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编号:259228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74.46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11-22 上传人:遗**** IP属地:湖北
6
积分
关 键 词:
我国 上市公司 绩效评价 现状 存在 问题 分析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内容简介:
摘 要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们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形成了绩效评价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但是这些理论和方法并非尽善尽美,都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并且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也受到了诸多质疑。绩效评价已经从最初的单纯评价成本阶段到今天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的绩效评价阶段,本文正是从国内外绩效评价的发展演变出发,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进行了重新构建,提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主体是各利益相关者,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前提,以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为绩效评价目标,对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等客体,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在此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并结合对 EVA和平衡计分卡两种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和讨论,分析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主要提出四方面改进建议,一是建立多角度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以满足不同评价主体的不同需求,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指标,建立尽量完整的评价系统;二是优化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从建立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合理设定评价指标权重等几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三是改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应考虑股权资本成本,增加以市值为基础的指标,并对非财务指标进行补充和完善等等;四是建立动态的绩效评价系统,只有一个开放的、可以适时调整的指标评价体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环境。 关键词: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 利益相关者 ABSTRACT At home and abroad,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were discussion and the research, has forme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ies and methods, but these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not perfect, and each has advantages,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defects and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pplicability in China has also been a lot of question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from the initial pure cost evaluation stage to todays application in enterprise strateg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g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evolution of r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a listed compan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 is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on the premise of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 value, so that all stakeholders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information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arget, the object of enterprises, managers and employees, on the basis of certain principle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and discussion of the two kind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EVA an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car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our cur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n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multi angle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subjects,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ttention index,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to complete; two i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listing Corporation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proposal from the established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non - financial indicators, balance between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a reasonable set of several aspects of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three is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performance of listing Corpora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increase the market based indicators, and to complement and improve on the non financial index; the four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only one open, timely adjustmen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and development objective Environmental Science。KEY 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lanced Scorecard; Stakeholders目 录摘 要1ABSTRACT21绪 论41.1研究背景和意义41.1.1研究背景41.1.2研究意义51.2国内外研究综述61.2.1国外研究综述61.2.2国内文献综述71.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81.3.1研究内容81.3.2研究方法92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概念和相关理论102.1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102.1.1 委托代理理论10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112.1.3 价值管理理论112.1.4权变理论122.2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122.2.1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目标122.2.2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133基于 EVA 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143.1 EVA 的基本理论143.1.1 EVA 的基本原理143.1.2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153.2 EVA 绩效评价的优点及局限性163.2.1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点163.2.2 EVA 的局限性173.3EVA 在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184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194.1 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194.1.1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194.1.2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214.1.3 其他绩效评价方法234.2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234.2.1 现有绩效评价体系不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244.2.2 指标权重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244.2.3 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254.2.4 在指标计算上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254.2.5 缺少以市值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指标265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改进建议265.1 建立多角度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265.2优化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275.2.1 建立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275.2.2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275.2.3合理设定评价指标权重285.3 改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295.3.1 考虑股权资本成本295.3.2增加以股票市值为基础的指标295.3.3 进一步完善非财务指标306结 论31致 谢32参考文献331绪 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截止到 2013 年 12 月 31 日,我国境内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 1434 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 89403.90 亿元,流通市值 25003.64 亿元,股份总数 14643.66 亿股,尚未流通股数 9104.34 亿股,占股份总数的 62.17%。