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1页
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2页
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3页
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4页
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1、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鞅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行县制B.什伍、连坐制度C.奖励军功D.严禁私门请托2.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功能。“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 )A.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3.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4.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 B.C. D.5下列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6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7、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为后来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8.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0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11.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A B C D12.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 ,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13.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指的是()A.拥护变法的人 B.政府中的贪官污吏C.反对变法的人D.从变法中受益的人1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BC D15.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A BC D16.在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方案。安涅奇卡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写信表示,自己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看到农奴解放。安涅奇卡的这种态度实质上代表了()A.商业发达地区地主的利益B.农业发达地区农奴主的利益C.草原地区农奴主的利益D.工业发达地区农奴主的利益17.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交给政府赎金之日,农民即可成为土地主人18.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的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19.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0周年,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A.俄国社会发生了分裂 B.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C.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 D.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20.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颁布法令规定:“各藩城垣,如需修缮补葺,必先呈报。至于新城之兴建,在所禁止。”其实质目的在于()A.减少政府开支以缓和阶级矛盾 B.提倡节俭以养成良好社会风气C.控制各藩发展以巩固中央集权 D.减少地方支出以增加中央收入21.1869年1月30日,明治政府宣布:“除被赐与土地以及社寺免税之土地外,各村之地面均应作为农民占有之土地。如各种身份不同之人购买土地时,必须派出代理人,村中各吏员务必不加留难。”这一规定实质上()A.承认了土地私有化 B.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C.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化 D.否定了原有的幕藩体制22.从1870年1月,东京与横滨间的线路架通开始通报起,到1885年前后,全国电报干线基本建成,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被联结起来。日本电报事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是适应了()A.废藩置县的需要 B.四民平等的需要C.殖产兴业的需要 D.文明开化的需要23.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24.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5.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A. 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 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26.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在华开设银行 B. 列强在华投资修路C. 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 列强控制中国海关27.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 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B. 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C. 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 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28.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A. 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B. 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C. 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D. 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29.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体现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是()A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B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C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0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 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 变法态度坚决、彻底 D. 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二、 非选择题(31题10分、32题15分、33题15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骏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1)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5分 )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5分)32、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评价不一。阅读材料:材料1: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宋史材料2: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3: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请回答:(1) 王安石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8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2、3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7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材料2: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材料3: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 6007 9541879年18742 00051 937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请回答:(1)结合材料1,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分)。材料2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分)(2)材料3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6分)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参考答案1 5 BCDDA 6 10 ABDAC 1115 DCABB 1620 BCACC 2125 ACCBB 2630 CDCAC 31、答案:(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32、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