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2页)
编号:258778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11-21
上传人:遗****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湖北
IP属地:湖北
6
积分
- 关 键 词:
-
我国
生物
医药产业
国际贸易
政策
选择
- 资源描述:
-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选择,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政策,选择
- 内容简介:
-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选择摘要: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基础。国际贸易与医药经济的结合便产生了医药国际贸易。医药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医药交换的经济规律、纯粹理论、基本政策及实物操作的集理论和应用为一体的经济学科。本文分析国际生物医药产业贸易的发展趋势、政策特点和我国的贸易现状,提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有所帮助。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政策选择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ic ties.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medicine is produced international trade. Medical 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 study of medical exchange betwe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pure theory, se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policy and the real oper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isciplin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y and trade, policy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trade for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y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policy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the enhancement of help.Key words: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options目录第一章、绪论(已修改)31.1研究背景及意义31.2研究目的与方法41.3 国内外研究综述4第二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现状(已修改)62.1 产业现状62.1.1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62.1.2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82.1.3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92.1.4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呈集群式发展92.2贸易现状92.2.1. 中国近几年生物医药进出口整体情况92.2.2 中国近几年现代生物药品进出口流向102.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挑战102.4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162.5国际生物医药市场现状172.6世界各国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的对比分析172.6.1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供求双向的激励政策172.6.2单独依赖市场需求的拉动很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持久快速发展182.6.3即使国内市场需求不是很大,国内适当的产业政策和全球市场的需求照样19第三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政策特点及价值取向203.1 基因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风险投资机制203.2利用风险投资来促使R&D创造高价值的国际专利213.3 利用风险投资来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22第四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出口贸易的政策选择234.1 发展趋势234.2 政策特点24第五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255.1 生物医药产品的进口政策255.1.1加强与它国的互惠关系贸易255.1.2实施进口保护政策255.1.3实施进口贸易多元化政策255.2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政策255.2.1对生物医药出口企业实施研究开发补贴政策265.2.2实施出口信息服务政策26参考文献27致谢28第一章、绪论(已修改)1.1研究背景及意义近20年,随着以基因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中国也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产业。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生物产业的增长率高于其他产业,每五年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就会翻一番,年增长率更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生物医药产业正是生物产业的最重要部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近年高速发展,各地区都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从2005年开始生物医药产业每年的同比增长率都维持在20%之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如自主创新力不足、研发投入较少、各地重复建设等。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产品已经涌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不但要在国际市场上同外国品牌竞争,稳固国内市场也是很大的问题。我国必须依据国际国内的具体形势,制定出积极的战略政策,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基于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思考,本文运用进出口数据计算指标来评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并利用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一些对策,以期对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系统分析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再结合大量的数据资料,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能力、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规范、到国际贸易现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全面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深入分析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目前,国内有一些学者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效应、国际贸易问题和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探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文章较少。