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语文复习看高中语文教材语言部分及不足.doc_第1页
从高考语文复习看高中语文教材语言部分及不足.doc_第2页
从高考语文复习看高中语文教材语言部分及不足.doc_第3页
从高考语文复习看高中语文教材语言部分及不足.doc_第4页
从高考语文复习看高中语文教材语言部分及不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高考语文复习看高中语文教材语言部分及不足说到高考语文复习,人们常常对着那十几本必修、选修教材发怵。为何?众人皆曰:教材太散,不便复习。的确,你只要看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就知道这些“文选”型的教材几乎就只是课文、注释、练习等材料的简单罗列,那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好多内容在这些教材里哪有多少踪影?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语文学科一般从语言、阅读、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本文拟对高中语文教材语言部分的进行梳理,并谈谈其不足之处。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的总要求是“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具体涉及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及修辞等内容。一、语音考试大纲对语音这一内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但是我们看高中语文教材,除了那注释中有少许疑难字、多音字的注音,谁知道那“常用字”具体指的是什么?就这一点来说,小学语文教材倒是做得不错,不仅每篇课文有生字注音,每一册教材后也都有生字注音表。这种生字注音表本来事实已经证明对学生集中识记汉字字音极为有利,为什么到了初中、高中语文教材,这些好的东西反而不用了?也许有人要说了,国家不是有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么?是的,既然国家对“常用字”早有界定,为何不能将这个包括常用字(2500字) 和次常用字(1000字)字表收于教材之中?再深一步想,如果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所有用字作一统计(这种事情技术上现在已经不成问题),按序排列注音(包括单音字、多音字),对学生学习不是也很有利?这一点英语教材已经有成熟的做法。另外还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些法规类的资料也应编入高中教材中。二、汉字如果你现在要问一个高中学生掌握了多少英语单字(词),他可能会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字,比如2500个、3500个之类,但你要问他掌握了多少汉字,那他可能会懵了。虽然考试大纲对汉字这一内容有“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明确要求,但从初中语文教材直至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何处对“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作过准确界定?仔细想来,一个学了十几年语文的高中学生,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识了多少字,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这要怪谁?语文教材不收录上面所提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字表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三、词汇考试大纲要求高中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但是如果我们要问这些词语究竟是哪些,数量有多少,那恐怕就连语文专家也无法回答,更甭谈要高中生回答了。也许有人要说了,不是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么?的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收词65000条,基本上反映了目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但这词语的数量对高中生来说显然是太多。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版)收录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56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181个,双音节词语40351个,三音节词语6459个,四音节词语5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该词表使用的汉字总数为5144个。这么多的词语究竟哪些是小学要掌握的,哪些是初中、高中要掌握的,各级语文教材就根本没说清,更不要说列出相应的词语表了。即使不谈一般的词语,就是数量有限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各级教材也从来没有明确地列出过词表,甚至连数量的规定都没有。词语表的缺失,使得学生学习词语无所适从,他们除了死背教材课文注释中的词语,或者拿着现代汉语词典或者汉语成语词典乱翻,恐怕再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了。另外,像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法规也应该收入高中语文教材中。四、语法考试大纲对语法这一内容的要求只有“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条,但稍有现代汉语知识的人都知道,修改病句实际上几乎涉及到现代汉语语法的全部内容,包括词类、短语、单句、复句、句群、标点等。