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S 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 教 案 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教学活动时数备注 1绿叶的梦写字检测 3 22、 3、 4 课阅读检测检测 7 3 语 1、 5、 6、 7 47、 8、语 2 课、 7 59、 10、 11、课 7 6 语 3、 13、 12 课 7 715、 14、语 4、 7 816、 17、 18、课 7 9 语 5、 19、课 7 1020、 21 课、段考 7 1122、 23、语六课 7 1224、 25、 26、 7 2 / 26 1327 语 7、 28 课、 7 1429、 30 课阅读测试 7 1531、 32 课、 7 16 语八 7 17 期考复习 7 18 期考复习 7 19 期考复习 7 20 期考复习 7 21 期考 7 22 23 24 教学要求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成长之路,得到有益的启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培养认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友情的可贵,受到意志品质等思想品德教育。 2、认识 190 个字,会写 200 个字。 3 / 26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 万字。 1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 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4 / 26 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科小学语文新授课导言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 2、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四年级的学习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 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 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 “ 蜂蜜 ” 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5 / 26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 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 生述,师小结板书。 1、课前要认真预习。( 1 读 2 划 3 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 XXX 已经读了课文()遍,读得()流利。 2 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 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 2 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 生词)比如:第一课里 . 3 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6 / 26 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仅是空想而 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 1 听 2 想 3 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 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7 / 26 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个人修改 1、写字测试 2、阅读测试 3、回顾暑假生活 教后反思:学生的情绪较为高涨 ,效果较好 ! 学科 1 绿叶的梦新授课两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 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 “ 苇叶、搜集、汇拢 ” 等词语。 4 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 乐心情 教具准备 1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 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8 / 26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 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 浏览 “ 单元导读 ” :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 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 “ 单元导读 ” ,找出问题的答案。 3 交流体会: 汇报 “ 读懂了什么 ” 。 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 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 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 “ 绿叶 ” 、 “ 梦 ” 、 “ 绿叶的梦 ” 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 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 “ 梦 ” 的情感内 涵。 9 / 26 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 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 学习本课生字词: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 “ 词语花篮 ” 中。 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 按要求自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 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10 / 26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按要求自学 。 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 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 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 70 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80 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 1990 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 90 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 7 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11 / 26 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阅读 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 选做 野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板书课题,齐读; 2 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 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 出示默读要求: 默读课文,思 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 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 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12 / 26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出示图片 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 什么 “ 最着迷 ” 于绿叶呢? 3 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浏览课文。 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处理 “ 泡泡框 ” ,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 随机板书 4 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2 6自然段) 学习 3 6 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第三自然段:写 “ 我们 ” 采集绿叶的快乐。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13 / 26 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 “ 我们 ” 的快乐。 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 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随机板书 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交流体会。 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练习有感情朗读。 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14 / 26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结合 “ 泡泡框 ” 谈体会。 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 “ 我们 ” 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 “ 我们 ” 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 随机板 书 四总结全文: 1 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 “ 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 2 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 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 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15 / 26 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 继续练习有感 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 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三选一) 3 预习下一课。 内容: 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个人修改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 “ 单元导读 ” ,找出问题的答案。 教后反思:这篇课文讲的事 情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提供更多的课外资料 ,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掌握 . 16 / 26 教案 学科芦叶船新授课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17 / 26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2、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 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 “ 我们 ” 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 “ 我 ” 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 板书 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 2 芦叶船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 小河、长江里。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 18 / 26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 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 “ 像蜘蛛网一样 ” 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 反思: 补充资料: 19 / 26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 “ 我们 ” 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自学时通过 “ 读一读议一议 ”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教案 学科 3 一只贝新授课新授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20 / 26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展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 “ 一只贝 ” 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3课一只贝。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3、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4、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课后 “ 学习链接 ” 读懂课文,记下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2、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 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2、默读思考: “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21 / 26 二、指导朗读。 1、结合课后 3 题进行: 引导学生题解、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入手,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的内涵来读。 “ 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 ” 强调的是 “ 多 ”“ 贝壳 ” 应重读。 “ 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 补充资料: 贾平 凹, 1953 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 1967 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 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品有:月迹、爱的踪迹、浮躁、高老庄等。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贝壳、山里的孩子。贝壳是著名作家席慕容的一篇哲理小品文,通过描写贝壳的精致和美丽,引发了作者的感悟:珍惜时间,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 “ 读一读想一想 ” 都着重启发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 大海里的贝被海潮送到岸边后,只剩下贝 3 一只贝壳,孩子们捡起 做装饰品。 这一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不漂亮。 孩子们发现了这只贝壳里的一颗大珍珠。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22 / 26 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1、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2、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 来叙述。 3、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证人的语言: 普通话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