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ppt_第1页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ppt_第2页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ppt_第3页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ppt_第4页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东北师大教科院王小英,现代教育之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在大教学论一书的扉页上指出了该书的主要目的:“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一书中写到:我们的生本教育的改革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少干预的原则,即“教少学多”。,一、走近童心,有效教学,1、什么是儿童?,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什么是儿童,无知;什么是儿童,需要教训。”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儿童从远古走来”。在他们的后面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2、教师的“教”等于学生的“学”吗?,从“SR”到“SOR”,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人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可能对我们的教学影响更大,如果把鱼看成是教学对象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那么鱼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牛,或者说他说认识到的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这个小故事给我们三点启示:,1、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2、鱼只有到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认识真实的牛。3、教师的教并不等同于学生的认识。,A121314C,二、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在教学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中,毫无疑问“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最基本的要素。,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师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即“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的有机结合。,当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时,教学目标也不只等于“教的任务”,它更为关注的是“学的效益”。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三、儿童的学习是从零开始的吗?,A.小朋友爆笑回答,1、为什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幼1:因为摸到老虎屁股,它尾巴一甩,会把人的手甩到地上去的,很疼的。幼2:老虎的屁股太大了。幼3:摸老虎屁股是不文明的。,2、怎么样让蚊子不叮我们呢?幼1:请一个保姆在门口守着。幼2:在身上涂点油,蚊子登上去就会滑掉了。幼3:身上涂点胶水,就把蚊子粘在上面了。幼4:放摇篮曲,蚊子就去睡觉了,就不会咬人了。,3、长颈鹿长长的脖子有什么作用?幼1:可以看见它的好朋友。幼2:脖子长戴金项链好看。幼3:这样能偷看农民种菜。,4、小朋友的脸是干什么用的?幼1:我的脸可以用来洗脸。幼2:没有脸的话,舌头、牙齿、鼻子、眼睛和嘴巴都露在外面了。幼3:我的脸是给爷爷奶奶捏的。,5、为什么小孩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不是从爸爸肚子里生出来的?幼1:男的生男孩子,女的生女孩子。幼2:爸爸肚子里都是啤酒,生出来的孩子都是醉的。幼3:爸爸没有产假,妈妈有产假。幼4:爸爸是男的,如果生孩子,就会难产。幼5:爸爸生不出来的,因为奶奶没有教他,B.教师教育实践的记录与思考,西红柿什么时候死的?“你们看,这株西红柿死了。”“不是死了,是蔫了。”“蔫了就是死了。”“这株西红柿还没有死。你看,这里还是活的。”“哪里还是活的?”,“这里。我爸爸说,里边干了才是死了。这里是湿的,就是没有死。”“一定是死了,要不放到这里干什么?”“我知道了。这一株西红柿的叶子已经死了,因为它的叶子已经蔫了;但是它的茎还没有死,因为这里边还没有干。”“这么说,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它是有点死了。”,西红柿死了?“你看,这里有一个掉到地上的西红柿。我想它也死了。”“它还是活的。它里边有水。”“它没在树上就是死了。”“是活的。烂了才是死的。”“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吃活的东西”,活动反思:一株西红柿是“死”还是“活”,即使一个学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回答,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孩子们居然能如此富有哲理地讨论这个不容易解答的问题,让成人常感到不可思议:,蔫了就是死了、黄了就是死了、没有在地里就是死了、干了就是死了、腐烂了就是死了、掉到地上就是死了、没在树上就是死了、烂了就是死了,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依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当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时,他们会创造自己的“理论”,例如:“是活的。烂了才是死的。”“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在吃活的东西。”,这样的“理论”是非正式的、直觉的,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理论”概念不同,心理学家把它称为“朴素理论”。,四、学习的潜能,潜能与实能植物的潜能动物的潜能(见后图),“教育”是什么?在古希腊语中,教育意味着“引出”,也就是引出一个人来,是把人的内在天赋本性引发出来。教育之道:启发潜能。,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一般认为,为了高考就必须硬拼硬灌。其实,硬拼硬灌是一种低级的教育反应,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它将培养素质较低的人,而使高考成绩平庸。即使是为了高考,也必须把人真正调动起来。,五、学习的整体性,人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这既是客观现实,也是教育的起点。,对“人”字结构的解读,脑,心人身,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时,深有感触地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心”比“德”更宽泛,包括品德、情感、性格、意志、理想与信念等。如果说“脑”可以给人以好的“生计”的话,那么,“心”则可以给人以好的“生活”。,心理暗示的神奇作用心中的“冰”点可以冻死人不幸的黑痣变成“幸运星”,爱默生说得好:“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只有栽下健康之树,才能结出人才硕果。,如果把“人”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身”与“心”为树根,“脑”则为花果。,只重视花果的催生脑的开发,忽略根的滋养身、心健康(大健康观),人才之树迟早要腐烂、衰败。教育是“育人”,并非“制器”。忘记了人的灵魂,教育也丢失了自己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出于拉丁语,意指“跑道”,转意为“学习之道”,意味学习者的路线。,美国特拉华大学的托尼惠特森教授非常欣赏从佛教与儒家孔子的思想中寻求课程智慧的观点。认为课程是“人程之道”,即“人成之道”。课程中的“程”意味着人的形成,“成为人,成人、成年”。,六、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教师教学需要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授人以鱼是教学的第一境界,教师教学首先教给学生知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形成能力。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培养以知识为载体,知识和能力不是割裂的。,授人以渔是教学的第二境界,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授人以渔。授人以鱼,是给学生一杯水。授人以渔,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找水,这样学生就有喝不完的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是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他十分形象的指出了“鱼”、“渔”、“渔识”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才智是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见识,则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向、方法及方式作引领。,“渔识”主要靠“悟”而不靠“授”。既有自发的悟,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悟。学生自发的悟,可能要多花时间,多走弯路。我们在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时,要有意识地分阶段引导学生悟。,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第一境界就是直接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第二境界是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第三境界是在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将来遇到新问题可采取的方法转化,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识。,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是教师从给学生水,到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最终使学生形成寻找水资源的见识,创造出新的找水方法。,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三重境界是我们教学的必经过程,是教学的三个阶段。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有所跳越。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三重境界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三个方框由低到高表示教学境界逐渐上升,三个方框部分的重叠表示三个过程之间的交叉关系,它们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