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肃南县黑鹰沟铁矿普查工作设计.doc_第1页
甘肃省肃南县黑鹰沟铁矿普查工作设计.doc_第2页
甘肃省肃南县黑鹰沟铁矿普查工作设计.doc_第3页
甘肃省肃南县黑鹰沟铁矿普查工作设计.doc_第4页
甘肃省肃南县黑鹰沟铁矿普查工作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甘 肃肃 省省 肃肃 南南 县县 黑鹰沟铁矿普查施工方案黑鹰沟铁矿普查施工方案 北京盛世蓝筹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盛世蓝筹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八月 2 甘甘 肃肃 省省 肃肃 南南 县县 黑鹰沟铁矿普查施工方案黑鹰沟铁矿普查施工方案 编 写 单 位:北京盛世蓝筹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项 目 负 责: 编 写 人: 总 工 程 师: 院 长 : 提 交 单 位:甘肃迪威矿业有限公司 提 交 时 间:二一一年八月 3 目目 录录 第第 1 章章 绪绪 言言.1 1.1 目的任务.1 1.2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1 1.3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3 1.4 2010 年工作概述.3 第第 2 章章 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4 2.1 区域地质.4 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6 2.3 矿产特征 .7 第第 3 章章 普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普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7 3.1 普查区地质特征.7 3.2 矿体特征.11 第第 4 章章 工作部署工作部署.12 4.1 工作部署原则.12 4.2 具体工作部署.12 第第 5 章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13 5.1 1:1 万地质修测.13 5.2 测量工作.14 5.3 1:2 千地质填图 .14 5.4 槽探工程.15 5.5 钻探工程.15 5.6 探矿工程编录.16 5.7 样品采集及实验测试.18 5.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20 第第 6 章章 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20 6.1 组织管理.20 6.2 质量管理.21 第第 7 章章 预期提交成果预期提交成果.23 第第 8 章章 设计工作量与经费预算设计工作量与经费预算.23 8.1、设计工作量.23 8.2、项目经费预算.23 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 4 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 0101 甘肃省肃北县红柳疙瘩一带区域地质图 1:50000 0202 甘肃省肃北县红柳疙瘩铁矿地质草图(附工作布置) 1:10000 0303 红柳疙瘩铁矿 124 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附工作布置) 1:2000 0404 红柳疙瘩金矿 120 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附工作布置) 1:2000 0505 红柳疙瘩金矿 116 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附工作布置) 1:2000 0606 红柳疙瘩金矿 112 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附工作布置) 1:2000 0707 红柳疙瘩金矿 108 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附工作布置) 1:2000 1 第第 1 1 章章 绪绪 言言 1.1 目的任务 北京盛世蓝筹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承担甘肃省肃南县黑鹰沟铁 矿勘查任务,其目的任务为: 1、根据普查区以往地质测量成果,通过开展矿区 1:2000 地质 测量,大致查明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等与矿化体 的关系。 2、继续进行矿体地表工程揭露,并通过对主矿体深部钻探控制, 进一步了解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变化情况。探求铁等多金 属矿(333)资源量。 预期成果:提交铁等多金属矿产地一处。 项目费用概算 661.92 万元。 1.2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工作区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肃南县管辖,位于祁连山区,至工区 无道路相通,交通条件较不方便。 (见图 1) 。 普查区范围: 东经:9829 00 -9831 15 北纬:3915 30-3919 15 总面积 19. 95 平方千米。 矿区位于酒泉市南西 40方向 65km 处的镜铁山铁矿和桦树沟铁 矿区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青乡管辖普 2 查区地处北山南带中段,地势相对平缓,海拔高度在 1700m-1800m 之间,属低山丘陵地貌。 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发育有与季节性降水有密切关系的干涸河 矿区位于北祁连西段,海拔在 27003500m 间,相对高差 500800m,地形坡度平均 40,属中高山区。山势总体呈北陡南缓, 由北西向南东逐渐趋于平缓。 区内气候属内陆高山区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冬季寒冷, 冰冻期为 9 月至翌年 4 月,风向以北东、北西向为主,最大风速 12.6m/s。年降雨量 258mm,一般集中在 68 月,年蒸发量 2371.5mm,最大相对湿度 36%。最高气温 26.5(7 月间),最低气 3 温-24.3(1 月间),年平均气温-2.16。 矿区内主径流为柳沟泉河,发源于托莱南山,属内陆河,为冰 溶和山泉河水。平均流量 12.53m3/s,流量受季节及降雨量控制,为 高山谷地河流的特征。区内水源充足,水量和水质完全能满足矿区 生产和生活用水。 矿 山 地 貌 景 观 区内在自然景观上属半荒漠、山地干旱草原区。区内居民主要 集中于镜铁山矿,从事铁矿、冶金辅助原料矿加工。当地居民为以 游牧为主业的藏民。 区内经济以矿业为主,镜铁山、桦树沟铁矿年产 400 万吨铁矿 石,已建成全国最大地下开采矿山。 4 1.3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9641976 年,甘肃省地质局 602 队、603 队、604 队等在该 区开展 1:10 万铬铁矿普查评价和 1:5 万富铜、富铁矿的普查找矿工 作,甘肃省区测队在该区同时开展了 1:20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为本区域开展地质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7080 年代,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区内开展了以中、小比 例尺路线和剖面测量为主的各类地质工作,着重进行了对地层的研 究,将下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划分到统。 19902003 年,由甘肃省地矿局区调队、酒泉地质矿产调查队、 地质六队、物探队和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地质四队(现甘肃省有 色四队)、地质五队(现中冶勘西北局五队)在区内按成矿带开展 了 1:5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50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进行了 级成矿区划,圈出了成矿远景区。 19551960 年:先后由西北地质局、甘肃省地质局镜铁山地质 队、679 队、疏勒河地质队、硫磺山地质队等深入区内开展地质工 作,进行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为主的普查找矿工作,发现了一批 以铁矿为主的矿产地。镜铁山铁矿就是在本阶段发现的。 19771999 年:由冶金部西北地质勘探公司(中冶西北局前身) 对镜铁山铁矿桦树沟矿区 142 勘探线进行了铁矿补充勘探。本期 工作中在铁矿与下盘围岩间的 F10 断层破碎带中发现了铜矿,标志 着祁连山西段矿产勘查步入了新的阶段。但在火山岩型“上铁下铜” 5 模式启发下,不少单位在北祁连西段投入了大面积的找铜工作,但 一直未有突破。 虽然前人在区内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为其后地质找矿提供了 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料,但仍存在工作不系统的问题,对头道沟铁矿 等多数矿床(点)的勘查只停留在地表踏勘阶段,选择工作方法和 手段有限,对矿化线索未进行深部工程控制,研究程度偏低。 1.4 2010 年工作概述 1.4.1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2010 年项目组在该工区开展了 1:1 万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 激电测深、1:2000 综合剖面为主,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 1-1。 