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大量非流通股股份,目前开展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在致力于消除这种异化,力图完善证券市场的机制。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行,我国资本市场将开始进入到全流通时代。原来的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的股权也能够流通,关心股价成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大股东更有动力通过各种努力提高上市公司业绩。 2011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所有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大力推进国企改制上市和整体上市。意见中特别指出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本市场日臻完善,国有企业上市的数量将不继续增长,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上市公司已经越来越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与新的股权机制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成为必然。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上市公司日益成为市场主宰的今天,其经营业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有序竞争性。正确地选择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地反映公司经营业绩,为国家监督、公众投资以及内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1.2研究意义上市公司重要性已经日益突显,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人们也开始对市场树立信心,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越加关注。信息时代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在获取信息后人们的快速反映和应变能力更强了,各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信息给予充分的关注,使得市场也在绩效评价体系的指导下迅速反映做出调整,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中,适用于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政府对绩效的关注限于对国有资本资金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而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则由中介机构、学者和新闻媒介等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关注,然而这些民间组织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也基本上依据了国有资本金的评价方法,有的甚至更加简化,难以揭示上市公司的真实绩效。 从近几年中国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上看,国内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对企业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等诸多问题,绩效评价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但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特别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仍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本课题基于国外现有的绩效评价理论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展开研究,试图通过借鉴已经逐渐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得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主要查阅 2012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公司绩效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认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进行理论推演和研究,并对各种绩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从目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两种绩效评价方法EVA 和平衡计分卡法中提取各自的优点,提出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建议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 在西方国家中,美国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的最早,在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也最为领先。对绩效评价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成本绩效评价时期、财务绩效评价时期、综合绩效评价时期和战略绩效评价时期。 (1)成本绩效评价时期 从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初,这一阶段为成本绩效评价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早期的成本管理思想与简单的成本计算,1911 年,美国会计工作者哈瑞设计的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分析转变为主动地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达到对成本管理的目的,这是企业业绩评价的雏形。 (2)财务绩效评价时期 20 世纪初,亚历山大 沃尔在其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论著中提出评价企业信用能力指数时要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选取了 7 个财务比率指标给定不同的权重,用实际比率同给定的标准比率相对比,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他提出的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的方法,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1903 年,杜邦公司为该时期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提供了绩效评价原型,并发明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杜邦系统图”,投资报酬率指标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来评价综合性企业的多种经营、市场组织以及投资选择的问题,为企业整体及其各部门的经营业绩提供了评价依据。杜邦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奠定了以财务指标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统治地位。 (3)综合绩效评价时期 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随着西方市场形态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绩效评价的思想得到创新和发展,企业绩效评价已经从单纯的关注财务绩效进入关注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的综合绩效评价的时期。1932 年,英国管理专家罗斯提出了评价企业绩效的思想,设计采用访谈的方式了解部门绩效。企业绩效评价权变理论的提出将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纳入了绩效评价的范围,出现了一种更加综合的评价方法。克莱夫 伊曼纽尔博士和戴维 奥特利博士根据权变理论提出了由 17 项指标构成的“权变绩效计量”体系,这是一个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复合评价体系。 (4)战略绩效评价时期 这一时期的绩效评价已经不是单纯的对企业进行评价,而是将这种评价应用到企业管理的体系当中。1991 年美国的斯腾 斯图尔特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EVA 已经被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可口可乐公司,AT&T 公司等),财富杂志称其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是现代公司的一次革命。EVA 是公司经过调整的息前税后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该方法认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是真实反映企业价值创造、协调股东、出资人和管理人利益的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方法。1997年,杰弗里(Jeffery)等人提出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fined Economic Value Added,REVA)指标,进一步发展了经济增加值指标。 1.2.2国内文献综述 在旧中国,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统治,工商业发展极其落后,民族资本在夹缝中生存,理论界、知识界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核评价便自然成为理论界与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但其研究探索过程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经济体制的变化而渐进深化的。