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70分)1.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4.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5.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时的黄老学说D.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6.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 A.天人合一 B.以人为本 C.刚健有为 D.贵和尚中7.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8.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学说10.“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11.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颐炎武 D.王夫之12.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二者实质上都() A.抨击君主专制 B.反对君主制度 C.主张人人平等 D.继承传统儒学1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宋明理学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思想的影响14. 孙中山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分发给同志,鼓励发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是因为A.李贽的作品强调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反封建斗争 C.顾炎武的思想反映了工商资产阶级要求 D.黄宗羲的作品有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思想15.“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这主要表明的是() 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 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 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16.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是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A.氾胜之书 B.农书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17.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18.如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画荷花翠鸟图,以下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B.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C.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D.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19.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理学兴起,文人更注意内心修养 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残山剩水”画出现 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普及。 A.B.C.D.20.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B.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 C.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D.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1. (30分)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材料二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材料三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