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亚+杨祝蓉+12022015+财政201.doc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605568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39.91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11-21 上传人:遗**** IP属地:湖北
6
积分
关 键 词:
大学生 自主 创业 现状 及其 存在 问题
资源描述: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内容简介:
摘 要创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涌现出的创业浪潮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创业使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中小企业正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创立中小企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知识水平,创业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带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另外,1998 年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每年都会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的途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资金问题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出台了大学生贷款优惠政策、创业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和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园区等资金支持政策来解决大学生创业时资金短缺的问题,用来鼓励大学生创业。 本文首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出台的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文件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了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接着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外以及国内城市上海、武汉和杭州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财政政策存在的具体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财政政策的建议:增强创业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创业财政政策的优惠力度;充分落实创业财政政策;保证财政政策的地区平衡。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财政政策;创业资金 ABSTRACTEntrepreneurshi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n the decade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China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wave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makes th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more and more,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backbo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cre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y have a higher quality and higher level of knowledge, entrepreneurship is conducive to stimulate the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ddition, the university enrollment in 1998, university graduates increases every year,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 new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romote employment.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venture capital is the biggest problem encountered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state promulgated the student loan preferential policies, business tax relief policies and establish venture fund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business parks and other financial support policy to solve the students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when a shortage of fund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documents are analyzed, summarized the introduction of capital on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relevant preferential policies. NextBy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cities such as Shanghai, Wuhan and Hangzhou relevant policies were compar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venture capital support fiscal policy in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fisc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rease entrepreneurial fiscal policy propaganda;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ial fiscal policy of preferential;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fiscal policy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ensure that the balance area of fiscal policy.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Fiscal policy; Venture capital; 1绪 论1.1研究意义及背景1.1.1研究背景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科技进步与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创业对现代社会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同时,创业也越来越多的被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所关注,由创业所引起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从全球来看,例如发达国家美国,从 1980 年开始,科技创业的企业创建了将近 400 万个新增岗位,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不断兴起的创业热潮也在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创业带动中小企业的不断增多,到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到 1000 万多家,占总企业数的 90%以上,中小企业为我国的经济贡献了力量。 随着 1998 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趋势,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就逐渐的突显出来。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找、高校毕业生成为了就业难的群体之一等等系列问题成为了社会中的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来了更大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我国的高等教育,家长不再认为“上学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辍学率在逐年的升高,在边远农村甚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率也是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促使国家和高校毕业生自己开始寻求新的途径来找寻出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就应运而生了。 就大学生创业来说,阻碍其选择创业的原因很多,除了传统的稳定思想外,缺乏创业资金、创业场地、创业的实践经验等大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其中原因。在2009年,大型人才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网做过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缺乏启动资金”是大学生暂时放弃创业的最大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相比较来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还处在起始阶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资金支持上,所以这就需要国家的政策在各方面能够更加全面的顾及到大学生创业者的利益,针对政策上的不足能够不断的完善。 1.1.2研究意义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人口变宽而随之出口却未同步,造成高等教育出口不畅的问题日益突显,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外的又一社会焦点问题。现今,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把眼光放到了自主创业上。然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同时,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手续也比较复杂,申请税负减免的手续很繁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申请就会被否定。这些问题说明我国制定的针对大学生就 业的政策缺乏全局性考虑,很大地限制了财税政策发挥对就业的激励作用,很难应对日益复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积极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协调就业并使其 与经济增长同步,以及避免就业困难全体对社会安全造成的不稳定影响。 本文通过阐述财税政策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联系,比较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成功战略,研究如何改善现行的财税政策最大程度地促进就业,并有针 对性的提出了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建议。