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分类类号号: C C9 93 31 1. .2 2 密密 级级: 单单位位代代码码: 1 10 04 42 22 2 学学 号号:2 20 00 08 80 00 02 27 70 04 46 66 6 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Shandong University Bachelors Thesis 论文题目:我国钢铁行业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论文题目:我国钢铁行业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作作 者者 姓姓 名名: 专专 业:业: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_ 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副教授 20122012 年年 5 5 月月 6 6 日日 目录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引言 .3 二、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3 (一)产量快速增长,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提高.3 (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3 (三)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4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境外投资力度加大.4 三、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一)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4 (二)钢铁企业重资源、轻下游.5 (三)价格倒挂.5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低.6 (五)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7 (六)存在资源瓶颈,对进口矿依赖程度强.7 四、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对策 .8 (一)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做好总量控制.8 (二)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机遇.9 (三)推进资本经营战略,提高钢铁企业集中度.9 (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科学的钢材供应链.10 (五)加大技改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10 五、本文小结 .11 谢辞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1 摘要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从 企业规模还是生产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然而, 国内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性矛盾却 非常突出, 在国内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断增长的同时,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却只 能从国外进口。这种矛盾的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凸显其危害性。因而, 对我国钢铁 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寻找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入手,分析了现在钢铁企业发展遇到的种种问题,最后对 我国钢铁企业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改善自己,以便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钢铁行业;现状;发展策略 2 Abstract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s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the domestic steel industrys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are very prominent. Growing in the domestic low-level redundant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high-tech,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only from foreign imports.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contradiction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gradually highlight its dangers. Thu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steel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s and look for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from Chinas steel industry status quo. Finally, I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w to improve themselves in order to adapt to industry trends for Chinas steel enterprises when they are facing a serious situation. KeyKey wordsword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status quo; development strategy 3 一、引言一、引言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可以说,钢铁行业 是我国工业化的脊梁。对于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而言,钢铁 工业仍是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钢铁行业的发展不 可忽视。钢铁行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力量。 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式发展所积累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高端产品不足、产业集 中度过低、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我国的钢铁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二、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二、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钢铁行业无论从生产规模上还是 生产技术上都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在经历的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的发展时期后,钢铁行业 已经处于结构调整,全面提升竞争力的阶段。 (一)产量快速增长,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提高(一)产量快速增长,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提高 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钢材 进口量呈下降趋势,出口量不断增加,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钢铁行业大力开 发和生产国内相对短缺的钢材品种,钢材品种和质量不断提升,大量取代了进口钢材。 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国产钢材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钢 材品种和质量不断提升。 (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钢铁工业高端产品生产能力 不断增强。