对国内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有:(1)吴曙霞(2007)在技术预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竞争力分析和战略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和全球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的组织、结果,对北京市技术创新提出了相关战略建议% (2)王蕴翠(2010)对广东和国内其他七个省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效率运用标杆法中的数据包络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效率排名全国第六,技术效率较低,依据存在的问题对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产业组织、技术创新模式等发展对策;(3)汪洋(2012)在产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对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介于“有所领先”和“相当”之间,最后针对提升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出了技术创新、载体建设、融资支持、产业扶持四方面的对策建议:。对国内某省市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有:(1)白远,罗风基(2004)通过对北京生物制药产业的状况调查,对国内外同类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生物技术人才、产品的市场潜力、产业集中度与企业规模的状况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问题进行研究的有:(1)孟祥俊(2002)通过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进出口状况进行分析,基于国内生物医药产品缺少知识产权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从产业和贸易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政策扶持、鼓励技术创新等促进其产业和贸易的发展(2)左月华,陈欣等(2007)基于我国2002_2004年生物医药制品进出口数据,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问题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出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出口政策和进口政策2。对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有:(1)彭燈,黄祖辉等(2006)认为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在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基础、政策、投入力度等因素方面各具优势与劣势,基于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对全面提升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些产业政策方面的建议3; (2)吴楠(2007)运用“钻石模型”一一 STOT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生物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价,针对我国生物产业技术水平低、融资难等问题,提出了培育和强化机遇要素和政府要素、生产要素和市场条件要素等增强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对策、(3)张领先,李伟书等(2010)在生物产业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构建了我国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模型。通过对全球7个生物产业竞争力的测定,得出中国、印度、日本的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相对较低,德英法相近,美国最高,我国的生物产业在资本竞争力、政府支持力度、技术创新能力方向较差5; (4)连维良(2012)立足我国生物产业状况,通过分析全球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推动生物产业高品质发展的重点在完善准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创新能力企业的建设等方面6。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问题进行研究的有:(1)徐徕(2005)通过对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比较分析,分析了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例,针对张江技术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2)马彦(2007)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探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化问题,从理论上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生物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提供了理想场所进行分析,并证实了产业集群是生物产业竞争力的最佳发展模式2。此外,张玉倩(2007)分析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验证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正向作用,并且对国内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提出了通过政府扶持和培养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黄晓茜(2011)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框架下,从政府政策、机遇、生产要素、国际需求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情况,探讨了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二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现状(已修改)2.1 产业现状2.1.1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在新中国近50年医药产业的发展史上是一个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产业。目前中国大陆3257年制药工业企业,其中超过2200中药制药厂,700多,生物工程制药企业只占一小部分的整个制药行业。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新药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技术相关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的发展、新医药技术和方法,新剂型等)的基础产业,日益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对国民经济发挥作用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的新产业。提供急需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必将中国传统医药行业,以促进中国传统医药行业创业第二次。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当时的战略设想,我国的大型医药企业都是分布在内陆和战略安全的地方,例如我国以前医药企业的“四大金刚”就是分步在东北、华北等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在中国,在沿海和南部地区发展。一些大的制药公司也成为纽约时报需要在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南方制药厂和珠海法郎。此外,许多国际制药集团公司(强生、Squibbs Upjhon,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某人等等)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或一些中心城市建立合资企业和独资制药企业。以这种方式,新的制药企业发展(如西安杨Sen),制药公司老停了下来,这样的布局和结构生物制药行业在中国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生物制药行业(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为主体的公司),结构布局、规模的发展,中国的新生物制药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高等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如北京、上海。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许多新的生物制药行业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和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如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如果从一个广阔的区域内,研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像中国的制药行业,主要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其良好的地理优势、资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许多早期的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就研究人员而言,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并且有一定竞争力的行业。