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古代诗歌鉴赏 莲 山课件 m 古代诗歌鉴赏 【归纳拓展】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具体规定是这样的: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XX 年全国高考 18 套试卷中的诗词鉴赏试题,选用了 24 首诗词,设计了 37 道题目,对考点均有涉及,就题目而言,虽然有的侧重某一方面,有的是综合考查,但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炼词型 命题形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是请简要分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题 指津: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好处。第三步2 / 10 也可放在第二步前。答题示例: 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XX 年全国卷 )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 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氛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 “ 明 ” 和 “ 出 ” (第一步:指出是哪一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 “ 新晴 ” (第二步,指出使用该字的好处),诗人极目 “ 野望 ” 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 “ 白水 ”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 “ 碧峰 ” 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第三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例 2( XX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 轩 明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 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 葱葱 ” 、 “ 靡靡 ” 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3 / 10 答:题目已将字词点出,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第二步指出使用该词后的景象);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第三步指出使用该词的好处)。 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 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例 1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一 ), “ 黄莺儿 ”4 / 10 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 第三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型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 处。 例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XX 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5 / 10 答: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 温暖如春(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此(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例 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省江门市 XX-XX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 【注】 莳( sh)未匝 :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把 “ 斗笠 ” 比作头盔,把 “ 蓑衣 ” 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及使用该手法的好处),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步:结合6 / 10 思想内容再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第四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例 1( XX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牡丹花 宋 苏轼 唐 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 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 7 / 10 答:因题干中已明确了诗歌的形象,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对海棠花开的喜爱之情(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 2.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无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诗歌意境须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例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XX 年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 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闿运( 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 1)本诗前两句描 写了怎样的情景? (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 “ 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8 / 10 你的理解。 答:( 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抓住其中要点:描摹诗歌图景) ( 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概括了意境 -特点),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 “ 不解 ” 为 “ 不在意 ” 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剖析了作者思 想)。第四句中 “ 卧听 ”“ 瀑布滩雷 ” 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剖析了作者思想)。 第五种模式:分析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 “ 拔高 ” 或 “ 套用 ” 的毛病,更 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9 / 10 答题步骤:可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般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 “ 描绘了 的景物,塑造了 的形象;通过 ,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或歌颂了 的品质或批判了 的观点等句式。 例 1( XX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 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采用了通过 鞭挞了 和通过 ,讽刺了 的句式) 例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XX 年安徽卷) 醉落魄 咏鹰 清 陈维崧 10 / 10 寒山几堵 ,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