在初中语文教材里编有一些关于语法解说的短文(见下表):类别与标题出处词类汉语词类表(实词)七年级下册附录,p280汉语词类表(虚词)八年级上册附录,p269短语短语结构类型表八年级下册附录,p256单句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八年级下册第2课后,p21句子成分八年级下册第9课后,p75句子成分简表八年级下册附录,p257句子的主干八年级下册第13课后,p105长单句的分析八年级下册第18课后,p147标点标点符号用法八年级下册附录,p258类别与标题出处复句因果类复句九年级上册第5课后,p29非因果类复句九年级上册第6课后,p36怎样分析多重复句九年级上册第13课后,p110要准确使用关联词语九年级上册第24课后,p203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九年级上册附录,p264病句修改句子结构要完整九年级下册第5课后,p28表达要合事理九年级下册第8课后,p63句子成分搭配要恰当九年级下册第16课后,p145使用句式要单一九年级下册第18课后,p159应该说,这些短文仅提供了一个关于汉语语法的纲目,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当多。从对语法知识点的选择上看,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严重缺漏,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分类,区别词、语气词,单句的功能分类,单句、复句的区别,成分赘余、语序不当、歧义等病句类型,句群等知识均未涉及;从对语法知识的讲解上看,教材仅用短文或简表的形式进行讲解,未免失之肤浅,似蜻蜓点水,只及皮毛而已,作用甚微;从语法知识在教材中的空间分布看,知识点极为零散,且在教材中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很不利于集中、深入、系统地学习。最可气的是,对有些语法知识的讲解还存在一些错误。比如对状语的解释,在“句子成分”短文中,说状语是“动词中心语的修饰成分”,而在“句子成分简表”中,又说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显然后者的解释是正确的,前者的解释不够严谨。再如对补语的解释,在“句子成分”短文和“句子成分简表”中,都说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但在“句子成分简表”的举例中,有“树叶儿绿得”一例,显然“绿”是形容词,而补语“发亮”是用在“形补结构”中的。事实上,对补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这里如果不引入“述语”的概念,也可简单地说补语是用在动补结构、形补结构中的成分。照说,高中语文教材应该针对这些不足重编相关语法教材,可奇怪的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几乎没编入现代汉语语法的任何内容,而那本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本来可以而且应该能够弥补上述不足,可惜这本教材据说重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活动,因此在讲解语法知识时极不系统,而且相关内容不是太难,就是太简或太繁。我们不妨也把这本选修教材的第五课(“言之有理”)中关于语法的内容罗列出来(见下表):类别与标题内容出处词类引子:“好!”与“好了!”虚词的作用第五课 “言之有理”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虚词“的”的用法工具箱:句子的“螺丝钉”词分实词、虚词两类,实词、虚词的定义,虚词分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各类虚词的涵义及例证;虚词的作用;虚词的用法复句引子:说“长”道“短”举例分析复句的表达效果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课堂活动:复杂句子的“装配图”复句的涵义及构成,多重复句结构关系和层次关系的分析,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与关联词工具箱:复句的不同类型复句中的关联词联合关系复句的涵义、类别(并列、选择、递进、连贯、解说),主从关系复句的涵义、类别(因果、目的、转折、条件、假设、让步);联合关系各类复句的主要关联词,主从关系各类复句的主要关联词病句修改引子:主持人的“脱口误”病句举例(涉及词语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课堂活动:求“医”问“药”修改病句的本质和意义,举例分析病句的判断方法(类比法、紧缩法),举例分析语病的成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工具箱:句子的“常见病”对“症”下“药”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举例分析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的具体表现类型;举例分析修改病句的方法(换、添、调、删)引子:一竖一边一点谜语中的歧义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课堂活动:今日导读新闻标题中的歧义现象举例,造成歧义的原因(词语的多义性、结构的多样性),歧义的消解方法(修改法、补写法)工具箱:“模糊”“笼统”和“歧义”为什么会有歧义“歧义”和“模糊”“笼统”的区别,歧义的识别;“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从此表可以看出,该选修教材讲解了关于词类、复句、病句修改这三类语法知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仍然缺漏,比如词类中的实词及重点实词的运用、兼词现象,短语的功能类别、短语的成分、复杂短语的层次,单句的特殊成分、复杂单句的成分划分、单句的特殊句式,句群等知识。其二,有些语法知识讲解详尽,如病句修改特别是歧义现象,但有些内容难点如副词、介词、连词的分类则一带而过。其三,部分语法术语与初中语文教材不同,容易引起混乱。