全国有高等医药院校3所。 另外,还在10多所高等学校中设有医药专业,有专业医药科研单位40多个,科研人员1万多人。在一些综合性大学生命科学部门或学院或医学院的部门,有许多研究人员从事早期和中期生物医学研究和开发工作。我们的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早期(80年初)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主体的制药行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 在我国的“七五”、“八五”、“九五”计划中都将生物医药产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国家通过各种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基金等等)来直接或间接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另外还通过各种全国性的攻关计划,(如“八六三”、“火炬计划”)更突出一些重要的生物制药项目的支持。其中,有白介素2和干扰素的研究和开发。国家为了计划专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这有一个非常高水平的研究和开发在一些单位建立国家级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如新药筛选中心,GLP安全性评价中心,丰富的临床研究中心。建立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科技开发或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浦东生物医药开发基地、广东中山健康产业基地。2.1.2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果较早解放“缺医少药”,结果是更令人惊讶。然而,如果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国内地尽管各种生物医药企业近4000,但没有人有技术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国家医药行业在中国和世界的输出在一些著名的跨国制药集团相比,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急需。生物技术产业,整个世界属于生物技术行业拥有超过2000家企业,其中大约500在欧洲,美国有大约1300,雇佣大约110000人。美国成为部门无可争议中心。生物工程企业1/3都集中在制药领域。根据恩斯特-杨经济检测和咨询集团公司估计,研究和开发生物工程行业的1994年美国投资约7700000000美元,9300000000美元的销售额。利润最大的增长在1995年世界十大制药公司,美国占7日英国2 1瑞典。加州千橡市城市(千美洲国家组织)(Amgen)是阿姆金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在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实施综合集成方法,发挥公司的优势,分工,主要是合同合同研究,开发生产合同,因为生物医药生产技术需要更多的比化学合成。 在日本,制药公司的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据统计,1991年日本的制药工业研究成本占销售的8.66%,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价值2.8%。在70年前,日本主要从国外引进技术,开发自己的新药物,在70年,独立开发新的药物,有大约20名,除了一般的药品生产企业,80年在1990年代末,仿制药市场迅速;减少的数量在1992年批准了500种;90年进入后时代,日本单独新药热潮的兴起和发展,大型制药公司开展海外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在模仿制药司开发新药物的基础上。在新药研发方面,日本制药行业发生了变化,过去几乎所有新药物开发新药,欧洲和美国制药企业通过结构修改,现在也如H2受体拮抗剂抗溃疡的发展“高舒达”(Gaster,通用名法莫替丁),这是一种提高药物在欧洲和美国的高度赞赏。有虹膜素促红细胞生成素,g - csf以及中外制药(Chugai)g - csf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我国市场,占据很大比例。在全球战略进程中,日本制药企业也与欧美制药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有的制药企业甚至在美国建立自己的研究所。2.1.3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中国生物医学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开始DNA重组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尤其是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支持,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渐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年来,国务院于2009年6月颁布了“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2010年10月颁布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联合发布十个部门2011年科技部1025年11月“医疗科技发展”“计划”和其他政策将生物制药行业放在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良好的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方面的生物制药企业,延长保护产品和研发资金支持。中央和地方两个财务,近两年在R & D生物医药投资超过30000000000元。同时,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审批过程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生物医药产品的项目批准限制公司的数量,以确保新药市场垄断、应得的利润,鼓励企业开发新药物。2.1.4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呈集群式发展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一是主要分布在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以及其周边地方,那里生物技术、人才都比较密集,如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和生物科技的国家863项目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和由罗氏公司、葛兰素史克、强生,施正荣李贵宝,长江40多个国内、国际一流的制药上海张江Yaogu产业集群;两个都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资本密集型,并形成一定规模,如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这些地方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最初成立了一个研发、药品生产、孵化创新、教育和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的6个模块的良好的创新环境。它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2.2贸易现状2.2.1. 中国近几年生物医药进出口整体情况 我国生物医药国际贸易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生物药品进出口呈现增长态势。据统计:中国生物医药产品出口逐年增加,近年来的平均增长率为1918%,但由于低的基础,因此,出口总额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到5%。另外,中国进口的生物制药也逐年增加,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8102%,出口总额小于进口的数量。因此,近年来,生物制药进出口一直处于赤字状态,这表明严重挑战外国医药产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脸。2.2.2 中国近几年现代生物药品进出口流向 我国现代生物药品进出口流向的基本情况是:中国香港和东南亚一直是我国现代生物药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日本、德国和美国不仅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国家近年来现代生物医学,和一直是中国三大进口国家的现代生物医药。中国的进口来自英国、法国、东南亚也占据一定比例。虽然在中国医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但由于起步晚,缺乏资金,该项目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政策支持不够等原因,国际市场占有率还很低,仍是影响巨大的进口,现代生物制药的竞争力还不强,和进出口市场是在集中的趋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跟上国际生物医药贸易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有效地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的生物技术药物。