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7 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 教案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 山课件 m 第七单元:小教练 -统计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统计课时数 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 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教育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分析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在运用2 / 27 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具体课时安排 平均数 1 课时 走进生活 1 课时 我学会了吗 1 课时 单元检测安排本单元结束时安排单元检测,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5 8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3 / 27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其实在解决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索新知 1、(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 5 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 篮队还有 7 号和 8 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 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但是 5 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 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 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 ,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4 / 27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换号队员上场,因为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分,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分,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号队员上场。 ()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 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验 “ 比总分不合理 怎么办 比平均得分 ” 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平 均数的必要性。 3、谈话: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 谈话: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把两人得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上进行移多补少。 ()把两人在小组赛中的得分合起来,再用参加的场次去除。 引导学生理解在统计图上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师生共同总结提升。 4、讨论: 10分是 8 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11 分是 7 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5 / 27 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 10分和 11分不是8 号队 员和 7 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 谈话:现在你们认为应该换谁上场? 三、拓展应用 1、课本 77页自主练习第 1 题:移一移,使它们同样高。 2、课本 78页自主练习第 3 题:哪个小组成绩好一些? 3、小明身高 125 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 110 厘米的水塘里会有危险吗?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分析一下。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堂练习设计: 第二课时 一、理解意义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 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6 / 27 (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 1 米,小强身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 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 3 元。() (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160 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 155 厘米。()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 160厘米的队员。() 3、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1 和 2 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尽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达到复习理解平均数意义的目的。 二、掌握方法 1、创设情境,探讨策略。 ( 1)准备盛着水的 4 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子里分别装有 6 厘米、 2 厘米、 5 厘米、 3 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 ( 2)如果把四 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法? 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尝试解决。 ( 1)移多补少。从 6 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2 厘米到 2 厘米高的水杯中,从 5 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1 厘米到 3 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 4 厘米高的水了。 7 / 27 ( 2)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 ( 3)列算式解答:( 6+3+2+5) 4 4、归纳小结,优化方法。 教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总数量 总份数 =平均数 问: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变通 1、选择题。(选出答案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 1)商店第一天卖出自行车 54辆,第二天上午卖出自行车25辆,下午卖出 35辆。平均每天卖出自行车多少辆? A、( 54+25+35) 2B 、( 54+25+35) 3 ( 2)三年级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了 22件,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做了 38件。平均每天做好事多少件? A( 22+38) 2B、( 22+38) 3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3、 4、 5 题。 3、想一想,填一填 三年级同学植树情况如下表,已知平均每班植树 23 课,三8 / 27 ( 2)植树多少课? 班级三( 1)三( 2)三( 3)平均 棵数 23? 2123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实践运用 1、合情推测 四( 2)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号 123456 身高(厘米) 131136138140141142 师问: A、明明算了他们的平均身高是 143 厘米,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 (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这里最大的数就是 142,平均数不可能超过 142,所以平均身高 143厘米是错误的。) B、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求他们的平均数呢? c、指名列式,老师告诉答案为 138 厘米。由此,你能不能猜测一下,四( 2)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D、你想了解我国四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吗? 出示:根据健康网的报道,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约9 / 27 是 139厘米。看到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结 合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6、 7 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题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弄明白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习设计: 第三课时 我都学会了吗 ? 