表 1-1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量完成情况 方法及比例尺单 位 设计 工作量 累计完 成工作 量 完成率 (%) 备 注 1:1 万地质草测 Km21010100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个 10 10 100 1:1 土壤测量 Km21616100 探槽 M33000272097 浅井 m300300100 1:2 千综合剖面(电、磁) Km3025120 ZK301m300340113 钻 探 ZK3601m300285.195 1.4.2 工作成果 2009 年发现含矿带长 600 米,有大小矿体 5 个,长 10-60 米, 厚 1.2-5.6 米。最大两个矿体长 80-90 米,平均厚 2.5-4.7 米。推深 100 米。矿石为磁铁矿及少量赤铁矿、黄铁矿。品位:TFe30-40%, 6 平均 34%。估计储量 30 万吨。 第第 2 2 章章 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1 区域地质 矿区地处北祁连西段加里东褶皱带的桦树沟斑赛尔山复向斜 中。区域地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地层整 体倾向南,局部由于构造的影响而倒转。 2.1.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除零星第四系外,均为长城系上岩组。总体上为 一套类复理石含铁建造,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除铁矿层外,均 为各类千枚状板岩。在岩性上颇为相似,主要组份相同,但次要成 份不尽一致,各层之间均呈整合接触,或呈渐变关系。由老到新分 述如下: 1、ch21灰绿色千枚状板岩:分布于矿区北东部。下部为暗色层, 其岩性为灰黑色千枚状板岩夹少量薄层状石英岩。上部为绿色层, 其岩性为灰绿色绿泥石英绢云母千枚状板岩。主要成份为绢云母、 石英、碳酸盐及绿泥石等矿物。该层厚约 150 米。 2、ch22含铁千枚状板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其岩性为灰黑色千 枚状板岩夹含铁碧玉条带(铁矿层) 。千枚状板岩主要矿物成份为、 绢云母、石英、碳酸盐及绿泥石等。是赋矿的主要层位。该层厚约 100 米。 3、ch23黑灰色千枚状板岩:分布于矿区西南部。是铁矿层的顶 板围岩。其岩性为下部含菱铁(赤铁) 、铁白云石斑点石英绢云母千 7 枚岩;中部灰黑色和灰绿色石英绢云母千枚状板岩;上部黑色绢云 母千枚状板岩。厚约 200 米。 2.1.2 构造 勘查区位于祁连山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西段之桦树沟 斑赛尔山复背斜中。区内为一套杂色千枚状板岩组成“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 125305,倾向 210220,倾角 5365。 岩层内局部地段变形强烈,压扁作用、顺层剪切等现象常见。 顺层剪切和垂直轴面的挤压作用明显,主要表现为层间劈理和褶劈 理的广泛发育。压扁作用表现为硬性岩(矿)层的厚薄变化、透镜 化、拉长走向。 勘查区内沿韧脆性岩层间通过一条与区域构造线一致的层间 挤压破碎蚀变带,该破碎蚀变带分布于铁矿体夹层中,走向 310330,倾向 310355,倾角 4345,沿断裂岩石 强烈搓碎,形成宽广的褐色蚀变带,带内岩石因被超挤压呈碎裂状。 整个断层破碎带同周围岩性相比,颜色较浅。 2.1.3 岩浆岩 勘查区内岩浆活动不发育。 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北山地区 Cu、Pb、Zn 等金属元素在各时代蚀变火山岩中含 量最高,在变质碎屑岩及含碳变质岩类中较高,在泥质及碳酸 盐中含量普遍较低。区内Cu、Pb、Zn、Au 等金属元素的富 集成矿与火山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不同地区不同期 次的中、酸性侵入岩中,Cu、Pb、Zn、Au 元素含量普遍较高, 其中金异常浓度高,强度大,异常分带明显。另外,区域金属 8 矿产地统计资料表明,区内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铜、铁矿床 多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 2.3 矿产特征 区域内矿产相当丰富。其中以沉积变质型矿床(点)分布最为 广泛,矿体产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内,严格受特定层位(长城系 上岩组)和特定构造(北西向韧脆性断裂)的控制。火山岩型铜矿 主要分布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南缘的早古生代火山岩带内,严格 受中寒武统上奥陶统火山岩地层和加里东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 双重控制,成矿带的空间分布与火山岩带基本一致。基性超基性 岩型铜矿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沿 NW 向深大断裂侵位的基性超基性 岩体内接触带或不同期次侵位的岩体接触部位,严格受断裂和岩浆 岩双重控制。 区域内的矿产种类有:以镜铁山为代表的铁(锰)矿床(点) 、 牛毛泉子等铅锌矿点、桦树沟等铁铜矿床(点)及白云石、重晶石、 烟煤矿等。 