通过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支持大学就业的税收政策,构建支持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体 系,同时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从多方面入手,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Flexicurity Pathways(2003)研究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动力的影响,以调整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缓解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长期以来,创业政策都被作为创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创业政策与创业动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却一直被忽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服务、金融支持、创业教育、配套政策、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内部创业动力和外部创业动力都有正相关性。其中,金融支持和配套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大学生创业政策,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还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对理论界和实践者的意义。 Hart D(2004)金融危机的寒流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大学生都开始考虑自主创业,为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基本集中于工商部门减免证照费、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尤其在财税政策方面鲜有专门针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措施。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研究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Belfield,C.R,Levin,H.M(2005)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已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拥有诸多创业资源优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大学课堂所学知识、所掌握信息等进行创业,然而社会经验不足、创业资金缺乏等问题也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完善和规范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 Stevenson的研究最能够形成理论框架,他的理论框架包含 6 个方面:创业促进、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融资、创业支持和目标群体战略。目前为止,创业研究的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而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系统理论还没有,大学生创业的理论基本上是沿用一般意义上的创业理论,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剥离出来。国外研究创业实证研究较多,创业活动也是从多个视角开始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成熟。 Kayne在 1999 年提出创业政策应该包括创业共识、税收环境、资金获取、创业教育和知识资本。创业机会协会在2003 年提出创业政策应该从支持创业者和完善创业环境出发,政策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建设创业社团;(2)创造竞争优势;(3)开展创业教育;(4)提供创业金融服务;(5)进行网络建设;(6)基础设施建设。芬兰贸易和产业部 2004 年提出了创业政策应该包含创业教育培训咨询、创业初期成长和全球化过程、税收政策、地区创业、法律制度等内容。1.2.2国内文献综述 随着金融学的兴盛,国内许多学者都参与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相关研究,其主题内容涉及到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转型、前景分析、风险规避、与国外的比较等几个方面。黄茂(2012)提出了政策不配套、政策执行力不强、操作难度大、政策治标不治本和政策含金量较小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立法、制定具体的政策、落实相关政策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措施。詹芳香(2010)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创业培训优惠。免费对应届大学生进行创业前的优惠,政府进行补贴。第二,工商优惠。工商部门对毕业生创业免除各种工商费用。第三,税收优惠。主要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方面进行减免的政策。杜朝东,韦茵,王沁,张盛超(201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自主创业必将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针对目前学校创业教育薄弱、师生创业观念落后、大学生 自主创业意识差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是极少数优秀大学生的活动等问题,应该加强培育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公众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充 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姚越,徐岚(201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从政府主导转变为了市场主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尽量扩大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而毕业大学生要找到一份工作。更多地是靠自己去竞争。由于人数众多而职位有限,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很多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困境里选择了自主创业。自主创业需要创业人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这要求大学生自身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还要求学校在创业指导资源方面予以支持。邹高祥(2013)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高校 头等难题,而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因此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大学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以缓解就业压力,并能将待业大学生群体转 化为生产力。这对解除大学生及家庭的后顾之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维护社会稳定都将于积极意义。王春雷(2014)近年来,我国实施促进扩大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就业税收优惠 政策也存在整体缺乏系统性、范围局限性、时限短期性、管理复杂性等问题。为此,本文建议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税收政策机制,完善当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简化管理程序,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杨曙光(2015)为了改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国家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实施到个高等院校中去,从而来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增效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和趋势,做好这项工作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局面的首要任务。如何抓好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的工作,特别是抓好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的工作,该文从自主创业的要求、措施、领导重视等几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研讨。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政政策的现状及发展问题分析的研究主要分六大部分;第一章,绪论。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现实出发,介绍了本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概括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采用方法。第二章,概括财政学、金融学、宏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重点阐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税政策相关理论,为下文研究做了铺垫。第三章, 提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以及财政政策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财政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将来发展趋势。第四章,着重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政政策的因素及实证分析。第五章,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的有关对策和建议。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提出构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财政政策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全面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1.3.2采用方法(1)文献法。文献研究法是本文写作过程中的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公共政策学、创业学、公共管理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等书籍和 40 多篇论文资料的收集,对前人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以期形成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政策的科学认识,也对现有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也通过网络对于国家出台政策进行整理以及对各个高校网站进行调查,从更加广泛和可观的角度进行论文的书写。 (2)实证分析和定性分析。本文在谈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政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时将会用到实证分析。对创业的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等做出定性分析。