其发展大体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1)以实物产量为核心的评价时期 在计划经济时期,经营业绩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计划管理提供信息,因此,经营业绩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政府管理机构,重点是对企业完成国家计划进行分析,剖析其影响因素,检查企业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法令的情况等。 以实物产量为主的企业考核方式,准确地讲是与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产物,后果是国有企业严重缺乏效率。许多企业为了提高本企业地位,扩大管理者本人的绩效,都有一种总量扩张的冲动,千方百计争资金、争项目、争资源,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几十年一贯制,技术创新无从谈起,生产越多而积压越多。60 年代初期不少经济学家看到了这些弊病,开始提出了企业应以利润为中心的管理思路。 (2)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评价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按照用权利换效率这个法则,对国有企业开始实施放权让利式改革,逐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与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先后进行了提取企业基金制度、企业利润留成制度、企业利改税制度、企业承包制度等改革,国家对企业经营考核逐步过渡到以产值和上缴利税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在承包制度中基本上是以上缴利润的完成情况为考核中心。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缓解国家财政的拮据局面,将上缴利税指标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必然。 虽然 1984 年利改税改变了企业利税上缴办法,但企业上缴税收和上缴利润仍然是企业必须完成的计划指标。这一时期,随着国有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初步拥有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用利税指标考核企业具备了一定条件。当然,国家从国民经济总体有效性出发,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核管理还不可能完全抛弃行政管理和计划控制,其他相关指标仍然在考核评价之列。 (3)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评价时期 在总结了 80 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承包制的经验与教训以后,1991 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防止片面追求产值和速度,忽视经济效益的现象;同时提出在工业企业的考核上要淡化产值指标,强化效益指标。为了贯彻中央精神,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和国家统计局在 1992 年提出了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具体包括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净产值率(后改为增加值率)。同时根据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权数分配,并采用了标准值的概念,使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值进行评价计分。这是企业考核评价方法上的历史进步,对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与市场联系更为紧密,为适应这种变化,1993 年至今,我国先后颁发了四套相关的评价体系。 无论是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还是国资委等部门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都是相对于 80 年代以前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的巨大进步,对纠正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经济效益的现象,以及对纠正片面强调单一利润,忽视企业长远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 经过认真思考,本文决定以“绩效评价”为“纲”,以其贯穿和统领文中各章的内容,力求“纲举目张”。同时,针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广泛,我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出发,抓住影响绩效评价的重点,从基于现金流因素的关键财务绩效评价、上市公司战略绩效评价、上市公司治理绩效评价、上市公司源整合绩效评价、上市公司组织执行力绩效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模型研究,最后得出综合性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作为模型的运用,我在最后选取部分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模型运用与分析。本文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问题分析的研究主要分六大部分: 第一:选题意义、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第三:基于 EVA 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第四: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改进建议。 第六:结论与展望。1.3.2研究方法 1、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带来的影响用数据展现并定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文献研究方法。借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互联网查阅大量有关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虚心参考他人的结论和思路,在尊重、客观评价、吸收他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继续研究。 3、对比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带来的情况做出分析,借鉴他们曾经遇过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进而对其深入分析和探讨。2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概念和相关理论2.1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一般委托代理理论讨论的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道德危机及机制设计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行为者不仅无法得到关于所处环境和各种经济变量的全部信息,而且彼此之间拥有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某些信息由某些人独家拥有,这种信息称私人信息。在委托代理理论中,把信息在经济行为者之间不均匀分布的现象称为信息不对称或非对称信息。按占有信息的不同,通常把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方,把不占有信息优势且其行动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约束的一方称为委托方。“逆向选择”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参与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了解自己更多的特性,或者说是更多的关于可以影响交易契约结果的某些自然状况的知识,这些私人信息(知识)足以决定他所采取的行动是恰当的,但其他人却不能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可能隐藏自己的私人信息,甚至借此向其他人提供不真实的情况以获取私利。与逆向选择不同的是,道德危机并不是由签约之前就给定的外生信息分布不对称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签约后一方的行为不被另一方准确的观测或臆测到,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但对这种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并实施惩罚的成本是很高的,无法将这些行为的外部性完全内部化,重要的原因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机制设计指的是在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危机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一套制度安排来使代理人行动的结果接近或等于委托人的目标值。那么从理论上委托人就要通过一套激励体系诱使代理人愿意付出努力程度能给委托人带来价值最大化。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 80 年代以后其影响开始扩大,并促进了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管理者、供应商、员工、客户、政府部门等等,他们都对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股东只是其中之一。为了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应该将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中进行分配,而不同的分配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绩效水平。 由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的利益相关者,而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这种方法需要考虑的变量很多,并且需要企业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和平衡。并对企业的绩效做出整体评价,进而适时地改进企业公司治理架构的安排。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领域中,企业绩效评价是整个理论的核心,这是因为诸如谁来进行企业绩效评价、评价企业的什么绩效、采用何种方法来评价、评价结果如何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等问题实际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2.1.3 价值管理理论 价值管理(VBM,Value Based Management)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价值系统。对于上市公司,公司的价值体现为投资人在充分考虑了各种长短期因素后对企业所做出的综合评价,亦即企业的市场价值。现代企业,尤其是处于完善的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更加关注的应当是公司价值,而不是利润或者公司规模。