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1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设计 21.莫泊桑拜师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3、能感受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世界上什么家最难培养? 2、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 / 31 2、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哪些词语写出了莫泊桑热爱写作?(用 “ 酷爱 ”说一句话) 3、简介福楼拜。 4、指导朗读。 四、小结 五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查找并开始阅读莫泊桑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第一次求教的情况 默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这一句。 3 / 31 指导分角色朗读。 3、交流第二次求教的情况 自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这次 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莫泊桑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福楼拜的话。(用 “ 滔滔不绝 ” 说一句话) 指导分角色朗读。 4、交流第三次求教的情况 自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这次老师是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这些话说明福楼拜是个什么样的人? 莫泊桑有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分角色朗读。 5、小结延伸。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样做 的? 2、指导朗读,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同桌分角色朗练读课文 五、述说感受 你领悟到了什么?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4 / 31 2、整理自己的感受。 22.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 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 “ 阅读提示 ” 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5 / 31 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 5 个生字。 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导言: “ 风筝 ” 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 “ 理想的风筝 ” 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 2质疑:如,理 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 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 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6 / 31 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 “ 阅读提示 ” ,自学探究。 (1)本课 “ 阅读提示 ” 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 “ 自问 ” 有什么特点? (2)鼓励 学生学习 “ 阅读提示 ” 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按照 “ 阅读提示 ” 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 (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 (3)作者为什 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 “ 自问 ” 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7 / 31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 “ 自问 ” 的理解。 (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我 ” 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 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 “ 我 ” 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a 写 “ 我 ” 的心理活动 “ 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 。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 在“ 我 ” 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 b 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七作业: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23.孔子游春 8 / 3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 8 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2、 8 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揭示课题 1、 “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 ?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 3.揭示课题: 12 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用 “ ” 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 “ ” 画出不理9 / 31 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 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 .默读课文 :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体上 写了几部分内容 ?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 五 .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 ,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10 / 31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分为几部分 ? 二、精读课文 : 1反复轻读课文 ,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 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是她()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11 / 31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 ,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 “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由此看来 ,水是真君子啊 !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 3-9 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 1、 2、 8 自然段。 12 / 31 2将第 2、 8 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 1、 2、 8 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 ,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 了腔 :” 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 “ 我希望成为 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 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课文 10-17 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 13 / 31 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 1、同桌交流、讨论。 2、指导造句,评议。 3、把句子写 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板书: 12、孔子游春 有德行 有情义 14 / 31 看水、议水 有志向 真君子 善施教化 弟子言志 有福同享 不好表功 24.明天,我们毕业 教学要求: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5自然段。 (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天真烂漫 ”“ 凝聚 ” 造句。 (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15 / 31 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 段( 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 2 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 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6 / 31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 1) “ 眷恋 ” 是什么意思?眷恋什么? 美丽的校园 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 2)还会眷恋什么呢? 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 3)为什么呢? 为什么深深眷恋美丽的校园? 为什么深深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为 什么深深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17 / 31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教师巡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 1)指名回答 ( 2)欣赏画面,体会校园的美丽。 引读 :我还清楚地记得 ,6年前 ,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 ,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 3)校园这样美丽,可明天就要毕业了,你想对母校说什么? 带着对母校的热爱、眷恋之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 1)听录音,欣赏录象 ( 2)出示句子 6 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 五彩斑斓的画卷! ( 1) “ 五彩斑斓 ” 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6年过去了 ,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 ,懂得了怎样做人 ,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母校啊母校 ,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我们怎么能忘记 ! 18 / 31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校园生活这样多姿多彩,你能通过 朗读,表达出母校的热爱和赞美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 1)指名交流 ( 2)出示句子: 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 1)联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 “ 老师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 ( 3)你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也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你有切身的体会吗? 过渡: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欣赏音乐),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炽热的心跳。 ( 1)交流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 2)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明天,我们就要毕业,。我们眷恋美丽可爱的校园,(因为)它是那样诱人; 我们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因为)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我们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19 / 31 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让我们同唱一支歌,说声“ 谢谢,母校 ”“ 谢谢,老师 ”“ 谢谢,亲爱的同学 ”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 4、 5 自然段 2、作者眷恋母校、眷恋老 师,想以怎样的行动来报效母校和老师呢 / 二、讲读第三段 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着 6 年前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心愿呢? 2、出示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 “ 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 ( 1) “ 栋梁 ” 是什么意思? ( 2)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 6 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材、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 / 31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5 明天,我们毕业 6年的学习生活 学到了 懂得了 更感受到了 敬爱的老师 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 眷恋 习作 7 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2、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 老师的真情实感。 4、按照习作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21 / 31 一、激情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集体中,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讨论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我的理想等。)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提出习作要求: ( 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 2)要写真实事情,抒发真情实感。 ( 3)写完后认真修改。 四、创设情境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我 (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2 / 31 2、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 学们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 (谈谈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 (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很多,请学生自己回忆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两件事,全班再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六、完成习作 1、拟写初稿。 2、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3、评议赏识,表达心声。 练习 7 教学 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 23 / 31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5、写好毛笔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 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经常使用的一些语言出处在哪,同学们一定会很关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些常使用的语言的出处是哪里。 ( 2)学生读第一部分。(重点读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 3)教师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 5)师生共同给出答案。 24 / 31 2、教学第二部分。 ( 1)要求学生读题,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孔子的名言。 ( 2)学生反复读这 几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 4)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 5)师生共同评议。 ( 6)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 1)学生回忆:老师说过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 ( 2)指名学生回答。 ( 3)师生评议。 ( 4)拓展。(要求学生在积累名言时注意对意思的理解,并争取知道其出处;多积累,多运用)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和出处。 ( 4)同学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孔子说的,大都出自论语) (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 6)学生练习背诵。 25 / 31 2、积累反馈。 ( 1)指名读。 ( 2)集体练读。 ( 3)集体齐背。 ( 4)指名背。 教学后记: 第二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 1)指名读题,进一不明确练习要求。 (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孔子游春。 (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繁简相差教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 5)教师重点指导 “ 普照、泗水、翩翩 ” 等词的 间架26 / 31 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 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 临别赠言 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 :临别赠言。 27 / 31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何为 赠言 ?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 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 下水 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 时 教学要求: 28 / 31 1、继续训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写字注意做到一气呵成。 3、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