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论文定稿.doc

24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某大学为例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4页/共3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66721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2.7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11-25 上传人:qq77****057 IP属地:江苏
12
积分
关 键 词:
24 新生 成长 小组 校园 探析 某大学
资源描述:
24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某大学为例,24,新生,成长,小组,校园,探析,某大学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表格资料(1)课题申报审批表(2)任务书(3)开题报告(4)周进展记录(5)中期检查表(6)答辩记录(7)成绩评定表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学 院:法学院专 业:社会工作班 级:2004级2班 学 号: 0411022134 学生姓名: 李 丹 指导教师:杨 晶 2008年 6 月23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课题申报审核表(2008届)学院(盖章):指导教师姓名杨晶职 称讲师课 题 名 称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课 题 类 型课 题 来 源*说明:大一新生成长小组实习中,萌生“成长小组校园化”的设想论文设计科研真题生产或 社会实际导师 选题其它适用专业社会工作学生班级04(2)班预计完成课题周数12周毕业实习地点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毕业论文 (设计)地点贵州大学1课题基本内容及要求课题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一、研究问题;二、文献综述研究的目的、意义;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四、研究意过程;五、提出成长小组校园化的概念;六、分析可行性和必要性;七、成长小组校园化的进一步探析。基本要求:;一、阅读相关的理论文献资料,掌握相关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已有的主要理论观点;二、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的真实资料;三、用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四、尽早完成相关论文资料的收集工作,使论文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材料翔实,重点突出;五、对大学生适应现状、原因和危机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成长小组校园化”的设想,探析“成长小组校园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六对“成长小组校园化”后的工作模式进行进一步探析;七、字数达到6000以上。2题目特点(表现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上、表现在结合省情方面、表现在采用先进技术方面、表现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上)选题的题目充分了结合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突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论文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采用WORD,SPSS等工具对论文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写作。此题目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能为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性建议。3此题目往届是否做过?若已做过,写明做过几次,本届有何新的要求?此题目为学生自选题目,往届未做过。因此,要求学生大量参阅相关理论文献,到大一新生中收集材料,针对校园化群体的广泛性,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4题目的难易程度、工作量(论文字数或说明书字数、图纸数量),以及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何要求等题目难易程度适中,但工作量较大,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毕业实习的实践,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论文的正文内容要求6000字以上。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进行实地调研,确保所有资料为第一手资料;并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5完成本题目的条件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如何解决?(含上机时数)完成本课题的条件是满足的。1、 学生本科阶段所已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本题的基础理论分析创造了条件;2、 其他学者关于大学生适应问题的研究为本题的写作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参考;3、 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有各种文献资料,学校电子阅览室有各种电子期刊,省图书馆有各类资料可供查阅;4、 有专门的分析研究软件进行数据处理;5、 有专业指导老师进行策划、指点6系(教研室)审查意见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7学院毕业 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注:1、若题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请在“说明”处填写科研项目名称;若来源于生产/社会实际,请写明题目来源单位;2、每人一份(各单位可根据情况确定一式几份)。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生信息学号0411022134学院法学院班级姓名李丹专业社会工作04(2)班教师信息姓名杨晶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任务书 发出时间2007年12月20日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论文(设计)起止时间2007年3月4日2007年5月31日共需周数12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主要内容:通过对法学院大一新生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试图探析成长小组校园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探析“校园化”后的工作模式。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研究问题;二、文献综述研究的目的、意义;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四、研究意过程;五、提出成长小组校园化的概念;六、分析可行性和必要性;七、成长小组校园化的进一步探析。主要要求:1、 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2、 完成论文的前期资料的收集工作;3、 完成指导老师的任务要求;4、 运用word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5、 完成相关论文、专著的阅读;预期目标:对“成长小组校园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校园化”带来的工作模式的变化,最后深刻、有见解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希望最后脱稿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能为大一新生适应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性建议。计划进程:2007年3月4日3月20日:查阅资料,提交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1日4月20日:开题报告会、初稿2007年4月21日5月10日:二稿、中期检查2007年5月1日5月25日:定稿主要参考文献:刘斌志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其社会工作处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2(4)罗伯特.费尔得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山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陶沙从生命全程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欧阳霞高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应对措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田晓宇,张婧,闫宏强学生工作的社会工作方法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田玉荣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质看专业导入教育的课程设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魏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模式”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魏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略论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7,510王涛, 李文刚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11浙江青年专修学院社工系“成长小组”课题组专修学院学生自我成长的小组介入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1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张 瑾,张剑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5张日晟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Cowie,H. and Sharp,S.Peer Counseling in school:A Time to Listen.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d LtdJ引自高万红,杨婉秋,马晦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载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注: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论文(设计)来源学生自拟论文(设计)类型B指导教师杨晶学生姓名李丹学号0411022134班级04(2)班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在个高校的自杀事件以及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中,突显了其重要性和存在的危机性,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贵州大学法学院大一新生的调查研究,将法学院大一新生中经历过成长小组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与未经历过成长小组的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比较。探索将只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大一新生的“成长小组”校园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成长小组校园化”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模式而能更好地运用于全校这样的群体。