(3)例证结合。本文在研究如何实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时会用到例证分析。本文通过查阅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导师的指导完成。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概念及意义2.1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概念界定要想定义大学生创业这一概念,我们首先得界定清楚这里的“大学生”的范围,学界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一些学者定义的范围很宽泛,他们认为大学生创业就是泛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在校大学生和己经毕业了的大学生,所进行的一些创业活动也有一些学者将这个概念定义为在校大学生开创的某项事业。各种定义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笔者总认为这里对学生的范围界定的不妥当,社会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创业者很多,他们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也有的是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的这个时间跨度也未免太大了,不受年龄的限制,这种身份界定太模糊,所包含的群体太大太杂,如果对所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创业者都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这该需要一个多么庞大的资金支持,所以笔者认为这种界定是不合适的。再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概念,初一看好像是范围限定的很小,很合理,但事实上还是不够清晰的,“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应该是有学籍的,但是也还有部分学生是没有学籍的,这里如进修生、旁听生等等,所以有的学者指出大学生创业的主体应该是有学籍的在校大学生。2.2 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2.2.1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进入 21 世纪,世界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具备了前沿的科学知识,又具备了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换的优势,国家要想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必须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性行为,而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创业行动上。自从中国兴起了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国家为了鼓励这种创新的行为,出台各种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创业。2003 年 5 月 29 日,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落实 2003 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困难,国家在一系列文件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创业,资金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服务于其它的政策,是来表明政府对某些领域和某些区域的支持,从而对调节经济和调控资源的流动方向具有引导作用。政府出台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的资金扶持政策,鼓励了大学生的创新行为,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创业,带动了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 2.2.2鼓励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意识成就了创新科技,创新科技成就了新的经济增长,所以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成果转化成为经济利益,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的途径。美国是鼓励并且出台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最早的国家,并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利润的 62%都来自于大学生公司或曾经是大学生公司,借鉴美国的模式的其它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公司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的进行创新,无论一些小发明小创造还是仅仅就是创新的想法,但这也使创新变为生产力成为一种可能,不断的形成创新的浪潮,从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目前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但是由于大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即使大学生想另谋生路但是由于缺乏大量的资金常常使他们望而却步。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政策的出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也可以使刚刚起步的大学生能够在创业方面得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样无疑会刺激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使他们在创业初期减少各方面的顾虑,能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再者,我们知道大学生目前就业困难,创业这条道路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吸收一部分未就业毕业生。从2003 年我国开始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近几年也取得了成效。麦可思研究机构调查撰写的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1 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 1.6%,比 2010 届(1.5%)略高 0.1%个百分点,比 2009 届(1.2%)高 0.4 个百分点。这种创业情况说明我国实行的创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激励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的。 2.2.3有利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提出创业能力是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之后,面向 21 世纪的第三种能力,即“第三本教育护照”。大学生创业的成功除了外在的环境和文化条件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身的素质,所以高校的创业教育能够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有一部分资金投放在了高校的创业教育上,例如各大高校开展的创业大赛活动,一般是政府投入资金对大赛获奖学生进行奖励,从而使好的创业项目能够开展。国家对高校的资金扶持使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时少了后顾之忧,也能够使创业教育在高校能持续下去。3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3.1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例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复旦大学组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日常办公设备等服务,以及创业辅导顾问团、创业辅导课程等特色服务。同时在市政府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基础上,复旦大学配套投入大额资金等等。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热情虽高涨,但付诸于实践者实为少数。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而作为近似完全理性人的风险投资公司当然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因此,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成功创业率只有2%3%。大学生创业目前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激情涨,能力低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现如今,高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但对于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几乎是一无所知。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只有6%的人对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表示很熟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一知半解。他们没有意识到,激情不等同于能力,仅靠激情,不可能克服创业路上的所有难题。2)科技含量低,经营范围窄据了解,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大部分学生创业范围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等等,一般都局限于服务行业,而且由于在校读书不能脱离学校专门从事创业,他们所进行的创业地点都局限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扩展到其他地方去有一定的难度。3)受舆论影响深现在的社会媒体和舆论到处宣传创业英雄、成功企业家、杰出人物等,在这种舆论的熏陶下,许多的在校大学生竞相崇拜成功人士,模仿创业英雄。而这些因为崇拜成功的创业人士而选择创业的高校大学生往往事先没有经过市场调查,预测创业风险,也没有一定的承受困难险阻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放弃。4)创业失败率高高校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据统计,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要考研而中途退出等等。5)自主创业参与者少, 旁观者多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 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3.2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3.2.1毕业生创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学毕业生创业难已经成为公认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瞬间就能解决的,它的形成是受到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影响的,是我国在改革发展中形成的。它的形成存在着多种的原因,笔者认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011年-2015年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紧密,由于我国的人力资源充足便宜,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国外的跨国公司来中国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商品的加工厂。