大型钢铁企业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显示出我 国钢铁企业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我国钢铁企业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大力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 4 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烧结烟气脱硫、水循环利用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 节能水平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节能减排指标取得新进展。 同时在该行业内又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国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11696 万吨、炼钢产能 6914 万吨,可分别完成 计划淘汰量的 117%和 126%。 (三)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三)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钢铁企业不断形成。 优势企业集团跨地区重组加快,区域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一定规模。钢铁企业的兼 并重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 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日益规范,钢铁行业的生产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各项国家 政策为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扶持优势企业发展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 据。各地区和钢铁企业贯彻落实的积极性很高,钢铁行业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兼并重 组、工艺装备、安全生产等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正得到有序规 范。 (四)实施(四)实施“走出去走出去”战略,境外投资力度加大战略,境外投资力度加大 我国钢铁工业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加大了国际合作和境外投资力度,钢铁企业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宝钢、鞍钢、武钢等钢铁企业在澳大利亚、巴西、利比亚等国投 资参股铁矿石项目取得较大进展,资源保证能力得到增强。另外还有一些钢铁企业在国 外通过合资等方式建设钢铁生产企业,成为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建设钢铁企业的成 功案例。 三、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一)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 2011 年中国粗钢产量达 6.83 亿吨,2012 年预测新增产能能达 3000-5000 万吨,总 产能将有 7.1 亿吨左右。而炼钢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 75%以下,结构上的失衡使中国钢铁 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新一阶段的调整期。库存高位,下游需求释放缓慢。目前钢材市场下 游需求不甚理想。虽然钢材市场去库存化过程正在加快,但对于清淡的下游市场,钢材 5 库存仍然制约着钢铁企业的发展。 表表 1 1:国内钢材社会库存情况:国内钢材社会库存情况 2012-4-132012-4-132012-4-62012-4-6 比上周比上周 2012-3-162012-3-16 比上月同期比上月同期 2011-4-152011-4-15 比去年同期比去年同期 热轧板热轧板 425.9425.9433.2433.2-7.3-7.3456.99456.99-31.1-31.1464.29464.29-38.4-38.4 螺纹钢螺纹钢 783.7783.7804.87804.87-21.2-21.2825.33825.33-41.6-41.6661.37661.37122.3122.3 冷轧板冷轧板 169.4169.4168.94168.940.50.5173.81173.81-4.4-4.4161.46161.468.08.0 中板中板 152.4152.4151.42151.421.01.0152.71152.71-0.3-0.3155.876155.876-3.5-3.5 线材线材 213.6213.6217.04217.04-3.5-3.5232.32232.32-18.8-18.8203.85203.859.79.7 合计合计 1745.01745.01775.51775.5-30.5-30.51841.21841.2-96.2-96.21646.81646.898.298.2 资料来源:我的钢铁网 (二)钢铁企业重资源、轻下游(二)钢铁企业重资源、轻下游 我国钢铁企业链呈现出一种“重上游、轻下游”的倾向,钢铁企业单纯向上游领域 延伸,而忽视与下游物流产业特别是远洋航运业间的合作,以及在船舶、汽车、家电制 造领域的布局缺乏战略眼光。供给过剩,供需不平衡。虽然钢材市场表现低迷,但是产 能扩展的步伐仍在继续,各个品种均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今年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的 概率较大,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价格倒挂(三)价格倒挂 原材料采购价格和钢铁产品销售价格形成倒挂,经销商进货价格与市场价格形成倒 挂,钢铁企业普遍亏损。钢价低位运行,原材料价格高。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目 前钢材价格虽然在逐渐回升,但相对于目前的钢价来讲,原材料价格依然偏高。 一般而言,钢厂原料变动真正影响到成本需要 1 到 2 个月时间,这就意味着,目前 钢厂很多使用的原料价格要高于目前价格,因此钢厂实际的成本压力更大。 6 钢材综合指数和矿石综合指数对比钢材综合指数和矿石综合指数对比 国内重点钢企利润图国内重点钢企利润图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四)产业布局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低行业集中度低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按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布局, 布局分散、零乱。布局的不合理同时也造成了运输费用的上升,挤压了钢铁企业的利润 空间。 点多、面广、集中度低是中国钢铁产业布局的特点,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的 主要制约因素。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重复建设严重,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影响力 不足。虽然经过几年的行业整合,大企业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小企业仍然占有相当的份 额。行业集中度低,不能达到规模经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虽 然生产地区相对比较集中,但产钢大省缺沦为平均规模小省,不同地区企业规模水平差 异巨大。钢铁工业各地区企业平均规模水平差异很大,河北等地区尽管总量居前,但由 7 于生产企业数量过多,平均规模相对较小。 从企业平均生铁、钢及钢材复合平均生产规模水平来看,上海名列第一,其次是河 北和甘肃。这说明上海钢铁工业发展具有较好的质量和水平,而产量第一的河北与上海 相比,差距为 1.7 倍。从生铁、粗钢、钢材的企业数量、产量来看,河北都占据首位, 其次是辽宁江苏和山东,搞好这四个地区的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全 国钢铁工业的整体优化和产业升级。 钢铁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目前,国内钢铁联合企业大都是“万能型”工厂,板、 管、棒、线、型材等都生产,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而发达国家的 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虽然多数也是由多个生产厂组成,但已经基本实现产品生产的专业 化分工,钢铁大集团之间也基本上形成大类产品的分工,由于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集中 度和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生产率低, 成本高。 (五)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五)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 虽然我国许多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方面比较重视,也取得了很好的 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特殊钢材产品所占比例较低, 平均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力度不大,竞争力弱。