜祸水 ” 观点的反叛。第三位考生的文章是写昭君心灵发人深省的歌唱。 标题应该讲究语言的锤炼,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题新鲜活 泼,言简旨远,美不胜收。我们看看三位考生的标题:“ 选择,是心灵的歌唱 ”“ 西部山水西部人 ”“ 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 ” 。第一个文题用了比喻,活泼新鲜。第二个文题用了反复,有整齐匀称美。第三个文题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借用诗文名句,也能使文题生辉。 技巧 1:物象点染 就是选取生活中震撼过自己心灵的物象,并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以色彩鲜明、情味浓郁、动感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物象作为标题。如, XX 年高考上海考生拟写的 “ 流泪的日记本 ”“ 滴露的康 乃馨 ” ,河北考生3 / 18 拟写的 “ 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 等。 这样的题目能够点染全篇,在物象的个体身上投射作者的情感、观点、好恶。 【实例借鉴】 樱桃红了 河南一考生 去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家门前的樱桃树第一次开了花,美丽极了。 那天,我穿着新式检察官服,第一次参加提审犯人。 没想到还真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 怎么是你,玲 ?” 我脱口而出。我实在没有想到,我第一次审问的对象竟是我高中时的同桌 玲。 上学时,玲对我很好,每年她家樱桃红的时候,她总是一大早就捧着樱桃在我上学必经的路口等着我。那艳如红玉的樱桃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那是我对玲的甜美回忆。 而今相逢,我们竟然近在咫尺却身处两个世界里。 毒品的侵蚀,已让玲的眼睛变得混浊,干裂的嘴唇透着青色,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看着可怜的玲,我一句也没有再询问她,从头到尾都是老赵一个人问的。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 玲手捧樱桃的笑靥和那张痛苦的脸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交替浮现。 后来,玲被拘役 5 个月。出狱那天,我去送她,把手机号告4 / 18 诉她,叮嘱她稳下来给我打个电话,并说: “ 玲,我家也种了一棵樱桃树,等樱桃红了,我也送樱桃给你吃。 ” 玲没有给我打电话,一切都像门前树上的 樱桃花一样随风飘散了。 今年春天里的一天,翻开卷宗,我再一次惊呆了。因为玲的名字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是这起绑架案中唯一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一天傍晚,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雨点打在开满樱桃花的树上,电话响了,是玲打来的。 “ 我该怎么办呢 ?” 她抽泣着说。 “ 你只有一条出路,回来吧 或许,等樱桃红了 ”电话的那端忽然没有了声音,玲的声音最后听起来细如游丝,我拨她打来的手机号码,却无人再接听。 樱桃花落了,露出一个个绿豆大小的青樱桃。我忽然发现门前树上远远看去已经一大片红了,我从树上摘下几颗樱桃,我要把它们送给 昨晚已经回来自首的玲。 樱桃红了。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匠心独运的散文。 “ 樱桃红了 ” 是文章的标题,又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个美丽的物象,且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仔细品读全文, “ 我 ” 不就是成熟的 “ 红樱桃 ” 吗 ?初次审问的对象是 “ 我 ” 高中时的同学玲, “ 我 ” 是那样的动情和不安,竟一句也没有审问,因为 “ 我 ” 还是一小朵初绽5 / 18 的樱桃花。而今接到玲的电话,我是那样的沉稳坚定,同学之间感情犹存,但它已经丝毫不再影响我对事物的判断。标题牵动全篇,而又韵味深远。 技巧 2:画龙点睛 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它应该是 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 “ 画龙点睛 ” ,龙虽画得栩栩如生,但是要让它真正地腾飞,还需要一双 “ 明眸善睐 ” 的眼睛。 “ 画龙点睛 ” 就是用概括、点化、升华文章主题的方法拟写文章标题,语言精粹,切中肯綮,并能给文章增加灵动的色彩。如, XX 年高考黑龙江考生拟写的 “ 书香盈满人生路 ” ,甘肃考生拟定的 “ 绿化心灵 ” ,山东考生拟写的 “ 美,距离的忧伤 ” 等。 【实例借鉴】 守护心灵的明镜台 河南一考生 是什么时候, “ 人之初,性本善 ” 的歌谣遗落在烈烈的西风之中 ? 是什么时候, “ 与人为善 ” 的美德褪色成发黄的书页 ?是什么时候,菩提寺里的 “ 暮鼓晨钟 ” 声不再激起心灵的涟漪 ? 失落了泪珠的人们的心开始沙化 有一偈子云: “ 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6 / 18 使惹尘埃。 ” 然而,菩提树繁华尽逝,明镜台亦非明亮。 原始森林鸟兽的哀鸣唤不醒残忍的人们,猎枪依旧;圣诞节的烛光里竟传来战机的轰鸣,令人悚然;失去自由的动物园里的熊也难逃劫难,使人震惊 ! 