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跨出国门,到外国发展,国际国内经济融合更加紧密,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逐渐成为世界的发展引擎,到 2015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7年以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发展的低谷,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受到强烈的冲击,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商品的加工生产地,承载了众多世界品牌商品的加工,已经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低潮,对中国加工的产品的出口也影响巨大,大量的产品滞销,沿海沿江大批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司关停倒闭,大量的劳动力失业。2011 年-2015年近五年来,大批大学生毕业后到东南沿海地区创业,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对毕业生的发展也有利,因为这些地方机会多,待遇好,吸引大学生到这里创业。经济危机以来,随着大批企业的关停倒闭,不少毕业生也不得不重新创业,受经济形势影响,创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人在经济危机时期离开沿海地区回到生源所在地发展,经济形势好转了,不少人又回到东南沿海地区找工作。所以经济发展的好坏,对大学生创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3.2.2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创业岗位不足并存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高等教育和毕业生分配创业制度的改革发展,毕业生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建国以来,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大体上经历了统包统分阶段、从指令计划下的“统包统配”向“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阶段等三个阶段。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大学生实行统包统分的政策,大学生毕业后国家安排工作。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毕业生分配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从指令计划下的“统包统配”向“双向选择”的过渡,1998 年以后,随着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国家对毕业生分配政策不断变化。1)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国家以宪法和法律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兴办高等教育,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既存在国家公办高等学校也存在民办高校,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广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都在积极申请土地兴建大学城、新校区,他们大兴土木,建造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实验楼等建筑,从办校的硬件方面改善了高校的条件环境。除此之外,各高校还逐年扩大招生比例,力争招到更多的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公费生和自费生收费并轨后,对大学生的“两包”(即国家包学费、包分配)转变为“两自”(即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这样多收一个学生就能带来一个学生的收益,尤其是民办院校更是如此,因为国家不提供财政经费,他们通过收受高额费用办学。这种扩招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学生多了,学校的资源就紧张,教室资源、宿舍资源、实验室资源、图书馆资源都非常紧缺,以前是小班三四十人上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和辅导相结合,这样能够保证培养的质量。扩招后是大班一二百人上课,由于人多,教师不可能有精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辅导,只能对勤于发问的学生提供辅导,根本做不到他所授的课程是否被学生掌握和理解,而且现在的高校任课教师大多把上课作为谋生手段,上课授课下课走人,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事风格虽然不妥,但也无可厚非,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可想而知。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新产业新职业层出不穷,是对新职业的需求数额也是非常大,不少传统产业和职业随着产业改革逐渐没落,有的甚至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就出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具体而言,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所学的东西不能胜任市场需求,或者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条件,这样就出现了“企业在学校招不到合适的人,毕业生不愿意到企业创业”的尴尬处境。这种尴尬处境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毕业生创业。 2)国家用人制度改革与创业观念的僵化导致学生创业不顺畅中国有句俗话“学而优则仕”,意思就是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的人应当当官。这种思想在当今有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在农村或者城镇弱势群体的家长,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能够体面地吃财政饭,做一个国家公职人员。这种认识是基于家长对目前地方行政机关不公平的对待他们,他们对政府又恨又怕,又无法改变自己现状。这种纠结的心理让他们倍感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上学当官改变生存状况,首先自己不被欺负,然后还能帮助家人免收不公平的待遇。所以这样的家长的创业观念就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观念。但是对于当今的中国而言,正在进行着一场用人制度改革,无论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实行小政府大运作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尽可能压缩行政、事业编制,而且制定了严格的录用程序,采取凡进必考、则用录取的方法,选拔人才充实到国家机关中来。这样就有一个矛盾,并不是每一个想进入国家公职系统的人都能如愿进入,国家的用人指标是一定的,招录程序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如此众多的毕业生,都能在公职机关入职是不现实的。所以国家的用人机制方面的精兵简政的改革是长期的,一贯的,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创业观念的人,肯定不能完全如愿。 3)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没有达到全国通用的状况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民营企业或者小企业创业,这种情况对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来说都很尴尬,一方面民营企业确实需要大批的大学生人才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大学生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去创业。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主要是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没有达到全国通用的状况,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各省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做法不统一,发达省市与欠发达省市在社会保障的范围、幅度和程序方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各省市之间不相通用。表现在大学生创业工作方面,如果大学生在民营企业创业,一方面各民营企业对受雇者的社会保障的范围、幅度不相同,另一方面如果跨省跨地区在办理社会保障方面比较麻烦,与之相比,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方面就比较明确,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没有达到全国通用状况也对毕业生在选择创业方面有影响。 4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先行现行税收政策分析4.1现行政策4.1.1增值税优惠政策大学生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其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大学生销售古旧图书免征增值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在2010年12月31日前,大学生创业动漫企业,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销售其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退税数额的计算公式为:应退税额=享受税收优惠的动漫软件当期已征税款-享受税收优惠的动漫软件当期不含税销售额3%。动漫软件出口免征增值税。(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第065号)4.1.2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创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税免征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创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八条)。创业开办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取得证书),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创业开办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经认定取得证书),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创业开办的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4.1.3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科技中介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技术交易合同经登记后,可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免交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对动漫企业为开发动漫产品提供的动漫脚本编撰、形象设计、背景设计、动画设计、分镜、动画制作、摄制、描线、上色、画面合成、配音、配乐、音效合成、剪辑、字幕制作、压缩转码(面向网络动漫、手机动漫格式适配)。4.2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4.2.1优惠政策操作难度较大从我们税务部门的日常征管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优惠政策在执行中是有很大难度的。