第第 3 3 章章 普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普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3.1 普查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测区主要出露有下元古界(Pt1)、下奥陶统阴沟群(O1yn )、上奥 陶统南石门子群(O3nn)和三叠系((T)地层,现分述如下: 下元古界(Pt1):为区内主要分布地层。其分为上下两个岩性组, 9 下岩组(Pt11 ),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石奥长片麻岩、 钾 长疏斑混合质条痕状片麻岩、云英片岩、不纯大理岩及白云岩所组 成; 上岩组(Pt12),岩性主要为白云石英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与砂质 灰 岩、大理岩所组成。 下奥陶统阴沟群(O1yn ):主要分布于测区东北部,岩性主要上 以中一基性火山角砾岩及熔岩为主,夹有硅质岩、凝灰质板岩粉砂 泥质板岩,下部为灰黑色粉砂质和硅质板岩成韵律性的互层。 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群(O3nn:主要由灰色灰岩、粉砂泥质板岩 与 灰绿色硅质板岩、硅质岩及长石硬砂岩互层,夹中基中酸性火山 岩组成。 三叠系(T):在测区东北部出露有下中三叠统(T1-2 ),岩性 主 要为泥质粉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石英细砂岩 呈 韵律性互层组成,夹有砾岩透镜体;上三叠统延长群(T3yn ),岩性 主要为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砂岩与炭质 页岩、粉砂质页岩呈韵律性互层所组成,夹有紫红色硬砂质长石石 英砂岩及砾岩。 3.1.2 构造 10 测区位于李四光所确定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弧形褶带西翼及 康藏歹字型头部外围褶带东北部,是康藏歹字型头部外转褶带与祁 吕弧形褶带西翼复合而发生干扰作用的区域,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工区位于走廊南山弧形褶带的洪水坝河背斜北部,该背斜由许 多互为平行排列的次级背、向斜构成,褶皱形态多样,褶皱两翼平 行褶轴的冲断层较发育,致使背斜两翼不完整,褶皱轴向及断层走 向为北西向。 3.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太发育,主要表现为脉岩,有超基性岩脉、石英岩脉 等。 3.2 矿体特征 3.2.1 矿体特征 普查区内共发现 5 条矿体,矿体产于矿区出露下元古界混合岩 化片麻岩、片麻岩、片岩、白云岩、大理岩、石英岩,夹磁铁矿透 镜体。 3.2.2 矿石特征 矿石中金属矿物有磁铁矿,含量 30-40%左右,其次在地表见少 量的褐铁矿,局部偶见星点状菱铁矿、赤铁矿,含量不超过 5%,脉 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绿帘石、透闪石、绿泥石等。 3.2.3 围岩蚀变 区内铁矿分布均与长城系上岩组地层关系密切,含铁硅质岩、 千枚状板岩、碧玉岩是重要的含矿层位标志;硅化、绢云母化、绿 11 泥石化、铁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是矿化蚀变标志。 第第 4 4 章章 工作部署工作部署 4.1 工作部署原则 在综合研究普查区地质矿产、物、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整 体地质工作要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的原则进行。在工作方法、手段上应综合运用地质、化探工作方法 及槽探、钻探等工程手段。 4.2 具体工作部署 全面收集和应用普查区已有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等资料 及相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以指 导工区地质找矿工作。 1、在 2010 年的 1:1 万高精磁测、地质草测基础上,对构造蚀 变带进行稀疏的槽探工程揭露(工程间距 200100160 米) ,在 124 线布置 TC12401,在 120 线布置 TC1201,在 116 线布置 TC11601,在 112 线布置 TC11201,在 108 线布置 TC10801,控制钛磁 铁矿(化)体,并初步了解矿(化)体的产状、品位、规模及变化 情况。 12 2、在 124 线 174 点布置 ZK12402,控制矿体斜深 100 米,了解 矿体产状、规模,在 120 线 186 点布置 ZK1201,在 116 线 198 点布 置 ZK11601,在 112 线 200 点布置 ZK11201,在 108 线 234 点布置 ZK1081 钻探工程,以了解矿体产状、品位、规模在延深方向上的变 化情况。各钻孔孔位、施工顺序、开孔倾角见表 4-1(附图 2、3) 。 3、在上述工作完成时,视见矿程度,在矿体走向上继续布置钻 孔,扩大矿体规模,在矿体发育地段布置 1:2 千地质草测 2Km2,初 步了解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等与矿体的成因关系。 4、根据已知矿体成因与控矿因素,结合区内(外)民采情况, 对普查区内矿化蚀变带、已知矿点进行踏勘检查,以扩大矿床规模。 