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综述范文.doc_第1页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doc_第2页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doc_第3页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doc_第4页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马克昌的观点马克昌在刑法学中认为两罪的区别主要有:“1、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必须是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4种人;而诬告陷害罪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包括犯人2、客观行为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即是以利用职权或国家权力为前提条件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事实进行告发且行为的实施不要求必须利用职权进行而且国家工作人员如果利用职权诬陷他人的则要从重处罚3、手段方法不同报复陷害的手段既可以用捏造事实(不能是犯罪事实)的方式进行报复也可以利用客观存在的某种对被害人不利的事实进行报复而诬告陷害罪必须是以捏造犯罪事实的方式进行4、犯罪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5、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是以楔私愤报复他人为目的而诬告陷害罪则以使他人受刑事处分为目的”1 二、袁广林的观点袁广林在诬告陷害罪若干问题探析中认为两罪的差异在于:“1、犯罪主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该罪主体可以使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比报复陷害罪广报复陷害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靠职务实施的犯罪具有职务性其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犯罪客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客体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报复陷害罪的客体仅仅是公民的民主权利3、犯罪行为内容不同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罪虽然都是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犯罪但诬告陷害罪是通过捏造犯罪事实虚假告发的方式借助司法机关的权利达到侵害被害人的目的行为人本人没有司法权不能直接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报复陷害罪则是行为人本人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自身职权、假公济私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政治、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整治4、犯罪行为侵害对象不同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对象是任何人对身份、地位等没有任何要求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必须是对行为人提出张国斌、宋志伟的人5、犯罪的构成对行为结果的要求不同诬告陷害罪只要行为人捏造的犯罪事实为司法机关知晓就构成即遂而不论被害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报复陷害罪则要求行为人的报复陷害行为必须造成了一定后果才能成立如果没造成危害后果或后果不严重不构成犯罪”1 三、兰惠君、周伟萍的观点兰惠君、周伟萍在浅论诬告陷害罪一文中对两罪的区别阐述为:“1、不同:报复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2、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对象是一切公民3、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是一般主体4、行为表现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5、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是一般报复目的;诬告陷害是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2 四、张国斌、宋志伟的观点张国斌、宋志伟在诬告陷害罪报复陷害罪中认为两罪的区别在于:“1、主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是一般公民而报复陷害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报复陷害的主体2、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不同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对象是任何人可以是国家干部也可以是一般公民而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对象是特定的依刑法规定必须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检举人以及举报人、执法人、证人3、告陷害的最终目的能否实现不取决于诬告陷害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可以直接通过行为人自己的行为来实现4、犯罪行为的具体内容不同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最虽然都是凭借国家权力的犯罪行为但是其犯罪手段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运用国家权力的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的行为人本人没有司法权不能直接对诬告人进行刑事追究只能假借司法机关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因此诬告陷害罪的行为人是以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的办法企图借助于司法机关的权力达到使被害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报复陷害罪则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利用职权之便指使要挟他人利用职权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政治上、经济上的、行政上的整治5、两种犯罪的构成对于行为结果的要求不同按照法律规定诬告陷害罪主要行为人实施了捏造犯罪的事实并向司法机关和有关机关告发的行为就是犯罪既遂至于被诬告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是否造成了某种危害后果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但是是否造成了危害后果及后果的轻重、大小在量刑时应作为情节予以考虑而报复陷害罪则要求行为人的报复陷害行为必须造成一定的后果才能成立如果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者后果不严重则不构成犯罪”1 五、王敏的观点王敏在报复陷害罪若干问题探析中认为两罪的区别在于:“1、犯罪手段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基于职务滥用职权或者假公济私;诬告陷害罪则不需要利用职权2、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枉受刑事追究3、报复陷害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靠职务实施的犯罪具有职务性其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该罪主体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比报复陷害罪广4、陷害的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受害人仅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这四种人;而诬告陷害的受害人可以是任何人”2 关于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的讨论.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专家对两罪的区别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两罪都同时具有陷害的渊源容易产生混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分: 一、两罪客体的界限 依据刑法的规定两罪侵犯的都是复杂客体其中都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是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即公民依法享有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和举报权;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从侵犯的对象看: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必须是对行为人提出控告、申诉、批评、举报的人;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对象是任何人对身份、地位等没有任何要求 二、两罪客观方面的界限 两罪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了陷害行为但报复陷害罪的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是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和申诉人等侵害对象进行打击报复其中行为人滥用自己的职权是必不少的要件;诬告陷害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告发 三、两罪主体的界限 报复陷害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靠职务实施的犯罪具有职务性其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该罪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比报复陷害罪广 四、主观方面的界限 两罪都是故意犯罪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有陷害他人的目的但是行为人产生陷害目的的内心起因不同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是因为被害人依法行使控告、申诉、批评、举报等民主权利直接或者间接的涉及行为人的利益而产生报复意图;诬告陷害罪的起因则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实现某种经济的、生活的目的有的是出于政治斗争之目的等 五、两罪构成要件的界限 犯罪的构成对行为结果的要求不同诬告陷害罪只要行为人捏造的犯罪事实为司法机关知晓就构成即遂而不论被害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是说报复陷害罪并不是情节犯;报复陷害罪则要求行为人的报复陷害行为必须造成了一定后果才能成立如果没造成危害后果或后果不严重不构成犯罪 六、行为表现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 七、犯罪行为内容不同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罪虽然都是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犯罪但报复陷害罪是行为人本人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自身职权、假公济私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政治、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整治;诬告陷害罪则是通过捏造犯罪事实虚假告发的方式借助司法机关的权利达到侵害被害人的目的行为人本人没有司法权不能直接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 八、目的不同报复陷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