孩子会唱着 “ 小鸟小鸟我爱你 ” 然后 “ 幼稚 ” 地把鸟儿锁在笼子里;路人已经对马路上行乞的残疾人不顾一眼,故作文明的人们谓这曰 “ 骗子 ” ;失学的儿童学会了用怀疑的目光打量 “ 善意 ” 的捐助者。 究竟,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 ? 人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自我,可为什么还在寻寻觅觅。在寻找着什么 ?人类大阔步走在新世纪时为什么还不时地回望过去,去找寻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心灵 “ 佛光 ”? 是否人类在丢弃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后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 ? 回来吧,迷途的羔羊。 归来吧, “ 佛心 ” 不死的人们。 让我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 古老的歌谣再度响起; 发黄的书页又现光泽; 碧海青天,风激水面; 圣歌渺渺,仙乐悠悠,严冬之后,又是春天 7 / 18 【名师点拨】 标题闪 亮动人,用 “ 心灵的明镜台 ” 昭示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品德,并能彰显文章的主题,画龙点睛,精彩灵动。作者阐述自己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省察人类社会 “ 道德退化 ” 的现实,热切地呼唤人们 “ 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 ” ,呼唤人类善性的回归,呼唤人们尽快绿化心灵的荒园。 技巧 3:引用化用 就是引用、化用 (略加改造 )具有形象性、意蕴美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比如:“ 诚信 ” 话题一 “ 众里寻它千百度 ” , “ 思念 ” 话题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涵深刻的双关含义。 “ 环保 ” 话题一“ 我想有个家 只小鸟的心声 ” , “ 宽容 ” 话题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 , “ 理解 ” 话题一 “ 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 ,分别引用和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 亲情 ” 话题 “ 世上只有妈妈好 ” , “ 读书 ” 话题 “ 爱你没商量 ” ,引用的都是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 学习 ” 话题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 “ 个性 ” 话题一 “ 将个性进行到底 ” ,则是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让人 读来倍感亲切。 8 / 18 【实例借鉴】 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 张芸芸 从远古的洪荒时代走来,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蒙昧,落后 从今日的信息世界放眼,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恐怕已不是几个单薄的形容词能描述的了。就像自然世界在一场接一场的浩劫之后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苏,我们的先人在一步一步走向今日的坎坷崎岖之中,用生命的探索告诉他渴求进步的子孙 事物是曲折前进的,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 我看见过金蝉蜕变时挣扎的苦痛,也同时领略了它获得重生的美丽;我看见过花朵在秋霜摧残下折断的腰身,也欣赏过它次年重新 怒放的缤纷;我看见过一只蚯蚓被蹂躏捏断成为两截,我更叹服它们那惊人的生命 它们各自去寻找着生命新的方向,竟最终成为两个鲜活的新生命。自然物尚且如此,那万物之灵的人更应深谙这样的生存法则 没有曲折,便没有进步;没有坎坷,终不会有坦途。没有黑暗,振奋人心的黎明又从何而来 ? 走过一片荆棘,开拓者的足迹更加坚定有力。司马迁忍受身陷囹圄惨遭极刑的屈辱,鲁迅冲破黑暗势力的重重包围,爱迪生按捺住屡次失败的焦虑,法拉第承受着成功前不被人重视的寂寞 他们的人生道路,曲曲折折,但他们宁愿光着脚走过那片荆棘,匍匐着爬过那 片沼泽,坚守着生命的执著,9 / 18 终成就了千古传颂的事业。谁说生活在牢笼中的生命就是卑微,谁说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心灵一定绝望,谁又能说一千次的暗淡之后没有一千零一次的辉煌 ? 走过一片火海,真知者的思想熠熠闪光。忘不了罗马鲜花广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火光中真理的凤凰扑打着涅槃的翅膀;忘不了教会黑暗的地牢,黑暗中真理如金子般闪闪发光。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布鲁诺的舍生取义,从伽利略的缜密研究到开普勒的 “ 行星三大定律 ” ,真理这块真金在血与火的熔炼中才显出它的本色,人类社会才真正开始 “ 拨开云雾见太阳 ” ,真正揭开认识探索宇宙 的帷幕。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必将展示出其最旺盛的生机。纵然病毒肆虐,吞噬健康的肢体,我们藐视它暂时的嚣张得意;纵然国际风起云涌,和平举步维艰,我们藐视它片刻的淫威 我们坚信,没有比足迹更遥远的旅途,没有比脚步更高大的山峰。