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关于“成长小组校园化”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相对较少,参考了涉及成长小组,大学生心理特征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和适应问题应对措施的研究以及书籍。国内陶沙强调生命全程发展观,认为大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面临各种不同的适应问题。国外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八阶段理论,指出大学生正处在对角色认识和定位的阶段。除对相关理论的回顾,在国内过去的研究中发现,各开设成长小组的高校也对成长小组进行过相关研究,此外国内学者也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解决办法。上述的研究中指出了大学新生会面临的适应问题和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研究也提出针对这些适应问题和心理特征应当采取哪些解决的办法,成长小组是文献中提出的一种只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解决适应问题的途径,因此,成长小组的服务对象是有局限性的,仅仅局限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但是成长小组并不仅仅只是涉及专业上的成长,也有对大一新生入学适应的成长,因此,将成长小组校园化成为研究问题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索。此外,上述文献研究提出了,对教师作为成长小组工作员操作模式的改进设想,但是,没有研究提出对学生作为工作员的操作模式应当怎样改进或者需要改进的问题.贵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开展的成长小组,采用的是以学生作为小组工作员的操作模式,因此,研究学生作为成长小组工作员的操作模式的利与弊,也将成为研究将探寻的问题。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主要研究内容:(1)“成长小组校园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2)“成长小组校园化”采取的工作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具体的数据;2.验证相关数据的可信度;3.对“成长小组校园化”设想提出的可行性和可行性。具体的解决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实地调研,以确保所有资料为第一手资料;2.进行咨询,寻求指导老师和其他专家的帮助。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本人已基本掌握本论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有各种文献资料;学校电子阅览室有各种电子期刊;省图书馆有各类资料可共查阅;调研方便,并已做相应的实地调查;本专业有专门的分析研究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专业指导老师提出的种种宝贵意见。以上这些条件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可能性。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2007年3月4日3月20日:查阅资料,提交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1日4月20日:开题报告会、初稿2007年4月21日5月10日:二稿、中期检查2007年5月1日5月30日:定稿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刘斌志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其社会工作处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2(4)罗伯特.费尔得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山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陶沙从生命全程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欧阳霞高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应对措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田晓宇,张婧,闫宏强学生工作的社会工作方法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田玉荣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质看专业导入教育的课程设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魏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模式”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魏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略论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7,510王涛, 李文刚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11浙江青年专修学院社工系“成长小组”课题组专修学院学生自我成长的小组介入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1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张 瑾,张剑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5张日晟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Cowie,H. and Sharp,S.Peer Counseling in school:A Time to Listen.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d LtdJ引自高万红,杨婉秋,马晦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载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附表C.1-1: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李丹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杨晶学号0411022134专业社会工作班级04级2班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第1周进展情况记录:查找指导老师指定的关于大一新生适应问题和心理特征研究的参考文献,以及其他与论文写作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仔细阅读所查资料,构思论文写作方向,向老师报告写作的可行性和价值所在,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选定论文题目,初拟开题报告,为文献综述做准备。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已按要求阅读了部分文献资料,并已与导师进行了沟通、互动,拟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及题目。该生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仔细地做了读书笔记,很认真。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2周进展情况记录:将初拟的开题报告交由指导老师审查,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论文写作思路略显粗略,不能突出主旨,建议将写作思路细致化,并着重于论题的突出),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补充、修改部分的相关资料,参考学者们对“成长小组校园化”的研究思路,理清写作思路,对初拟的开题报告进行修改。文献综述已基本成形。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开题报告填写认真,能充分吸收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但提纲反映出写作思路较粗略,不够明朗。需进一步细化、完善。文献综述已梳理较清晰。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C.1-1、附表C.1-2. 附表C.1-n进行填写。附表C.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李丹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杨晶学号0411022134专业社会工作班级04级2班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第 3 周进展情况记录:将修改、完善的开题报告交由老师审核,听取老师对写作论文初稿的指导意见,查找写作必需、但还未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拟写论文提纲。文献综述确定,已对以往国内外研究梳理清楚。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开题报告已符合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完善写作提纲,明确论文的结构,确定题目下的各论点,需进一步收集阅读文献资料,争取做到论点鲜明、有新意。 文献综述已梳理清楚,对国内外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4 周进展情况记录:收集、整理有关学者对大学生适应问题;高校对处理适应问题的对策以及高校对成长小组等的研究资料,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学者研究方向进行归类,对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了解和把握,并做好读书笔记,同时着手论文初稿的写作。指导教师检查意见:该生对法学院大一新生进行了调查,收集到了一手材料资料。已可以进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着手论文初稿的写作。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C.1-1、附表C.1-2. 附表C.1-n进行填写。附表C.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李丹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杨晶学号0411022134专业社会工作班级04级2班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第5周进展情况记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研究收集到的实证数据资料,完成论文初稿,并按照学校要求对论文格式进行调整,将初稿交由老师审阅。指导教师检查意见:论文的初稿已基本成型,论文的总体结构设计合理,但是,部分论意不够鲜明,数据资料不完备,使论文显得不够力度,思路还不够清晰。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6周进展情况记录:论文进入初稿修改阶段,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了解自己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总结老师对论文的修改意见。根据老师的修改建议,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增加相关的理论阐释。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对初稿的修改认真、细致,能及时地与老师交流。数据资料仍有欠缺,论证有待加强、提高。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C.1-1、附表C.1-2. 附表C.1-n进行填写。附表C.1-: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李丹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杨晶学号0411022134专业社会工作班级04级2班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第7周进展情况记录:将修改后的论文交由老师审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调整论文结构,平衡论文内容使论文的论点更为鲜明,论据更加充分,进一步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开始论文第二稿写作。