2.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几十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发展速度与我国其他行业相比也是很高的。中国制药行业产值在“八十五”时期是每四年几乎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15.8%。然而,生物制药行业我们仍面临许多挑战,总结为以下主要方面: 我国现行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仍然受着计划经济的束缚。许多策略规则是不一致的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律,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力,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制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国家不适应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例如,“三个豁免和两个减少”的政策,基本上是不能带来任何让步,对生物制药行业不是电子、材料、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制药公司需要长期研究和开发至少3 - 5年,可以批准的产品,因此,“三个豁免和两个减少”不是反映在生物医药产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专利制度是非常弱的,它将严重影响创新药物的开发。这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不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新技术经常认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制药(主要发生在业务);我们缺乏的两位研究人员的成果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往往只是想让一篇好文章,或科研成果,而且经常忽视他们的研究工作要申报专利,也会与别人的发明。国家建立各种与生物医学实验室、中心、基地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往往是“词很少陪大伟大的行为。”、“逃避”。很多原因,主要的或机制,所有这些问题,通常仍与以前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不做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和发展。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去管理,常常是“长官、家长式”的管理,而不是科学的管理。国家生物产业实验室咨询2011-2013年相关财务信息项目序号2011年2012年2013年应收账款A1729721.052538423.463218642.73流动资产B6887751.358370407.4610061089.28固定资产C336260.91332669.89287962.68资产D7224012.268703077.3510349051.96负债E6346993.507623382.498074138.04实收资本F600000.00600000.00600000.00所有者权益G877018.761079694.862274913.92净利润H69789.61203174.42536826.74经营活动现金流量I374269.98-172085.931365041.69国家生物产业实验室2011-2013年偿债能力相关指标序号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A流动比率1.091.101.25B速动资产5360909.953490770.134242788.19C速动比率0.840.460.53D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0.06-0.020.17E净营运资本540757.85747024.971986951.24F资产负债率87.86%87.59%78.02%G产权比率723.70%706.07%354.92% 国家生物产业实验室2011-2013年营运能力相关指标序号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A总资产周转率0.111.050.92B总资产周转天数3273天343天392天C固定资产周转率2.3927.5833.00D固定资产周转天数151天13天11天E流动资产周转率0.121.100.94F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000天100天122天G应收账款周转率0.473.612.95H应收账款周转天数766天208天240天I营业周期1532天308天362天表5 2011-2012年主要营运资金增长变化表项目2011年2012年增长额增长率货币资金0.01%0.26521283.59381.07%应收账款29.17%31.10%680219.2726.80%流动资产96.18%97.22%1690681.8220.20%固定资产净值3.82%2.78%-44707.21-13.44%总资产100.00%100.00%1645974.6118.91% 国家生物产业实验室2011-2013年成长能力相关指标 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平均增长率净利润69789.61203174.72536826.74净利润增长额26709.60133384.81333652.32131.84净利润增长率62.00%191.12%164.22%固定资产414102.86468314.64398954.91固定资产增长额153218.0654211.78-69359.7315.21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58.73%12.09%-14.81%总资产7224012.268703077.3510349051.96总资产增长额2889604.901479065.091645974.6133.66总资产扩张率66.67%20.47%18.91%所有者权益877018.761079694.862274913.93所有者权益增加额202388.94202676.101195219.07资本积累率30.00%23.11%110.70%49.96留存收益259018.76461694.861656913.93可持续增长比率29.53%42.76%72.38% 国家生物产业实验室2011-2013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汇总表财务指标2011年2012年2013年权益乘数8.248.064.55总资产周转率0.111.050.92销售净利率8.67%2.21%5.65%所有者权益报酬率7.96%18.82%23.60% 国家生物产业实验室2011-2013年比较利润表 项目2012年2013年增加额增加幅度主营业务收入9173984.929502906.69328921.773.59%主营业务成本8440783.898703925.68263141.793.1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2099.6312053.01-46.62-0.39%主营业务利润721101.40767631.4646530.066.45%其他业务利润208533.04233372.6224839.5811.91%营业费用175908.94104670.28-71238.66-40.50%管理费用451202.02204268.17-246933.85-54.73%财务费用-721.92-54.03667.89-92.52%营业利润303245.40692119.66388874.26128.24%利润总额303245.40692119.66388874.26128.24%所得税100070.98155292.9255221.9455.18%净利润203174.42536826.74333652.32164.22%从以上财务分析可以看出实验室严重缺乏综合协调作战能力。 我国财力对生物医药产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新药的创新能力。没有健全的、符合市场规律的金融系统来帮助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技术成分高、风险大的项目。有投资机制来帮助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西方国家风险投资机制(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因为该国金融有限公司不投资在生物制药行业,每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引进风险投资来弥补国家财政资源的不足,并通过VC动员私营或外资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不同的部门在同一个单位,以及不同的单位,同一地区不同的机构很少有合作研究计划,战略和愿景。这是不符合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创新药物的开发。这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许多重复投资。生物制药企业或项目的选择,经常赶浪头,咆哮,如g - csf,几十个其他的也跟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投资,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这对我们的财力、人力短缺状态是更严重的浪费(当然这批准和中国的毒品政策)。我国新药创新能力较弱,这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基础研究,研究投资少,人员弱1。