表 4-1 肃北县红柳疙瘩肃北县红柳疙瘩设计钻探工程一览表设计钻探工程一览表 勘 探线 号 钻孔号 设计开 孔倾角 设计深度 (m) 控制矿体深 度(m) 施工 顺序 124 线 ZK12402704001001 120 线 ZK12001703001002 116 线 ZK11601703001003 112 线 ZK11201703001004 108 线 ZK10801703001005 13 第第 5 5 章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5.1 1:1 万地质修测 1:1 万地质修测主要在矿区 30.80Km2范围内,重点放在含矿地 层内与矿化蚀变有关的构造带上,对现有工程及重要地质现象进行 修测完善。地理底图可采用 11 万地形图。 应做好日常整理工作,填图工作结束后 10 日内提交清图和填 图工作小结。 5.2 测量工作 主要内容有地质工程的敷设、工程联测、勘探线剖面测量。 1、地质工程敷设 根据地质人员的设计,将设计图纸上的探槽、钻孔等探矿工程 位置准确地标定在实地。工作方法可采用交绘法,用光电仪测距。 对钻孔必须进行初测和复测,确保钻孔的位置准确无误。 2、工程联测 所有探矿工程结束后,要用全仪器法对工程进行联测。利用矿 区内的控制点,将各工程位置一一测绘,最终根据坐标数据,将所 有工程位置展绘到地形地质图上。 3、勘探线剖面测量 1:500 勘探线剖面测量,采用经纬定向、光电仪测距方法进行, 沿剖面线测绘地形变换点、地质分界点、工程位置点。工程偏离勘 14 探线时,将其投影到勘探线上,最后绘制勘探线剖面图。 5.3 1:2 千地质填图 1:2 千地质填图工作布置在矿化体发育地段。采用穿越法辅以 追索法完成填图工作,对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如矿化带、构造蚀 变带可放大表示,线点密度要求 4020 米,第四系覆盖区可适当放 稀,地质观察点记录描述内容和次序如下: a、点号:;b、点位;c、点性:与分界点或 构造控制点;d、点性描述:点性描述又包括岩性描述、地质构造及 产状、矿化或矿化层特征,样品及标本号码、必要的素描等;e、点 间地质(路线地质) 。 5.4 槽探工程 应尽量布置在勘探线上,长度以能控制矿体及矿化蚀变带两侧 围岩 3-5 米为准,槽探施工应尽量达到地质要求,若覆盖较大时, 可适当加宽开口,要求在覆盖物厚度小于 5 米时均应挖到基岩,一 般情况下挖到基岩下 0.5 米,以便于编录和采样工作。 5.5 钻探工程 岩芯钻探用以探索、控制矿体的延深变化情况。为了便于施工 和控制矿体,钻孔一般采用 8587的开孔倾角,钻探工程质量 按六大指标要求执行。 15 1、岩矿芯采取率:要求岩芯分层采取率不低于 65%,矿体及其 顶、底 35 米的围岩采取率不低于 75%,其中回次采取率低于 80% 的连续长度不能超过 5 米,否则,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钻孔弯曲度测量:凡施工的钻孔,均需系统测量弯曲度。每 钻进 50 米要求测一次,下套管前和终孔时各加测一次。测量结果应 及时通知编录人员,要求斜孔每 100 米钻孔倾角误差不超过 3。 随孔深增加,误差可累计计算。钻孔方位的最大误差,在终孔时不 超过勘探网的 1/4。 3、孔深校正:要求每 100 米校正一次,进出主矿体各校正一次, 下套管和终孔时也要校正孔深,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若超差,应 查明原因及时消除。查不出原因时,误差在超差孔段内进行配赋, 报表在配赋后的孔深加以改动。 4、封孔:要求用浓泥浆灌封,孔口竖立水泥桩作固定标志,注 明勘探线及孔号,用砂砾石水泥加以固定。 5、简易水文观测:要求施工的钻孔都要作水位观测和冲洗消耗 观测。每次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每班至少观测一次。停 钻超过 4 小时,每小时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下钻到底和提钻 关水泵时,各测一次冲洗液消耗量。钻进过程中遇到涌水、漏水坍 塌、掉块溶洞、钻具陷落等现象应准确记录其位置。 6、原始报表:原始报表包括班报表、岩芯牌、岩芯整理及装箱 编号等,要求真实反映生产情况,做到及时、准确、详细、整洁。 钻孔竣工后,在未搬迁前,地质分队和施工单位应及时做出质量鉴 16 定和验收。 实施中可根据已取得的地质成果变更设计孔位和孔深,但要将 变更方案及时报院、局审批、备案。 5.6 探矿工程编录 5.6.1、槽探编录 槽探编录应素描一壁一底,顺手素描成图,比例尺为 1:100。 编录时工程两端应钉好木桩,使用工程联测定位。分层距离以编录 基线与底壁交界的垂直投影距离为准。样品长度一般为 12 米,刻 槽断面规格为 105 厘米,样品不得跨层、弯曲。岩层厚度小于 10 厘米时不单独分层,特殊现象或岩性除外。 5.6.2、岩芯钻探编录 (1)编录之前首先检查原始班报表是否填写齐全,数据是否准 确可靠,检查回次进尺,岩、矿芯长度,是否有残留岩芯等,发现 问题及时通知机台纠正。检查岩矿芯是否清洗干净,是否按规定进 行编号,有无岩芯倒置及乱放现象,检查岩、矿芯长度和班报表、 岩芯牌的填写是否一致。出现误差应以实际测量长度为准,并改正 班报表和岩芯牌,各项检查无误时,方可进行编录。 (2)编录进度要自上而下对岩矿芯进行认真观察,分层记录描 述,并计算回次采取率和岩层分层采取率。最小分层距离 20cm,小 于 20cm 的岩层一般不单独分层,可按岩性组合分层。分层距离很大 时,可按一定回次进尺分段描述。