上市公司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公司价值,其最终目标是增强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不仅要追求目前财富最大化,还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只有在财富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考虑财富的扩大。也就是说,首先得保证负债的顺利偿还才能生存,其财富最大化才能得以实现,这也就考虑了债权人的评价目标;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的长期价值有赖于员工的知识与能力,企业与投资者、客户、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着眼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平衡了各方利益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明确目标,找到关键的控制点,实施有效的战略方案,从而提高公司的股市表现,为公司的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公司创造的价值。经验表明最佳绩效评价指标应该与价值创造活动高度相关,尽可能客观,少受会计操纵的影响,能够兼顾长期和短期利益,简单明晰。 2.1.4权变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方式和技术要随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因变量和环境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函数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要求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技术条件、组织规模等具体情况而进行;因而作为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业绩评价系统,也应纳入权变的理念。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是要与企业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并随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拓展。概括地说,根据权变管理理论,实践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所有这些为后期业绩评价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将是我们对企业业绩评价标准研究的理论基础。2.2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2.2.1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目标从广义来讲,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目标就是揭示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狭义上看,各利益相关者以其自身利益为目标进行业绩评价,即不同信息使用者进行绩效评价的具体目标不同,但对各绩效评价主体而言,进行绩效评价的目标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但他们都是为了确保自身利益的实现。 股东不仅要追求目前财富最大化,还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只有在财富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考虑财富的扩大。也就是说,首先得保证负债的顺利偿还,能生存,股东财富最大化才能得以实现,这也就考虑了债权人的评价目标。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的长期价值有赖于员工的知识与能力,企业与投资者、客户、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着眼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外部绩效评价可以让股东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掌握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正确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提高竞争实力;可以促使上市公司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将上市公司的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相结合。而上市公司内部绩效评价的目标则是控制管理过程,掌握和检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发现问题、分析和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实现业绩的提升和上市公司管理改善,从而增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2.2.2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其中财务评价指标用于综合评价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绩效状况,而非财务评价指标用来衡量与企业长远发展有关的因素。财务指标包括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EVA、托宾 Q 等等。非财务指标主要是关于战略管理方面的指标,如发展创新指标、人力资源指标、行业影响指标等等。财务指标通常衡量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经营绩效,而非财务指标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的未来财务绩效。相比较而言,财务指标的数据更容易获取,而非财务指标的确定在技术上更加复杂。 绩效评价体系最终要归结于评价指标的设定上,只有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有效的衡量上市公司绩效。因此,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和计算应当是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2.2.3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原则 (1)可操作原则。可操作性主要是评价体系本身的可行性以及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如指标体系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同时如果某项评价指标虽然有用,但为获取该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利益时,一般应放弃该项指标转而选取其他可替代的指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的内部评价者比外部评价者更容易获得可靠的信息,因此,就可操作而言,内部评价可以选取更多的指标和数据。 (2)系统性原则。在确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时,一要注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协调,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协调。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而非财务指标体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定量指标主要以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定性指标则从其他方面反映企业的运作状态,因此需要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一是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协调。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套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能够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个方面要全面考虑,在设计业绩评价指标时,既要考虑企业内部各种影响战略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而,又要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关键指标要互相衔接,并赋予适当的权重。 (3)成本效益原则。在指标体系及指标项目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有一些评价指标项目固然很有用,但如若为获取该项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利益,一般应采取放弃该项指标转而用其它成木较低的替代指标项目。 (4)重要性原则。这里重要性原则是指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因为它有助于从不向侧面显示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过于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会使整个评价体系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来展开评论。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按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每个方面。 (5)激励性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中国上市公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奠定基础,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应当把评价范围限制在管理者所能控制的范围内,非可控指标要尽量避免出现,否则会引起管理者的抵触。此外,指标水平应是平均先进水平,这对管理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其工作潜能。 3基于 EVA 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3.1 EVA 的基本理论3.1.1 EVA 的基本原理 EVA 是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具体讲,就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成本)之间的差额,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它是公司业绩的度量指标。与大多数其他度量指标的不同之处在于,EVA 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的成本。从算数的角度说,EVA 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再减去债务和股本的成本,剩下的利润才是这些资金在给定时间内创造的利润。通过下面对 EVA 指标进行分解,可以看出 EVA 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EVA=资本效率资本=(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率)资本=(销售利润率资本周转率-资本成本率)资本。其中销售利润率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可以提高资本周转率,优化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资本成本,通过追加回报超出资本成本的投资能够带来盈利性增长,而削减回报低于资本成本的投资改善资产管理。 