2.4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关系到国民根本利益的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许多地方政府生物制药行业作为一个关键发展经济部门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各级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在中国的“七五”,“八五”,“九五”计划,将生物制药行业是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家通过各种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或间接支持生物制药行业。此外,还通过各种国家研究项目,如“八六三”、“火炬计划”,“爬”、“星火计划”,更突出一些重要的生物制药项目的支持。包括白介素2和干扰素的研究和开发。国家为了计划专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这有一个非常高水平的研究和开发在一些单位建立国家级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如新药筛选中心,GLP安全性评价中心,丰富的临床研究中心。在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如上海浦东生物医药开发基地、广东中山健康产业基地。地方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特别是一些科技和经济发达的省市政府。上海市政府在去年就决定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上海建造了三个生物科技园区在松江漕河泾、浦东建立一个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在松江,还将建立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核酸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 上海浦东生物医药基地是一个基地联合举办的上海市政厅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还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政府早在10年前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发送超过30留学生高科技工业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其中12个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因此,勇气和决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政府还与国家合办了几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如中山健康产业基地、佛山医疗器械基地等等。这两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香港特区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包括生物制药行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所有这些已经创建了一个好机会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2.5国际生物医药市场现状近年来,在化学药和中药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领域发病率有所升高,生物医药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将成为今后医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世界药物销售额前三十名中有三分之一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占世界医药市场的比重约为17%,此外,全球免疫类药物总销售额的79%、肿瘤类药物销售总额的35%都是生物技术药物。美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是全球最发达的,在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种类、数量和生物制药的市场总额及临床使用方便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占市场份额第二地位的是欧盟,欧盟的生物制药的销售额约占全球的22%左右,英、法、德等国家在生物技术的研究和生物制药方面也成绩斐然,在某些技术领域甚至超过了美国。日本在生物制药领域有一定的成绩,在日本,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生物医药的研究,日本很多公司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实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俄罗斯的多个科研机构(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在基因的研究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2.6世界各国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的对比分析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美国发布21世纪的“新生物学”:如何确保美国引领即将到来的生物学革命的报告、英国发布生物科学时代:2010-2015战略计划,除此之外,日本、印度、英国也都出台了相应了国家战略计划。为了清楚产业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格局的影响,下面对生物医药产业较发达的美国、欧洲(以英国为例)、日本以及正在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几个亚洲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些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2.6.1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供求双向的激励政策作为世界上生物医药技术最先进、生物医药市场最大的国家,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成功也离不幵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美国政府同时采取“拉推并重”(pull and push)的产业政策,一方面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企业,另一方面也为生物医药产品提供了相当大的市场。美国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高效的监管审批流程及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这些都为周期长、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蓬勃发展的外部环境。美国政府有成熟的专利法系统,最近还推出为生物药提供12年的数据保护期的政策,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也对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税收减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 直保持较高的效率,帮助申请企业及时有效的完成审批。美国政府为生命科学提供的研发资金最多,也为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了各类项目基金。美国的金融业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风险投资额投向生物技术公司的近40亿美元,而且很重要的是,这些当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因此,美国有世界最大的生物技术产业群,学校、研究所、公司及风险投资机构相邻,形成一个和谐的有效的系统。此外,在美国,创新型生物药可以根据市场定价,政府的公共医疗报销范围也涵盖了大部分的生物医药产品。美国的商业保险业也非常的完善,在美国医疗的支出约占1/3,保证了生物医药产品具有较广阔的市场氛围。在欧洲,英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建立了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并且对生物药提供11年的数据保护期,也同美国一样拥有高效的监管审批制度。英国政府也注重产业群的培养,重视培养处在成长期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此外,英国政府的全民医保覆盖也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基础,所以很多世界知名制药公司愿意在欧美投资。2.6.2单独依赖市场需求的拉动很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持久快速发展日本同欧美国家一样同样拥有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高效的监管审批流程,政府也将生物医药纳入了基本医保范围,国内有较好的市场环境和较强的研发能力,但由于缺少合适的产业政策,使得研究成果走向商业方面不是很成功。在日本,高端科技人才很少像创新型小企业流动,风险投资市场也没有美国发达。日本也认识到这些问题,已经将二十一世纪命名为“生命科学”的世纪,并且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旨在加强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成功走向商业化。