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部分基础过关课时13常见的盐和化肥课件.ppt_第1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基础过关课时13常见的盐和化肥课件.ppt_第2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基础过关课时13常见的盐和化肥课件.ppt_第3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基础过关课时13常见的盐和化肥课件.ppt_第4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基础过关课时13常见的盐和化肥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3常见的盐和化肥,1.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用途,一、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NaCl,白色,NaCl+AgNO3=AgCl+NaNO3,白色,Na2CO3,苏打,Na2CO3+Ca(OH)2=CaCO3+2NaOH,CaCl2+Na2CO3=CaCO3+2NaCl,(续表),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胃酸,(续表),白色,(续表),CaCO3,白色,不易,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CaO+CO2,(续表),CuSO4,白色,蓝色,2NaOH+CuSO4=Cu(OH)2+Na2SO4,CuSO4+Fe=FeSO4+Cu,(续表),2.盐的化学性质,蓝,红,2AgNO3Cu=Cu(NO3)22Ag,AgNO3HCl=AgClHNO3,BaCl2H2SO4=BaSO42HCl,CuSO42KOH=Cu(OH)2K2SO4,Na2SO4Ba(OH)2=BaSO42NaOH,BaCl2+Na2SO4=BaSO4+2NaCl,AgNO3+NH4ClAgCl+NH4NO3,BaCl2+(NH4)2SO4=BaSO4+2NH4Cl,3.常见有颜色的盐溶液,蓝,浅绿,黄,紫红,二、复分解反应1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2012年考查),3.常见难溶化合物(1)难溶性碱:Mg(OH)2(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等。(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盐:_、_;难溶性碳酸盐:CaCO3、BaCO3等。,AgCl,BaSO4,三、化学肥料1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016、2012、2011年考查),NH4Cl,NaNO3,K2SO4,KCl,KNO3,2化肥的简单鉴别利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初步区分常见化肥(一看二闻三溶四加碱)。,白色,NH4HCO3,灰白色,3.氮肥的简易鉴别(2013年考查)(1)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区别。(2)对于剩下的氮肥,首先加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尿素。(3)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4)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铵,否则是硝酸铵。,知识点睛,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降低肥效(2015、2011年考查)。氨气的检验: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闻气味(氨气有刺激性气味)。,4.化肥和农药的利弊(2014年考查)利:营养元素含量高,肥效快而显著,原料广泛,可以批量生产;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与病、虫、杂草等有害物质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对农业的高产丰收起着重要的作用。弊:造成土壤、水、大气等环境污染;农产品受污染;化肥和农药残留成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1.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B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C用小苏打可除去发面团发酵产生的酸D.酸雨对大理石类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2.张大爷发现地里新长出的玉米苗出现了倒伏现象,农技员建议他施用钾肥,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A.NH4NO3B.CO(NH2)2C.Ca(H2PO4)2D.KCl,B,D,3.(2016龙东地区改编)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D.该实验可除去粗盐中的所有杂质,B,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NaClNa2CO3CaCO3无水CuSO4NaHCO3Ca(H2PO4)2NH4NO3(1)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2)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3)可用于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的是_;,(4)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5)会使植物枝繁叶茂、果实硕大、营养丰富的化学肥料是_;(6)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的化学肥料是_;(7)可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的是_。,5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右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Na2CO3、NaHCO3溶液可使酚酞试液显_色。(2)金属铜_(填“能”或“不能”)从AgCl中置换出金属银,其原因是_。,红,不能,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必须在盐溶液中进行,而氯化银不溶于水,(3)老师告诉同学们:对于酸和盐的反应,可以用厨房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其中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品是_(填名称或俗称)。(4)盐与碱反应既可能生成难溶性碱,也可能生成难溶性盐,请各举一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难溶性的碱:_。生成难溶性的盐:_。(5)图示反应关系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盐与_、_、_的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_或有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纯碱和食醋,CuSO4+2NaOHCu(OH)2+Na2SO4,Na2CO3+Ca(OH)2CaCO3+2NaOH,酸,碱,盐,水,气体,易错易混点1对复分解反应常见的理解误区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B.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必须都可溶于水D.硫酸钡和碳酸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A,防错妙招,(1)初中阶段所学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金属氧化物与酸之间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但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2)对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除了对产物有“水”“气体”“沉淀”之一产生外,对反应物也有要求,如碱和盐、盐和盐发生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但酸与碱、盐、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通常只要求酸可溶。(3)复分解反应中,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不改变。(4)不参加复分解反应的盐:KNO3、NaNO3、AgCl、BaSO4等。,(2016株洲)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B,易错易混点2对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判断错误例2(2016邵阳改编)欲使冬小麦根系发达,耐寒耐旱,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宜施加的肥料是()A.Ca(H2PO4)2B.NH4HCO3C.KNO3D.CO(NH2)2,A,防错妙招,肥料的作用可简记为:氮叶,磷根,钾肥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例题(2015苏州改编)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1)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2)在蒸发过程中,待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3)在上述实验步骤中,都使用了同一仪器_(填名称),它在步骤和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中的目的是_,在步骤中的目的是_。,漏斗,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玻璃棒,加快粗盐的溶解,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1)加入稍过量的NaOH、BaCl2溶液的目的分别是、。(2)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通过操作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用化学式表示)。(4)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除去MgCl2,除去Na2SO4,BaCl2+Na2CO3BaCO3+2NaCl,Na2CO3、NaCl、NaOH,加入22.4kg氯化钠固体,粗盐中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等的去除(2013年考查),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注意:(1)加入的除杂试剂必须过量;(2)加入的Na2CO3不仅要除去CaCl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