尽管 EVA 的定义很简单,实际计算却较为复杂,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时需要对会计报表的某些数据进行调整,以合理消除根据会计制度编制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真实情况的扭曲;二是资本成本的确定需要参考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 3.1.2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 EVA 考虑了有关企业价值创造的所有因素和利益关系平衡,不仅仅是一种企业业绩度量的指标,而且是一个全面的财务管理架构,甚至还包括了有关经理人薪酬的激励机制。思腾思特公司提出的 4 M 理论可以最好地阐释 EVA 体系,即评价指标,管理体系、激励制度和理念体系: (1)评价指标(Measurement) EVA 作为评价指标可以用来较准确的评价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业绩。在实际操作中,EVA 对传统利润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从而尽量消除会计运作产生的异常情况,并尽可能地使其与经济真实状况的吻合。如现有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公司把研发费用作为费用一次性计入当年损益,实际上研发支出往往是对未来产品或业务的一种投资,它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因此,在 EVA 计算过程中,将其视为一种长期投资,进行资本化处理,并在适当的期限内分期摊销。 EVA 评价指标不仅度量企业资本的规模性,表明企业发展的机会与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测算企业资本的效益性,反映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而能够披露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真实信息,为资本的优化配置提供准确的价值导向信号。 (2)激励制度(Motivation) 在 EVA 激励制度下,管理者为获得更多利益的唯一途径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管理人员创造的 EVA 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多。现阶段许多针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报偿计划过多强调报偿,而对激励不够重视。无论奖金数额高还是低,都是通过每年的预算计划确定的。在这种体制下,管理人员最强的动机是制定一个易于完成的预算任务,并且因为奖金是有上限的,他们不会超出预算太多,否则会使来年的期望值太高,甚至使其信誉受损。思腾思特公司提出了现金奖励计划和内部杠杆收购计划。现金奖励计划能够让员工像企业业主一样地得到报酬,而内部杠杆收购计划则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的所有关系真实化。以 EVA增加作为激励报酬的基础,正是 EVA 体系蓬勃生命力的源泉。现阶段许多针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报偿计划过多强调报偿,而对激励不够重视。而在 EVA 奖励制度之下,如果 EVA 的增加最大化,就是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由于这种奖励没有上限,并且脱离了年度预算,EVA管理人员更有动力进行全面经营,并且会在投资时考虑到长远利益,从而创造较多的 EVA,得到的奖励也就越多,而奖励越多,股东所得的财富也会越多,使得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统一起来。EVA 能使经理人为企业所有者着想,使他们从股东角度长远地看待问题,并得到像企业所有者一样的报酬。 (3)理念体系(Mindset) 全面执行 EVA 体系,将使企业文化发生深远变化,将 EVA 引入到企业文化中,把它作为计划、决策和经营关注的焦点,使得创造价值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就首先要求员工们在认识方面意识到:EVA 能够也必须高于其他财务和营运指标。如果 EVA 只是作为许多其他业绩衡量指标的附加手段而得以实施,那么混乱的情况仍将在企业继续存在。其次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将 EVA 应用于广泛的重要决策程序中,比如制定预算和战略方针,当然对员工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EVA 管理使得不仅只有财务工作者与财务打交道,管理者也必须接触财务理论,企业所有部门都以 EVA 作为共同的目标,加强了部门合作,消除了部门目标不一致带来的内耗。提高 EVA 是企业得以稳定发展,员工利益逐步提高的切实保障,因此,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也都会从股东的利益出发去做决策,减少了道德风险。在 EVA制度下,所有财务营运功能都从同一基础出发,为企业各部门员工提供了一条相互交流的渠道。EVA 为各分支部门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决策部门和营运部门建立了联系通道,并且根除了部门之间互有成见、互不信任的情况,这种互不信任特别会存在于运营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如果 EVA 制度全而贯彻实施,EVA 财务管理制度和激励报偿制度将使公司的企业文化发生深远变化。3.2 EVA 绩效评价的优点及局限性3.2.1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点 (1)EVA 综合考虑了股权投资成本和债权成本,从股东的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从而真正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EVA 的理论指出,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所有资本的回报,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的盈利能力。EVA 与传统基于会计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机会成本)考虑在内,减少传统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使得 EVA 更接近企业真实的利润。只有当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够说明管理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相反,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简言之,EVA 表明了一个企业在会计年度内所创造或毁损的股东财富,反映了资产的运作效果。EVA 有利于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从股东的角度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明确提出将具有机会成本的股权投资考虑在内,是 EVA 与其它财务指标相比最重要的优点。 (2)EVA 的计算尽量剔除会引起会计失真的信息的影响,从而减少传统的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的扭曲。传统的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剩余收益,由于是在通用会计准则下计算而来的,因此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失真,从而歪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 EVA来说,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的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通用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影响,从全面成本的角度来评估企业的价值。对会计信息进行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稳健会计和过去会计误差的影响,从全面成本的角度来评估企业的价值,防止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从而使 EVA能够更加真实、完整的评价企业业绩。 3.2.2 EVA 的局限性 (1)EVA 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认为,EVA 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企业,它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企业、新成立公司、自然资源公司等企业。金融机构有着特殊的法定资本金要求,不适用于 EVA。而且,把贷款总额作为使用资产将高估资本成本,导致结果扭曲;分析周期性企业时,由于利润波动太大,可能引起 EVA 数值扭曲。对于这类企业,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来分析公司似乎更为恰当;新成立企业一般利润波动也很大。使用 EVA 的公司必须是一家持续经营企业。而新成立企业在创立初期还无法为市场带来新产品;自然资源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识别和取得“资源库存”。EVA 将资本化所有勘探费用,无论发现矿藏与否。问题在于资本化费用并不必然与勘探价值相关。EVA 将勘探费用和机械设备视为一样,进行资本化处理。事实上,对于能源公司来说,由于商品价格变化、工艺进步等原因,潜在储量价值将随时间上涨;而机械设备价值将随折旧逐渐降低。 (2)资本成本较难确定。在 EVA 业绩评价体系中,EVA 指标的计算非常关键。EVA 的理论公式看上去简单明了,似乎计算得出 EVA 很简单,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资本成本在计算 EVA 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准确而又合理的确定资本成本。斯腾斯特公司采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CAPM)来估计资本成本。CAPM 是利用证券的 系数来确定期望收益的一个模型。CAPM 的假设比较抽象,模型也相对简单,在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很少存在,风险也不只是证券收益和市场组合收益之间的变动程度。因此,利用 CAPM 估计资本成本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其准确性令人怀疑,以此为基础计算得出的 BVA 在用于评价企业业绩时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因此,在 CAPM 方法得到经验性检验之前,尚不能否认 EVA 方法 WACC 确定方面可能存在“局限性”。不仅于此,在资本市场发达或投资渠道众多的“半强效市场”的国家、地区,资本成本可以较容易的确定;但在资本市场不发达或投资渠道少的“弱效市场”的国家、地区,此系数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确定使资本成本的确定也是一个难题。 (3)EVA 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行为。EVA 的提倡者声称,EVA 能有效的消除经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空间。从会计利润到 EVA 的诸多调整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减少或消除管理当局人为操纵会计数据的机会。