2.6.3即使国内市场需求不是很大,国内适当的产业政策和全球市场的需求照样能够拉动生物医药产业的较快发展新加坡国内市场不是很大,也没有大量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人才,但是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新加坡政府提供丰厚的奖励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的人才,使得国内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科研人数在2006年增加到2962人,而六年前的科研人数却寥寥可数;新加坡政府还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较大幅度的税收减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知名制药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受这些强有力支持政策的影响,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在2010年达到了 180亿美元,是2000年产值的3. 6倍。由于医保覆盖范围较少、病人支付能力有限以及市场较难进去,印度国内的生物医药产品的市场也不是很大。而且,印度存在缺乏有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国内质量标准与国外存在差异等问题,所以对外商在印投资没有太强的吸引力。由于本身国内市场的有限,印度自己的较为成功的企业,也将眼光方向了全球市场。由于韩国国内较低的药品定价及较窄的医保覆盖范围,韩国国内的生物医药市场的规模较小。韩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投资,期待培养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创新能力,但是实际上韩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是进行生物类似物的生产,生物类似物的工艺流程等方面虽然与创新型生物制药有相似之处,但如果想通过这些基础壮大创新型生物制药的研发能力仍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政策特点及价值取向尽管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但是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是加上大,周期长,许多,高投资,因此需要所有力量,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共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可以维护国际成功经验和中国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了我们国家的特色培养跨国制药集团公司的国际竞争力2。3.1 基因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风险投资机制基因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是生物医药产业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若要以技术创新来带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首先发展基因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目前,我国生物工程技术制药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阿尔法和伽马干扰素、白介素2、乙肝疫苗,促进细胞生长,环孢菌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集落形成刺激因子g - CSF(粒细胞),GM 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已经完成,细胞生长肽即将进入三期临床,下游技术一直落后国际先进水平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上海、深圳、长春、厦门、杭州等地,生物技术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到本世纪末,总产值4000000000元。研究生物技术在我国政府的支持有一定实力,但与美国相比,欧洲,日本,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基因工程的研究领域。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增加投入,培养人才,制定优惠政策,以支持其发展。 生物技术始终是一个很年轻的工业。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新企业成功成为生物技术制药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在大多数其他很难发展。制药列出的巨大的障碍是中国的一些不合理的监管规定和对资金的巨大需求。 由于很多公司连年亏损,所以将资金用于新药研究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产品的发展,临床试验的过程,最终推向市场,不能由公司独立完成,还需要政府的帮助。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是一个“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的行业,机制,因此需要引入风险基金,以帮助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产业化的技术。这种做法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必须采取的措施。利用风险投资推动生物医药研究开发RD合作的产业化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对精密仪器和先进设备依赖很大的产业。开发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不仅有一流的人才,但也有一个一流的设备。在中国,绝大多数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和研究机构没有这两个一流的,这要求我们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最大化建立广泛合作,为了加速生物医学创新的研究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可以促进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R & D)通过风险投资合作。这种合作包括:不同级别的国内的合作,国内和香港合作,在国内和国际的合作,后来两个合作是促进效益,因为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一流人才在中国大多集中在海外,尤其是大量的外国学生。但是,由于缺少一个风险投资机制来吸引这一大批人才来规范这种合作,那就很难推动其产业化。另一种值得推动的合作就是内地与香港的合作。香港最近投票一大笔钱在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生物技术、购买仪器和设备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需要,但香港在这方面缺乏专业知识,虽然近年来,香港的大学,特别是香港大学科学与技术,引入了大量的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一流的人才,但这样的研究,教学和研究的学校和相关维护基本只有,很难形成一个足够的力量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如果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合作,最有效地整合相关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我们的研发将迅速走向产业化。互补效应,不是简单的1 + 1 = 2 + 1,但远远大于2。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依靠风险投资3。3.2利用风险投资来促使R&D创造高价值的国际专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生活的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的扩张,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推出了政策和计划,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为人们都知道,未来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概括地说,主要是通过其进步来推动现有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科学技术发明来创造新的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这些专利产品和技术随即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依靠专利更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先进地位在许多领域的仿制药和中药研究。我们需要的是属于我们的中国,国际专利保护制药技术和医药产品。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对于我们国家一样大,特别是我们国家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旦加入,生物制药行业我们将受到国际专利保护限制,不能非专利到期药物生产、它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制药工业。