我国钢铁企业中落后 工艺和装备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目前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总量中特钢产品所占约 15%25%, 例如日本所占 25%,而我 国仅为 8%10%。另一项代表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板管材有所发展,但比例也只有 39%左 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表 2 2:部分大型钢铁企业的产品情况:部分大型钢铁企业的产品情况 企业名称主要产品产品定位服务市场情况 宝钢集团 不锈钢、热轧、冷轧、特 种钢、碳钢 汽车、家电、能源、造船、 桥梁 世界主要汽车板供应商之一,冷轧汽车板在 国内市场占有率 50%以上 首钢集团 线材造船、建筑、汽车和家电西气东输二线最大的原料供货商之一 太钢不锈 不锈钢、合金结构钢、硅 钢、纯铁和碳钢 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公司钢产量 1000 万,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 武钢股份 薄板、冷轧硅钢、硅钢片、 汽车板和结构用钢 造船、桥梁、建筑、汽车硅钢生产基地 马钢股份 板带、型钢、线棒材和车 轮 车轮国内最大的车轮生产厂 8 邢台钢铁 生铁、钢坯、线材汽车、铁路、建筑国内最大规模的高端线材专业化生产企业和 唯一的工业用线材专业生产企业 承德钒钛 钢材产品、钒产品和钛产 品 钒消耗强度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 资料来源:中国联合钢钢铁网 (六)存在资源瓶颈,对进口矿依赖程度强(六)存在资源瓶颈,对进口矿依赖程度强 近两年来,世界铁矿资源被国际资本迅速集中,力拓、必和必拓及淡水河谷等国际 铁矿业巨头已形成对铁矿石价格的垄断。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增速低于生铁,且品位较 低,如果钢铁工业保持目前增速,我国钢铁工业对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依赖将进一步提高, 致使国际钢铁巨头对我国钢铁企业形成需求控制。 由于钢铁企业数量过多,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难以统一立场,我国在铁矿石价 格谈判中屡遭重挫。同时,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制约了钢铁产品价格的同步上升,导 致我国钢铁工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除以上所述众多问题之外,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提升也是困扰企业的另一大难题。特 别是 2011 年 9 月后,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也受到较大影响,致使企业资金更加紧张,整 个钢铁行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和资金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且由于资金紧张,致使企业 应收、应付账款额大幅上升。 四、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对策四、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对策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其健康发展与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 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国内低水平重复建设此起彼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 合理;另一方面,随着对外进一步开放,国外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同行业企业将形成对国 内钢铁企业的激烈竞争,对国内钢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作为国内钢铁企业,必须未雨 绸缪,及早采取对策,以应对国际挑战。 (一)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做好总量控制(一)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做好总量控制 首先要密切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相关调控政策,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政 策利弊;其次要研究经济发展速度与钢消费量之间的定量规律,并进一步分析经济发展 速度对本企业钢铁需求量的影响规律;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做好 应对经济波动及政策变化情况下的总量控制。因此,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发展趋势 9 的分析研究,合理控制生产总量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十二五”期间,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旋律。钢铁行 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提速。我国钢铁工业将会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先,国内经济增速将 有所降低;其次,生产要素成本呈逐步上升态势。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原燃料价格 等将呈现上涨趋势,必将挤压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最后,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趋紧。 对于宏观经济态势的正确把握,有助于钢铁企业的合理健康发展。 (二)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机遇(二)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机遇 1 1、关注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 要密切关注以钢铁为原料的下游行业,如汽车、家电、机械、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动 向,了解他们对钢铁产品的种类以及性能等方面的实际和潜在的需求,做到以市场为导 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2 2、面向目标市场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和专业化、面向目标市场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和专业化 对市场进行合理细分,抓住市场空间,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针对自己的目标市场 的行业特征,提高企业产品的专用化程度和行业的适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及时跟踪目标市场生产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变化,进行产品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企 业产品档次。大力发展那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并且国内自给率较低的钢铁 产品。 3 3、对需求变化特点开发节约型产品、对需求变化特点开发节约型产品 在循环经济社会,研发经济、节约型产品将会被纳入行业标准之中,经济和节约将 会成为企业生产和技术工艺设计的首要原则,大量的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 料将会被用来代替高能耗的钢材,因此,现代钢铁企业必须要树立节约的意识,开发节 约型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钢材使用寿命,同时降低钢材能耗和污染。 4 4、关注竞争对手动向、关注竞争对手动向 要有针对性的对自己和竞争对手尤其是世界钢铁巨头的主要大客户的发展战略、产 品需求进行跟踪研究,调整产品结构,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本企业的客户群。 加强与同行业及竞争对手的信息沟通,减小产品结构调整时的盲目性,实现产品的 合理分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避免无序和恶性竞争行为。 (三)推进资本经营战略,提高钢铁企业集中度(三)推进资本经营战略,提高钢铁企业集中度 10 资本经营是产品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创新经营形式,也是企业超常规发展 的主要手段之一。钢铁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企业才能走 向高效益和持续发展之路。