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doc_第1页
杜甫《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doc_第2页
杜甫《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doc_第3页
杜甫《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doc_第4页
杜甫《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 杜甫诗登高声韵和谐、意象绝美、意境深远在译诗中很难予以再现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的浓缩中国古诗词语言优美、韵律鲜明、凝练含蓄、形式工整是音美、形美、意美合而为一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精华也是绽放在世界文苑里的一枝奇葩中国诗歌蕴含了 丰富的中国文化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译者在译作中有责任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最大程度地再现出来以便于让更多的英文读者能够了解和欣赏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 对于诗歌翻译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许渊冲根据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所说的:“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得出了自己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他提出“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在“三美”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二、杜甫登高原文及解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老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公元767年秋杜甫于五十六岁流离到夔州重阳登高面对深秋景色感时伤怀而作的不朽诗篇全诗通过对深秋萧条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长年漂泊无依老病孤愁生活的感慨悲壮之情被视为中国传统七言律诗的巅峰之作和经典代表声韵和谐、意象绝美、意境深远历来脍炙人口、为人称道元人称它“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胡应麟曰:“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诗薮)杨伦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 三、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 登高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在译诗中自然无法传译出此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的音美同时也难以再现“八字皆对起手二句对举之中又复用韵、格法奇变”的形美其翻译之难绝不亚于“戴着脚镣跳舞”尽管如此仍有中外译家在此首诗的翻译上各显神通登高的英译本目前已有十多种翻译方法各异下面我们从美学的角度看看“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对杜甫登高的译文通过对许先生的译诗进行分析了解他在登高翻译实践中的美学追求 译文: OntheHeight Thewindsoswifttheskysosteepsadgibbonscry Watersoclearandsandsowhitebirdswheelandfly. Theboundlessforestshedsitsleavesshowerbyshower; Theendlessriverrollsitswaveshourafterhour. FarfromhomeinautumnImgrievedtoseemyplight AftermylongillnessIclimbalonethisheight. LivinginhardtimesatmyfrostedhairIpine. PressedbypovertyIgiveupmycupofwine. “意美”的追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联每句三折每折一景许先生用thewindsoswifttheskysosteepwatersoclearsandsowhite来表现两句中前四处景物用sadgibbonscrybirdswheelandfly来表现后二处景物这样便准确无误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这两句译文句式基本对等还押尾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原诗的“无边”和“不尽”对仗工整译文boundless和endless也是遥遥相对音、形、意俱美(less对less产生音、形双美;boundless对endless产生意似之美);原诗使用“萧萧”和“滚滚”叠音叠字手段而产生一种音乐美效果同时兼具视觉审美效果译文也以“showerbyshower”和“hourafterhour”再现其美并且和“萧”音似;原诗前三字都有草头译文也有三个词是“sh”的头韵原诗后三句都有三点水译文也有两个词是“r”的头韵而且在原诗“滚滚”这对叠字后还加上了 hourafterhour(时时刻刻)这个叠字片语就可算是三美齐全了因为原诗的“不尽”可以包括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含义这就弥补了形美方面的不足原诗中“悲秋”说明诗人对秋的感受说明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诗人客居万里之外(farawayhomeinautumn)所产生的悲愤(grieved)之情正是对这些细微处的观照译文才较好地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的追求原诗通篇对仗但在英诗中却不可能实现对仗但译文用押尾韵(韵脚为aabbccdd)的方法予以了弥补译文中头韵、尾韵、行内停顿交替使用极富审美效果如头韵soswiftsoclearshowerbyshowerhourafterhour的运用既能产生一种节奏美又有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尾韵每二句押同一韵悦耳动听;译文还充分发挥英语的优势尽显“得意忘形”之能神来之笔俯拾皆是原诗中“萧萧”摹声译文中showerbyshower摹状和汉语的发音极为相似原诗中“滚滚”摹状译文rollsitswaves形象而生动并在后面加上hourafterhour予以深化既突出了“长江”的“不尽”(endless)同时还和上句中的showerbyshower形成对仗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形美”的追求原诗每行七言译文除第三行外每行也都是十二个音节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形美而且从句式安排上看译文也是颇具匠心的在写景的四句中前两句由短句组成(thewindsoswifttheskysosteepsadgibbonscrywatersoclearsandsowhitebirdswheelandfly)三、四句则采用整句其中boundlessforest和endlessrivershedsitsleaves和rollsitswaves及showerbyshower和hourafterhour三组动静交替的对应进一步烘托出了深秋的萧杀之气和悲凉之意而在抒情的四句中译文转而全部采用短句两两结合前一个短句“起”后一个短句“兴”前面描写的秋天景象与诗人的愁苦悲愤之情正相吻合因此诗人对swiftwindsteepskysadgibbonscrying等形象的感知格外深切而对这些形象的感知又进一步使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境遇farfromhomelongillnesslivinginhardtimespressedbypoverty(抒情四句中前面的短句)因而诗人的愁苦悲愤之情越来越深在行文上也就自然而然地带出了ImgrievedtoseemyplightclimbalonethisheightatmyfrostedhairIpine(抒情四句中后面的短句)可以说句式上的这种巧妙安排使得译文成功地实现了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的互动使原诗的意境跃然纸上 许渊冲以中英文两种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底在登高翻译实践中“以诗译诗”极力捕捉诗译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