如果我们能携手开展上述三种生物医药研发合作,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加快产业化研发,但更重要的是创造高价值的国际专利。在国际工业、生物医学、制药相关技术和产品,价值至少3000000美元。近年来许多例子表明,一些重要的专利的价值将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例如,美国安进(Amgen)公司花了2000万美元买下一个与人体肥胖相关基因的专利;格兰素威康(GlaxoWellcome)用5亿美元收购Affymax公司,也是使用价值的新药专利技术的快速筛查。所有这些例子显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创建国际专利的高价值。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真正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同时,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在选择生物医学项目,创造高价值的国际专利的目的,不是目光短浅的,才发现简单的重复,Duanpingkuai项目。同时意识到,投资创建国际专利项目,而不是长期没有好处,虽然一种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将平均花12年,但发展新药专利可能只要1 - 3年。一旦你有了一个高价值的专利,所有投资回报可以通过出售专利(或上市公司获得),不必等到新药获得批准。在我们国家,投资者很难实现这一潜力。科学研究基金在中国的销售人员经常支持两个项目:非常基本和Duanpingkuai项目。前者是很难产生成果的经济价值;后者是绝大多数的跟踪,不能创建专利保护。中国制药企业,更不可能创建专利开发项目。然而,在美国风险投资通常是高价值专利公司获得短期投资回报。因此,我们必须依靠风险投资来克服在中国缺乏技术创新的风险资本投资的利用,促使国际专利的研发创造高价值。3.3 利用风险投资来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一个特殊的技术突破(如克隆治疗疾病的基因),取决于一系列高科技合作和协调,形成有竞争力的规模。国家在许多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经历这样的合作与发展阶段,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例如,美国通用和Am1gen这两个成功的公司不仅有大量的优秀分子生物学家从事新药开发的上游工作,但也有许多其他领域的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操作在下游净化、毒理和临床试验设计,产品回报,每个链接的产品销售,所有这些人在一起,为了发展国际专利的高价值,可以使产品清单,产品能有效市场,以获取巨额利润,企业也通过一个或两个这样的成功的产品继续增长和发展,并成为企业集团。为了达到这种大规模的合作,必须有大量的资本投资。然而,对于早期生物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如此大的投资,在中国不能支持的银行,和可能无法获得研究基金的支持,更不用说制药企业。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依靠风险资本促进创新生物医药研究和开发的早期,以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集团。香港与内地合作,风险资本的两个地方的支持,通过生物医药领域合作,相互补充,以充分发挥互补的两个。这是在以下几点:中国有很多上游研究一流人才,香港可以为这些人才提供一流的设备上游开发;中国大陆有良好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基地,毒理学和药理学,药物动力学,功效试验新药,在香港可以弥补在这方面不足:香港提供熟悉国际操作的人才,内地提供药品报批的专家,由此来共同申报美国、欧洲、日本的新药证书;产品批准,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可以发挥作用,新产品成功地向世界,从而获得巨额利润,这样,新公司将很快成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在成长过程中,香港可以帮助新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融资和上市股票和其它方面的增长,因此,它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发4。上述方面的合作,如果你能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可以促进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风险投资的支持是真正依法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支持的唯一目的是支持项目的成功,为了获得投资回报。如果政府基金,基金或贷款的科学和技术,这种支持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律的干预,如行政干预和政治干预,所以很难促进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创新,更不用说培养生物制药集团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第四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出口贸易的政策选择从总体上看,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贸易呈现快速增长、产品集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显著趋势。4.1 发展趋势贸易总量逐年增大,显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在技术的驱动和未来需求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额每年增长15% - 20%的速度,贸易在2002年达到40000000000美元,2003年已达60000000000美元,预计将在未来20年生物医药贸易将超过化学毒品交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贸易总量逐年增大,显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5。发达国家在国际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处于产业的主导地位。在2003年世界药品市场,欧洲,日本,美国药品销售全球制药市场占据80%以上的份额。从生物医学,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人数达到4362人,约60000000000美元的总销售额,其中美国、欧洲、日本,公司占全球总量的76%,占全球总量的90%。美国是生物医药技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它国家,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的70%以上。产品市场销售的单一种类的市场集中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生物药物主要集中在单克隆抗体、反义药物、基因治疗、蛋白质药物和疫苗可溶性五类。单克隆抗体市场需求令人难忘。目前各种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试验中约100,大约总开发生物药25%,当前全球单克隆抗体市场销售额达到4000000000美元。市场集中度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4.2 政策特点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特点主要表现为各国保护性生物医药产业贸易政策盛行。当前,国际制药行业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非关税措施的广泛使用和战略贸易政策保护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6。进口的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手段限制外国生物医药产品。的进展,减少关税WTO,现在在发达国家一般使用到技术壁垒限制外国生物技术药物。在技术标准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技术规定的专利障碍和其他生物制药产品和服务贸易壁垒,技术法规障碍是最常见的障碍。欧洲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开发各种严格的法律和法规。这些规范事实上构成了出口许多国家生物药物技术壁垒。各国都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鼓励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由于生物制药行业的特点具有高投资、高附加值,规模经济,竞争是激烈的,明显的溢出效应,并直接关系到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使用的战略贸易政策支持生物医药行业增长,提高其出口竞争力。有吸引力的战略贸易政策是政府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巨额补贴。第五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5.1 生物医药产品的进口政策基于保护特性在生物技术药物在中国的进口超过出口,进口市场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