再加上 EVA 薪酬激励制度的独特设计,从而使经理人员与股东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将企业的经理人员转变为“准所有者”,力图使经理人员与股东承担同样的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防止其短期行为。然而,实际上管理者作为股东授权经营的经理人,在经济人假设下,必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其自身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经理人员仍然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当期的 EVA 值及 EVA 在各期的分布,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动机仍然存在,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行为。此时,如果公司仅仅以 EVA 进行绩效评价会造成激励失灵或功能失调。 3.3EVA 在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EVA 概念于由 2001 年思腾思特公司引入中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中国分公司与财经杂志合作,已连续推出了 2000 年、2001 年和 2002 年度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EVA 的概念体系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前,在许多国家已经证明它是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工具,在许多知名大企业如可口可乐,AT&T 中实施这一工具。而 EVA 在中国尚在成熟和发展过程中的资本市场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许多投资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开始关注 EVA,国内的青岛啤酒、宝钢、中化国际、德隆投资、李宁体育等等大型企业纷纷采用了 EVA 工具来加强自身管理。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机构也对 EVA 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推广。 然而在 2003 年,思腾思特公司却悄然退出了中国市场,究其原因,并非 EVA 的理论发展不成熟,思腾思特中国分公司的总经理康雁认为,思腾思特遇到的问题与麦肯锡和 BCG 刚进入中国时类似,在方法论上已经十分成熟,但在进入新市场时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中国市场。 思腾思特公司虽然退出了中国市场,但这并不代表 EVA 也退出中国。国内许多学者对EVA 进行了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有大量的 EVA 指标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实证研究的有关文献,深圳和证券交易所的胡继之将 EVA 指标引入我国证券市场并探索 EVA 在投资分析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两个领域中的应用,利用我国股市的历史数据分析,证明了在我国股票市场 EVA 指标反映股票的能力优于传统指标,从而可广泛地用于投资分析。 4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4.1 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 4.1.1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 2011 年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层次共 32 项指标构成。指标体系内容及权重如表 4-1 所示。 表 4-1 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层次共 32 项指标构成,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核心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的四类 8 项计量指标构成,用以产生企业绩效评价的初步结果;修正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评价形成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的企业绩效评价基本结果,具体由 16项计量指标构成;评议指标是用于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形成的基本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基本评价结果。财政部等四部委颁布的这套评价体系旨在改变过去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统一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原有评价体系,该体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在评价方法上采用了综合评价法,改变了过去单个指标计算,分头评价的方法。 4.1.2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20011 年 9 月 12 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其评价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任期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另一方面是年度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盈利质量和现金保障状况;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企业经营增长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销售增长、资本积累、效益变化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盈利质量和现金保障状况;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企业经营增长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销售增长、资本积累、效益变化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是指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指标及权重情况如表 4-2所示。 表 4-2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盈利质量和现金保障状况;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企业经营增长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销售增长、资本积累、效益变化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是指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实行百分制,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通过征求咨询专家意见和组织必要的测试进行确定。相对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增加了对企业负责人及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并且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调整,其中财务指标占 70%的比重,非财务指标占 30%比重。其评价客体有两个,一是企业负责人,二是企业,因而其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各指标的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通过参照咨询专家意见和组织必要测试进行确定。 4.1.3 其他绩效评价方法 一些咨询、评估机构也开始涉足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他们往往与证券报刊杂志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指标综合判断上市的经营业绩,对上市公司进行排序,并公开结果,引导投资者的行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有中国诚信证券评估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杂志、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证券报与上海亚商咨询公司合作等分别组织的绩效评价。 (1)中国诚信证券评估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的绩效评价 从 1996 年起,中国诚信证券评估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每年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其评价方法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全部资本化比率一共六项指标分别进行考核,按照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确定权重,与各单项指标考核平分相乘加总进行评价。 (2)上海证券报的绩效评价 它的评价方案是依据上市公司当年盈利水平、发展速度和财务状况确定了六项指标,也是按指标的重要性确定权重,与各项指标得分相乘加总进行评价。 (3)上市公司杂志的绩效评价 上市公司杂志从 1999 年起,进行“沪市 50 强上市公司”排名,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市值等四项指标。评价方法是计算沪市全部上市公司单项得分,分别按各项指标大小顺序进行单项排名,单项名次数即为这些上市公司该项指标的得分;其次是计算综合得分,即将 4 项指标的单项得分加总;然后再按照综合得分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名,对于综合得分相同的上市公司,按主营业务收入大小顺序排名;最后剔除净利润为负值的上市公司后,取前 50 名为“沪市 50 强上市公司”。4.2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4.2.1 现有绩效评价体系不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仅凭少量评价指标来体现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否获得长期的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企业的在设定自己的绩效目标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其原因是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公司,并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仍只用几项基本的评价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简单排名,这显然是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主要执行国家评价的职能,以政府或出资人的角度从企业外部进行评价。出于评价的目的和所处的立场与角度考虑,其关心的内容和侧重点主要集中在维护出资者的利益上,注重的是对企业经营业绩现状的评价。客观地讲,从国家或控股股东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或控股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本身无可非议,问题是这种绩效评价方法忽略了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非控股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企业员工等。