指导教师检查意见: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论点已较为合理,部分小标题需作调整(包括顺序的调整,不太简洁等)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8周进展情况记录:以老师的指导意见为主线,查找和参阅相关文献,结合调查研究,思考自己对校园化的可行性和可能性的看法,完成论文第二稿写作,交予老师审查,并接受中期检查。指导教师检查意见:第二稿有了明显的改善,对策部分针对性略显不力,需要进一步调整;另外,文章的行文及措词不够精练、准确;论文的格式应严格按标准排版。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C.1-1、附表C.1-2. 附表C.1-n进行填写。附表C.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李丹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杨晶学号0411022134专业社会工作班级04级2班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第9周进展情况记录:依据老师的所提出的建议,补充查找相关方面的数据、资料,加强对论文措词的修改,力图在语言方面做到精炼、准确、有力,并对论文格式不合要求的部分进行格式调整。指导教师检查意见:文中部分小标题的表达方式需再作调整,所有小标题的措词最好统一行文习惯,个别句子不够通顺、流畅。论文章节的过渡不够自然,有待加强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10周进展情况记录:最后的查缺补漏阶段。修改论文中标点符号的错误,改正出现的错别字,英文拼写错误等,使论文尽可能达到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指导教师检查意见:查缺补漏很认真,语句较通顺、自然,图表标准,应用灵活、得体。已基本杜绝错别字。建议再次自我检查、完善。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C.1-1、附表C.1-2. 附表C.1-n进行填写。附表C.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李丹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杨晶学号0411022134专业社会工作班级04级2班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第11周进展情况记录:按照学院新的格式要求,对论文格式进行全面调整,不断修正和完善论文各处细节,进行最后定稿。整理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做的读书笔记,写作文献综述。指导教师检查意见:格式已符合要求,文献综述也完成。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12周进展情况记录:论文定稿,提交文献综述,打印、装订论文及相关表格,准备论文答辩。指导教师检查意见:论文已按各项要求完成,准予定稿,各类资料准备完毕,准备论文答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C.1-1、附表C.1-2. 附表C.1-n进行填写。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所属学院:法学院 填表时间: 2008-5-13 学生姓名李丹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学号0411022134杨晶教授副教授讲师其他(具体职称)专业及班级社会工作042班题目名称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指导教师意见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比较认真一般不够认真很不认真作业质量很好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工作进度超前完成完成计划基本完成落后计划没有进展 签字: 检查小组意见指导教师工作态度责任心强比较强一般比较差很差 组长签字: 学院意见 分管院长签字(盖章):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答辩组成员姓名职称签名答辩组成员姓名职称签名学生姓名李丹学号0411022134专业及班级社会工作04级2班指导教师杨晶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记录: 记录人: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成绩评定表学院(盖章):法学院学号0411022134姓名李丹专业社会工作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贵州大学为例班级04级2班指导教师意见评语:成绩: (满分100分)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评阅教师意见评语:成绩: (满分100分)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论文(设计)答辩小组意见 成绩: (满分100分)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院答辩委员会审核意见三项累计总成绩(百分制): 综合评定成绩(五级记分制): 主席(签名): 年 月 日注:1、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所给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并分别按40%、20%、40%记入总评成绩中(部分专业可根据学科特点适当调整比例); 2、总评成绩一律采用五级记分制,具体换算规定如下: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6 页文献综述(一)本研究所需的相关理论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在环境是描述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关系的专业概念。在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中,个人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但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相对而言要大得多1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98.1”。对于大多数大一新生来说,学校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域,学校作为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新生行为将受到学校的影响,学校在大一新生入学适应阶段提供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将有可能带来正反两面的影响。基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中,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比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要大得多的因素的考虑,应当重视和发掘社会环境提供的任何一种能够发挥正面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因此,对于“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析显得尤为重要。2.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将个体经历的人生阶段从出生到成年晚期分为八个阶段(见表1.1)。并认为在每个阶段都将经历一个“危机”,如果能够顺利地渡过危机将会形成一种美德。表1.1埃里克森的人生八大阶段发展阶段主要危机美德(品质)出生到12-18个(信任与不信任)信任与不信任发展对周围世界的感受,是否安全希望12-18个月到3岁(自主与羞愧怀疑)自主和羞愧在怀疑和羞愧中发展独立性意志3岁到6岁(主动与内疚)进取和罪责感在挫折中学习不断尝试新事物目的6岁到青春期(勤奋与自卑感)勤业和自卑开始学习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技巧以及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技能青春期到成年(认同与角色混淆)认同和认同混乱发展自我认同感,角色混乱引起认同混乱诚实成年早期(亲密与孤独感)亲密和疏离开始对他人作出承诺,如果不成功,会产生疏离或者专注自我爱成年中期(关注后代和关注自我)创造和休眠培养和指导下一代或者感到自我的枯竭关怀成年晚期(完善和绝望)整合和绝望接受自己的生命,接受死亡,或者关注功能的丧失和对死亡的绝望智慧 (资料来源:顾东辉,2005,p.86)大多数大一新生正处在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中的“青春期到成年期”即“认同与角色混淆”阶段,他们面临着同一性危机,也就是说若不能够在此阶段发展自我同一性,则将有角色混淆的危险而将失去形成诚实美德的机会。在这个即存在危险又存在机会的转折时期,学生作为个体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找寻自我同一性,度过这个危机。在“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回顾中,提到“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相对而言要大得多”,因此在个体顺利度过同一性危机这个阶段中中,应当发挥其影响作用,目前,贵州大学大体上提供了两种途径来发挥对学生个体的作用,分别是心理咨询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大一新生成长小组”作为一种较注重个人成长的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其“校园化”将会为学校发挥其影响作用注入新的力量。3.生命全程发展观 陶沙认为,生命全程发展观强调人生重要转折对个体心理发展速度与方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强调启发人们重视转折期适应具有的发展含义。进入大学是发展在青年期的重要转折并且本身是一个积极事件,它在为个体提供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个体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大学适应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大一新生作为个体他们面临着各种适应问题,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社会支持也需要个体进行重建。学习上,学习的主被动关系的变化。因此,陶沙认为,大学适应问题之一就是学习适应问题。他认为,进入大学个体要经历成人监控、指导的学习方式向自我监控与指导的方式转变,同时面临着学习内容扩大和加深,因此学习适应问题出现。除了主被动关系的变化,刘斌志认为,专业兴趣与职业趋向也是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若个体对专业的不了解以及误解很有可能给个体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生活上,现实生活中的大学与新生进校前对大学的想象不同,两者之间有差距,怎样适应这个差距,达到对环境的总体认同也是大一新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王涛李文刚认为,环境的总体认同是指大学新生能否接纳新环境。刘斌志认为,出现是否接纳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是因为经历了高考的奋力拼搏,对大学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在解决环境总体适应问题时,生活自理以及人际沟通问题也亟待解决。进入大学,大多学生离开父母,自己管理生活和财务是新生进校需要面临的一个挑战。王涛李文刚认为,生活自理的适应问题也是适应问题之一。独立的生活,大多的新生在较长时间内还不能适应,具体体现在理财,物品的管理,对事情的处理以及生活规律性等方面。此外,怎样处理同寝室以及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多数新生在生活中将会遇到的另一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适应。陶沙认为,来自不同省市和地区的大学同学,在生活习惯性格以及过去经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频繁的沟通和交往中,如何与他们相处又是生活上不可避免的挑战。身心健康上,适应阶段的危机会导致一些身心症状。王涛李文刚认为,身心症状是因为经历学习,人际关系,生活自理,环境的总体认同等各种适应,本身就是在经历各种不同的压力,在持续经历了各种压力产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的症状。如:社交恐惧、逆反、嫉妒、羞怯、自卑、虚荣、考试焦虑、强迫症、浮躁、挫折、猜疑、无力气症、后悔、性困惑、人际关系不适、颓废、失落、贫困综合症等。严重的会有轻生的念头。以上各种适应问题随着入学随之而来时,处在社会环境中的个体,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和正面影响,但是此时社会支持网络也需要个体重建。因为父母教师和同伴这些原有的支持体系的作用,随着进入大学而逐渐淡化。建立新的支持体系对个体的入学适应显得格外重要。