教学内容: 我都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 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10 / 27 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 二、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 92页第一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 “ 相当于 ” 的含义,弄清数 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 “5 个学生包比 1 个女士包贵 多少钱 ” 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 立解答并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清解题思路,使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数学与11 / 27 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2、解决课本 92页第二题 此题主要 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边指自己所拼图形边说计算的周长和面积,把表格填完整。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拼法,再发现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解决课本 92页第三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 握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4、解决课本 93页第四题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最后一幅图,通过:为什么只过了 3 个生日?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每 4 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12 / 27 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1、一共有 476 名同学参观恐龙馆,平均分成 4 批参观。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 2、学校计划买 18个排球,每个 9 元。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 45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 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 540 千克,它相当于 3 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 4 倍。 ( 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 2)一匹马和 2 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 3) 6 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 4、用 24米长的篱笆在一堵墙边围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 5、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 形框架。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 24平方厘米和 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 6、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王明考了 88 分,李丽考了 94 分,张林考了 86 分,而王明、李丽、张林、刘红 4 人的平均成绩是 90分。刘红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 四、全课总结 13 / 27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 饮水情况的调查 教材简析: 虽然饮水是每个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但孩子们大都是渴了才喝水,对每天喝多少水比较合适、喝水与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并不关注。 “ 饮水情 况调查 ” 实践活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学生学习了统计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水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教学目标: 1、巩固和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借助统计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水对身体的影响,养成适量饮水的习惯。 3、在统计的调查活动中,初步获得用统计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拓宽视野。 课前布置作业: 1、调查同学们每天的饮水情况,并填好统计表。 饮水杯数 1 2 杯 3 4 杯 5 6 杯 7 8 杯 9 杯及 914 / 27 杯以上 人数 引导:怎样调查省时省力? 小组合作,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组长做好分工,合作完成上表。 2、调查:( 1)人一天喝几杯水合适? ( 2)水对人身体有什么影响? 提示:可以网上搜索,查阅书刊,询问家长等。 并把调查结果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 本环节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查,既能功固和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交流作了充分的铺垫。 二、课中交流,共同收获。 1、出示信息窗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展示调查的饮水情况。 谈话:课前同学们也调查了咱班同学的饮水情况。哪个组想把你们调查后填好的统计表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指名一组展示,并简介调查情况) 哪个组还有不同意见?(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15 / 27 通过调查、整理,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某段人数是多少;哪段人数多;哪段人数少等问题。 3、谈话:那么人一天喝几杯 水合适?水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把你调查的结果,先在小组里相互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并选出代表,准备交流。 (小组内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几个小组内了解情况。) 4、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的收获介绍给全班同学?(指名小组代表回答) 并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组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收获吗?谁还有补充?(尽情让学生介绍) 5、谈话:同学们,通过大家课前调查和刚才的交流,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感想吧! 谁想谈谈你的收获与感想?(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指名回答。) 6、教师小结。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真不小,老师也从你们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其实每个人每天都需补充一定的水分。不仅喝水能补充水分,吃水果、喝稀饭、喝饮料等都能补充水分。我们要养成适量饮水的好习惯。 16 / 27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时间与空间,让其畅所欲言,使学生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乐趣。通过交流信息、分析统计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调查的意义和必要性,从而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引发情感,付诸行动。 1、谈话:同学们,针对调查情况和交流后的收获,你对饮水问题有什 么看法和建议?(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指名回答。) 2、组内交流。 谈话:你想用什么形式向同学们和家长进行宣传?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组建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宣传办法告诉全班同学?(指名小组回答)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非常愿意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方法,向全校同学和家长进行 “ 良好饮水习惯 ” 的宣传活动。