由于他们与控股股东的投资目的或追求目标不同,因而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各不相同。所以,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应是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应充分考虑上市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目的和需要,对公司来讲,这些目的和需要正是公司战略管理应当考虑的因素。 4.2.2 指标权重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现行的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置仍然缺乏科学合理性,一是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各自权重的确定上缺少有效性证明,财务指标权重仍然偏大。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模型中财务指标占了 80%,非财务指标占据 20%,而在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占 70%,非财务指标达到了 30%。可以看出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模型中,非财务指标的权重有所上升。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模型,选取的指标则全部为财务指标,其他绩效评价方法也基本上选用财务指标作为主要绩效评价指标;二是各项指标权重凭经验确定,主观性较强。不论是我国国有资本金评价体系,还是其他的评价方法均采用了单一的主观赋权方法,权重值的大小完全由人决定,难免受到很多主观影响,丧失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4.2.3 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初步地涵盖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力图实现多层次的修正和多因素的互补。但是,其运用的指标虽多,看似全面,但指标之间采取了固定权重的形式,未能申明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与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显得生硬,对评价者缺乏指导性,难免削弱激励的效果。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只是各个指标的简单罗列。一是在财务指标之间缺少勾稽关系,现行的绩效评价办法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之间缺少关联,有些指标甚至负相关。例如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短期获利能力的指标,技术投入比率反映长期盈利能力,技术投入高,现行会计制度中对研究阶段的支出是进入费用的,会使净资产收益率降低,这两项指标是负相关的;二是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现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设置了 8 项评议指标,但这仅是将非财务指标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赋权,并没有真正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使用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分别进行测评的方法,完全将两者割裂开来,不能说明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不能很好的结合和统一,使长期目标和短期、结果和动因失衡。4.2.4 在指标计算上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 股权资本并非免费的资源,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均未考股权资本成本因素。投资者的股本投入也是具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从理论上来说等于股东投资于其它风险程度类似的企业所获取的利益,即经济学中所谓的机会成本。只有企业所创造的投资回报高于这笔投入的机会成本,才能说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不然投资者就会将资金投向其它企业。如果企业的长期投资回报长期低于投入的机会成本,该企业将迟早会被资本市场抛弃。 现行会计处理对权益资本的使用成本并未计量,而只对债务资本的使用成本进行记录。依据会计报表披露的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的指标不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绩效,其会计数据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在计算总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投资报酬率和每股收益等这些以利润为起点派生出来的各项指标时所用的净利润均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的因素。有些企业从财务报表和一些评价指标上看似乎是盈利,但如果将股权资本成本因素考虑进去,这些从利润表上看似盈利的企业实质上已经亏损。 4.2.5 缺少以市值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指标 除上市公司杂志的绩效评价采用了市值指标进行排名外,其他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基本不涉及以股票的市场价值为基础进行衡量的绩效评价指标。由于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与证券市场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证券市场的每日行市变化,在很在程度上又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盈利能力、资本实力、未来发展前景和公众形象做出客观而真实的反映动态与静态的股市行情,是投资者了解市场、分析和判断市场走向,顺利实施交易的基础。 实际上,股东和接受股票期权激励的管理者或者潜在的投资者等都十分关注股票的市场价值。只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过程控制指标的衡量与分析。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日趋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已经显示出我国在完善资本市场上所做出的努力。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达半强式有效,但已基本达到弱式有效,市场对公开信息已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投资者也越来越凭借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根据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资本市场必然由弱式有效过渡到半强式有效,股价最终会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 所以,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价是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市场对股票价值的反映,我们不能忽视市场对公司的评价,除了宏观不可控因素影响,公司自身经营政策的变化也容易引起股价的波动,因而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中,不应忽视股票市值。 5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改进建议5.1 建立多角度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现代组织由于几个方面的原因而不得不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首先,如果组织不能满足其利益相关者的特殊需求,那么将面临着他们反抗和拒绝合作的危险境地。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越来越少,顾客越来越少,员工士气下降,更高的成本以及更多的调查;其次,在法律上、道德伦理上,组织对其利益相关者负有责任。 只注重一个利益相关者即股东的需求就能生存和繁荣的日子已经远去了,在一个公司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在一个系统中相互作用,他们都是绩效评价的主体。现在以及将来,对组织来讲,能够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且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注重一部分表面上更具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和客户,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做法是一种短视的而且幼稚的行为。应当从只关心一个或两个利益相关者的观念中转变过来,逐步关心企业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从利益相关者那里得到的同时,也注意利益相关者的满意。 绩效评价方法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朝着他们想要达到的方向而设计的,它帮助管理者们明确是否将达到他们确定的目标。然而,战略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相反,它只是你所选择的战略如何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的路线。绩效评价的起点应是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即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5.2优化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5.2.1 建立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 从前述平衡记分卡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平衡记分卡力图实现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外部和内部、结果和动因、有形和无形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上述五种平衡关系,无论是从战略的层面上,还是从战术层面上进行考察分析,都会发现:平衡计分卡集中体现了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它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大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充分揭示了资金流、物流与人力资源之间如何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实现有效配置的客观规律性,也揭示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其根源是对资金流、物流和人力资源所做出的评价。