陶沙和刘斌志认为,个体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体系,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形成新的支持体系,与个体的入学适应有显著的正相关。学校作为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此时应当发挥其较大的影响力,使个体解决各种适应问题,达到良好的入学适应。而大一新生成长小组,不仅自身是在入学适应和个人成长上,社会环境提供的一种介入方式。(二)解决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途径1个体是改变和适应的主体欧阳霞认为,新生自己可以通过各种自我调节和能力的培养来解决各种适应问题。因为个体是改变和适应的主体,应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会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充分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加学习动力 调整学习方法等等途径来解决适应问题。 虽然,个体是改变和适应的主体,但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较大影响,因此,各高校也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和心理问题。2.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个体行为(1)心理求助行为传统的途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开设心理咨询中心试图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文献中有关于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研究,江光荣王铭认为,虽然有相当比例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大学生并没有对学校的心理咨询和精神卫生服务加以充分的利用。其原因一方面为,“能自己解决”和“问题不严重”的原因;另一方面为,顾忌“脸面”、“隐私”是妨碍潜在的当事人寻求专业化心理帮助的另一原因。因此,心理求助行为在影响个体改变行为,达到良好适应和解决心理问题上,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探寻合适的措施和途径来弥补不足。因此,提出“大一新生成长小组”应当“校园化”,使重在个体成长的“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扩及全校,弥补先有措施和途径的不足。(2)朋辈辅导同辈的支持朋辈辅导是指受过培训和督导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给或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也就是由受过培训和督导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学生,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陈国海刘勇,2001)。朋辈辅导员较心理咨询而言,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工作员由受过培训的学生担任。因此,高万红认为,青少年学生往往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朋辈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人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脱离过激情绪,重拾信心,做出合适应对。(3)大一新生成长小组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这里提到的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是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的,它作为一门课程或者是针对大一新生的专业小组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等高校开展。成长小组的内容涉及专业自我认识以及团队游戏等等内容。例如,浙江青年专修学院社工系开展的成长小组涉及的内容有:自我认识及相互认识回顾成长历程我与小组共同成长消除负面心理、学会调适团队游戏探访社会服务机构了解杭州学习互助、共同成长社会工作影视赏析和户外拓展。随着成长小组的开展,专业课教师以及课题组为了使成长小组更加完善,对成长小组的成果进行了评估以及对成长小组的改进提出了一些设想。浙江青年专修学院社工系“成长小组”课题组,通过问卷的方式对03级和04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成果评估。通过调查,课题组认为,从“成长小组”对学生的影响来看,整体而言, 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通过“成长小组”课程, 学生之间也增进了了解。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来看,课程结束后,近一半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并且64.5%的学生认为社工系有必要开“成长小组”课程。同时研究对03级和04级学生对成长小组评价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认为,学生素质和任课教师两方面是04级学生对成长小组评价降低的原因。因此课题组就这些原因提出了改进的设想。北京理工大学专业课教师魏爽也对成长小组提出了改进设想。魏爽和浙江青年专修学院社工系“成长小组”课题组认为,对于小组工作员是由教师担任,教师会成为一个核心,严重阻碍了小组的发展。应当淡化教师的身份,促进团体的发展。对于成长小组成员的组成,限制了小组成员的开放程度。应当改进成长小组的组织方式。打破原来随机组合的原则,根据相同需求来组建小组。因为共同的需要是小组的灵魂,如果没有相同的需要,小组的目标和功能将会被弱化。上述的研究中指出了大学新生会面临的适应问题和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研究也提出针对这些适应问题和心理特征应当采取哪些解决的办法,成长小组是文献中提出的一种只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解决适应问题的途径,因此,成长小组的服务对象是有局限性的,仅仅局限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但是成长小组并不仅仅只是涉及专业上的成长,也有对大一新生入学适应的成长,因此,将成长小组校园化成为研究问题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索。此外,上述文献研究提出了,对教师作为成长小组工作员操作模式的改进设想,但是,没有研究提出对学生作为工作员的操作模式应当怎样改进或者需要改进的问题.贵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开展的成长小组,采用的是以学生作为小组工作员的操作模式,因此,研究学生作为成长小组工作员的操作模式的利与弊,也将成为研究将探寻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 以贵州大学为例学 院:法学院专 业:社会工作班 级:2004级学 号:0411022134 学生姓名:李 丹 指导教师:杨 晶 2008年 06月 23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1 页目 录目 录I摘要III一、研究问题1二、研究目的2三、研究方法和过程3(一)研究的方法3(二)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3(三)抽样方案4(四)研究的场域5(五)调查研究的过程5四、研究分析6(一)新生成长需求分析61.学习目标不明确问题72.时间管理问题83.专业前景困惑问题9(二)目前高校满足成长需求的局限性91.各种围绕心理咨询的途径作用有限92.教师思想教育的作用受限123.原有的支持体系作用将会淡化12(三)成长小组校园化必要性分析131.对现有的需求满足途径的补充和拓展132.提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平台14五、研究结论15(一)成长小组校园化的涵义15(二)成长小组的特点151.成长小组注重个体成长152.新生成长小组给予个体情感支持17(三)小组工作员由社会工作者担任181.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者182.社会工作者具有时间和专业素质优势19(四)宣传成长小组招募组员19(五)兼顾多方因素甄选组员19(六)从不同专业招募志愿者19结 语21参考文献22致谢23附录一24附录二28摘要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和当面访谈法,对贵州大学大一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新生的成长需求及需求满足现状。研究立足于“人在情景中”的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一新生存在各个方面的成长需求,例如,“同一性危机”以及各种入学适应等问题。由于社会环境即学校需求满足途径的局限性,导致大一新生的成长性需求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本研究结合“人在情景中”的理论,强调社会环境的主导作用,认为应当注重学校在新生成长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寻求新的学校需求满足途径满足新生的成长需求。研究表明,目前成长小组在社会工作专业新生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特点,符合新生的成长需求。因此本研究提出了“成长小组校园化”的设想,使“成长小组”成为满足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模式,实现大一新生良好的入学适应和顺利的过渡。关键词:人在情景 同一性危机 成长小组 校园化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choolization of growth group for freshmen -Sampling as GuiZhou UniversityAbstractThe research have 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freshmen of Guizhou University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hich ar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needs of freshmen and present ways to meet their needs. On the basis of theory of “person-in-situation”, the author finds that current helping ways of the university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freshmen because of their limitations. Theory of “person-in-situation”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 on individuals, as the result,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on individuals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stressed.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environment,the university should explore new measures to meet the individualsneed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rowth group as an effective way to meet freshmens needs. The author thinks schoolization of growth group can help freshmen to adapt new challenges and get through crisis successfully.Key words:person-in-situation;identity crisis;growth group; schoolization一 、研究问题进入大学是发生在青年期的重要转折,大一新生处在“同一性危机”1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中个体发展在第五阶段(即青年期)所存在的危机。青少年在寻求自我同一的过程中,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还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尝试。