莫怨山重水复,只求柳暗花明 !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以 “ 曲折中的前进 ” 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当时阅卷老师给了 59 分的高分。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 “ 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 ” 是化用耳熟能详的诗句而成的,再恰当不过地体现了话题所蕴涵的题旨,做到了观点鲜 明,这是最抢眼的一点;其次借助金蝉蜕变后的美丽、花朵折身后的10 / 18 缤纷、蚯蚓遭难后的重生进行类比联想,引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惨遭屈辱、卑微暗淡、舍生取义后的辉煌,并引用诗句和名言巧妙联系现实,紧扣题旨缜密构思,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尤其在简练的排比句、恰当的词语、灵活的句式等方面的选用更有独到之处。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能有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 技巧 4:妙用修辞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拟题,追求标题的新颖含蓄、精练生动。如, XX 年高考河南考生拟写的 “ 扬州,别哭 ” ,浙江考生拟写的 “ 给心灵安上翅膀 ” ,XX 年高考河北考生拟写的 “ 暴风雨后的彩虹 ” 等。 这种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比如: “ 心愿 ”话题 “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 , “ 诚信 ” 话题 “ 守住你的金矿 ” ,一个用明喻,一个用暗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生动形象。 “ 生态 ” 话题 “ 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 ” ,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 “ 故乡 ” 话题 “ 千年月色万年情 ”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 文化 ” 话题 “ 文化快餐 真的不足取吗 ?” 反诘,加强语气,增强效果,发 人深省。 “ 青春 ”话题一 “ 长发长,短发短 ” ,对偶,表意凝练,琅琅上口,抒情酣畅。 “ 环保 ” 话题一 “ 还我家园 鸟类的呼声 ” ,11 / 18 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吸引读者的心。 【实例借鉴】 流泪的红莲花 宋文娟 我是一只貂,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貂。严寒冰冻没有使我冷酷无情,白雪晶莹赋予我善良的性情。然而,这种善良却被猎人利用,利用我对他付出的善良,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 我才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哥哥接二连三地被善于伪装的猎人捕杀,我眼 在流泪,心在滴血,谁来安慰我的孤独和凄凉 狡猾的猎人总是利用我们善良的本性,佯装冻死,引诱我们上当。我们珍视生命,同情每一个遭遇厄运的生灵,为此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遇到躺在雪地里的猎人,我们总会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他,于是猎人腾身而起,用一把尖刀刺进我们的心脏。猎人就是用这种卑劣的手段谋杀了我的三位亲人 有一天,我和我死去的三位亲人一样看到一个冻倒在冰天雪地里的猎人。我知道,我离死亡只不过几步距离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去救他,我不会也不能拒绝善良。他可能是装死,但他如果真是冻倒的,我不去救他,我是 不会原谅自己的。 12 / 18 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他,也一步步走向死亡。当我用自己的温热去温暖他冰凉的身体时,我多么希望温热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灵魂,我闭上了眼睛,等待他灵魂的苏醒 也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突然,我感到心口一阵绞疼,睁开眼睛,血从我的胸中往外涌流,流到洁白的雪地上,就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在白雪的映衬下,那么耀眼,那么刺目 我丝毫没有挣扎,我知道挣扎是徒劳的,我在迷茫中听见了猎人的笑声, “ 哈哈哈 傻瓜,又一个傻瓜 ” 是呀,我真是一个傻瓜 ! 在我临死那会儿,我也没有想清楚到底谁是凶手。 是人类的残忍狡诈,还是我的善良仁慈 ? 秋天的大街上,一位贵夫人身穿一件貂皮大衣,你听见她身上发出的呜呜悲鸣了吗 ?那是我的心在哭泣 !朋友,请你仔细听听,或许你就会想到雪地里那朵盛开的红莲花,流着泪的红莲花。 【名师点拨】 “ 流泪的红莲花 ” 是个含有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它关乎文章的中心情节,极具形象性、情感性。