如:(国务院令1993134号)第十六条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 (一)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199338号)第三十一条“条例第十六条所列部分免税项目的范围,限定如下:第一款第(一)项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既有农产品的加工(或其它),同时又有小部分的农业生产时,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经营时,使得我们税务机关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的管理也因政策本身的缺陷,加大了基层管理难度。4.2.2税收政策体系及落实不到位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已经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大学生群体创业的税收支持政策,比如税负减免、税率优惠等,优惠范围涉及各行各业。但是由于税种名目繁多,政出多门,由于没有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搞懂都很难,真正实际享受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1)中央统一出台的税收优惠操作性不强,而各省市独立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又不成体系,优惠税率标准都不一致,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之间存在的政策性差异,这给税收优惠政策的统筹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信息沟通渠道缺失、现行管理手段单一等各种因素,造成大学生有关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够,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放弃了这些优惠条件,使这些政策形成摆设,没有真正发挥税收政策促进创业的积极作用。 2) 已有的税收政策和有关法律制度存在立法层次较低,执行效率不够的问题。比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等部分财政支持政策甚至以暂行细则的形式实施。政策制度立法级次不高,效力不强,并且政策内容也在不断调整,缺少稳定性,很多执行措施缺少延续性,再加上有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够,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3) 目前很多政策受到地域限制,鱼龙繁杂,名目繁多,因涉及到地方保护主义,各地的标准政策都不统一,同时存在城市和农村、重大型和轻中小型、微型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可见,制定创业财税支持政策更应做好顶层设计,着眼于整个大学生创业群体,实行全国统筹,形成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4.2.3部分增值税优惠政策并并未让群体受益 增值税属于间接税,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承担其税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某些行业或产品属于免税范围,但是消费者事实上并没有从中获益,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避孕药品和用具免征增值税,但事实上某些避孕药具虽然免税,而依然价格不菲、暴利惊人,在实务中,我们就曾发现某些安全套的零售价为其进货价的近10倍。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在这里,用一个实事来说明这个问题:温宿县国税局管辖区内农业生产者企业从1994年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28户(其中牧场5户、林业3户、其它20户)。从农业生产者发展的纵向看,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力鼓励农业生产者,使从事一线生产的农业生产者得到重点发展,这种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源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但从其横向看,就单个企业的发展情况看,并没有达到国家政策预期的目的,在发展中走了型、变了样。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所减免的税款,并没有把大部分减免的税款用到企业发展上来,国家减免税这一政策的目的,并没有对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2)部分农业生产者企业,采取以农业生产者为名的挂靠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以便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比如有的农业生产者企业租赁或承租别人的土地,自己并没有真正从事一线的农业生产,而是在从事农业产品的加工、冷藏等业务来生产,利用这一优惠政策,从而达到获利的目的。由于该类似企业具备“有土地证、有自产的农产品”的特征,我们的税务执法人员无法对其按照其它的有关税收政策进行依法征税。 5 完善税收及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国家社会鼓励的发展方向,现今大学生中开始创业和有创业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关键的是要善于发现、扶持、引导和培植这些优秀的创业人才。目前,各方面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创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如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是现在工作的重心,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力度,充分改善大学生的创业环境。5.1适当扩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提高起征点税收减免是税法中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少或免除税负的一种规定,许多国家都将其放在中小企业的创建初期,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和技术创新上。因此,鉴于大学生受到资金、经验的研制,我国应适当扩大对大学生自创创业企业,尤其是对企业创立之初的税收减免范围和提高税收减免力度。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享受的税收减免多局限于收益税,如企业所得税。鉴于大学生创业初期的实际情况,若将范围适当扩大到流转税,如增值税,这对于切实减轻大学生创业负担的效果可能会更明显。另外,对于提高一些税种的起征点,可以有效地减轻起征点一下的中小型企业的负担。一般来说,各国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所得税等。由于我国在2016年5月1日施行”营改增”政策,所以我国创业的大学生不考虑营业税的问题。5.2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不足,一些具有创意的技术性企业和具有可行性的项目由于资金压力而被迫放弃。因此,对于这类能够提供完整商业计划和可行性报告的企业来说,若有风险投资者强大的资金支持,将极大地推动这类企业的发展。但是,风险投资者迫于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投资风险大,且投资收益在短期内不明显等原因,很少给大学生的初创企业进行投资。若对于投资大学生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者给予适当优惠,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的投资风险,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投资积极性,进而促进大学生传办企业的发展。我国创业投资机构大都是依据公司法采取公司性的组织形式,企业获得的利润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后,剩余利润无论是用来转增资本,还是分配给股东,均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其实就是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因此适当降低创业投资收益税税率,对创业投资者实行减免税等优惠,从而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5.3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税收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发挥税收在调控就业方面的正向功能,进一步完善有关的税收支持政策体系。税收促进就业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重新就业职工的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新吸纳下岗职工和失业者,达到一定数量时,政府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对享受政策优惠待遇的下岗失业人员的真实性,要进行严格审核,防止不吸纳失业人员,只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出现。 二是加大促进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财税优惠政策。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相当严峻。为维护社会稳定,有必要出台鼓励学习毕业生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如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就业,在工作经费和个人进步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自主创业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减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创新性、技术的项目经评估可行的,给予一定的无息小额贷款。三是建立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老龄化速度加快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事实,对养老服务机构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既有利于解决养老问题,也利于促进就业,减轻政府与社会压力。5.4建立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联动机制税收政策要教好地发挥调控就业的功能,需要其他政策的协同呼应。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联动机制,注重发挥各项政策对促进就业的合力作用,形成良好的政策互动体系。如税收政策与有关社会保障政策的联动,就是要让就业者在享受就业创业的财政、税收优惠的同时,又要做好社会保障安排以免除后顾之忧。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联动机制,还要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固化下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临时防范和应急式的联动,也就是要标本兼治。总之,要使税收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掌控各项优惠政策安排的时机及力度,以促进就业与治理失业为调控目标,注重发挥好政策联动的合力作用。 