我国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企业数量众多 ,重复建设严重, 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影响力不足,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运用资本经营战略加快推 进重组进程,提高竞争规模。 当前,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在自我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较大资金和管理优势,为了快 速、低成本的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规模竞争力,就必须采取自我投资合资并购战 略联盟相结合的经营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强势企业集团,在提高企业 规模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科学的钢材供应链(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科学的钢材供应链 科学稳定的供应链,可有效防范链上的所有环节面临的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管理, 获得长远远利益。因此,钢铁行业既要追寻自身利益,也要注重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 力与盈利能力。通过各环节的合作,减少交易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极大降低钢 铁生产与流通行业的风险,确保钢材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下,终端重要性日益凸显,谁掌握了终端用户,谁就抓住了市场主动权。因此,尽快形 成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也是钢材行业下一步竞争发展的必经之路。在钢材 行业供应链中,应注重完善价值链,为客户及供应链中所有企业与个人创造价值。 首先,以采购原材料为出发点,通过供应链的建设,优化原材料的采购及运输等各 环节成本,提高上游采购的稳定性;其次,从价格上来看,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可降低 原材料价格,实现价格稳定;再次,从供应上来看,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可完善供应基 地,建立合理的销售渠道,避免由价格波动产生的损失。最后,从企业的竞争角度来看, 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可利于上下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这就需要 钢铁生产企业与钢材贸易商形成发展战略协同,并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基础上, 建立加工增值、统购分销的经营模式,可改善低盈利、高成本的传统钢材行业发展模式。 (五)加大技改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五)加大技改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的大小企业盲目投资,投资热后必然是价格的 下跌,对于那些无技术含量的产品和工艺,其风险不言而喻。中国钢铁行业的根本出路 11 在于创新,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仅仅追求高的总产量的出路已经行不通了。虽然中国 目前已经是一个钢铁大国了,但还远远谈不上是一个钢铁强国。整体来说,中国钢铁企 业出口的钢铁产品档次、质量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也比较低,缺乏竞争力,这 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整个钢铁行业的集体焦虑。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如果不能得 到改变,无论是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还是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 1 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 从技术创新的方式来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研发中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 业技术研发中心;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长期战略合作,充分 利用各自的技术、资源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分工、有合作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 技术创新的机制来看,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评价、激励、约束制度体系,技术创新目 标责任体系和科研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 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 2 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我们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研究市场,扩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 和投产,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幅提高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钢铁企业要通 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技术创新资金保障体系,同时,要注意资金的统筹合理规划, 如资金投入要优先安排才能形成企业核心技术、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 力的技术创新项目。 另外,对于那些重大的、超前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项目要保证资金的有计 划、持续的投入,并要建立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制度。 3 3、提高技术装备竞争力,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提高技术装备竞争力,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从当前国际钢材行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来看,调整的关键在于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技 术,实现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钢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 高低,根据产品、工艺开发以及环保等方面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开发和国外引进 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批新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一批现有技术装备,剔除淘汰一批落后技 术装备,以使企业技术装备能够满足优化生产工艺和品种结构、改善技术经济指标、提 高自动化程度等要求,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装备竞争水平。 另外,要根据装备的磨损程度及寿命期限,合理确定其维修保养方案,以确保装备 安全、正常、高效运转,努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12 五、本文小结五、本文小结 钢铁企业应发挥钢铁流程产业的功能多样性、目标多样性、价值多样性的优势,依 托装备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培 育我国钢铁企业新优势。在转型发展中的中国钢铁企业,要重新审视钢铁流程的功能和 价值定位及巨大潜力,靠差异化产品、技术、装备及管理创新构筑新的竞争力,实现与 社会的协同发展。 中国钢铁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仅仅追求高的总产量的 出路已经行不通了。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钢铁大国了,但还远远谈不上是一个钢铁 强国。整体来说,中国钢铁企业出口的钢铁产品档次、质量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利 润也比较低,缺乏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整个钢铁行业的集体焦虑。