描述时除作岩芯的基本描述外, 17 要着重对矿化、蚀变现象、构造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描述,要记录 矿化、蚀变矿物的种类、相对含量、粒度、分布特点等,必要时附 一定的岩芯素描图,换算记录分层深度。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编录, 并编制钻孔柱状图,成图比例尺 1:200,若岩性简单而分层距离很 大时,可用缩减符号,缩短编图长度,在终孔后一周提交原始编录 图表和钻孔柱状图等资料。编录要及时测量岩层层面与岩芯轴线交 角,结合地表岩层产状,钻孔资料换算孔内岩层产状。 (3)根据孔斜资料及时换算钻孔方位角、倾角。掌握钻孔偏斜 情况,随时指导钻探施工。 (4)编录人员要参与并监督孔斜及孔深测量。终孔后要及时进 行孔深校正,绘制剖面图。 5.7 样品采集及实验测试 5.7.1、样品采集 (1)在槽探工程中用刻槽法采取化学基本分析样。刻槽断面 规格 105 厘米,样长一般为 12 米,最长不得大于 2 米,样品 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误差小于 20%。采样时铺好采样布,防止样槽 内岩、矿块溅出。及时进行样品编号,防止混样。样槽规格要求整 齐,样号样段划分应留标记。样品采取一定要穿过矿体,紧接矿体 顶、底板围岩至少各采一个控制样,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层要单 独取样,小于夹石剔除厚度者,并入矿体连续取样。 (2)在钻孔中用劈芯法采取岩芯化学样,岩(矿)芯采样应 18 在处理过残留岩(矿)芯,作过深度改正,计算过分层采取率和换 层深度之后进行。样长一般为 12 米,最大不超过 2 米,但不能跨 回次采样。劈样时应对准岩芯轴线劈取一半装袋送样,另一半留于 岩芯箱中。 (3)光薄片样应采集新鲜岩石,样品要有代表性和系统性, 其采样规格为 369 厘米。 (4)小体重样应按矿石的自然类型分别采取,每组 45 块, 每块 0.51.0 千克,块度直径 10 厘米,最小不得小于 30 块,将每 个矿石类型所测定数值取其平均值即为该矿石类型的小体重。小体 重野外可用封蜡排水法测定,也可送化验室测定。 (5)为了解矿区内各种矿石类型和不同品级矿石中主要元素 及其他组分,有益元素及有害组分的含量,在矿区内对重要矿体按 矿石类型和品级,采集化学全分析样品(12 件)及组合分析样品 (35 件) ,用于了解矿体内具有综合回收利用的有益组分或影响 矿石选、冶性能的有害组分含量,从同一矿体按矿石类型、样品长 度或重量为比例组合而成。 5.7.2、样品测试 各类样品的分析、鉴定均由我院实验室承担。 样品测试方法:化学样采用原子吸收法分析。要求测定的元素 化学样品加工一般经碾碎、过筛、拌匀和缩分四个程序。样品加工 流程按如下公式制定:Q=kd2,要求样品加工损失率不大于 5%,缩分 误差不大于 3%。 19 各类样品分析项目如下: (1)基本分析项目:定量分析 Cu、Ni、Ti、V、Fe。 (2)光谱分析: 光谱定量分析。 (3)组合分析项目:定量分析除 Fe、Ti 以外的其它有益、有 害元素。 (4)化学全分析项目:根据光谱全检结果而定。一般为除痕量 元素外的所有元素。SiO2 、AL2O3 、FeO 、CaO、 MgO 、K2O 、Na2O P、S、V。 凡送实验室的各类样品,自收到样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交测 试报告,以便及时指导野外工作。 5.7.3、化学分析样品的内检、外检 1、化学分析内检样由基本分析副样按原分析总数的 10%抽取, 编出密码后送原分析实验室进行复测。 2、化学分析外检样由基本分析正样按原分析总数的 5%抽取, 编出密码后送具有省级资质和计量认证单位的实验室进行测试。 5.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1、矿区在地质矿产普查的同时,应大致了解矿区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分布、水量、水位及大气降水对其的影响情况。 2、了解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致了解区内控矿构造、含矿构 造性质,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物理性能,风化蚀变等工程地质特征。 20 3、了解和收集矿区内有关矿床开采地质环境评价的资料。 第第 6 6 章章 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 6.1 组织管理 1、在省地矿局的统一领导下,选派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精干 项目分队承担该项工作。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 系,特别重视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技 术人员素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类地质资料进行微机处理。 