结论与展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对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生产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不光解决了大学生自身的创业问题,在促进技术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了创业岗位,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的各类创业政策使创业环境和创业的文化氛围不断的得到了改善,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对大学生的创业技能进行了培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咨询服务、创业资金贷款等多项服务,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政府的多种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创业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多,创业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但是,目前我国关于创业政策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由各个不同的部门进行下发和执行,同时对创业政策的落实还缺乏监督和管理部门,因此有些很好的创业政策却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此外,关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研究,我国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一般的研究都是在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的创业政策进行研究,少有从我国创业政策自身着手进行研究。我国对创业政策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方面对创业金融和创业服务政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借鉴公共政策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和健全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如加大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创业政策环境,塑造创业氛围,建立创业政策执行的监督监管机制,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培训体系和税收政策体系等。为我国大学创业政策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但是由于本人的自身学识、经历和资源的不足,本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进行完善。致 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老师时刻关心论文的研究进程,为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她认真严谨的态度,脚踏实地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半年多的时间,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本校所有给我授课的老师。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我的大学时期身边生活中关心、爱护我的同学,他们对我学习、生活给予莫大的帮助。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同学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参考文献1European Expert Group on Flexicurity.Flexicurity Pathways:Turning hurdles into stepping stone. 20032Hart D.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Governance,Start-ups,and Growth in the US Knoeledge Economy. .20043Lundstr m A,Stevenson L.Entrepreneurship policy for the future. . 20054ang,D.Can the Danish model of flexicurity be a matrix for the reform of European labour markets. Working paper of GRES . 2006 5关洁.促进创业的税收政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08) 6杜朝东,韦茵,王沁,张盛超.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 7姚越,徐岚.大学生自主创业与学校创业指导教育资源J.教书育人.2013(30) 8陈婉婉,尚实.大力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N.安徽日报.2013(A02) 9邹高祥.浅谈大学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创业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3(06) 10王春雷.新形势下我国创业税收政策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4(02) 11王悦.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3) 12邝坦励,郭永强,周娜.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困难原因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13王晓蕾.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考试周刊.2015(87)14于广军.政府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分析J.北极光.2015(09) 15杨曙光.谈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的思路和方法J.科技资讯. 2015(23) 16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04). 17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01). 18曾晓桦.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 19李白,杨静竹,陶启成.大学生创业贷款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 20甘家武,李振东.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税收政策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21李华晶,张锐,康克,陈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渠道与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2:158-160 22课题组,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11). 23郜梅梅,任园园.大学生创业及优劣势分析J.知识经济,2010(01). 24王宁.关于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理论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2). 25郁义鸿、李志能.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6张浩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先导、关键、支撑和保障J,2012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 外文翻译及译文创业融资由于缺乏融资的信用记录以及所经营公司存在的风险性,初创企业的融资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很高的逆向选择成本。更糟糕的是,通常情况下,创业者拥有丰富的科技知识,但是缺乏信用积累,也没有渠道传递自己的信用。 巴里认为风险资本正好填补了创业资本的空缺: 在小规模阶段,风险资本进入资本市场是受限的。想必并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能依靠自有资金创业,或是依靠银行或者天使投资人填补空缺。风险资本家为他们提供了一项为在风险情境中使用而特意设计的资金。风险资本家们通过预先的严格评估以及此过程收集的信息可以大大降低逆向选择成本。 按照巴里的说法,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昂贵的尽职调查反映出来。通过直接揭示项目质量,减少创业者和风险资本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如果质量是可以发出信喜的,那么昂贵的尽职调查就是不必要的。换而言之,尽职调查和发出信息都可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这两种方法是相互替代的,所以重点是谁更具有性价比。 这种看法存在几个问题。为什么假设银行不能(或者不选择)作为一个风险投资者进行严格评估?为风险情境“设计”风险资本是什么意思?当人们注意到直接负债被作为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法案而实际上风险投资家们却经常持有可转换优先股,人们会倍感疑惑。事实上,从预期收益与权益部分不成正比或者完全颠倒的意义上看,合约有强大的约束力。 像巴里指出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高昂的严格的评估以反映解决。通过直接揭示项目的质量,可以减少企业家与投资家的信息不对称。相比之下,如果质量是能够被我们了解,那么昂贵的尽职调查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不必了解其他。换而言之,无论是昂贵的尽职调查还是讯息都可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这两种机制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哪个性价比更高。 论文的第一贡献是证明在企业金融市场上消息是昂贵的,尽职调查也是如此。然而,对于新创公司,如果筹集不到资金,那么公司可能几乎没有价值。不良企业家试图在任何成本下联营。正如分析表明,证券的吸引力不足会使不良企业家转而离开,事实上,证券对于优秀的企业家也是如此没有吸引力。昂贵的尽职调查便作为首选解决方案出现。 根据以往得知的风险资本市场上的尽职调查成本的重要性,弗瑞德和汉斯里奇把创业资本融资过程描述为六个逐步严格的阶段。在第一轮资金启动前,这种尽职调查平均需要花费97天的时间方能完成。大多数的资本方案无法成功通过第一阶段审查,更别说后续审查了。完整的融资过程被描述成“比银行贷款参与性更高”。 本文的第二个贡献是在昂贵的尽职调查与高级(或股权等)金融合同建立起联系。这种联系背后是简单的洞察力。根据定义,低级合同是安全的。也就是说,各公司的预期收益间差别不大。高级合同放大了投资的优劣项目间在收益方面的差别,从而放大了筛选不良项目的激励。实际上,高效的合同使得风险资本家能够承担选择不良企业家的费用。因此,高效的合同鼓励尽职调查。总之,这个模型研究的有三点:(1)昂贵评价带来的预期好处;(2)这种昂贵评价作为解决传统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案;(3)传统解决方案是由与风险资本市场对应的参数模型所主导的。继萨尔曼开创性的工作之后,一种关于创业资本家合同设计的理论文献出现了。这些论文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使得可转换债券最优的观点合理化。这个模型的第二个共同点是代理成本的引入。例如,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对待项目风险以及退出战略有不同的偏好。某种程度上,这篇文章对代理成本的依赖归功于对他们的相关经验充分信任。这大概也关系到上述共识:由于债务被认为是对逆向选择的最佳应对,非债务证券必然意味着另一种市场摩擦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知道权益资本如何导致权益类证券。通过给予双方大致对称的回报,关于未来行动的利益冲突会被减轻。当然,从目前的模型无意透漏的代理问题表明他们并不是重要的经验。相反,教训是,代理成本不是权益类证券的必要条件。也许令人惊讶的是,与本文关系最密切的理论成果载于公开交易证券的分析。假设流动性是外源的,价格有竞争的市场决策者决定,布特和萨克雷的研究表明:将证券分类成信息敏感类证券和安全类证券能够增加或者减少经营者发布信息的激励机制。弗朗哥和卢金研究了一种类似的环境,但是将公司权利分类成外售部分和保留部分,再次分析证券设计和信息采集的相互作用。两个重要的区别决定了我的结果,除了这些公开交易的模型。首先,这些模型排除信号,所以它不可能审查传统的逆向选择解决方案是否是主要的,如果是这样,那要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其次,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公开出售模型如何扩展到创业资本市场,原因是驱动其结果的假设,即完全无弹性的需求流动性交易者的损失,无法与创业资本环境相适应。