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_第1页
必修1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_第2页
必修1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_第3页
必修1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_第4页
必修1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必修 1 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单元综合检测 (三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时间: 45 分钟,分值: 100 分 )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 1 (2016江苏宿迁高一期末考试 )“ 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 ” 材料中的 “ 其 ” 指 ( ) A英国的 “ 光荣革命 ” B 美国的联邦政府 c法国的 1875 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选 A。 1688 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驱逐原国王詹姆士二世,通过这种 “ 不流血 ” 的政变事实上确立资产阶级的权力,符合题干主旨,故 A 项正确。 2 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该法案 ( ) 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2 / 13 c规定国王由选举产生 D废除了君主所有权力 解析:选 B。根据所学,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故 A 项错误 ;1689 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主权,限制了君主权力,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故 B 项正确;根据所学,国王世袭,故 c 项错误;该法案确立了议会与国王的集体领导,故D 项错误。 3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 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 这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下 ( ) A内阁可以弹劾首相 B首相和内阁相互牵制 c内阁成员集体负责 D首相必须对内阁负责 解析:选 c。材料中说首相不为议会所困扰,但事事都得与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成员对政府 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故选 c 项。 4 (2016湖北荆门高一期末考试 )下列四幅建筑物的图片中所反映的政治内涵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 解析:选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大厦、白金汉宫(英国王宫 )、唐宁街 10 号 (首相官邸 )的图片所反映的政治内涵均是民主政治制度,而太和殿却是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美国国会大厦与白金汉宫 (英国王宫 )、唐宁街 103 / 13 号 (首相官邸 )所反映的政治内涵相同,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5 (2016湖北荆门高一期末考试 )1787 年宪法第 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 “ 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铸造货币;发行纸币 ” , 1792 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 “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 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 ( )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 B.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 c中央与地方间分权制衡 D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解析:选 c。 1787 年宪法第十款反映的是中央集权, 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反映的是地方权力,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是表面现象,故 A 项错误; “ 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 ”只能反映 1792 年第十 条修正案的内容,是片面的,故 B 项错误;两项规定分别提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说明中央和地方的分权与制衡,故 c 项正确; “ 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只能反映 1792 年第十条修正案的内容,是片面的,故 D 项错误。 6 (2016江苏盐城高一期末考试 )“ 美国宪法之父 ”麦迪逊在 1787 年制宪会议上说: “ 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4 / 13 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 据此判断,麦迪逊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 A建立全民民 主 B实现权力制衡 c改革邦联政治 D强调地方自主 解析:选 B。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 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 ,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 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 ” ,故 B 项正确;根据题意可以看出是在立法权方面设立另一个机构以限制众议院的权力,改革邦联政治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美国 1787 年宪法是为克服邦联制的弊端而设,邦联制的主要弊端即是地方自主权太大,故 D项错误。 7一般来说,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它主要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 力的监督。但美国资产阶级认为按照 “ 分权制衡 ” 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 1787 年宪法中表现为 ( ) 总统拥有 “ 立法否决权 ” 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总统有权解散国会,重新选举 A B c D 解析:选 c。总统拥有 “ 立法否决权 ” 体现了 “ 分权制衡 ”5 / 13 的原则,故 正确;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故 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体现 “ 分权制衡 ” 的原则,故 正确;美国总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故 错误, 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8如图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标题为 “ 别争了,我们都一样 ” 。以下选项与作者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 “ 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 B “ 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 c “ 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 D “ 在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 ” 解析:选 B。从题干中的标题可以理解,美国的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只是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而已。 B 项体现了这一基本内涵。 A、 c、 D 三项在某种程度上都反对两党制,与题干中的观点不一致 。 9读图,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解析:选 B。英国新政体确立是通过 1689 年权利法案,6 / 13 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1875年,与题干吻合,故 B 项正确;美国宪法颁布于 1787 年,故 c 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 1871 年,故 D 项错误。 10 “( 它 )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 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 它 ” 是指 (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 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解析:选 D。根据材料 “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 ” ,而英国、德国都是君主立宪制,非民主共和制,故 A、 c 项错误;美国不存在君主制,也不存在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的妥协,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 “( 它 )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 ” ,结合所学,第二帝国结束后,国民议会内部保皇派和共和派尖锐斗争,经过妥协,以一票之差,间接承认共和制,故 D 项正确。 11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宰相和 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 “ 绵羊脑袋 ” 。被称为 “ 骑士皇帝 ” 的德皇7 / 13 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 “ 致我的军队 ” 。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 ) A在德意志帝国资本主义制度出现倒退 B德意志帝国开始实行全面垄断 c属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局部调整 D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选 D。由皇帝的权力极大,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由将军的地位高、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致我的军队 ” 等信息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12 (2016哈尔滨六中高一期中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解析:选 A。英国和德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和德国皇帝都是国家的最高元首, A 项是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B、 D 项仅符合德国; c 项仅符合英国,德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皇帝。 二、非选择题 (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共 52 分 ) 13 (2016江苏宿迁高一期末考试 )在东西方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国家决策机构不尽相同,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8 / 13 决的方式也不一样,反映了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选举梭伦和通过各项改革法令都必须在公民大会进行。 什么是民主 材料二 美国总统与议会议员均由选举产生。美国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员组成的国会。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二年。国会拥有 立法权、财政权、宣战权等。 摘自联邦宪法 材料三 决策方式是指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综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当今中国式的决策一般是集体决策。 骆守俭著管理学基础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民大会的地位以及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职能的进步意义。 (6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与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之间的联系以及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之处。指出材料二中民主政治的本质。 (12 分 ) (3)1900 年英、德两国都策划并参 与了八国联军侵华,而封建腐朽的清王朝消极应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德两国的决策机构 (或决策者 )以及英国与清朝政9 / 13 府决策方式的不同。 (8 分 ) 解析: (1)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一 “ 公民大会 决定任何内部问题。选举梭伦和通过各项改革法令都必须在公民大会进行 ” ,可以归纳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动摇旧贵族世袭特权,奠定雅典民主制基础。 (2)第一小问联系,根据材料一 “ 公民大会 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 ,材料二 “ 总统与议会议员均由选举产生 ” 等主要信息,可 以回答为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渊源;第二小问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为前者是直接民主,后者是间接民主;第三小问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为资产阶级民主。 (3)第一小问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英国是议会、德国是皇帝;第二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三 “ 决策方式是指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综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前者是民主决策,后者是专制决策。 答案: (1)地位: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意义: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任答一点即可 ) (2)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或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渊源;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最初的基础 )。10 / 13 不同之处:前者直接民主;后者是间接民主。本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机构 (决策者 ):议会,皇帝。不同:前者是民主决策,后者是专制决策 (或集权决策、独裁决策 )。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 (部分 ) 1714 年 乔治一世即位。 1718 年 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 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 年 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 年 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 1782 年 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 年 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 年 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材料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 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11 / 13 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 (6 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 有人提倡改革内阁 ” 的理由,并据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 “ 都未获得 成功 ” 的原因。 (6 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宰相、议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 (14 分 ) 解析: (1)根据材料一 “ 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 表明国王不参与内阁会议; “ 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 ” 说明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 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 ” 说明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 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 ” 说明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 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 ” 说明当议会对政府投出不信任案,内阁要么集体辞职,要么宣布 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2)第一小问理由,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