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系列(5)(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系列(5)(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系列(5)(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系列(5)(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高考生物(人教)一轮基础系列(5)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德州二模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C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D解析: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2、2018辽宁抚顺六校联合体期末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B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相同C某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O5N2,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X,则X的化学式应该是C5H9O4ND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条多肽中氨基数为mn答案:D解析:不同的氨基酸有不同的R基,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造成的,A正确;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相同,但排列顺序或组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B正确;根据丙氨酸的R基为CH3,可推知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O2N,该二肽水解时需要吸收一个水分子,因此另一种氨基酸X的化学式应该是C5H9O4N,C正确;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含有m个氨基的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中,氨基的个数为mn1,D错误。3、2018福建龙岩五校联考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很多人开始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答案:D解析:人进入高原后,由于氧气含量下降,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内环境pH略有下降,A正确;O2浓度降低,无氧呼吸增强,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B正确;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于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因此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C正确;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4、2018河南郑州一中一模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段时间后都将逐渐下降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答案:B解析:甲、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因此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由于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室中的CO2浓度越来越低,导致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段时间后都将逐渐下降,B正确;由于密闭小室中CO2浓度的变化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所以即使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也无法判断甲叶片和乙叶片呼吸强度的高低,C错误;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说明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高,D错误。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后,在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挤压,目的是使染色更充分B无法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是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C如果一个细胞的高尔基体不能发挥作用,则经过分裂后观察可以看到该细胞有多个细胞核D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分布等特点来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答案:A解析:染色后,在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挤压,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A错误。无法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是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B正确。高尔基体不发挥作用,就不能形成细胞壁进而形成子细胞,因此可以看到该细胞有多个细胞核,C正确。通过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分布等特点可以判断出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D正确。6、2018山东济南示范校模拟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功能肝细胞(hiHep细胞)的成果。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核酸完全相同B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C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答案:A解析: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核DNA完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种细胞所含的RNA存在差异,A错误;人成纤维细胞能重编程为功能肝细胞,这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B正确;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但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因此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D正确。7、2018河南周口检测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B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C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答案:B解析:根据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231,得出子代中红色白色21,窄叶宽叶31,知红色、窄叶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红色白色21可知,控制花色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B错误;据上述分析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子代中只有白色窄叶和白色宽叶中有纯合子,且所占比例为2/12,即1/6,D正确。8、2018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关于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C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区分三种疾病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答案:B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疾病;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只能判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1三体综合征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其他两种不可以。9、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从五碳糖和磷酸基团的形态和位置可判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是反向平行的,A错误;A与T之间的氢键应该是两个而不是三个,B错误;含氮碱基(C)应连接在五碳糖的1号位置上(如下图所示),且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C错误。10、如图为真核生物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处有RNA聚合酶参与,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B处有核糖体参与,翻译结束后形成的多条肽链完全相同C两处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都能合成生物大分子D两处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A和U、G和C答案:D解析:图中表示转录,在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并消耗能量,A正确。图中表示翻译,在翻译时需要核糖体参与,由同一个信使RNA翻译产生的肽链结构相同,B正确。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产生的RNA和蛋白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C正确。在处,还可存在T和A的碱基配对方式,在处只存在A和U、G和C的配对方式,D错误。二、非选择题下图1中A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2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_,_。(2)C细胞的名称是_,它含有同源染色体_对。(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_(用图中数字表示)分裂过程中。B图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可以形成_种生殖细胞,其基因型是_。(4)按分裂过程判断,图2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5)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交配,则后代只出现一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_。答案:(1)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2)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0(3)1AB或Ab或aB或ab(4)甲丙乙(5)1/2解析:(1)(2)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C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分裂方式是卵原细胞形成过程,故为有丝分裂。(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故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4)图2中甲有四分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为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且没有同源染色体,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无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散乱分布于细胞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5)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则后代只出现一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A_bb(3/41/23/8)aaBb(1/41/21/8)1/2。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