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实践报告_第1页
南京大学实践报告_第2页
南京大学实践报告_第3页
南京大学实践报告_第4页
南京大学实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南京大学实践报告 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个 人 报 告 个人原创,绝非网络复制。本文包括南京大学所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心 得体会三部分,共 6 页。欢迎下载 学 院:南京大学 专 业:南京大学专业班 级:南京大学专业班 姓 名: 学 号: 实践时间: 一、社会实践目的 历史和现实都在不断地告诉我们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只有通过切身实践,才能正确区分谬误和真理。作为南京大学专业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每个南京大学大学生假期的必修课。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在南京大学就读专业同样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所学专业知识投入社会实践、适应社会发展,为了发扬我们南京大学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为了更好地了解专业在社会2 / 9 实践中的应用,我特地参加了南京大学要求的暑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我,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南京大学大学生。 岗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检验自己 在南京大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和南京大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岗位社会实践活动,也让我们彻底在暑期中摆脱了计算机网游、青春偶像剧等诱惑和束缚,让我们南京大学的大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熟悉社会上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专业自身发展趋势与积极意义,去感受南京大学已毕业学长学姐们的创业艰辛,并发现国内时势及身边热点话题,关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展现我们南京大学大学生的优良 一、天南大景观建设特色 天大创立于 1985 年,南大创立于 1919 年,两所学校均有旧校 和新校两个校区。 旧校 天南大历史悠久,旧校古香古色。一进天津大学的校门,一个美丽的湖泊映入眼帘,在湖泊两侧建立着许多标志性建筑。校园绿化建设的很好,道路及休息场所能满足学生及外来人员的需求。南开大学各建筑建设的错落有致,别有韵味。两所学校建成多年,历经多次整修,新旧结合,但整体有古香古色之感。 3 / 9 新校 由于更多的需求,天南大建设了新校。新校建于郊区,周围可以说一片荒凉。新校占地面积很大,两所学校建筑均以深红色为主色调,楼宇建设宏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有校内 公交可供使用。整体给人以现代化,同时地广人稀的感觉。由于经过科学合理的重新规划,各建筑排列整齐,功能区建设完整,可以很好的符合学生的需求。 天南大均建有宏伟的图书馆,场馆占地面积极大,内部设施豪华完整、藏书丰富。新校内均有完善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单独一栋楼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活动的开展和进行。学校内设有校园出租车,告诉司机目的地便可直接到达,且支持电话预约;且学校内有出租自行车,反应了大学追求低碳环保又注重效率的理念。 由于科学的规划和重新的建设,天南大新校显得精致和完善,校园内很少存在随意摆放的 护栏等。 二、天南大景观与大工的对比及对母校的建议 大工的主校与天南大的旧校风格接近,西校与新校风格接近。由于大工依山而建,斜坡较多,因此相对与天南大来说校内的自行车较少。且由于坡度,我校篮球场、足球场的建设存在更大的难度,也有规划上的浪费。 大工与南大均有历史悠久的主楼,说明两所学校都注重历史感,不愿抹去老一辈的回忆。 4 / 9 对于校园公交,天南大提供制定目的地的功能,而我校采用固定路线。两者各有利弊。天南大的公交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无谓的运作,而我校设立了固定的站 点,方便师生等车,不容易错过校车。天南大的校车采用观光车形式,在冬天和夏天难以有舒适的体验,而我校校车采用环保的电动面包车,内置空调,很好的满足了舒适性的需求。 在绿化方面,我校存在一些不足。除了情人路两侧有较完善的绿化之外,其余部分的绿化显得比较单调和贫乏。另外在道路设计上,我校存在有可以改善之处,例如西山生活区偏北的部分距离西综直线距离很近,但由于没有道路,需要绕行到五食堂背后,影响了部分同学的出行效率。另外,我校在道路上缺乏一定的休息场所。 老城墙 ?新故事 校级团 队 A115 实践报告 摘 要 :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霜雪雨,南京明城墙至今屹立不倒,护城的堡垒、限制城市发展的障碍、特色景观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历史意义,南京明城墙都在不断变化。而南京市政府和南京市民也在不遗余力地保护和开发明城墙,让它逐步成为南京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西安明城墙的保护对南京明城墙又极具启发性。 关键词:南京明城墙、历史意义、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西安明城墙 5 / 9 前言: 城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城墙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其浩 大工程、精湛工艺 ,以及作为一种历史信息的载体 ,不仅体现着统治者的筑城指导思想 ,更伴随着一代代人见证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城墙在抵御外敌入侵、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南京明城墙更是中国城墙的杰出代表之一。 2016 年 7 月 9 日至 13 日,我们团队在南京对明城墙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咨询专家等方式获得了大量信息,并整理出实践报告。 1. 城墙的建造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历时21 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 0 776 公里。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超过 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仍在,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6 / 9 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 “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这 13 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 13 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 7 个,加起来有 27 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 人以上,共可藏兵达 3000 人以上。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 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2. 历史境遇 a) 加建城门 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南京明城墙面临着被破坏的危 险 ,增加城门、拆除皇宫城墙的呼声越来越高。 1895年 ,张之洞为配合新建的南京港 ,修造马路至城内碑亭 ,从碑7 / 9 亭巷到两江总督府延伸至通济门 ,成为贯通南京城区南北的主干道。 1909 年 ,两江总督举 办“南洋劝业会” ,在临近会场的明城墙上增开了一座新城门 丰润门。这座城门打通了通往玄武湖的通道 ,使玄武湖成为南京的“后花园”。 1914 年 ,由南京下关商埠局首先倡导下 ,为开辟新的街市 ,在仪凤门以南又新开海陵门。 b) 拆除的前奏 辛亥革命以后 ,由于狭隘的民族意识 ,南京发生了拆除满 城城墙事件。拆下的城墙由南京筹办旗民生计局变价作卖 ,这种“以工代贩”性质的拆城 ,成为后来拆除南京城墙的前奏。 1927 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 ,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 ,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拆除神策门至太平门的城 垣。此议因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而终止 ,加上南京城北有大片空地为当时城市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因此城墙对南京城市的发展问题还不算过于突出。但是 ,南京城墙的保护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己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 c) 重视与保护 到 20 世纪 50 年代 ,约 1/3 城墙被拆除 ,近 8000 万块城砖 散失。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后 ,全社会开始重视文物保护。南 8 / 9 京明城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也因此得到了关注。南京明城墙潜在的多元价值正在逐步得到挖掘和整理 ,南京城墙的历 史文化遗产也有了明确定位。有关部门对保护南京明城墙进行了立法 ,1984 年编制完成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南京城市规划纲要等文本 ,在强调南京城市布局中突出古城格局及环境特色时明确指出旧城的标志最有价值的当属明代四重城池。此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舆论 ,对南京城墙的保护意识和力度不断强化。 20 世纪 90年代南京市从旧城改造进入新城区开发的历史性跨越 ,其核心在于跳出明城墙将南京城维护封闭的单一中心城市空间 ,转变为多中心城市格局。这一转变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南京古都风貌 ,也为南京城市未来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3. 现状 7 月 9 日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团队对明城墙的历史变迁有了大致的了解,在 7 月 10 日至 12 日,我们实地考察了石头城、九华山、玄武门等处的明城墙,并且参观了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现在的南京明城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