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让学生对饮水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宣传形式,再次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加强了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发学生自觉行为,17 / 27 并进一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第一课时 主备人 _复备人 _复备时间 第 _周 课型 _授课时间 第 _周周 _第 _节 业务检查时间 _年 _月 _日 检查意见 :_ 整理与复习( 1)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的计 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2、复习轴对称、统计、平移和旋转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整理: 本学期我们一共学了 11个单元,对照目录,说说有哪 11个单元。 (我们前面每一次单元测试之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测试的分数写在目录上。) 可参考自己的测试分数,把这 11 个内容分成 3 类:我学得18 / 27 好的内容、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内容,把它们一一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简单摸底,了解学生的情况。 听听大家的意见,说说你喜欢老师怎样的安排复习? 二、分块复习: (一)计 算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 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什么时候尚是三位数?什么时候两位数? 如果除数是 6,要得到三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小的是多少?如果要得到的是两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大的是多少? 什么时候商中间会出现 “0” ? ( 百位整除 十位上不够商 1) 还是以除数是 6 为例,要使商中间是 0,它的百位上只能填几?十位上可能填几? 一起来计算 9144 注意有三个步骤:计算、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算 得结果是 2282 如果没有余数,那被除数应该是多少?( 912) 把算式改成 9124=228 问:要使商,减少 1,被除数应该怎么改?说说你是怎么想19 / 27 的? 如果要使商多 5,被除数又应该怎么改呢?为什么? 2、板书: ,接下来我们要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你是怎么想到的? (可以分别举例: 1010 和 9999 ) 这类乘法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就上乘数末尾有 0 板书: 4050 ,请判断: ( 1)这个积的末尾至少有 2 个 0 ( 2)这个积 的末尾只能有 2 个 0 问:哪句话是对的?为什么? 估算: 4852 说说像这样的题目,你可以怎么估算一下它的结果? 笔算该题,并验算,注意书写的规范。 算一算:( 1) 848428344084 323040274030 ( 2) 900354552320 508025246606 复习一下 2524 的口算方法。 (二)看第 4 题,请你说说这题复习的是哪一块的内容? 板书:轴对称图形 怎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 “ 轴对称图形 ” ? 20 / 27 注意:不仅有形状的要求,还要有颜色方法的要求 判断 书上的这几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是的,要说出理由。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每一个图形所表示的意义,那就请他来介绍一下。 第 2 小题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呢? 板书:统计 请学生按照书上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师巡视,注意是否每个学生都能过关。 一边涂色,一边要求学生估计它的平均数可能是多少?说说估计理由。 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三)平移和旋转: 分别用动作来表示平移、表示旋转 判断书上第 5 题,这 4 样运动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第 6 题:这也是平移的内容 在做这类题的时候要注意看清 楚移动的方向和格数。 学生数一数,完成书上的练习。交流。 课后记:移动的方向,可以通过箭头来判断。而移动的格数要通过对应点之间的格数来判断,注意在数的时候,开始的那个点不要数进去。 教学反思: 21 / 27 PEPprimaryschoolEnglishGradesix Unit1Howtallareyou? PartAlet slearn Designer: 10英语 2 班朱新秀 一、 Teachingcontent 本课时是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Howtallareyou?PartA 部 分的 Let schant、 Letslearn、 Let splay。这一课时内容是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身高等特点并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进行身高的比较。 二、 Teachingaims (一) knowledgeaims 1、说、读、写有关比较级的单词 older、 younger、 shorter、taller、 stronger。 2、知道 than 是比较的意思, than 前面要用形容词比较级(v-er)。 3、了解 cm、 kg 分别表示长度和重量单位,并知道它们的读音,会回答句型: Howtallareyou?Howheavyareyou? ( 1)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 taller、 stronger、older、 younger、 shorter。 Beabletolisten,speak,read,andwritethenewwords: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 2)能够熟练运用句型来形容自己和他人的身高。 22 / 27 Beabletousesentencepattern“Iam/Heis.cmtall”todescribepeople sheight. ( 3) 能够用句子 “youare/Iam/Heistallerthan.” 来进行身高的比较。 Beabletousethesentence”youare/Iam/Heistallerthan.”tocomparepeople sheight. (二) Abilityaims: 1、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级的用法及句型。 mastertheuseofcomparativedegree. 2、使学生知道形容词比较级变化的一般规律。 mastertheuseofcomparativedegree. 3、 knownhowtousethenewknowledgeinacertainsituation (三) Emotionaim: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知道要关爱身边的人,爱父母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Trainstheobservationabilitythestudents,letthemknowhowtoloveothersandstartfromthelittlethingsinlife. 三、 Teachingkeypointsanddifficulties 1 、 keypoints : 掌 握 形 容 词 比 较 级 的 构 成 。masterthecompositionofcomparativeadjectives. 2.、 Difficulties: masterthemeaninganduseof “Howtallareyou?I 23 / 27 re4cmtallerthanme.”andthepronunciationofthelengthunitcm( centimeter) . 的理解和运用以及长度单位 cm( centimeter)的发音。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音 视听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法 五、教学过程: TeachingstepsNameofactivity/taskTeacher sactivitiesStudents activities Step1Warming-up &Leading-inFreetalkT:: Goodmoring,class. Ss:Goodmoring,teacher. T:?Howtallareyou? A: Iamcmtall. B:Iamcmtall. T :oh,Aiscmtall,Biscmtall,sosowecans ay:istallerthan.Doyouknow“taller”? 板书: Howtallareyou? Iamcm AtallerthanB. 讲解 taller的意思是 “ 更高的 ” , than是比较的意思, than前面要用形容词比较级 (v-er)。 24 / 27 Explainthemeaningoftallerandthan. InfrontofthanmustbecomparativeadjectivesThestudentsanswerthequestionaccordingtothemselves: Iamcmtall. Step2Presentation & Practice 1、打开课件,讲解 cm( centimeter)的发音并领读两遍。 ShowthePPT,teachthestudentsthepronunciationofcm( centimeter) andreadthewordtwotimes. 2、出示易建联和姚明的图片: Showthepicturesofyijianlianandyaoming: T:? Ss:Heisyijianlianandheisyaomming. T:Howtallisyijianlian? Ss:Heis213cmtall. T:Howtallisyaoming? Ss:yaomingis226cmtall. Teachthesentencepattern: _istallertall_. Usethewaytoteachtherestofnewwords:shorter/stronger/older/younger 3、总结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原则 Summarizeprincipleofthecomparativeadjectives. 25 / 27 4、 Let schant: Helpthestudentstomemorizethenewwords. Taller,taller,taller,makeyourselftaller. Shor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