可能出现暂时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对自我缺乏一个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不愿意考虑个人的品质、努力目标、须扮演的角色以及价值观等课题,甚至还未“发现自己”; 有的人可能在尝试错误中做出各种奇特或冒险的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有的感到社会环境阻碍或剥夺了他实现同一性的可能,于是就以曾经接触过的、为社会文化环境不予认可的人,乃至危险的人取得同一,以此反抗社会并取得社会的承认。到成年期,此种危机仍有可能再次或多次发生.(资料来源:中国百科网:/article/baike/1002/2008/200805121479834.html。) 1时期,并且面临着诸如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等等适应问题的挑战。如果危机不能够顺利渡过,适应问题不能够正确处理,接踵而来便是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诸如马加爵事件和高校跳楼事件的重蹈覆辙。2000年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精神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的调查,抽样选取了北京23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此调查表明,进入象牙塔的学子们,需要更多来自心理问题和适应问题方面的帮助。而谁应当是给予心理问题和适应问题方面帮助的主体呢?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的作用占主导地位的角度考虑,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对学生发挥主导作用。目前针对学生的适应问题和心理问题,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以贵州大学为例,运用了各种围绕心理咨询的方式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等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使这些措施的效果极为有限,因此需要寻求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来改善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和心理问题。“大一新生成长小组”(以下简称成长小组)是一种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一新生的专业小组。它旨在促进个体成长的同时促进个体专业的成长,成长小组从时间管理价值观的认识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达到个体自身的成长,并使新生达到良好的入学适应。因此,本文提出“成长小组校园化”的设想,使其成为学校解决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另一种介入方式。 二研究目的目前,贵州大学对于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采用围绕心理咨询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思想教育等方式。此外,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还针对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新生成长小组,其目的在于使新生达到良好的入学适应。在实践中,发掘成长小组具有关注个体的时间管理,自我价值观的认识及团队意识的建立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应当将成长小组关注个体成长的社会工作方式推广至全校,使社会工作的助人方式服务于有需求的大一新生,使大一新生更好地渡过入学适应阶段。由于成长小组校园化在介入方式和服务群体上的不同,因此本研究将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大一新生的成长需求及目前高校满足新生成长需求的途径,分析成长小组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是否能够满足大一新生的成长需求,进而探索其介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一)研究的方法本研究运用了定量研究方法中的调查研究方法,而具体运用了调查研究方法中的集中填答法和当面访问法。选择定量研究中的调查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调查研究可以迅速地高效地提供有关某一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12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80.1;因此本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在短时间对10个不同学科专业的大一新生的需求及满足情况提供丰富、详尽的资料。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可以达到描述的目的,可以用来描述某一总体的概况和特征2。因此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10个不同学科专业大一新生的需求及满足情况,可以用来描述贵州大学全校大一新生的成长需求及满足的概况。在资料收集方法方面,本研究选择了自填问卷法的集中填答法和当面访谈法中半结构访谈法。本研究选择集中填答法,理由如下:一方面,由于人力有限,因此,选择在被调查者的课间时间集体填答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另一方面,出于问卷填答质量和回收率的考虑,调查者在场解答被调查者的疑问以及及时收回问卷,可以提高问卷的填答质量以及问卷的回收率。而当面访谈法是保证调查资料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访问过程中,由于调查员在场,因而即可以对访问的环境和被访者的表情态度进行观察,又可以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质量加以控制,使得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可以通过对被访者的追问得到更详尽的答案。(二)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成长小组校园化旨在将成长小组推广至全校大一新生,因此,理论上贵州大学的全日制本科新生是本研究的研究总体。由于人力与物力上的限制,本研究选择了涵盖各类学科的20个学院内所有专业中的全日制本科新生作为调查总体。理由如下:袁方认为,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首先,调查总体含于研究总体之中。贵州大学包含27个学院(其中包括独立学院,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出于从主要的不同学科即文史类,法学类,理工类,经管类及农学类学科类别选择调查总体的考虑,因此调查总体中的20个学院已经全面涵盖了主要不同学科类别,并且属于贵州大学学院设置的部分;因此,本研究调查总体属于研究总体的一部分。其次,调查总体与研究总体有同样的特征、现象、关系及过程。本研究的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在学科类别,调查对象方面都具有同质性。调查总体全面包涵了研究总体中所涉及的所有学科类别。对全日制本科新生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对象上也具有同质性。最后,调查总体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有关研究总体生活、群体态度、价值观和意见。综合性大学是研究总体的特点,研究总体涵盖多种5个学科类别,而调查总体全面涵盖了贵州大学所包涵的学科类别,因此调查总体在学科类别上是研究总体的缩影,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大致了解不同学科的新生的成长需求及需求满足情况,从而了解到研究总体的成长需求及需求满足情况。(三)抽样方案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法,是“为了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4. 1。因此本研究根据学科门类和专业的热门度及社会认同度的不同,抽取了600名全日制本科新生作为样本。贵州大学大一新生总人数近7000人,根据经验确定样本数的范围(见表3.1)表3.1经验确定样本数的范围总体规模100人以下100-1000人1000-5000人50001万人1万-10万人10万人以上样本占总体比重50%以上50%-20%30%-10%15%-3%5%-1%1%以下 (资料来源:袁方,1997,p.228)从总体规模来看,贵州大学大一新生的总人数属于总体规模中“5000-1万人”的范围,因此按照15%-3%的比例,样本范围为216人-1080人,此范围样本占总体比重的中位值为648。实际抽取的样本数为600,7000人处于总体规模中位值(7500人)与下限(5000人)之间,因此抽样比例基本符合经验定性样本数的抽样范围。此外,若按照各学科占总体的比重进行抽样,由于理工科占比重较大,因此,为了避免子样本之间的差距过大,最终从文史类,法学类,理工类,经管类以及农学类学科中分别抽取了120人,100人,170人,110人及100人作为样本。此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被调查者的看法,对40名被调查者进行了半结构当面访谈。(四)研究的场域本研究选择了贵州大学花溪南校区北校区及蔡家关校区的学生寝室教室以及校园为研究场域。寝室和教室是被调查者较集中的场域,在这些场域进行调查,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选择校园中人较少的场域,使被访问者受外界的干扰少,同时在较封闭的场域使被访者减少顾虑,使被访问者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五)调查研究的过程2007年12月4日至2008年1月10日为调查研究的时间。12月4日对调查者进行了50份试调查,经过一周对试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2007年12月11日至2008年1月10日进行调查研究。问卷设计为两份,一份针对经历过成长小组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旨在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成长小组的看法。发放问卷30份,收回问卷27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为27份。一份针对从各学科中抽取的样本,旨在了解新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学校及学院满足新生需求的概况。发放问卷共600份,回收问卷590份,回收率为98.33,有效问卷为590份。对各学科专业总共40名被调查者进行了半结构式的当面访谈。四、研究分析(一)新生成长需求分析本研究针对5种学科类别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个体普遍存在入学适应问题。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问卷的统计,关于“进入大学后,有不适应的方面吗?”这一变量的频数统计中,文史类法学类理工类经管类和农学类新生对“有不适应方面”的频数统计分别为70%83%70.6%72.7%和72%。说明新生普遍存在入学适应问题。而通过对“进入大学后,你觉得在哪些方面最难适应?”的变量统计中学习方面的适应问题较为突出。SPSS软件频数统计如下表:表4.1“进入大学后,你觉得在哪些方面最难适应”的变量统计学科 选项文史类法学类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生活10.0%8.0%14.7%7.2%7.0%学习43.3%56.0%49.4%60.0%60.0%与他人相处10.0%21.0%12.4%19.1%24.0%而在与新生的进一步的访谈中,了解到新生的学习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不足和目标不明确专业困惑及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当与被访者谈及“你觉得进入大学后,与高中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访者谈到:被访者A:“高中的时候,老师都是按照书本来讲,大学老师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讲,觉得可以就记记笔记,更多的是下来考自己琢磨。而且高中的学习是被动的,老师一天24小时都看着和管着,但是大学的学习是主动的,是自己去选择看什么书,自己找到合适的学习的方法,但是这个老师说他是以某种方式学习成功的,另外一个老师说他以那种学习方法成功的,所以也不知道该选择那种方式。”被访者B:“原来(高中),每天的时间都被上课和做作业给占满了,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虽然觉得很累但是觉得每天都有事情做,但是现在除了上课,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课,课后也没有作业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候就找不到事情做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学,想学但是不知怎么学,学什么,听师哥师姐讲应该先把英语四级过了,再考计算机证书,反正不知道应该怎么学。”