2、强化组织管理,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 经济责任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及时、准确的做好 各项原始资料和阶段性资料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把科学研究工 作贯穿于地质生产的全过程,不断地学习地质矿产新理论、新技术, 并用以指导找矿。 3、经费管理上实行按项目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确保项目顺利 实施。 4、做好后勤保障,积极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物质、设备,保证 野外生产顺利进行。 5、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履行安全生 产责任制,切实作到安全生产。 21 6.2 质量管理 6.2.1、野外采样质量 保证质量是地质工作的关键,特别是各类样品的采集部位和物 质组份,其次是分析质量,如此方能保证地质成果的可靠性。 (1)方法技术检查:由项目负责或技术负责组织有关工程技术 人员在各项工作中,现场全面进行方法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处理。 (2)工作质量检查: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负责等有关技术人 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率必须达 99%以上,否则不予验收,发 现不合格者令其返工。 (3)对记录本和样品重量、样品组份等资料整理应进行全面检 查,合格率必须达 100%。整体工作的各个环节由项目负责(或技术 负责)全面负责检查验收,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所有检查结 果均应填写质量检查表格和处理意见。 6.2.2、生产管理 (1)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特别重视职 工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2)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制定必要的工作细则,统一工作方法, 严格执行野外与室内作业的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并坚持质量检查 验收制度和自检、互检、抽检的三检制度,特别要对地质项目质量 起关键作用的问题点,加强检查和管理。 (3)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原始资料和阶段性资料的整理和综 22 合研究工作。把科学研究工作贯穿于地质生产的全过程,不断地学 习地质矿产新理论、新技术,并用以指导找矿。 (4)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类地质资料进行处理。 6.2.3、安全、劳保措施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守安全生产规程,实行岗位安全 生产责任制,健全防火防洪等措施,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项目组成立由项目负责兼任的安全管理小组严格车辆管理,指 导工程承包人管理和施工,保证物资、地质资料及人身安全。 严格执行国家保护条例,按时发放保护用品。 第第 7 7 章章 预期提交成果预期提交成果 1、提交甘肃省肃北县红柳疙瘩铁矿地质普查报告及相关的 图件。 2、提交矿产地一处。 第第 8 8 章章 设计工作量与经费预算设计工作量与经费预算 8.1、设计工作量 (1)1:1 万地质修测 10km2 (2)1:2 千地质草测 2km2 (3)1:1000 勘探线 10km (3)1:500 勘探线 10km 23 (4)槽探 5000m3 (5)钻探 2500m (6)化学样 600 件(其中刻槽化学样 100 件、岩芯化学样 300 件) 。 8.2、项目经费预算 本项目预算总费用为 661.92 万元 (见预算甲-1 表)。 8.2.1 编制依据 1、根据设计工作量编制; 2、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预算。 8.2.2 编制方法 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各工作项目设计工作量,预算标准, 地区系数技术经济指标,分别计算各种工作项目的预算费和设计项 目总费用。 甘肃省肃北县红柳疙瘩井钛铁矿普查预算表甘肃省肃北县红柳疙瘩井钛铁矿普查预算表 工 作 量预 算(万元) 工作项目技术 条件 计 量 单 位 总 工 作 量 2011 年 工作 量 单位 预 算标 准 总预 算 2011 年预 算 备 注 甲乙丙 1 235=1*36=2*37 二、地质测量 0.000.00 43.92 (二)专项地质测量 0.00 43.92 1、专项地质测量 0.00 14.96 1:10000 地质测量 草测 复 杂 km2 1090630.00 5.89 地区调整系数 1.5 24 1:2000 地质测量 草测 复 杂 km2 2697470.00 9.07 地区调整系数 1.5 2、地质剖面测量 0.00 28.97 1:1000 地质剖面 草测 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