如关于词类的划分,初中语文教材提到拟声词不提语气词,该选修教材则提语气词不提拟声词;关于复句类型的划分,初中语文教材将复句分为因果类复句和非因果类复句两大类,再分为因果、假设、条件、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复句七小类;该选修教材则先分为联合关系复句、主从关系复句两大类,再分为并列、选择、递进、连贯、解说、因果、目的、转折、条件、假设、让步共十一小类。五、修辞考试大纲对修辞这一内容的要求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二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三是“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在初中语文教材里,编排了一些关于修辞知识的短文(见下表):类型标题内容出处压缩语段学习缩写缩写的涵义、原则及方法八年级上册第27课后,p199扩展语句学习扩写扩写的涵义、原则及方法八年级上册第29课后,p208语言表达简明说话要简洁说话要简洁的原因八年级下册第4课后,p37语言表达得体说话要讲究方式说话要讲究方式的原因及具体做法八年级下册第5课后,p48说话要看对象说话要看对象的原因及具体做法八年级下册第14课后,p111常见修辞方法常用修辞格简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涵义及例证九年级上册附录,p266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这些短文中,“压缩语段”、“扩展语段”本是针对写作辅导的,而“说话要简洁”、“说话要讲究方式”、“说话要看对象”主要是针对口语表达的。“常用修辞格简表”虽然对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的涵义进行了解释并举出了相应的例证,但这些解释显然太过浅显,个别地方的语言表述甚至有错误,比如该表将“对偶”和“对对子”混为一谈。另外,常见的修辞格“借代”表中居然未作介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等内容也只字未提。初中语文教材在部分课文后的练习题中穿插编排了一些关于修辞知识的练习。比如(见下表):内容出处排比、反复修辞格的涵义、表达效果及练习七年级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课后练习三,p127反问修辞格的涵义、表达效果及句式变换练习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课后练习四,p89设问修辞格的涵义、表达效果及练习九年级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练习三,p109分析句中有关动词(排、摸、捞)的修辞效果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后练习三,p27从此表很容易看出,编者意欲通过具体的语境训练学生对修辞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但是练习量太少,覆盖面太窄,且前后时间跨度也太大。同时,关于“反问修辞格的涵义、表达效果及句式变换练习”中的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变换也有些唐突,因为练习题中并未提供句式变换的相关知识。在高中语文教材里,关于修辞知识的文字也有知识短文和课后练习两种形式。相关的知识短文主要分散编排在必修和选修教材里(见下表):类型标题内容出处修辞的类型修辞无处不在修辞的涵义,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的涵义及其表达效果必修二“梳理探究”,p70语言表达得体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的涵义与运用必修三“梳理探究”,p89词语与修辞句子与修辞引子:一字之师话剧屈原台词的修改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堂活动:语言的“生命”举例分析修饰语、动词的选用与锤炼工具箱:选词 准确生动炼句 简洁连贯准确、生动的涵义及例证简洁、连贯的涵义及例证常见修辞方法引子:“母鸡”与“鸡蛋”修辞方法的类型及表达效果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堂活动:广告修辞大擂台广告语中修辞方法的运用的正例与败笔工具箱:“同工”而“异曲” “花样”可“百出” “似”与“不似”之间比喻、借代(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对偶、排比(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的涵义与表达效果;比喻与借代、比拟的区别,借代、借喻与象征的区别词语与修辞引子:“科学”的带鱼语言表达上往往有色彩差异(语体差异、情感差异、形象差异)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课堂活动:赤橙黄绿青蓝紫举例分析色彩词、色彩义及其表达效果工具箱:词义的语体色彩词义的感情色彩词义的形象色彩词义的语体色彩的类型(口语、书面)及表达效果,词义的感情色彩的类型(褒义、贬义)及表达效果,词义的形象色彩的涵义及表达效果此表所涉及的相关文字,如修辞的涵义、类型,常见修辞方法(修辞格)做了介绍,对指导学生学习修辞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问题与不足也是明显的。比如文中提到了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对偶、排比、反复、回环、顶真、粘连、镶嵌),可是只对比喻、借代、比拟、对偶、排比这几种修辞格做了介绍,其它几种也较常见的修辞格如夸张、双关、反复、回环、顶真等则未作任何解释。关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知识,如初中教材一样,仍未做介绍,但令人不解的是在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的课后练习中,却出现了要求仿句的练习。另外,该选修教材将“对偶”等同于“对仗”,显然是一个错误。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