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6.doc.doc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6.doc.doc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6.doc.doc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6.doc.doc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6.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1页共10页初三年级综合复习考试语文考试卷好风景题目卷面分一(1-5)二(6-11)三四(23)附加题合计(12-16)(17-22)得分2006-1-20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不得超过120分。一、基础整合(12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羼(chn)水筛(shi)子汀(tng)兰林壑(h)B玷(zhn)污阔绰(chu)阴翳(y)樯(qing)橹C打折(zh)腿醮(jio)觥(gng)筹林霏(fi)D颓(ti)唐伛(y)偻提携(xi)偕(ji)2找出下面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把错别字改正过来。(3分)贻笑大方心浮气燥百练成钢投鼠忌器不肖一顾3下面各句子中有毛病的一项是(),并在句子中改正过来。(2分)A中国已是一个体育大国,这是得到世界公认的。B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C虽然实验没有成功,但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他没有作努力的缘故。D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4请你给下面的下联写出上联。(提示:可以用你学过或你所知道的知识来填写,要求基本符合对联的要求。2分)上联:,下联:范仲淹为天下而忧。5我们听说过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们曾经为我们国家和人们做出了贡献,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请你按照下面例子的格式,写一个你所敬仰的历史英雄人物。(人物不能与例子相同。3分)例子:诸葛亮,中国的一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被后世人景仰,是因为他有运筹帷幄的卓越的军事谋略,同时他还有对后主刘备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错字改正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2页共10页是他一生的写照。二、古诗文阅读(22分)6古诗默写。(10分)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西山村)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出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7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属余作文以记之。属:环滁皆山也。环:阴风怒号,连月不开。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9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8个字写出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2分)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10文中的“进”指的是“”,“退”指的是“”。(2分)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3页共10页11作者在文中抒发自己崇高的政治抱负的是哪一句话?对此你怎样理解?(2分)答:三、现代文阅读(32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22题。(一)希望在于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人们得出一个共同认识,这就是辉煌在于创新,希望在于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回顾过去,近观现实,我们可以想一想,联产承包是创新,经济特区是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创新,基本经济制度是创新,社会办学是创新,企业改制是创新,“一国两制”是创新。还有各行各业的改革,各行各业的开放,也都是创新。创新使我们认识了世界,走向了世界,创新使我们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没有止境的。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新也会变成“旧”,因而需要“更新”。我们应该突破前人,后人也肯定会突破我们;我们可以突破别人,别人也可以突破我们。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必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创新,在新的奋进征途中继续奋进。在学习十六大报告的时候,不少同志都谈到,创新应该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精神。绝不能认为创新与己无关,只等着上边创新,等着领导创新,等着别人创新。一般地说,创新就是创造和发明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等。创新的个鲜明特征,是要想没想过的,做没做过的,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更加符合变化了的实际。创新有大有小,却无处不在。重大的发现,重大的创造,重大的改革是创新;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创新。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创新意识,也都有创新的机会和舞台。创新不是盲目蛮干,而要有科学精神。不遵循客观规律,或者调查研究不细,专业知识不精,或者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就要打破旧模式,改变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甚至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新观点新思路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有一些人暂时不认识、不理解,这不奇怪。我们既不要因为有阻力而失却了创新热情,又要善于用事实用实践说服和教育更多的人支持、理解和参与创新。既要创新,又要把消极影响和各种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同样重要。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要把“体现时代性”和“把握规律性”统一起来,把“富于创造性”和“符合科学性”统一起来,把“大胆”和“稳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把握好各种关系。“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对我们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希望在于创新,未来在于创新。我们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实到以创新的精神与创新的实践,不断把改革和建设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汪金友)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答:13文章第段引用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的话阐明创新的重要意义,从论证的角度看,本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4页共10页段的引用有什么作用?(3分)答:14第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而第、段运用了论证方法是。(2分)15两段提出创新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一是要,二是要。(每空不超过5字。4分)。16“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创新意识,也都有创新的机会和舞台。”请联系学习、工作、生活某个方面的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积极创新的。(50字左右。4分)答:(二)美在何方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慷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沉甸甸的忧伤。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成飞。”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5页共10页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选自躺着读书,作者陈村)17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2分)答:_18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2分)答:_19第三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答:_20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诗人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3分)诗句:_;作者是_,他是_朝人。诗句:_;作者是_,他是_朝人。21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3分)答:_22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中语句谈一谈。(谈一两个方面即可。4分)答:_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6页共10页五、附加题(10分)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6分)郑人买履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度:反:(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画横线的句子。(2分)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2认真阅读图表,完成下列三小题。(4分)某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年份2002年2003年2004年职技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500150025001职技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807684488735职技类学校优秀毕业生就业率99959997100上表显示的数据表明:(1).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的态势:_。(1分)(2).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的趋势。(1分)(3).职业技术类学校学生可以从以上数据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只要。(2分)四、作文(50分)23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世界,充满七彩阳光,/人生充满美好向往。/在通往理想的攀登上,/每一步都弹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7页共10页奏着苦与乐的乐章。”品读上面的小诗,以“苦与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如果选(1)作文,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作文:题目:100200300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8页共10页400500600700800初三语文期终考试题第9页共10页参考答案及平分标准一、基础整合(12分)1A(2分)2燥躁练炼肖屑(每空0.5分)3D(1分)把句子中的“是否”删去,或在“成绩好”后加一个“坏”。(1分)4只要能基本符合对联的要求就行,平仄上不做要求。(2分)例子:欧阳修与百姓同乐。5要求:所举人物一定得是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和要求;(1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比较客观和大家普遍公认的;(1分)最后的评价要引用名言作佐证。(1分)例子:司马迁,中国文史学上的一位巨匠,他之所以被后人仰视,是因为他有无人超越的史学笔法,同时他还有忍辱负重的坚韧品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他的鸿篇巨制史记的最好评价。二、古诗文阅读(22分)6古诗默写。(每句1分,错漏一个字不给分。共10分)阴阳割昏晓。瀚海阑干百丈冰。柳暗花明又一村。长河落日圆。海内存知己。拔剑四顾心茫然。不怕浮云遮望眼。最是一年好春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解释古文句中的加点的词的意思。每词1分共4分。寓:寄托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