雪地里“ 流泪的红莲花 ” 是一个凄美的形象,是高尚,也是哀伤,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全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诉说“ 自己 ” 为猎人付出善良而被残害的遭遇和内心的哀伤,而标题则通过妙用修辞有力地渲染 了这种伤感。 13 / 18 技巧 5:设置悬念 这种方法,就是以奇特的物象、反常的组合、感情化的动作、离奇的事物、新奇的观点或出人意料的判断为标题,以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如, XX 年高考福建考生拟写的 “ 箭锋上的友情 ”“ 我就是戈多 ” , XX 年高考吉林考生拟写的 “ 我的吆喝。母亲的泪 ” 等。简单来讲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比如:“ 素质教育 ” 话题 “ 十六岁,老朽了 !”“ 素质教育 ”话题一 “ 考试魔鬼定律 ” , “ 男孩女孩 ” 话题 “ 三个 女生一台戏 ” , “ 人与自然 ” 话题 “ 两只流泪的爱情鱼 ” , “ 人与自然 ” 话题 “ 一只老鼠的手记 ” , “ 网络与生活 ” 话题 “ 谁的眼泪在飞 ” 。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变得老朽了 ?“ 考试 ” 还有 “ 定律 ”? 并且 “ 魔鬼 ”? 三个女生到底能演出一场什么样的好戏 ?两只鱼怎么流泪了 ?怎么还有 “ 爱情 ”? 老鼠还有 “ 手记 ”? 这家伙究竟在里面记了些什么事 ?在 “ 网络年代 ” ,到底有多少人的眼泪在风中飞舞 ?这些题目,任谁也会眼花缭乱,任谁也想探问究竟。 【实例借鉴】 哥,是捡来的吗 湖生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 哥,粗声14 / 18 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头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 ?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 !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 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 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 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央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走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 ?还是汗 ?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 “ 哥 ” 。 哥傻笑看看着我,说: “ 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15 / 18 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 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 “ 这不公平 !” 娘只笑笑说: “ 你上学要营养。 ”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 ? 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它像一股叮咚的来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 ?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 认知。 【名师点拨】 标题 “ 哥,是捡来的吗 ” 于反问中留下悬念,是一个极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考生围绕这个悬念,构筑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初一看,会以为这篇记叙文的主人公是 “ 哥 ” ,直到读者明白真正 “ 捡来的 ” 不是 “ 哥 ” 而是 “ 我 ” 时,才知道文中真正要写的人是 “ 娘 ” , “ 哥 ” 只不过是用来衬托“ 娘 ” 的无私罢了。母亲的伟大精神,拨动着读者的情感之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关性、相似性,联想到与已知事物在形式、内容、性质、特征等方面相通的其他事物,从而拟出别16 / 18 开生面的题目来。如, XX 年高考湖北卷要求以 “ 三 ” 为触发点,写一篇文章,考生拟写的标题有 “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 韩信三思 ”“ 三岔口 ”“ 三生有幸 ” 等。 这样的题目相比较于那些中规中矩的题目,显然多了吸引读者眼球的力量。题目可能比话题含蓄了一些、曲折了一些、耐人寻味了一些,但是,没有关系,耐心读来,会发现题目以一种更加独到和形象的方式再现了话题的要旨。一旦明白了这层意思,题目就显得妙不可言。 【实例借鉴】 给自己鼓掌 李小倩 一个人走路,实在有些累,烈日、风雨、泥泞、荆棘 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孤独。在那长长的漆黑的夜里,在那茫茫的渺无人烟的荒原上,最盼望 的是一点人的声息。那就给自己鼓掌吧,在那艰难的行程上,在那孤寂的天空下,用自己的鼓掌慰藉自己干涸的心灵。 不是喜欢浮躁的喝彩和炫目的鲜花,为自己鼓掌,是为了继续那脚步下的路。那路长呀,那路难呀,掌声,还非得是自己的掌声,才能使自己鼓起最后一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