资本投资是创业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投资项目的价值在1和之间,G, B,代表项目质量,否则1.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值V= i1 + (1 ),当 K时。否则,此模型也承认无风险债务,这将消除不利选择问题。创业者必须保证当前资产的价值V,加上剩余索取权之后,若能够达到预期价值,那么合同就是可以接受的。在一个成熟企业的融资模型里,V被定义为当前资产的价值,因为这是在没有新的投资情况下公司的价值。从创业环境看,这种解释是合理的,而且,由于没有融资吸引力,创业者只能依靠现有资本。区别只是融资数量。与成熟企业相比,对于初创企业,当前资产的价值是很小的,相对于其他参数(比如K 和)来说。项目的净现值,假定满足EVG V K 0 EVB V K (1)方程(1)用来衡量一个项目的价值。当且仅当该项目是优良的时候,项目的净现值才是正的。最后,假定净现值满足(EG V K) + (1 )(EB V K) 0 (2)其中是经济体系中优秀项目的比重,由于净现值平均值为正,所以该模型承认混同均衡。资金的一种来源是那些依据观察进行信用评价的,对企业不甚了解的投资者。这种投资者可能会被认为是竞争激烈的商业信贷市场的代理人。根据这一解释,很明显,这个投资者需要平衡债务。简单的说,当一个人不了解情况时,他就会用传统的方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正如在引言提到的,这种方法就是负债。资本的另一个来源是拥有评估项目质量好坏的能力的投资者。这种投资者被成为风险投资家。这种看法还认为,风险资本家一般选择高质量的合同。同样的,风险资金家通常选择采用技术进行筛选,而以前这种做法并不明显。特别是,如果融资合同是非常大度的(留给风险投资家大量股份),那么放弃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将是有利可图的。这样的结果对于不良企业家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太想吸引到资金证明他们能够得到好公司的垂青,从而获得融资。通过限制联营,昂贵的尽职调查可以使得不良企业家转变成好的企业家,在此过程中,好的项目会得到真正的投资。创业者寻求的融资形式是不分优劣的,而风险资本家有一个评价等级。对于每一个创业者,付出的成本C和风险资本家收到的讯息S G, B满足Prs = G | 不良创业者 = Prs = B | 优秀企业者 = (3)一个好的信号的概率为(1 ) + (1 ),所以风险资本家一般用1/(1 ) + (1 )来评价创业者。融资合同要有足够的优惠,以弥补风险投资家的资本贡献K和预期评估成本,优惠= C/(1 ) + (1 )。这个模型承认贝叶斯纳什均衡的三种类型。在分离均衡中,良好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安全环境而不良企业家都不喜欢这样效仿。由于只有好的公司会积极参与,所以逆向选择被采用的情况越来越少。风险资本均衡作为后备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合约吸引着投资者去评价公司的价值。最后,联营可以被看作是良好的创业者认为上述两种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案太过昂贵的的无奈之举。在本文中,我并没有重视债务和证券资本。此前草案考虑了所有的证券,产生了这种直觉:高效率的证券促进尽职调查,而低效的证券对信号有更强的影响。证券等级的严格限制简化了证券的认知,保留了关键的直觉,并使我的研究成果与现代文献相比较。本文认为,在创业资本市场上,项目质量比信息质量的更具成本效益比。这个主题牵扯到一个实证文献,即在这个市场上,实证调查是非常广泛的。事实上,尽职调查是风险资本市场的显著特征。该模型的几个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让人觉得这种机制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最佳替代方法。在一个更丰满的模型中,这两个机制可以作为互相补充的部分来运作。一般来说,一个角色都存在着创业信息和风险资本家的尽职调查。该文件的草拟方案显示互补性可以由多种方式触发。比如,假设企业家有很多混乱的私人信息。最安全的方式可能还是收集信息,从而通过所获得的信息筛选创业者。但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即使是自我选择之后,昂贵的尽职调查仍是有利的。信息的获得发生在风险资本市场。该模型能够揭示首次公开发行单位的用途,这些公开发行单位通常以股票和认股权证的形式用于小而有风险的产品。认股权证的加入从逆向选择角度看令人费解,因为现有文献认为证券主要强调不良环境的回报。本文的逻辑表明,这些认股权证强调极致的好的环境,激励投资者在进行项目评估时,当其他逆向选择解决方法过于昂贵时,选择使用认股权证。最后,该模型的结论不依赖于良好企业家选择合同这个假设。信息采集的激励和安全之间的关系独立于合同本身而存在。人们可以在一个风险投资基金里寻找一个普通合伙人筹集资本,宣布基金持有何种证券。越是权益类证券,普通合伙人获得的信息、获取的激励越强。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The financing of startups entails potentially extreme adverse selection costs given the absent track record of the firms seeking capital, and given the risky nature of the industries in which many of them operate. Exacerbating the problem, this scenario often involves an innovator who has extensive technical knowledge but has neither the accumulated reputation nor the bondable wealth necessary to convey this information credibly.Barry characterizes venture capital as having evolved precisely to fill this startup financing niche:At the level of small, risky ventures, access to capital markets is restricted. Not all entrepreneurs can self-finance their projects, and not all can find bankers or angels who will carry the shortfall. Venture capitalists offer them a source of funds that i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use in risky settings. The venture capitalists themselves perform due diligence prior to investing, and information gleaned in that process can greatly reduce the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This outlook raises several questions. Why is it assumed that banks cannot (or choose not to) perform the same level of due diligence as venture capitalists (VCs)? In what sense is venture capital “designed” for risky settings? The puzzle deepens when one notes that straight debt is typically advocated as a solution to the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 whereas in practice VCs often hold convertible preferred equity. Indeed, a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venture capital market is that contracts are fairly high-powered in the sense that expected payoffs come disproportionately from the equity component or “upside”.These questions can be addressed by reflecting upon the costly due diligence to which Barry refers. By directly revealing the projects quality, due diligence reduces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entrepreneurs and the VC. By contrast, if quality were signaledthe traditional solution to the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costly due diligence would be unnecessary since there would be no more information to convey. In otherwise, either signaling or costly due diligence can solve the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 The two mechanisms are substitutes; the question then becomes which is more cost-effective.The first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to show that signaling can be prohibitively expensive in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markets, and so costly due diligence dominates. The “cost” of signaling is driven by the incentives of bad firms to pool. Yet, for startups, if funding is not obtained then the firm may have almost no value. With such low reservation values, bad entrepreneurs attempt to pool at nearly any cost. As the analysis shows, securities is unattractive enough to drive out bad entrepreneursand thus to serve as a credible signaltend to be unattractive to good entrepreneurs as well. Costly due diligence emerges as the preferred solution.As testament to the empirical importance of due diligence costs in venture capital markets, Fried and Hans characterize the VC funding process as composed of six distinct, progressively rigorous stages of screening. This due diligence takes an average of 97 days to complete even before the first round of funding is initiated. The majority of funding proposals do not successfully pass through the first screen, let alone subsequent screens, and the full process is described as “much more involved in bank loan reviews.The second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to illustrate a link between costly due diligence and high-powered (or equity-like) financial contracts. The intuition behind this link is simple. By definition, low-powered contracts are safe; i.e., expected payoffs vary little across firms. High-powered contracts magnify the differential in payoff between funding good and bad projects, and hence magnify the