中国钢铁 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变,无论是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还是在与国际同行 的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 13 谢辞谢辞 经过几个月的查资料、整理材料、写作论文,今天终于可以完成论文的最后的谢辞。 时光匆匆飞逝,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论文的完成,终于让我在大学的生活得以划 下完美的句点。 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张鹏老师,因为论文是在张老 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张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 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 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张老师指引我的论文的写作的方向和架构,并对本论文初稿进行 逐字批阅,指正出其中误谬之处,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张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 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一次次的回稿中,精确的批改给 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论文之外明白了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同时,也离不开其它各 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 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 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 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论文,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搜集有 关的文献,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寻 求知识,这可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在以往的传统的学习模式下,我们 可能会记住很多的书本知识,但是通过毕业论文,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 自己的东西,学会了怎么更好的处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总之,此次论文的写作 过程,我收获了很多。此次论文的完成既为大学四年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将来 的人生之路做好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再次感谢在大学传授给我知识以及给我帮助和鼓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谢谢你们。 1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窦彬.钢铁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张理.市场营销管理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高树军,朱兴湖. 营销策略M.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 4 李凯,韩爽等. 钢铁工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 (英) E. J. 米香著,任保平等译. 经济增长的代价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 兰纪平.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现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10. 7 曾燕云.我国钢铁行业整合模式探讨J .上海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2010. 8 李拥军. 钢铁工业需要均衡的产业结构环境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8. 9 陈中涛. 国内钢材市场有望平稳向好.中国金属通报,2010. 10 汪建华. 我国要抓住时机大力发展钢材深加工. 2008 年全国钢材深度加工技术研讨会,2008 年. 11 于世宏. 我国钢材供应链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国储运,2009. 12 罗锋.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5. 13 蓝鲸咨询有限公司.华东地区热轧板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R.2005 14 北京中联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05-2010 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R.中国联合钢铁 网,2005. 15 李世俊.中国钢铁工业产能增长情况及其发展态势J.冶金管理,2005. 16 郭强,潘建华.对我国钢铁行业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17 张训教树立风隆意识,加强危机管理J冶金管理,2004 18 中国铜铁工业协会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设R20039 19 崔永清,殷国华,高斐国有钢铁企业改革发展与金融对策J河南冶金,2000 20 凌华棒市场竞争力与钢铁工业的发展J中国冶金,1997 21 芰宝俊大企业的资源整合与竞争战略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4 22 葛洪林. 宝钢:立足国际市场竞争进入世界 500 强J冶金管理,2001 15 附录附录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Steel is the framework around which Western civilization is built; and coal and iron, easily obtainable and in abundance, are necessary for a successful steel industry. Coal functions as a source of energy to release the metallic iron from its native state, and, in turn, iron is used as a harness to control and direct the energy contained in coal. In addi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adequate coking coal supplies and iron ore bodies, a steel industry must have an adequate labor supply, a large consuming population to furnish a market, adequate capital, and technical skill to direct the 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Western Europe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owes its dominant posi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all of these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ila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China depends up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actors of such development are present. An evaluation of the present importance of the iron industry in China can be gathered from a record of its pig iron produ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recent year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estimates of the coal reserves of China are those of Drake, drawn up for the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of 1913, and one by