被访者C:“现在要学什么都是自己安排和决定了,原来老师不知作业,家长要我考大学,现在应该学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安排。但是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被访者D:“现在,没有作业了,下课后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谁强迫你去学习。”被访者E:“在学习上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原来做什么都有家长和老师安排好的,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记笔记要不老师会来干涉你在干什么,作业一定要交而且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爸妈还每天都好吃好喝的看着自己做作业,但是现在,记笔记想记就记记,觉得可以的就记下来,几乎没有作业,父母也不会管着盯着,比原来自由多了。”通过问卷和访谈说明,新生的学习方式由于从被动向主动方式的变化,新生成为了管理个人学习和生活的主体,而处于“同一性危机”阶段的新生,对个体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今后的人生发展并不清楚或者还未趋于稳定的状态。因此在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及专业困惑方面产生的问题,正是“自我同一性”形成阶段给予新生的机遇及挑战。1.学习目标不明确问题当与被访者谈及“你觉得进入大学后,与高中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访者谈到:被访者A:“高中的时候,老师都是按照书本来讲,大学老师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讲,觉得可以就记记笔记,更多的是下来考自己琢磨。而且高中的学习是被动的,老师一天24小时都看着和管着,但是大学的学习是主动的,是自己去选择看什么书,自己找到合适的学习的方法,但是这个老师说他是以某种方式学习成功的,另外一个老师说他以那种学习方法成功的,所以也不知道该选择那种方式。”被访者B:“原来(高中),每天的时间都被上课和做作业给占满了,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虽然觉得很累但是觉得每天都有事情做,但是现在除了上课,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课,课后也没有作业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候就找不到事情做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学,想学但是不知怎么学,学什么,听师哥师姐讲应该先把英语四级过了,再考计算机证书,反正不知道应该怎么学。”被访者C:“现在要学什么都是自己安排和决定了,原来老师不知作业,家长要我考大学,现在应该学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安排。但是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通过与被访者访谈,发现新生对如何选择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困惑,其原因与衡量学习目标的标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高中阶段,成绩是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标准,但是进入大学衡量学习是否达到标准由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取代,而标准的变化需要新生慢慢地适应,在这个适应过程中,对于新生来说,衡量学习目标的标准并不明确,因此,新生表现出了对如何选择学习方法的困惑。而其困惑的根源是便是由于衡量学习目标标准的变化,产生的对学习目标的不明确问题。2.时间管理问题当与被访者谈及“你觉得进入大学后,与高中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访者谈到:被访者D:“现在,没有作业了,下课后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谁强迫你去学习。”被访者E:“在学习上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原来做什么都有家长和老师安排好的,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记笔记要不老师会来干涉你在干什么,作业一定要交而且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爸妈还每天都好吃好喝的看着自己做作业,但是现在,记笔记想记就记记,觉得可以的就记下来,几乎没有作业,父母也不会管着盯着,比原来自由多了。”当与被访者谈及“在闲暇时间会做些什么?”,被访者谈到:被访者A:“有时候上上自习,去图书馆看看书,周末去同学那里,和同学逛逛街,有时候也上上网。”被访者B:“开始去找贵阳(在贵阳其他地方读书)的同学,后来好像也玩得差不多了,有时候就上上自习,上上网。”被访者C:“周末会去上上网,平时上上自习。”通过与新生的访谈发现,与高中三年三点一线的生活相比,进入大学后由新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加了。但是,怎样支配这些课余时间又是新生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对自我以及对其他事物的不了解,使新生在选择时徘徊不定,面对不同的学科和新的事物无法选择。因此,在时间的安排和支配方面,感到困惑和迷茫,在时间管理上的困惑和迷茫与新生处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密不可分,没有确切的学习目标使新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而如果新生在寻找适合的学习目标的探索过程中,无法对大学生活的课余时间做出合理和有效的安排,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诱惑例如网络游戏的诱惑,会将新生的生活带进网络游戏的世界而无法自拔,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躲避现实的选择。除此之外,其他各种诱惑都将使新生走上人生的不归歧途。因此,是否能合理有效的安排课余时间,将对个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专业前景困惑问题 在对“你在哪些方面感到困惑”这一变量的统计显示,文史类法学类理工类经管类和农学类选择的比例分别占50.46%45.56%40.23%42.56%和52.26%,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前景都感到困惑。新生对专业前景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困惑受到新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的影响。当与被访者谈及“你现在所学的专业了解吗?”时,被访者谈到:被访者A:“不是太了解,也不知道学了以后出去做什么工作,考公务员吧,但是觉得那种工作的方式太单调了,不太喜欢,所以也不知道今后做什么好。”被访者B:“了解一些,但是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反正现在学着吧!”被访者C:“了解一些,以后出来可以做从事某某职业,但是某某证太难考了,除了考某某证还可以考公务员,其他的也就不知道了。”被访者D:“不是太了解,老师上课时偶尔会提到些,但是实际上,自己今后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没有实践过,也不清楚。”被访者E:“不了解,不知道除了考公务员还可以干什么,还不如学一些技能出去工作好了。”从两方面分析访谈结果,一方面,进入大学的新生渐渐开始关注今后从事的职业,这与新生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是新生从学生到社会人的重要过渡时期,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结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将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开始不同于学校生活的全新生活,而全新生活的质量如何与所从事的职业有相关的联系,因此,新生渐渐开始关注今后从事的职业。另一方面,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导致了新生对专业前景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而这种困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新生的学习动力。对专业的不了解意味着今后从事职业的不确定性。新生就有可能选择其他的学科和技能使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能使自己的生活富足。但是在面对选择时,新生却难以进行抉择,从而可能受到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诱惑而开始堕落的生活,可能怀着勉强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迷迷糊糊地走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因此,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怎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择业观以及怎样看待将长期经历的选择和适应的过程,将是新生面临的又一大课题。(二)目前高校满足成长需求的局限性1各种围绕心理咨询的途径作用有限一方面,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限制其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已有约30%的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1张日晟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贵州大学也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存在的误解,从求助者本人来看,求助者认为自身已经无法应对和处理自己的问题,因此增加了求助者的“无能感”程度;从外界的影响来看,通常人们认为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而如果求助者一旦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将会影响求助者今后的正常生活。因此即使有困惑也不愿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在个案访谈中,访问者问及“你会选择心理咨询中心帮助你解决困惑吗?”被访者谈到:被访者A:“应该不会吧,应该会找一些比较亲密的人,说说就好了,除非是有向跳楼的想法的时候,才会去看看。”被访者B:“觉得在心理上真的有些困惑,如果走到心理咨询中心,很多人觉得好像是有精神病,所以也不会去。”被访者C:“应该不会去吧,又不是有什么严重的精神问题。”因此,心理咨询的作用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对心理咨询固有的观念。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作用有限。学校及学院针对新生心理问题和入学适应问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宣传和引导新生入学适应和个体发展。活动形式包括放映电影发放宣传册讲座知识竞赛等等。但是其发挥的作用有限。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宣传册的影响不够广泛。例如,由“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编印的一套宣传册。包括十份小册子,册子的标题分别为“心理咨询心灵对话神秘的心理测量大学新生适应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给家长的一封信直面贫困认识心理危机你了解情商吗拒绝自卑”。从调查研究中,被调查者对“学院在关注心理健康方面,采取过哪些措施?”的变量调查统计的显示,被调查者对发放宣传册的知晓率仅分别达到了30.07%36.6733.26%26.32%和25%。对被调查者的调查反映出,宣传册并没有广泛地发放给大一新生,使其宣传的作用并没有广泛地影响到大一新生。其次,讲座方式对学生的作用并不持续。除了发放相关宣传册子外,学校还针对新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规划方面,开展过多场讲座。被访者认为,讲座能够使被访者在讲座现场有无限的动力和激情改变其行为,但是,当讲座过后,激情与动力随着讲座的结束而消失。访问者问及“觉得讲座对自己有哪些方便的帮助?”被访者谈到:被访者A:“可以了解一些关于人生规划方面的东西,知道怎样规划大学的四年,听讲座的时候是很有冲劲改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但是,讲座之后,也就没有那么的动力了。” 被访者B:“讲座的内容涉及原来没有关注的方面,也有关于我们新生怎样渡过大一生活和学习的,教了很多方法,但是(讲座)过后也就忘了,没有去实施。”