incentives to screen out bad projects. In effect, high-powered contracts make the VC bear the cost of choosing entrepreneurs unwisely. Therefore high-powered contracts encourage due diligence.To summarize, this model is designed to make three simple points: (1) upside sharing is to be expected given costly evaluation, (2) such costly evaluations serve as a substitute traditional solutions to the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 and (3) traditional solutions are dominated for parameterizations of the model that correspond to venture capital markets.Following the path-breaking empirical work of Saar, a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VC contract design emerged. One common feature of these papers is that they rationalize the optimality of convertible securities. A second common feature of these models is the admission of agency costs. For example, VCs and entrepreneurs may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regarding project risk or exit strategy.In part, the literatures reliance on agency costs owes to a widespread belief in their empirical relevance. It is also presumably related to the aforementioned consensus: since debt is considered the optimal response to adverse selection, non-debt securities must imply the presence of another market fric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clear how agency costs could lead to equity-like securities. Conflicts-of-interest over future actions are mitigated by granting both parties roughly symmetrical payoffs, which leads to upside-sharing. Of course, the omission of agency problems from the current model is not intended to suggest that they are unimportant empirically. Rather, the lesson is that agency costs are not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quity-like securities.Perhaps surprisingl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is paper are contained in analyses of publicly traded securities. Assuming liquidity is exogenous and that prices are set by competitive market makers, Boot and Thakor show that splitting securities into an information-sensitive piece and a safer piece may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traders incentives to produce information. Fulghieri and Lukin study a similar environment but split the firms claims into a piece sold to outside investors and another piece that is retained, again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curity design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Two important distinctions set my results apart from these models of public trading. First, their models exogenously rule out signaling, so it not possible to examine whether traditional solutions to adverse selection are dominated and, if so, under what conditions. Second, it is not clear how the results of these public trading models might be extended to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markets since the assumption that drives their resultslosses by liquidity traders with perfectly inelastic demandhas no obvious counterpart in an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setting.The economy consists of entrepreneurs with projects requiring capital investment K. The value of funded projects is 1 with probability , where G, B is an indicator of project quality, and 1 otherwise.Funded projects have expected value Vi = 1 + (1 ). It is assumed that K. Otherwise the model would admit riskless debt, which would eliminate the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Entrepreneurs have reservation value V; that is, contracts are acceptable only if the residual claim has expected value V or higher. In a model of mature firm financing, V is most clearly interpreted as the value of assets-in-place, because this is the continuation value of the firm in the absence of new investment. Such an interpretation is valid in entrepreneurial settings as well because without attracting financing the entrepreneur owns the existing assets outright. The key difference is one of magnitude. Compared to models of mature firms, in entrepreneurial settings the value of assets-in-place is small relative to other parameters.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projects, V V K, is assumed to satisfyEVG V K 0 EVB V K. (1)Equation (1) justifies the nomenclature “good” and “bad.”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a project is positive if and only if the project is good. Finally, it is assumed that net present values satisfy(EG V K) + (1 )(EB V K) 0, (2)where is the proportion of good projects in the economy. Because net present values are positive (on average), the model admits pooling equilibrium.One source of capital is an uninformed investor who conducts a mechanical credit evaluation based on observable characteristics. This investor may be thought of as a proxy for the competitive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 Consistent with this interpretation, it will be shown that this investor takes debt in equilibrium. Briefly, the intuition is that when one is uninformed, one solves the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 in the traditional way. As mentioned in the introduction, this solution is debt.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capital is an investor endowed with technology that can evaluate project quality. This investor is referred to as a VC. Consistent with this identification, it will be shown that the VC takes high-powered contracts in equilibrium. Likewise, it needs to be shown that the VC actually employs the screening technology. A priori, this usage is not obvious. In particular, if the financial contract is very generous (if it leaves the VC with a large stake), then it may be profitable to forego the costly evaluation in favor of funding all projects. Such an outcome would benefit bad entrepreneurs, because they too would like to attract funding provided they can pool with good firms and thereby obtain mispriced financing. By limiting this pooling, costly due diligence effects a transfer from bad entrepreneurs to good entrepreneurs, and in the process, directs real investment toward better projects.Entrepreneurs seeking venture capital finance form a (randomly ordered) queue, and the VC sequentially evaluates them. For each entreprene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605568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