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的学习观,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会学习是成才之要,学会生存是立足之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可能不曾认真思考过:究竟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什么是好学,学什么先贤孔子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下面就看看孔子的观点是什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选文,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2、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目的、重要性、内容。掌握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重点: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掌握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难点: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孔子的“学习观”,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二)初读入境(1)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2)请结合注释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文本,有疑惑之处标识出来。(3)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可把全文切分成:为什么要学-什么是好学-学的基本内涵学什么-重点研读:学的基本内涵,(第1、2、3、4、9章),(第7、8章),(第5、6、10、11章),为何要学怎么学学什么,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生下来就有知识),这种人是上等的;学了然后知道,这种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而去学习,这种人是再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不学习,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赏析1】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当然,这是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学习原因之一:智力差异,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地学习。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身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奋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赏析2、3】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学习原因二:充实自我,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译文】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没有啊。”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但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现在,“东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经成为汉语中固定词语,“东郭先生”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则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正在冬眠的蛇,误以为其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受了惊吓,被吵醒了。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因为自卫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欲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是说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其意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总之是否坚持信,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义。,【赏析4】一味的喜好“仁”、“智”、“信”、“直”、“勇”、“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现偏差。也就是说,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去掉偏好它们的弊端,补充其不足。学可去蔽,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学习原因三:学可去蔽,【评析】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回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9.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文: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小结,孔子认为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1、2、3、4、9章的内容分条概述。,1、智力差异【原文】1,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2、充实自我【原文】2、3、9,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原因。,3、学可去蔽【原文】4,一味的喜好“仁”、“智”、“信”、“直”、“勇”、“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现偏差。弥补不足,学可去蔽,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一:研读赏析(1-4),(一)为什么要学习?原因有三:1.智力差异;2.充实自我;3.学可去蔽。,7【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有品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名人事例】宋代名臣王曾考科举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道贺的人说:“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着不尽。”意思说你考出来了,一生不愁吃不愁穿了,王曾正色回答:“曾生平志不在温饱。”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但绝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庸庸碌碌,甚至为非作歹。这一章里,孔子提出敏事慎言即好学,这就意味着,言行也是学问。毛主席说:“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8【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小结(二)明确何为“好学”?孔子好学,更爱好学之人。孔子三千弟子,独一个弟子受孔子的倍加称赞。更称好学之人,独此一个!那就是颜回!那么,孔子认为,怎样才能称是好学之人呢?(请结合第7、8章语段,用自己的话来概述)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勤做事慎言语,并靠近有道德的人来弥补不足。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的好学之人。,(三)什么是好学?,第7、8则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四)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5、6、10、11则学的基本内涵:道德修养学礼和修身,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拘谨,畏惧的样子。(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淡薄。,【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3)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10【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古代文献知识。”,【评析】本章提到孝悌的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可见,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11【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评点】孔子对孔鲤的两次教诲其实是点明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礼、修身。,(三)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学”内涵有没有不同?,1.六言:仁、知、信、直、勇、刚(原文4),2.仁、礼、文(原文5.6.10),3.诗、礼(原文11),基本内容,1)道德修养(修身)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分析:贤贤易色尊重有才德的人而看轻女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而克制自己的私欲),道德修养(修身),重才轻色完善自身侍奉父母竭尽全力侍奉君上不惜性命对待朋友诚实守信,小结: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学习,首先要学习做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之人。这些修养,将体现在你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躬身实践,方为检验的标准!以修养养性为根本,而后有余力才学习礼乐规范和文化知识。,第10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分析:此句提到的,年轻人首先要学会孝悌之义、谨慎诚实、爱众亲仁!而后还有力量,才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学会做人的重要性),(2)学礼,以礼规范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4(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学六言,去六蔽)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刚),也就是六种德行。从以上的文段,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害人害己。,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施行德行,适时适度,方为真君子!而它的衡量标准就是礼。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换句话说,我们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还要注重以礼来规范,这样,才能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所以说,“修身”和“学礼”,两者是不可分的。“修身”应有“礼”的规范,而“学礼”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修身”。,总结:主要内容梳理,智力差异为什么要学习充实自我学可去蔽六言学什么仁、礼、文诗礼为学躬行为先,躬行孝悌为先。,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从文章可知,孔子所侧重的学习,在于“修身”与“学礼”。这个跟我们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区别。社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