被访者C:“听完讲座回来我们寝室会讨论讲座中的内容,还商量怎么怎么做,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没有再坚持了。”学校通过讲座的方式使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受益,通过讲座改变或者唤起了学生的行动和改变的意识,但是这种意识由于没有监督以及自我控制力的薄弱,而使其在摇篮中被扼杀。最后,班级心理委员由于时间和知识及经验的限制,也使其发挥的作用有限。学校针对全校学生组织各种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的同时,也针对班级设有了班级心理委员,其旨在通过朋辈间的支持和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各种原因,被访者认为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访问者:“你们班有班级心理委员吗?”被访者A:“心理委员?没有吧!”访问者:“你觉得班级心理委员对你有哪些方面的作用没有?”被访者B:“我们有班级心理委员但是没有作过什么活动!”被访者C:“我们班心理委员组织过一次活动,觉得效果还可以。”被访者D:“组织了一次活动,后来好像就没有了。”如果有一个平台让他们找到来自同伴的支持,会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大一入学适应阶段。但是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受其时间和经验的限制。一方面,班级心理委员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学生,其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学习方面,而对于心理疏导和心理关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班级心理委员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班级心理委员有热情帮助和关心个人认为需要帮助的同学,但是由于在知识结构上,对相关知识的欠缺以及在实际的经验经历有限,因此,应当怎样帮助个人认为需要帮助的同学以及如何甄别哪些同学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辅导,是班级心理委员力所难及的方面。班级心理委员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2.教师思想教育的作用受限目前,高校除了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满足新生的成长需求,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高校的一种方式。高中阶段,班主任是思想教育的主体,在学生思想指导和纠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大学,教师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由班主任以及院系辅导员所取代。但是教师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慢慢淡化了。在个案访谈中,访问者问及“辅导员及班主任,在入学阶段给予了你什么方面的帮助?”被访者谈到:被访者A:班主任在入学时,觉得我们对专业有些情绪了,来班上开过一次班会,希望我们能够在入学阶段认真学习专业,以后会从中受益的并且会慢慢喜欢上这个专业的。被访者B:开过两次班会,其他时间很少见到班主任和辅导员,有什么问题,也就自己找办法解决了。被访者C:很少见到班主任和辅导员,开班会的时候会来给我们开一下,其他时间很少见到。被访者D:一般除了一些关于书费,交材料时,才会和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主动联系,有什么问题就找同学和朋友说说。觉得这些问题和老师说好像不太好。被访者E:班主任来开过班会,军训的时候经常见到,但是开始上课后,就在班会上看到。有什么问题,觉得自己想办法处理就好了,找老师解决还是觉得不太好,不知道怎么说。由于班主任及辅导员身兼教师或者院系行政人员的职务,时间及精力有限,因此,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不可能从每个个体入手而是从班级或者院系的宏观方面把握,因此,由于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带来的问题,并不能够通过现有大学的统一的思想教育方式解决。如果学生需要寻求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帮助解决个体差异带来的问题,必须由学生采取个人的主动性,而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认为老师一定是严厉的,学生对于老师的看法和意见一定是服从等等,因此学生并不会通过寻求老师的帮助,解决自己内心真实的困惑和问题。教师思想教育的作用也在多方因素的限制下也渐渐地淡化了。3.原有的支持体系作用将会淡化对于“在面对困惑时,你会向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变量统计中对选项“家人”及“高中同学”的统计,在文史类法学类理工类经管类和农学类分别占38.82%34.35%37.78%37.62%和41.58%。调查说明原有的支持体系即父母和高中同伴的作用仍然对新生的入学适应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和高中同学在新生入学适应方面产生的作用也将渐渐淡化。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在外求学的新生,不希望家人担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在每次与家人的联系都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上好的方面告诉家人,将不好的一面和不适应的方面留给自己承担。此外家人的关心也往往更多是在生活的吃饭穿衣方面,而对于新生在学习方面产生的各种困惑大多也爱莫能助。另一方面,与高中同学在接触的事物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对事物的看法也将渐渐地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使同学间原有的理解和支持开始淡化。因此,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新生在入学阶段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总而言之,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新生在学习适应问题方面有各种具体的需求,但是作为对新生产生主导作用的学校,在需求满足方面的措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为成长小组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奠定了实践基础。(三)成长小组校园化必要性分析目前,学校通过组织讲座,发放传单等方式来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入学适应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中心设立班级心理委员以及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等方式来帮助大一新生渡过危机和发展的转折时期。但是这些措施具有的局限性,是本文提出“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的前提,而“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在工作方式和人员管理上的不同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对现有的需求满足途径的补充和拓展。因此,本文认为“成长小组校园化”是有其必要性的。1.对现有的需求满足途径的补充和拓展首先,成长小组采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式,而小组的工作方式在现有的需求满足途径中并没有被运用,因为虽然在心理咨询中,团体咨询也是其工作的手法,但是面对面的咨询方式仍是目前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运用的主要方式。因此成长小组在工作方式,是对现有需求满足途径的补充。其次,成长小组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方式,对班级心理委员的朋辈助人的方式也是一种补充和拓展。一方面,专业的成长小组拥有从开组到追踪的系统的工作过程,在小组结束后,成长小组还包括转介,建立自助网络,安排探访等跟进。因此,成长小组能够通过专业的和系统的方式为大一新生提供较有效的服务。而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学生,课业负担需要自己花时间与精力解决,此外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和系统的知识学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上都有所欠缺,因此,在助人的成效上显得不明显。因此在工作成效上,成长小组是对班级心理委员的补充。另一方面,班级心理委员的助人方式实质上是朋辈间的互助方式,而成长小组组员的个体成长,也来自于其他组员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成长小组也是一种互助小组,小组的方式使班级心理委员的助人方式的拓展。最后,成长小组由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组织和管理,社会工作者在时间上,较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较充裕,因此,社会工作者能够兼顾个体的差异,处理好由于个体差异带来的问题。2.提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平台成长小组校园化为新生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了平台。组员是处于同一阶段,并生活和学习于大致相同的校园环境,因此组员的同质性为组员获得来自小组成员的支持和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组员间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形成相互信任的同时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Sharp的研究也表明,不论哪个社会经济阶层的青少年在解决问题时都宁愿向朋友求助而不愿意求助于老师和父母。在成长小组的过程中,组员之间会产生相互的友谊,并将此延续至组外。组员间以朋友相待。友谊的产生使组员间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和支持网络。五.研究结论(一)成长小组校园化的涵义本文将尝试分别从小组的类型小组目的和服务对象三个方面诠释“成长小组校园化”的涵义。第一,从小组的结构来看,成长小组属于正式小组,因为组内有确定的组员和工作员角色,并且有不同的特定目标指引小组的进行。从组员的界限来看,成长小组属于封闭小组。固定的成员能够使小组组员对小组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将自己内心的更多的想法和困惑表达出来,与组员建立真诚和友好的关系,以使在组后组员间支持网络的建立。从小组的性质来看,成长小组属于互助小组,组员相互间的支持和帮助,形成了组员间的互助。第二,成长小组的目的在于通过“成长小组”的介入方式帮助大一新生在行为和态度等方面获得改变,达到良好的入学适应。第三,目前的成长小组服务对象针对社会专业的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将服务对象拓展至全校的大一新生。因此,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是一种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大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封闭式和正式的互助小组。其服务对象针对全校大一新生并旨在通过“大一新生成长小组”的介入方式帮助大一新生在行为和态度等方面获得改变,达到良好的入学适应。(二)成长小组的特点1.成长小组注重个体成长“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虽然只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但是其更加注重个体的成长。成长小组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环境的适应”“人际沟通方法”“团队合作”“自信心提升”方面。以某组的小组计划为例,其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专业的成长,更多包括对个体成长的内容。如表5.1。表5.1小组计划书次数活动名称 目的 环节设计 活动一 相见欢(一)使组员相互了解,培养小组凝聚力一. 叠罗汉二. 相见欢三. 定组歌组名以及契约四. 放飞希望(提出对成长小组的希望) 活动二相见欢(二 )使组员进一步了解,培养小组凝聚力一. 回顾上次小组所经历的内容二. 传表情三. 画心情(通过图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进校时的感受)四. 唱组歌 活动三找目标使组员了解自己迷茫的原因,制定出计划一. 回顾上次小组所经历的内容二. 