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现这几种平衡关系有时会产生交叉和重叠,财务指标中包含短期指标,也可能包含长期指标,目前也有将部分无形资产逐渐纳入到会计核算中的趋势,财务指标也可能包含无形资产,因此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不能简单的用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有形和无形来说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关联。但是财务指标所依据的应当是过去交易事项已经形成的很可能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流出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财务指标是结果性指标,这个结果的产生依据非财务指标,即动因。因此,财务和非财务指标通过结果和动因建立关联。5.2.2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在指标体系中,应当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指标体系应同时兼顾公司经营过程和结果,包括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内部流程、客户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并与企业竞争策略相结合,做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尤其应注重设计反映长期效益指标。应当注意,尽管非财务指标很重要,它并不能取代财务指标,而应当被视为财务指标的有益补充。为避免非财务指标主观性相对较强和易于操纵以及难以用货币计量特点,公司应当考虑加强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可执行性。一般认为财务指标是滞后指标,它只能反映公司上一年度发生的情况,不能告诉企业如何改善业绩和可持续性发展。对于领先指标(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社会责任等)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关注,使企业更关注于过程,而不仅仅是事后的结果,从而达到了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有时可能会产生冲突,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有些指标需要其他指标做出牺牲方能得到改善。如产品质量与供货速度,产生的矛盾实质上受到评价主体的影响。所以,在制定业绩评价系统时,可供选择的业绩指标很多,应当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比例,适当地选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不同行业应设定不同的比重,比如信息产业的上市公司其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具有重要性,因此非财务指标相比较财务指标而言更为重要,应设定较大比重。5.2.3合理设定评价指标权重权重是指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指标时,对各个变量具有权衡轻重作用的数值,即权衡信用评级指标轻重作用的数值,也是重要性系数。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为了准确衡量这些指标对于企业业绩好坏所起的作用,就要对每一项业绩指标规定一个权数值,即权重或重要性系数,表示这项业绩指标作用的大小。如果哪一项业绩指标所起的作用大,权重就应该大;业绩指标所起的作用小,权重就应该小。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对企业业绩正确地评价有着重大的关系。权重确定小准确,在进行评价时,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指标十分重要,但把权重定得很小,实际上就缩小了这项指标的作用;反之,有些指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不大,但是权重定得很大,实际上是夸大了这项指标的作用,权重确定不准确,评价结果就可能遭到歪曲。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相关性权重法、系统效应权重法、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我国学者主张定量采用功效系数法、定性采用综合分析判断法进行企业业绩的综合评价,在实际应用时,总分评定法要为各项评定指标规定标准值,而且行业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值也不同,应用难度比较大。应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各项指标的满意值与不满意值的确定比较复杂,且权数一般凭经验来确定,主观性太强,综合评价的结果与实际状况出入较大。 5.3 改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5.3.1 考虑股权资本成本 从前述分析的 EVA 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在 EVA 的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在检验 EVA 在我国市场运用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中,乔华,张双全(2001)对上市公司 EVA 和 MVA 的相关性做了研究,他们随机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70 家公司,回归分析发现 EVA 对 MVA 的解释力远低于净营业利润, 得出了 EVA 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它考虑了资本成本因素,能较好地反映公司资本成本以及经济价值变化的特点,我国的股市己开始接受 EVA,但它对 MVA 的解释度还远低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水平;李延喜等(2002)以青岛海尔,春兰股份,上菱电器和海信电器四个绩优家电类上市公司 1996-2000 年数据为样本,发现 EVA 变动趋势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波动基本吻合;董守胜,程炜(2003)对EVA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作了检验,以 845 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在我国运用 EVA 衡量上市公司绩效是有限可行的尤其是具体结合分析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剔除虚报和水分后,该业绩度量方法比较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黄瑞芬,宋晓萌(2006)基于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约束条件,对传统的 EVA 评价指标进行了部分修正,并以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中的 21 家企业为样本,对其五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现阶段 EVA 评价方法对于公司价值的解释力不足。从上述不同阶段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EVA 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解释力还存在许多争议,EVA 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价值评价方法,受到我国市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地影响。本文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国有企业整体上市,EVA 这一评价指标将凸现其应用价值。在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中,应当使用 EVA代替净利润指标,因为 EVA 指标更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相应的对财务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应用净资产 EVA 率、总资产 EVA 率替代。5.3.2增加以股票市值为基础的指标为了克服以会计信息计量业绩而带来的经营短期化现象,有必要将会计信息之外的新的信息作为变量引人报酬契约,常见的可以体现企业长期业绩的指标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指标,一般指的是股票价格。与会计指标相比,市场指标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不易被经营者操纵,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二是十分重视股东的利益,以股东投资收益尤其是资本收入最大化为公司经营的第一目标。将市场表现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引导上市公司负责人重视公司业绩增长,重视公司经营风险,注重理性经营,逐步形成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成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投资参考。 股东追求财富最大化,财富最大化在股票上的体现是股票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把对经理人的激励与股票价值联系在一起,则有利于直接改善股东的福利。按照强势有效假说,一个有效地资本市场能有效的汇总信息,股票价格充分反映每个市场参与者的私人信息。根据这一假说,市场对企业各种变化的反应是衡量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努力投入的最好指标。如果市场认为某一新项目或企业战略会增加企业的总价值,那么有关企业的市场价值就会相应地上升。在这种条件下,激励方案的设计应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即以股价为业绩指标。5.3.3 进一步完善非财务指标 从公司角度建立有关内部流程、客户、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财务指标也是十分必要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忽略了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因此要对这几方面进行改进: (1)借鉴平衡计分卡内部业务流程指标,考虑完善内部流程层次的指标。从评价创新能力、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三个方面对内部流程层次的指标进行确定。 技术创新是指高科技发明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产品创新需要公司注入相应的资金,企业期望新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市场并带来效益。因此,创新能力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可以设置如下:一是反映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与使用情况的研究开发费用率指标;二是反映新产品研制效率情况的新产品开发速度,该指标越大越易形成竞争优势;三是反映新产品创利能力的新产品销售率和新产品投资回报率。 (2)建立包含人力资源评价指标的新体系。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是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而建立的,缺乏对企业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592280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