W. H. Wong, Director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 The Geological Survey estimates Chinas coal reserves at 23,435 million tons, while Drake places the figure at 996,610 million ton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figure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former are conservative and consist of proven reserves, while Drakes figures take into account an estimate of fields about which very little exact knowledge is available. Coal field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occur in every province. Probably the largest and most valuable of these is the one which is found in Shansi and extends westward across Shensi and Kansu. When more de-tailed surveys of this field are available it may prove to be among the richest in the world and a factor of first importance to the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largest active coal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at Tongshan in Chili, and the Fushun collieries of the South Manchurian Railway near Mukden. Both of these mining operations are on coal fields less extensive than the Shansi field but are near to existing railway lines, and, hence, accessible to a market. 16 The iron deposits of China, unlike the coal beds, are small, widely scattered, and do not lend themselves to large scale mining operations. Early writers and travelers in their reports gave the impression that China possessed enormous iron ore bodies. Thi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observing the presence of small native furnac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country. A more careful study of Chinese ores by competent engineers, however, discloses the fact that the deposits which have supported a native industry for many centuries have no significance to modern industry. The ore bodies are many in number but small in extent and thickness, varying from a few inches to three feet. Another factor affecting the value of ore bodies is the grade of ore. With almost negligible exceptions, the Chinese ore is low grade, averaging about thirty-five percent iron. Such material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furnace in its natural condition, but requires beneficiation. To work such ores requires fine crushing to separate the silica from the iron ore, after which roasting is necessary. Although the iron reserves of China have been estimated at 950 million tons, this is by no means much for China and even if continued investigations should which seems rather improbable raise these known resources to the double amount, the general situation would not be essentially altered. One thing, therefore, is certain: China can no longer be regarded as a storehouse of inexhaustible future reserves of iron ore, to be drawn upon when the supplies of other countries are beginning to give out. On the contrary, her iron ore resources must be termed very modest, or even scant, when her potentialiti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he strictest economy would be indispensable to guard against future unpleasant contingencies. By way of illustration it may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total quantity of iron ore (both actual and potential) represented by the figures above would be consumed by the iron indu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in less than nine years. And then it has to be noted that the bulk of these resourc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盲盒经济用户留存策略及二手交易平台崛起与消费科技投资退出路径
- 2025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实习生招聘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辽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部分机构招用编外人员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菏泽市公费医学毕业生选聘(18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省科兴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招聘8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普洱西盟县国资委遴选县属国有企业兼职外部董事专家库人选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苏科投集团下属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1人(第三批)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公益性岗位招聘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银龄教师助教计划招募5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八中铭传高中教育集团翡翠湖初中招聘物理教师2名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学悖论”-辛普森悖论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三套考试题
- 车辆赠与协议模板
- 烧结岗位安全操作培训-PPT课件
- 【课件】1.2 点线传情——造型元素之点线面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修绘画
- 运动处方(课堂PPT)
- 物资储备与物流方案
- 财务报销流程培训PPT模板课件
- 关于加强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的指导意见
- 幼儿园体检结果分析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