找原因(通过自己和组员找出自己感到迷茫的原因)三. 制定计划(学习)四. 唱组歌活动四价值观澄清使组员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专业的价值观一.计划验收二.多手多足三.验收时刻四.沉船记五.唱组歌活动五自我探索之家庭使组员思考家庭对于自己的意义一.计划验收二.回顾上次经历的内容三.家庭分享四.用肢体语言展现组歌的内容活动六自我探索之个人使组员了解自己一.计划验收二.回顾上次经历的内容三.优点和缺点轰炸(从他人和自己的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四.唱组歌活动七回顾过去回顾共同走过的成长历程,发掘自己的成长,并祝福组员在成长路上一路走好一. 唱组歌二. 冥想(通过冥想词,一同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成长之路)三. 分享四. 祝福从该组的小组计划内容来看,成长小组一方面,关注新生的时间管理。高中时期,个体的时间大多数被上课和学习占据,给予个体支配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大学期间,课程安排占据的时间与以往相比,明显少了很多。因此,需要个体支配的时间增多了。而小组内容中涉及的“找目标”的环节,旨在通过组员对自身入学阶段的迷茫原因的分析,找到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出短期的学习计划,在行动中慢慢发掘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目标和人生方向。通过每次小组的“计划验收”分享自己的计划实施情况,对于计划未顺利完成的组员,小组其他成员给予完善计划的建议,实施未完成计划的惩罚的监督以及坚持计划的支持。另一方面,使个体了解自身的价值观。大一新生正处在“同一性危机”时期,探寻“我是谁”的答案,在小组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也涉及到个人成长的内容。处于“同一性危机”时期的个体,他们在寻求“我是谁”的答案,在小组中涉及的关于价值观澄清内容可以使个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所了解,从而也能够帮助个体更加的了解自己,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2.新生成长小组给予个体情感支持在对经历过成长小组的贵州大学法学院某级社会工作新生的问卷调查中,对“在小组中,是否从组员那里得到情感支持?”变量的调查统计显示,选择“从组员那里得到很多情感支持”的被调查者占44.44%,“从组员那里得到部分情感支持”的被调查者占48.14%,仅有7.42%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从其他组员那里得到情感支持”。调查结果说明成长小组给92.58%的组员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情感支持。同时,在成长小组小组活动的最后一次,组员对小组的书面评价中,他们这样写到:“它(成长小组)让我们体验团结合作关爱成长,走过迷惘,知道自己该怎样走好这四年,一些指引,确实让我明白很多。”“在这里(成长小组)我可以尽情地放松倾诉发泄自己的忧愁。”“感谢她(成长小组)陪我走过大一最迷茫的那段日子,让我即使迷茫也不孤单。”通过问卷调查和组员的反馈意见,成长小组组员得到来自其他组员及小组工作员的情感支持。解开了新生部分的迷茫和困惑。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组员处在同一个体发展阶段,他们面临着相同的危机和挑战,由发展阶段带来的组员间的同质性,使组员之间更能够相互理解。组员之间能够通过倾诉自己的困惑和迷茫,得到其他组员的更多情感支持。另一方面,小组工作员经历过和大一新生相似的感受和不适应,他们也有过和大一新生相似的疑问和好奇,所以作为“过来人”的工作员可以和组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工作员表达他们的感受与经历使组员慢慢对小组产生归属感,从而使新生得到情感支持。(三)小组工作员由社会工作者担任目前,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大一新生的成长小组,采用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作为工作员的操作模式,但是,由于服务对象的扩大,因此学生作为小组工作员的操作模式,在时间以及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的考虑,学生作为工作员的操作模式应当有所改进。本研究认为,成长小组校园化中的小组工作员应当由社会工作者担任。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者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设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1王婴.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4.1。决定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同时2008年即将进行的助理社会工作师及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考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并将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因此,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作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在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发展的时期,应当吸纳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带领大一新生成长小组,与新生共同成长,渡过入学适应阶段,获得良好的入学适应。2.社会工作者具有时间和专业素质优势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时间上具有的优势,可以将成长小组更加系统和有效地进行。由于成长小组目前在本校是一个实习项目,因此,成长小组的作用会随着小组的结束而慢慢削减,因为没有系统的评估和小组结束后的追踪,成长小组结束后,组员有哪些变化,组员还需要什么帮助等等,都没有进行追踪。但是,社会工作者可以完成小组结束后的追踪,更加了解组员的变化和需求,便于及时地提供服务和更好地达到小组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素质上具有的优势,可以对关于成长小组的一系列工作进行专业地管理和组织,例如,如何将组员分组,如何招募志愿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组员特点涉及小组环节等等工作。(四)宣传成长小组招募组员成长小组在高校学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因此,对新生成长小组不知道或者不了解,因此,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新生知道和了解成长小组。可以具体通过发放宣传单、与新生聊天、学校广播和组织讲座等方式,旨在让更多的新生知道和了解新生成长。并开始着手小组组员的招募的工作。只要有意愿参与的大一新生都可以报名。但是,报名的新生,并不必然成为成长小组的组员。要综合多方因素甄选组员。(五)兼顾多方因素甄选组员通过开组前的面谈,了解潜在组员的多方面情况,综合面谈了解的情况甄选组员。一方面,工作员将通过面谈了解潜在组员的个人情况以及潜在组员报名参与小组的动机和目的,使工作员了解双方(小组和潜在组员)的目的是否一致。而目的的一致性是甄选组员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工作员通过面谈使双方的了解程度加深,便于双方的互相选择。工作员了解组员的基本情况,诸如性别,民族,特长,小组经历和课余时间等基本情况,使工作员更好地结合小组的规模甄选适合的组员,此外潜在组员对小组的活动时间,小组的原则及小组的具体形式获得更多的了解,从而使组员确定是否选择成长小组的助人方式。(六)从不同专业招募志愿者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大二以上的学生以及学校老师招募志愿者。一方面,志愿者可以处理小组外的一些工作,比如,组员的招募工作向新生宣传的工作等等组外的工作。另一方面,工作员可以了解不同的专业的情况以及获得热河了解专业的途径。由于志愿者的不同专业背景也可以为工作员提供对专业的了解以及获得如何了解专业的途径。这将对工作员的工作提供帮助。使工作员了解不同专业的信息,可以在小组中向不同专业的组员提供。结 语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从“人在环境”的角度评估个体的需求,不单单评估单独的个体,因为“人在环境”的角度认为个体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成长小组”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工作特色的助人方式,其推广至全校的设想,也立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主导作用。从个体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提供的需求满足途径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需求满足途径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更多的需求满足途径是应当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的,而成长小组在实践中所体现的优势和特点,值得对其进行探析并将其作为寻求更多需求满足途径的新的尝试和探索。这“成长小组校园化”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同时深知,处在危机阶段的新生,如果不顺利地渡过发展危机,将对个体产生很多无法预知的负面影响,而社会环境的主导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并探索更多的需求满足途径,因此,“成长小组校园化”符合了现有需求满足途径的发展趋势。总之,如果学校与社会不希望各种因学生心理问题或者适应问题而导致的各种悲剧发生,那就应当从各种预防开始,探索新的途径尽可能满足新生的成长需求,“成长小组校园化”自身的特点以及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本文认为“大一新生成长小组”是一种适合在全校推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参考文献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山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罗伯特.费尔得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62.刘斌志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其社会工作处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2(4).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陶沙从生命全程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欧阳霞高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应对措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田晓宇,张婧,闫宏强学生工作的社会工作方法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田玉荣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质看专业导入教育的课程设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魏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模式”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魏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略论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7,5.11王涛, 李文刚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12王婴.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3浙江青年专修学院社工系“成长小组”课题组专修学院学生自我成长的小组介入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14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张瑾,张剑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4新生成长小组校园化探析——以某大学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667213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